2022年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5篇).docx
2022年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5篇)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后两个标题内容。本节内容是:体会聚落差异源自环境差异,认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聚落的发展表现,在变化中发现问题传统聚落在消失,在探讨传统聚落价值中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本课教学应该以体验领悟、分析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体验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发展,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突破学生学习的畏难心理,了解地理知识的现实和应用价值,在思想上获得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产生无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创造力。为其合作学习、多元化学习、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理解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2)通过理解体会传统聚落的内涵与价值,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聚落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2)体会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和思想实践上的智慧高度,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乐于合作与交流。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整个教学过程运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问题引导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学习法。一、推陈出新,创设情境展示课件中不同聚落的图片,启发学生分析:分出乡村还是城市,人们从事什么样的劳动生产活动,师生互动得出聚落的本质差异在于劳动生产方式。转承:劳动生产方式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环境,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手段,所以必须立足于环境。因而,聚落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件演示)二、水到渠成,新知分布1.聚落与环境师:探究事物间的关系必须弄清两个方面:(1)弄清两者之间的作用与影响。(2)理解相互适应表现。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教材中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书上的图,还可以联系生活,活跃了思维并勇于探索发现和推断,使他们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自信,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师: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学生认同后继续)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不仅具有鲜明的环境特征,还深刻地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智慧和改造水平。展示课件中东南-带雨林区的民居,西-带沙漠区的民居,学生讨论。转承:民居建筑适应于环境,更适用于生活,它体现了环境更体现了人类的智慧。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可以说:传统聚落记录人类智慧的发展进程,它是浓缩了的历史,而现代民居则体现了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并在飞速发展中。2.聚落的发展与保护师: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回望历史,农耕文明的发展,生态退化出现了;如辉煌的巴比伦古国就是在发展农耕中,生态恶化后过早陨落的;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污染随之而来。所以我们在发展与变革中,一定要顺应自然规律,权衡利弊,以保证进一步的发展。聚落的发展我们应如何面对呢?(课件演示)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总结聚落发展表现及出现的变化。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引发学生对消失中的传统聚落的关注,先抑后扬,牵引着学生的心。生:总结传统聚落的价值。师:全世界人民都已意识到这一点,并已经把在乡村和城市建设中,如何保护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作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了。生:根据生活所见回答。师:总结归纳:(1)立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2)圈建保护。(3)异地迁建保护。转承:有些极其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已经不再是某国某地为保护自身特色和历史的珍宝,而成了全世界人民的文化瑰宝了,那就要把它们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了。生:根据课件中图片回答,了解37处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中有6处属于传统聚落类的文化遗产。三、开阔视野,迁移拓展师:放眼世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传统聚落还有很多,这里是?(课件演示)生: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师:真棒哦!我们了解一下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那么这里?(课件演示)生:中国的威尼斯苏州。师:我们来谈谈你们对苏州的印象。生:水乡,园林,人间天堂,苏州工业园区。师:苏州是我们中国首批的历史文化名城,小桥流水、民居老街、大小园林,真可谓是移步易景啊!四、晒晒收成,展我风采师:展示课件中关于苏州的组图。生:根据课件所展示的图片分组讨论。设计意图:通过对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与环境的适应,和对苏州发展的建议,让学生把本节所得的思想加以应用,实现内化。五、归纳总结,收获累累学生总结,教师点拨,强化重点难点。六、兴趣盎然,走进生活师:苏州在发展,我们家乡也在发展,请分析一下我们的家乡,有哪些与环境相适应的表现,它的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到网上查找详细资料,写成小论文,相互交流。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概况,知道国界线的划分情况。2、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情况,掌握主要的发达国家。3、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掌握世界主要的国际组织学习重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要内容1、国家和地区。提问: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和最小的国家?最大俄罗斯,最小梵蒂冈。据图找出世界面积前六位的国家,记住他们所在的大洲,首都和轮廓特征。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印度。找出人口占前十位的国家,找出所在的大洲,看看哪一个洲的人口最多。最大的地区:格陵兰岛。政治制度: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补充:国界线的划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有的依据山脉、河流、海洋,经纬线等自然情况划分,有的根据语言、民族、总结等社会经济情况划分。如美国和加拿大,智利和秘鲁等。世界各国无论大小,贫富,一律平等。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划分标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发达国家:北半球的北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发展中国家:北半球的南部,南半球:中国,印度。强调:南北对话就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对话,北代表发达国家,南表示发展中国家。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如亚洲的韩国,印度的计算机软件产业等。这一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掌握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所在的大洲和位置,轮廓等特征。3、国际合作。读课本,明确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展中国家需要:资金,技术,人才。发达国家需要:资源,劳动力,土地。世界主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欧盟、奥林匹克运动会等。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总部在美国的纽约。五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补充:掌握世界主要组织的英文缩写,标志,主要职能等。总结:本章主要讲述了国际合作和发展的知识,重点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要掌握世界主要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奥林匹克等。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3一自学质疑让学生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国土辽阔,完成以下问题:1.在亚欧大陆的北部,有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这就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俄罗斯。俄罗斯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平坦,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2.找出俄罗斯的陆上邻国:芬兰、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二、交流展示1.读图7.45,找出俄罗斯的纬度范围和经度范围,并找出俄罗斯周围的大洋有哪些?答:纬度范围:50°N70°N;经度范围:20°E180°E。周围的海洋:北临北冰洋、西邻大西洋、东临太平洋。2.再读图7.45“俄罗斯的地形图”,完成以下几个小题:(1)找出俄罗斯地势倾向及主要地形区。答:俄罗斯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地势走向,自西向东有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2)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里?答: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伏尔加河,全长3600km,是俄罗斯最长的内流河,注入里海。阿穆河即黑龙江,注入太平洋。3.读图7.46“俄罗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完成以下问题:(1)看等温线分布图,分析俄罗斯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2)看降水分布情况,你又能总结出俄罗斯的降水有什么规律?(3)俄罗斯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4)描述雅库茨克的气候特征。三、互动探究根据以下材料,联系所学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xx年8月13日,俄罗斯海军的中坚舰艇“库尔斯克”号多功能核潜艇在巴伦支海失事沉没,全世界为之震惊,一年后的9月,俄罗斯开始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的打捞工作。材料二:亚欧分界的趣闻第一个以乌拉尔山脉来划分欧洲和亚洲的是俄国彼得大帝时期的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瓦里塔季谢夫。乌拉尔山脉,北起喀拉海,南至哈萨克斯坦草原,海拔20xx米左右,是欧亚大陆上纵贯20xx多千米的一道天然界标。塔季谢夫对乌拉尔山脉进行了长期的考察,发现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个地区的动植物有许多显著区别。考察发现,发源于乌拉尔山脉的河流往两个方向:一面流向西方,注入伯朝拉河和卡马河,另一面流向东方,注入鄂毕河,而且向西面和东面的河流流域的植物群和动物群有着极其明显的区别,在西面河流域里的鱼,体呈红色,如娃鱼、茴鱼。在东面河流中虽然他们的外表同西面河流中的一样,如折乐鱼、聂利玛鱼,但鱼体是白色的,而且味道也不同。根据乌拉尔山脉的位置和特点以及它的东西两部分地区所在的各种不同特点,塔季谢夫提出,将乌拉尔山脉作为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是比较合适的。他的这个看法逐渐为人们所接受。(1)俄罗斯东隔白令海峡与美国的阿拉斯加洲相望。俄罗斯有14个陆上邻国,其中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的内陆国,中国 是面积的邻国。(2)俄罗斯的国土面积有3/4位于乌拉尔山脉以东的亚洲部分,但俄罗斯传统上是个欧洲国家。请说明其原因。答:俄罗斯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核心部分均在欧洲,全国的工业和城市也多集中在欧洲。(3)俄罗斯的地形以叶尼塞河为界,以东的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以西的地形以平原为主。西部的平原主要是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它们以乌拉尔山脉为界。四、精讲点拨1.俄罗斯由于纬度较高,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又由于东西距离长,出现了东西方向上的差异。东欧平原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时间很长,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2.地形: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气候: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地区为寒带气候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4学生:观察动画,思考问题。点评:学生的说法等。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观看动画,注意其中的说明。学生:积极发言、说明等归纳:电影院里的座位表能帮我们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如果我们能把这样的座位表绘制在地球仪的表面,那么,我们就能象在电影院找座位一样,轻松地找到地球仪上的任何一点的位置。过渡提问: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球仪上绘制出这样的“座位表”呢?归纳:其实,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的分布,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这个“座位表”,人们称其为“经纬”。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仪上的经纬是如何来准确地给地球表面的任一地点定位的。环节一:利用经纬在地球仪上定位讲述:首先,请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出标注出的经纬线,找到这些经纬线所对应的经纬度数字,如:20°N、0°纬线、40°S、30°E、150°W、0°经线和180°经线等等。活动: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课堂活动来学会如何在地球仪上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活动要求:1每四个人为一个活动小组,每组派一位女生领一个地球仪并负责保管,把保管者姓名写在地球仪的包装盒上。2按老师要求共同观察地球仪,其余时间地球仪放在保管者桌子的右上角。3在地球仪上,按下列表中的经纬度,找出该经纬度附近的一座大城市的名称,或按表中的地名,找出该点的大致经纬度。环节二:坐标中识别点过渡: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局部的地图上来判断地理位置,如:给出了局部的经纬地图(如下图),请同学们在简图中给这些点定位(读出其经纬度)。归纳:这样的练习,由于没有直接标出纬度的南北和经度的东西,我们在判读时,先要确定哪些是南北纬度,哪些是东西经度,然后才能读出各点的经纬度,具体的方法可以概括如下:1面对地球仪的0°纬线,上方是北纬、下方是南纬;2面对地球仪的0°经线,左边是西经、右边是东经。学生:听教师讲述,思考、体会。学生:思考、回答。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有关地球仪的知识,设想什么东西可以成为地球仪上的“座位表”。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这些对应的经纬线和经纬度。师生互动:教师提醒学生地球仪上经纬度标注在什么位置?(赤道和180°经线上)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地球仪完成课堂练习,准备回答问题。师生互动:在学生的活动中巡视,指点,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好的做法和不足的地方,做好点评工作。学生:回答,说明自己的看法等。学生:分组练习。师生互动:在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问题和不足,指导学生等等。学生:回答练习结论,介绍自己小组的学习体会等。学生:听讲,归纳、笔记等:在现代社会中,很多新技术都要用到经纬知识。地球表面各点的经度、纬度是现代GPS、GIS、RS技术的基础数据,今后地球的数字化管理也需要经纬的基础数据来支持。因此,每位同学都要学会使用经纬。师生互动:启发学生谈自己了解的有关生活中利用经纬定位的实例等。学生:交流、自由讨论等。课堂:依据板书,、构建本课时的知识结构,提及下一课时的。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5教学目标1、知道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2、在地图上正确辨别方向;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并能根据比例尺,量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能够根据地图的图幅大小、所示范围大小,正确选取比例尺。3、了解地图的制作原理和地图的分类;实例引导读图尝试,学会判定生活中地图上的方向。4、体验演示判定方向的快乐;领略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教学重难点方向的判定,熟知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教学方法以学案为载体,实行小组教学形式,实施零距离课堂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谜语导入:“四四方方一张纸,世界各地都容纳,有山不能爬,有水它不流。”引出“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重要工具”,学会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之一。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绘制地图的一般方法1、自主学习:读图17和图18,思考:(1)、是不是图中那所学校象图中的那样小?画我们学校的校园平面图,要用一张象校园那么大的白纸来画吗?(2)、把校园中的事物象画美术作品那样真实地画在纸上吗?(3)、如何让人看明白哪里是教学楼?哪里是运动场?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3、合作探究: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把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比例尺),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地物(图例),并用文字、数字标明(注记)。地理事物按一定的_缩小,并用_画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_,就成为一幅地图。鸟瞰图平面图地图学习任务(二)地图的分类1、自主学习:读第7页第一段,思考:地图都有哪些种类?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3、合作探究:肥城市各年龄段人口统计图、山东省河流分布图各属于哪一类地图?:一般来讲,阅读地图时,应先看图名,知道地图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接下来是看图例,了解地图内容的表达方式怎样;阅读地图内容时,应该是先整体,后局部,先综合,后要素。尽量多地发掘地图内容,达到“图”尽其用的目的。尽管地图的种类多种多样,内容不一,但每幅地图的制作均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地理事物后,用符号、文字来表达地理事物的,所以地图必须具备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学习任务(三)方向判定1、自主学习:读课本第7页,思考下列问题(1)地平面上的方向如何判定?(2)判定地图上的方向:普通地图的方向如何判定?在右侧“米”字形示意图中标出。指向标地图中如何判定方向?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3、合作探究:A·B·右图中A点在B点的_方向。指向标地图中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箭头前方为北,后方为南;箭头左方为西,右方为东。正北方通过实践明确方法:1、扭身子不如扭图2、指向标太小可放大3、为求精确可平移指向标学习任务(四)比例尺1、自主学习:请大家自主学习第8、9页,完成下列问题(1)比例尺=_(2)比例尺可以用、和三种形式表示。三种表示方式的转换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_(3)如何比较比例尺的大小?(由分式大小的比较规则,得出比例尺的大小的比较规则)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分母愈大,比例尺愈2、小组交流:小组内交流以上问题,提出疑问。3、合作探究:比例尺的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北京市地图中国地图比例尺大小表示范围大小表示内容详略(1)两幅图的比例尺哪个大?哪个小?(2)两幅图表示的范围哪个大?哪个小?(3)两幅图所表示的北京的地理事物,哪幅图详细?哪幅图简单?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表示的内容越。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表示的内容就越分母比例尺表示实际范围内容越大越小越大越简略越小越大越小越详细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医院在学校的_方向。(2)小明从水电站步行到学校,速度为每分钟50米,则大约分钟可以到达。解析:(1)首先要看地图上有无指向标。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所指的北方确定方向,把指向标平移到学校,可判定医院在学校的东南方。(2)先量得水电站到学校的图上距离为2cm,代入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实地距离=2/120000=40000cm),即400m,用距离/速度(400/50=8)即得出时间。答案:(1)东南方(2)8分钟2、下列四幅图中,按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BCD解析:一般说来,在地图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的地图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故D符合题意。3、完成教材10页活动题1、2、3、4、5。充分用好图中的比例尺数据,并可提供没有比例尺但图幅大小相同但范围明显不同的两幅地图来对比,以深化认识。通过减0后明确1厘米代表的实地范围,以乘法口算即可。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学会看地图,其中方向判定和比例尺是本节课的重点,我们要学会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记住并应用比例尺定义、公式表示形式及其转化、大小等,初步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工具”的观念,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能力训练P7基础巩固:2、3、4、5综合运用1、2、4、5六、附板书设计: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一、学会看地图(一)地图的制作与分类1、制作2、分类(二)地图的三要素:1、方向: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1)表示方法: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2)比例尺大小与内容简略的关系这节课重点在比例尺,与数学知识联系密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稍一粗心就会做错,所以这节课重在理解,让学生自己动脑得出结论。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6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二、教学重点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三、教学难点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四、教学方法活动探索式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名字呢?(地球),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这一称呼是否正确呢?活动一:下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平分几次之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过渡并提出问题:所以,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什么?(水球),我们的先人为何叫地球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小结:由于古人缺少对地球面貌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才称作“地球”,既然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也没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对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有所把握,绝不能习惯成自然。活动二: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按自转方向拨转地球仪,闭上眼睛,用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咱们看看每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复几次取平均值)小结并提出问题:通过上图,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它们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不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5,在该图上随意找出几组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上述地理名称的概念应该是什么?除了这些名称以外,我们还经常听说大洲一词,它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6及其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动。活动三:1、出示各大洲轮廓图片,在黑板上挂出相应的世界海陆分布图。2、请每小组同学选派代表逐一介绍其名称、由来,面积排序,并用磁钉钉在底图相应的位置上,同时说出相应位置的四大洋名称及面积排序。训练:通过观察地球仪完成下列问题:1、找出相连的大洲及其分界线(亚非)2、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极洲,北冰洋)3、被三个大洋围绕的大洲?(北美、亚洲)4、被赤道穿过大陆的大洲?(南美、非洲)5、被五个洲围绕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6、既有热带,又有温带,还有寒带的大洲是?(亚洲、北美洲)7、练习一笔画世界8、在世界简图上填注七大洲、四大洋名称9、同步训练练习题总结:地球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请同学们举例说明陆地和海洋对我们人类的生存有何意义?作为地球这个大家庭的一员,你觉得应该怎样去做呢?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7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如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最重要的工具”,学会看地图。2、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与注记的含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看地图、运用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绘图能力。2、通过学习运用地图认识周围环境和地域,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三、情感目标通过高计野外旅行线引导学生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懂得辨别方向,运用比例尺换算实际距离,了解图例和注记。教学难点弄清比例尺大小与所表示的范围、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探究、合作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教学过程一、导入要求学生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自己绘制的学校平面图,教师选几名代表抽查,同桌之间也相互检查。二、课前热身1、师:地图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点拨:用绘绘平面图的方法,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并用符号画在平面上,注上必要的文字就成为一幅地图。请几位同学对照自己的地图介绍一下所在的学校。2、全作探究(1)整体感知师:你还见过哪些地图?地图有多少种?你会看地图吗?请同学们围绕这些问题自学课本P610。(2)四边互动互动1:在庞大的地图家庭中地图分为几类?各有哪些类型?明确:地图分为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前者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自然植被图等,后者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另外还有电子地图等之类的地图。尽管地图种类繁多,内容不一,但每幅地图都是按一定比例把地理事物缩小后,用符号、文字来表达地理事物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互动2:阅读地图,一定要学会辨别方向,你知道地平面上有哪些方向吗?(教师在黑板上面画一个“米”了开,要求学生把方向标上。)东南西北要用字母表示。除了以上方法以外,还有其他方法确定方向吗?明确:有的地图用指向标批示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方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来确定方向。学生将自己绘制的地图拿出来,分组交流:学校大门、办公楼、池塘、花坛、食堂等各在什么方向?如何在野外判定方向?(教师指导学生阅读P8“确定平面方向”)你还有其他的确定方向的方法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几种确定方向的方法呢?互动3:在一般的地图里,按一定的比例将地理事物缩小,缩小的程度就是比例尺,比例尺如何计算呢?指名学生根据小学的收获写出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提示:图距与实距之间经常要进行单位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师:比例尺有哪三种形式?明确:比例尺有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三种形式。练习:学生分组全作、讨论转换表达的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1300000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50千米0 20 40学生讨论后汇报答案,教师指正。教师指导学生完成P10活动第2题,计算实际距离。教师指导学生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如1/300000和1/30000利用分母大小进行比较、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练习:比较中国地图、北京地图完成表格中国地图北京及其附近地区表示范围大小地理事物详略比例尺大小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明确: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魇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互动4:教师先指导学生阅读P10图例、快速、熟悉。然后抢答题目。明确:我们熟悉了图例、注记以后就可以在地图上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3、达标反馈:(1)填空在庞大的地图家族中,把地图分为(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地图表示的内容虽各不相同,但都具备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北方)比例尺有三种表达形式,它们分别是(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2)计算:把实际距离为600千米的地理事物,绘制在30厘米的图纸上,该选用多大的比例尺?(120xx 000)某地图的比例尺为11000000,从甲地到乙地图上距离为4。5厘米,请问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45km)4、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请一名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2)方法小结: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读图、比较、计算、合作讨论等学习方法。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8教学目标:(一)在图8-39上指出其首都及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指出其领士组成的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和本上部分。(二)结合美国国旗图案设计上的变化,利用不同时期的美国地图,探讨美国领土的扩张情况。(三)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和突出自然灾害。(四)运用地图和资料,比较美国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的基本特点。(五)举例说明美国在工业化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并作简单分析。(六)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美国人口和种族方面的基本概况以及华人与华侨对该国科技与文化发展的贡献。(七)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美国主要城市及交通运输特点。教学建议新课导人:出示图“美洲”图,取一面美国国旗,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并请回答正确的学生将星条旗贴到地图上美国范围内。“领土组成”部分1.出示国旗并简单介绍垦区和条纹区的含义。2.读图3-31,观察美国所临海洋和邻国,注意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如跨北寒带、热带、大洋洲等)。观察本上的庆要山脉、河流、“平原、湖泊等。3.介绍首都华盛顿和哥伦比亚特区。“高度发达的经济”经济概况部分:农业大国部分:1.指导学生阅读图3-33,分组讨论:a.农业地区专门化与美国农业;b.农业生产专门化与美国农业。2.归纳学生观点,指导:农业地区专门化和生产专门化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水、土、光、热等),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3.小结;美国的农业模式使之成为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4.设问:美国是世界粮食出口国,为什么还要进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农产品?5.提示:a.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生产地在热带;b.美国本土在北温带,缺乏大面积的热带地区。6.小结:美国尽管粮食产量多,是世界农业大国,但由于纬度位置的原因,还需要大量进口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农业产品。工业大国部分:1.介绍美国工业经济特点:一方面是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是新技术的研制与开发居世界地位。这说明美国仍然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的国家。教师在介绍时可列举美国各工业部门的产量及世界排名情况,让学生有感性认识。2,介绍美国“夕阳工业”与新兴工业的竞争状态,可出示一些数据或产值对比,让学生从数字上领悟到:传统工业逐渐衰落,新兴工业蓬勃兴起。3.引导学生提升到理论认识层面:能源、资源密集型的传统工业与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新兴工业的劣势和优势。4.可安排学生对就近的科技工业园进行参观访问。生态、环保问题部分:本部分实际上是将教材编排稍作组合,分两大方面探讨美国的生态环保问题:一是美国农业开发使“黑色风暴”多次发生。二是经过不断的治理,现在美国的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已不太严重。人口部分:人口构成和人口分布。人口构成主要有欧洲白人后裔、亚洲移民后裔、黑人和印第安人;城市部分:1.在图8-48上找出美国的重要城市,确定其地理位置。2.熟悉教材提供的7个主要城市的资料,收集课外资料并补充休斯敦的有关资料。3.课堂小活动:请你当导游员,向游客(同学)介绍美国的8个主要城市。看哪位导游员讲解得最详细准确,掌握的资料最多。4.评出导游。课后活动:收集资料,了解华人与华侨对美国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也可举办小型的相关人物及事迹介绍会,如李政道、杨振宁的事迹介绍等。小结: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需要珍惜;环境遭到破坏是很难恢复的,我们应当有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9第一节 自然环境第 1 教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能力目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教学准备:挂图、地形名称卡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世界上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你知道世界陆地的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入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讲授新课:一、世界第一大洲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活动:P3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教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最北:81°N;最南:11°3S;最东:169°40W;最西:26°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