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奕教学设计.docx
学奕教学设计 学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理解语句意思,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做事要用心致志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3、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育学习文言文的爱好。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正确地断句,流畅地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粗读课文设疑自究 (一)、激趣导入 1、老师复述孟母三迁典故,学生猜。 古时候一个姓孟的孩子,他的母亲孟母把家安在集市边,不久,她的儿子学会了喊叫卖着做买卖,孟母想就这样下去,将来孩子就成了小贩了。她就带着孩子搬了家,搬到了一座山脚下,到了清明节,扫墓祭祀的人许多,她的孩子学会跪、拜等动作,孟母一看,不得不了,这样下去,孩子不就学会跳神做迷信吗?于是她赶快搬家,搬到了学堂边,孟母就会放心了,她的儿子跟着先生读书了。这位孩子就是中国历史上鼎鼎出名的儒家代表人孟子。 2、简介作者,相识孟子。 小资料: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我国闻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化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和孔子合称“孔孟”。他和他的弟子共同汇编了孟子一书。 3、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孟子的一篇经典文章 (1)、板书课题,质疑。 (2)、引导学生看插图理解题目(课件出示插图)。理解题目后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设疑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中谈感受(文言文难读、难懂)。 3、老师范读 (1)、听节奏,标出停顿和读错、读不准的字音。 (2)、你们听出刚才老师在读这篇文言文时与白话文有什么不同吗?(总结朗读方法:朗读时速度比较慢,句中停顿多) 4、学生同桌相互练读。 5、指明朗读,留意正音:鸿鹄(hu) (fu)弗若与弓缴(zhuo) 6、哟,你们一下子好像变成了满腹诗文的少年书生了!在熟读课文状况下还有什么疑问? 7、生质疑。 二、精读课文 解疑合究 1、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假如方法恰到好处学起来会更省劲,让我们拿起课本一起读译文初读课文。 2、小组合作,古文、译文对比阅读,解疑探究。 三、品读课文质疑再究 1、宁静的思索,喧闹的探讨,让老师觉得同学们对学习文言文很有热忱,有什么收获吗?有什么发觉吗?谁敢为天下先?就是谁敢第一个发言?(有生举手)好!敢为天下先的人出现了。请大胆地汇报给大家听。 生:我发觉文中有许多之,但是意思都不相同 2、真是一个宏大的发觉 出示: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用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激励学生在“之”字上批注字的意思或者在译文中画出对应的意思。 4、汇报沟通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1)引导学生比照译文,说说句子的意思,同时借助图片,帮助学生初步驾驭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基本方法。 (2)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者”、“也”的含义。 生:擅长下棋的人。 师:说得都对。这样看来,这个“者”字,严格地说应当当什么“的人”来讲。你看你刚才讲的:作者作文章的人,读者读文章的人,成功者获得成功的人,都是“的人”,是吗? “使弈秋诲二人弈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沟通对这每句话的理解,再明白几个“之”的不同意思。 (2)大家读通了课文,现在有读懂了课文。那么,同样是跟弈学棋的两个人?为什么一个人学得好?另一个人学不好呢? 生:一个人用心致志,另一个人三心二意。 生:一个人学得很用心,另一个人想着怎么把天鹅射下来。 师:能读出他们各自的表现吗?(文中) 生:找句子读 师:是后一个徒弟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嘛?-为是其智弗若与?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理解沟通句意,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意思说明白,说顺畅。 (2)指导朗读,体会文言文朗读的语气(一问一答的形式) 5、他们俩对待学习各持有什么样的看法-一人用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用心致志这个成语就出自学弈一文,你们还能用不同的成语概括他们两人的表现? 用心致志-心不在焉 一心一意-三心二意 全神贯注-心猿意马 一丝不苟-东张西望 6、表演读 四、检测反馈拓展延长 1、课文学到这儿,对你们来说肯定有了很深的启迪,那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用心致志。是的,因为看法确定一切。来同学们,发挥我们的才能为生活中全部做事三心二意的人创作几句警示语,为他们指明道路。 2、学生自创警示语: 附:板书设计 学弈 用心致志,学有所获 三心二意,一无所得 看法确定一切 学奕教学设计 学奕教学设计 学奕教学设计 学奕教学设计 学奕教学设计 学奕教学设计 9学奕 教学设计 学奕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奕教学设计及反思 学奕教学设计1及反思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