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docx

    • 资源ID:11684781       资源大小:51.35KB        全文页数:3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docx

    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见、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化原则等我细心为大家整理了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翻译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翻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翻译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挚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翻译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翻译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翻译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翻译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翻译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行行也。翻译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翻译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翻译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翻译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翻译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翻译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翻译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翻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翻译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翻译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翻译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翻译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翻译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翻译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子曰:君子不器。翻译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翻译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翻译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翻译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翻译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翻译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翻译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翻译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翻译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翻译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翻译八佾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行忍也?翻译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翻译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翻译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翻译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翻译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翻译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翻译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翻译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翻译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翻译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翻译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翻译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翻译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翻译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翻译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翻译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翻译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翻译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翻译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翻译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翻译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翻译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翻译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翻译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翻译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翻译里仁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子曰:不仁者不行以久处约,不行以特长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翻译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翻译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翻译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翻译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翻译子曰:人之过也,各於其党。观过,斯知仁矣。翻译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翻译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翻译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翻译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翻译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翻译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翻译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翻译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翻译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翻译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翻译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翻译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翻译子曰:父母之年,不行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翻译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翻译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翻译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翻译子曰:德不孤,必有邻。翻译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挚友数,斯疏矣。翻译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行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肯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说明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说:音yuè,同悦,开心、兴奋的意思。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乐:与说有所区分。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愠:音yùn,愤怒,怨恨。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志向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开心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兴奋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愤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宋代闻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特别熟识的。历来的说明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兴奋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说明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见;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运用,引申为采纳。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纳了,那就太兴奋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纳,可是许多挚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探讨问题,我也感到欢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纳,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说明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肯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说明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须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挚友向我求教,我告知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解并描述的了。这样的说明好像有些牵强。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意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见。这些思想主见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化了解。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很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看法;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看法。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殊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鲜:音xi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务本:务,用心、致力于。本,根本。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洁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说明,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有子说:孝顺父母,听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用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听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有若认为,人们假如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肯定听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特别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干脆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见都是由此动身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见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醒悟的相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1?3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妙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态度温和的样子。鲜:少的意思。孔子说:巧语花言,装出态度温和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巧语花言,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巧语花言;主见说话应谨慎当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为所欲为,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意人的实际行动,特殊强调人应当言行一样,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看法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三省:省(音x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说明: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恳之谓信。要求人们根据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挚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恳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儒家非常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志向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在春秋时代,社会改变非常猛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起先发生动摇,传统观念好像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备的志向人格。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指责,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日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殊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如后来儒家所说的那样,尽己之谓忠。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全部人,都尽力帮助。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至于汉代以后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分。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恳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挚友之间的关系,信特殊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斗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看法,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分。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根据农时耕作与收获。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仔细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恳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惜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肃穆仔细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惜官吏;役使百姓应留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此意。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但这与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安排过精彩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学问。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听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恳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学问。本篇其次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育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假如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学问。这表明,孔子的教化是以道德教化为中心,重在培育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学问的学习,则摆在其次位。孔子办教化,把培育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其次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化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德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须要。他们就是要培育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挚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扬孔子的思想主见。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敬重的意思。贤贤即敬重贤者。易:有两种说明;一是变更的意思,此句即为敬重贤者而变更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全力以赴;侍候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挚友交往,说话诚恳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肯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上一章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句。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学问,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所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化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君子:这个词始终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重:庄重、自持。学则不固:有两种说明:一是作坚实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历,所学也不坚实;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主忠信:以忠信为主。无:通毋,不要的意思。不如己:一般说明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说明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说明为类似。后一种说明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过:过错、过失。惮:音dàn,胆怯、畏惧。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历;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挚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历、仔细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作为具有志向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历深厚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牢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擅长结交挚友,而且有错必改。以上所提四条原则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看法,可以说,这一思想闪耀着真理光辉,反映出孔子志向中的完备品德,对于探讨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义。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醇厚了。孔子并不信任鬼神的存在,他说敬鬼神而远之,就证明白这一点。尽管他没有提出过人死之后有所谓灵魂的存在这种主见,但他却特别重视丧祭之礼。在孔子的观念中,祭祀已经被异化,不单是祭祀亡灵,而是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接着和表现,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寄予和培育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因此,本章仍是接着深化孝这一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内容。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他是不行能为国尽忠的。所以忠是孝的延长和外化。关于忠、孝的道德观念,在论语书中时常出现,表明儒家非常重视忠孝等伦理道德观念,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这是与春秋时代宗法制度相互适应的。只要做到忠与孝,那么,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出名的商业家。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当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和顺、和善、尊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其诸:语气词,有也许或者的意思。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本章通过子禽与子贡两人的对话,把孔子的为人处世品行勾划出来。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就在于孔子具备有温柔、和善、尊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行。例如,这五种道德品质中的让,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是在功名利权上先人后己,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让用之于外交如国事访问,也是合乎客观须要的一个重要条件。孔子就是因具有这种品行,所以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各国国君的礼遇。孔子认为,好胜,争取名声;夸功,争取名利;争不到便怨恨别人,以及在名利上贪心不足,都不符合让的原则。据此可知,让这一基本原则形成社会风尚的珍贵之处是:就人情而言,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人们就多学别人所长而鉴人所短。前者可以导人于团结、亲睦、向善;后者则迷人嫉贤妒能。二者的社会效果截然相反。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已,不肯定仅指三年的时间。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主动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视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变更,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一章仍旧谈的是有关孝的问题,把孝字详细化了。鲁迅曾经说过: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爱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慧高尚,-更华蜜;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超越便须变更,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当变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是曲说,是退婴的病根。(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在本章中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变更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则,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宋儒所作的注说,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这样的判定原则,正如鲁迅所说的,是歪曲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定。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行行也。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和:调和、和谐、协调。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珍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方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行行的。和是儒家所特殊提倡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论语疏证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孔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在奴隶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肃穆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严;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起先裂开,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对此,由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致于裂开,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近:接近、符合的意思。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肯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远:音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译为避开。因:依靠、凭藉。一说因应写作姻,但从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处。宗:主、牢靠,一般说明为敬重似有不妥之处。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尊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牢靠的人,也就值得敬重了。孔子的弟子有子在本章所讲的这段话,表明他们对信和恭是非常看重的。信和恭都要以周礼为标准,不符合于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看法;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看法。这是讲的为人处世的基本看法。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就:靠近、看齐。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灵敏,说话却当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灵敏,谨慎当心,而且能常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当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留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谄:音chn,意为巴结、奉承。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说明: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将来的事情。子贡说:贫困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傲慢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困却乐于道,虽富有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悟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全部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志向境界,因而在平常对弟子的教

    注意事项

    本文(论语二十章原文及翻译.docx)为本站会员(l****)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