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木兰诗》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x
-
资源ID:11742661
资源大小:3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七年级语文上册 《木兰诗》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 木兰诗教学设计 语文版 木兰诗 教学目的 1.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胜利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表现力气,培育处理题材和运用修辞方法的实力。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由教学过的现代诗歌,引到将要教学的古代诗歌,引出木兰诗(板书诗题)。 2.老师指出: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它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板书:木兰)。 3.要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 机杼:ù,织布梭子。可汗âá ,专用名词 。 鞍鞯: ,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â ,缰绳。燕山: ,山名 。 胡骑:ì ,战马。戎机:ó,军事。 朔气:ò,北方。金柝:ò,打更用的梆子。 红妆:,装饰,装扮。 著我旧时裳:ó,穿。傍地走:à ,靠近,接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古今异义: 1、双兔傍地走 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2、赏赐百千强 强: 古义:有余 今义:强壮,强大 3、策勋十二转 转: 古义:次 今义:旋转 一词多义:帖:昨夜见军帖(文书,告示 ) 对镜帖花黄(动词,粘贴 ) 市:东市买骏马(集市 ) 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 词类活用: 1、愿为市鞍马 (名词用作动词,买 ) 2、策勋十二转 (名词用作动词,登记 ) 文言句式: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 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 5.老师范读全诗。 6.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的结构层次。 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 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1、2段为第一部分,写出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第3段为其次部分,写出木兰打算出征和奔驰征途。第4段为第三部分,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成功凯旋。 5、6段为第四部分,写出木兰功成身退,返回家乡。第7段为第五部分,吟唱诗歌的人赞美木兰。 7.指定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1)诗篇怎样写出故事的起先?这样写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气? 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白木兰织布姑娘的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息,自然地引出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板书:母问女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起先。 (2)木兰的答话表明白什么状况?表现了她的什么特点?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的夸张,表明白军情紧急,显示出斗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的冲突,表明白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板书:表明缘由)。“愿为市鞍马,从今替爷征”, 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状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确定代父从军(板书:毅然代父从军)。 8.指定学生朗读其次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1)这一部分先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气?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打算出征的急迫心情(板书:排比铺陈 匆忙购置 急迫打算出征)。 (2)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气? “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嬗递进(板书:反复),表现出木兰出征的路途,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白宿营的荒芜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芜夜间环境烘托中(板书:烘托),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的心情(板书:思亲情切);从而细腻地透露出木兰少女思亲的情怀,活生生地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写出木兰奔驰遥远征途的豪迈气概(板书:奔驰遥远征途)。 布置作业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1.由上节课分析的木兰代父从军,奔驰征途,引到接着分析后文。 2.指定学生朗读第三部分后,引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1)这一部分前两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气?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驰抵战场,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句诗,夸张地表现出木兰身跨疾驰战马,万里奔赴战场板书:夸张)。 (2)后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气?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对偶(板书:对偶):表现出木兰在战场上的艰苦生活。“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两句对偶,又是互文,相互渗透表明白木兰身经长期激战,英勇善战,凯旋归来(板书:长期激战凯旋)。 3.指定学生朗读第四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1)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朝见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气?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张,对偶,相互补充,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封任高官;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家乡”(板书:夸张衬托),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名贵品质(板书:功成身退 不慕荣华富贵)。 (2)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回到家园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气?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表现出木兰成功归来给全家亲人带来了一片快乐(板书:排比铺陈亲欢)。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一连串富有年轻女性特征的换装梳妆动作,表现出木兰久征成功归来,复原女妆,欣喜兴奋的感情。 “出门看火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表现出伙伴看到“木兰是女郎”时的惊诧和赞美(板书:伴惊),衬托了木兰在长期从军当中的谨慎和机警。木兰从军 的故事也就在喜剧高潮中结束(板书:喜剧高潮结束)。 4.指定学生朗读第五部分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部分。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这一部分以双兔为喻,很有风趣;“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兰说话的意味,体现了对木兰非常亲切和特别宠爱的感情(板书:双兔为喻 风趣亲切),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觉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板书:赞美谨慎机警)。 如有学生把这四句诗归入上一部分,理解为木兰自己的话,认为木兰在这以兔自喻当中闪烁着风趣、才智的光线,体现了喜悦、骄傲的感情,也应予以确定。 5.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详略叙述的恰当。 这首诗详写什么?略写什么?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题材? 这首诗详写木兰的从军缘由、行前打算、征途思亲、凯旋辞官、返回家园,略写战场生活、百战状况。所以这样详略地处理题材,缘由在于这首诗不是重在表现木兰怎样作战取胜,而是重在表现木兰这个年轻女郎深明大义、代父从军、性格纯真、品质名贵。所以诗中扣住从军故事的始末,着重描写她的内心世界,表现她的思想感情,刻画出了这个血肉丰满的年轻女郎英雄形象。这样依据人物特点,诗篇主题来详略地处理题材,特别恰当。 6.朗读全诗。 布置作业 背诵并进一步品尝这首诗。完成课后练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 木兰诗教学设计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木兰诗教学设计 语文版 七级语文上册我的老师教学设计语文版精 七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纸船教学设计语文版精 七年级语文秋学期 木兰诗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春教学设计 语文版 七级语文上册其次单元第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新版)语文版精 30、诗五首 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语文上册 期行教学设计 语文版 风筝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9页 共9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