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docx
-
资源ID:11803383
资源大小:34.96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docx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吉慧【摘要】数学由各种各样的问题组成,所以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中的主要内容.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部分老师觉得小学生驾驭的学问不够多,年纪较小,所以认为实力的培育并不是重点.事实上,小学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很强,而且个人的学习实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学习的习惯也没有养成,所以老师可以着重对学生的问题解决实力进行培育,为学生将来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下文的介绍将会从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的主要策略这两个方面入手,对课堂上培育学生问题解决实力的方法进行探究.【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解决;实力培育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亲密,而且数学学问的好用性很强,所以学习数学学问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熬炼,可以让学生的逻辑更加严密.作为新时代的教化工作者,老师应当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对学生的问题解决实力进行培育,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鉴于这是须要肯定的方法的,所以本文供应了几种简洁有效的方法,老师可以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一)老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體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大多老师认为自己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自己的任务就是对学问进行灌输1.在这种状况下,老师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况的.比如,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力,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状况,没有考虑到学生对学问的驾驭状况,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一些老师只是对数学公式进行了具体的讲解,并布置大量的习题让学生去做.虽然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识记公式,可以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果,但是学生根本没有理解数学公式,没有搞清晰数学原理,所以课堂教学的效果很不志向,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很不如意.这种现状完全违反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长此以往,会使学生没方法真正理解数学学问,甚至觉得数学学习特殊的枯燥、乏味.而这,是没方法让学生的问题解决实力得到培育、提高的.(二)学生的思维被禁锢素养教化提出,课堂教学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实力进行培育2.不过,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一些老师还是会采纳灌输式教学法.比如,老师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通过帮扶让学生求解.学生还没有进行深化思索,老师就干脆赐予了提示,导致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这种状况下,学生会将应试作为目标,会通过死记硬背记忆学问点,进而导致学生的问题解决实力没方法得到培育.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的问题解决实力的策略(一)设置疑问,引诱学生失误出错探讨发觉,失误可以使学生的实力得到培育,可以加深学生对学问的理解、驾驭.所以,老师可以设置一些疑问,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并且通过奇妙地设计坎坷,使学生出现错误,进而将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3.例如,老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相关学问的时候,可以将这样的题目呈现在学生面前:“现在有一个长是60厘米、宽是40厘米、高是50厘米的长方体容器,旁边放了一些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请问这个容器里能放多少个正方体呢?”因为这个问题并不难,所以学生可以列出这样的算式:(60×40×50)÷(10×10×10)=120(个).在学生回答出问题的答案后,老师可以接着提问,如:“倘如把旁边的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换成棱长是20厘米的正方体呢?”因为有了前面的解题阅历,所以学生会这样回答:“(60×40×50)÷(20×20×20)=15(个)”.这样的答案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学生没有考虑实际状况,所以导致学生没方法真正地理解学问、驾驭学问.此时,老师就可以发挥出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草图,并将题目中的数据标在上面,尝试将20厘米的正方体“放”进去.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发觉,这个问题的答案是12个,也只能是12个.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抓住了机会,并且设置了肯定的问题,引诱学生出错,所以可以将学生的求知欲完全地激发出来,可以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解题的乐趣所在,并且获得肯定的成就感.由此可见,老师设置出肯定的疑问,引诱学生失误出错,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学问的理解,驾驭正确的解题方法,同时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让学生进行特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要将实践重视起来,要让学生在“做”中“学”.例如,老师在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相关学问的时候,通常会将这样的题目呈现在学生面前:“视察图片,求出其次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一条线段的几倍(图片是五倍关系的线段图).”在这种题目的解答中,学生会干脆依据图片进行思索,从而导致学生的思维固定在一个地方.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实力得到培育,老师可以将多样化的题目呈现给学生,如:“这里有一个二人小组,老师给了两个人两张纸条,不过一个人拿到的纸条是红色的,另一个人拿到的纸条是蓝色的,红色纸条的长度比蓝色纸条长,你知道红色纸条的长度是蓝色纸条的几倍吗?”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了深化的思索,并且得到了这样的方法:先拿尺子把蓝色纸条和红色纸条的长度量出来,然后列出相应的算式,最终求出答案.把蓝色纸条放在红色纸条上,将蓝色纸条作为尺子,量一次就做出一个记号,量完之后就可以知道这两张纸条的长度关系了.将红纸条折叠,把红纸条折成和蓝纸条一样长的纸条,就可以看出两张纸条的长度关系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了思索、进行了实践,所以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在,可以让学生活学活用.由此可见,老师须要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更好地带领学生参加到实践的环节中,从而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感受数学乐趣,并且实现个人思维实力的提升,从中总结正确的方式方法,收获特性化的成长.(三)结合学生的阅历让其获得感悟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数学学习应当建立在某些阅历的基础上.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将引导作用发挥出来,要让学生结合阅历获得感悟.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學,可以让学生利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以让学生感悟到数学学问的魅力所在.例如,老师在教学“多位数加减法”的时候可以将这样的题目呈现在学生面前:“小红的妈妈这个月拿到了2512元的工资,小红的爸爸这个月拿到了2560元的工资,一共花了1670元,请问这个月小红家还剩多少钱呢?”因为这个问题并不是很难,所以学生可以快速地列出算式,即:2512+2560-1670.但是,有一个学生另辟蹊径地利用了这样的方法解决了问题画图法.通过这个学生的启发,其他学生列出了这样的算式:2560+(2512-1670).这样的想法是另辟蹊径的,所以老师可以赐予这些学生肯定的赞扬.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利用图形将学问变得直观化、形象化了,可以加深对学问的理解,可以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可以感悟数形结合思想,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实力.由此可见,老师结合学生的阅历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将学问直观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创建性地解决数学问题,驾驭多元化的解题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让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得到培育、提高,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四)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所以,老师要将数学学问融入现实生活,要让学生发觉学问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要让学生明白怎么利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例如,老师在教学“圆柱表面积的计算”相关学问的时候,应当留意到这部分学问常常被用于生活中.所以,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的学问讲解也必需与实际生活实现紧密的联系,要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元素,更好地了解这部分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以生活当中详细的场景来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从而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将这样的题目呈现在学生面前:“现在须要一个高是70厘米,底面直径是30厘米的圆柱形烟囱,请问制作这个圆柱形烟囱须要用到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解这道题目的时候,许多学生会干脆套用公式,列出这样的算式:3.14×3022×2+3.14×30×70÷101.但是,烟囱是没有底面积的.此时,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索:“你见过封住底面的烟囱吗?假如封住底面的话要怎么排烟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发觉了自己在解题的时候存在的问题,发觉了自己思索时的不足,并且明白了,想要求制作烟囱须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须要把底面积解除,只要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就可以了.之后,老师可以将这样的题目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接着进行思索、探讨:“制作圆柱形月饼盒须要用到多少铁皮?制作圆柱形油桶须要用到多少铁皮?制作没有盖子的圆柱形水桶须要用到多少铁皮?”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亲密相关,而且涉及了不同的列式方法,所以学生可以进行深化的思索、有效的解题.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了主体,对相关学问进行了探究,所以学生可以发觉数学学问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可以感受到、体验到数学的价值.由此可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创设有效的情境,可以让学生发觉数学学问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快速地理解学问、驾驭学问,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爱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主动性,使学生的各项实力得到培育、提高,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五)嬉戏教学促进问题解决实力的提升嬉戏教学是学生特别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嬉戏中不仅能够将相关的数学学问与数学问题引入课堂,更是能够通过嬉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一些详细的问题,从而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实力,帮助学生激发参加数学活动的主动性,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数学课堂.例如,老师在教学小学数学中“10以内的加法计算”时就可以将数学问题融入嬉戏中,让学生以参加嬉戏的方式去进行问题的思索和解决,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更好地去培育和提升自身对问题的解决实力,加强学生的计算实力.老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嬉戏活动,提前为学生打算好110的数字卡片和一些相关的算式卡片,在每位学生都拿到了不同的卡片之后,让拿到算式的学生随机抽取,然后站起来的学生向其他学生说“我的挚友在哪里”,接着其他的学生再依据自己手中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思索,与算式相对应的学生要刚好站起来.这虽然只是一个比较简洁的数学嬉戏,但是通过这样的数学嬉戏能够引发学生的思索,能够有效地集中学生的留意力,并促使学生将所学的学问运用到嬉戏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嬉戏教学对提升学生问题解决实力的作用.(六)注意实践问题的解决在培育小学生问题解决实力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对数学中的问题进行思索和解决,还要将问题有效地延长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将这种问题解决的意识和实力融入生活中数学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进一步深化学生的问题解决实力.例如,老师在教学小学数学“除法”这部分学问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将问题解决实力运用到对除法算式与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还要融入生活实践当中,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作为培育与提升学生问题解决实力的素材.如:妈妈今日买了6个桃子和8个苹果,假如给了你2个盘子,那么怎样放才会使2个盘子中的苹果、桃子数量都相同呢?每个盘子里面的桃子和苹果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呢?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就能够很好地将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引入数学课堂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思索,并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对所学的除法学问进行进一步的巩固.这样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解决问题的实力融入生活,使得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实力不仅作用在数学中的详细问题层面,还能作用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层面.总而言之,素养教化的落实是时代发展所驱.所以,老师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不仅要对理论学问进行讲解、教授,还要对学生的实力进行有效的培育.也就是说,老师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阅历、学习阅历,要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要让学生进行创建性的学习.上述供应了几种简洁有效的方法:设置疑问,引诱学生失误出错;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结合学生的阅历让其获得感悟;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嬉戏教学促进问题解决实力的提升;注意实践问题的解决.这些方法都是最为基础的,也是变更课堂教学方式和学生实际学习方式的最为首要的途径.只有这样,老师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更好地学习,才能让学生个人的学习爱好被更好地激发出来,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主动地参加到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实现对于学问的多角度分析,收获更为独特、更具特性化的学习体验.【参考文献】1陈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J.内蒙古教化(职教版),2022(07):50,74.2杜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J.新课程学习,2022(07):9.3杜君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J.文理导航(教化探讨与实践),2022(12):137,138.猜你喜爱问题解决实力培育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探讨文理导航·教化探讨与实践(2022年8期)2022-09-02生命教化理念下数学学科教学策略探讨课程教化探讨·新老师教学(2022年29期)2022-09-27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培育课程教化探讨(2022年7期)2022-04-15合情推理回来,让学生数学问题解决实力“更上西楼”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22年12期)2022-02-07基于毕博教学平台的多媒体技术选修课程教学方法探讨电脑学问与技术(2022年25期)2022-11-16建构“问题解决”课堂模式的实践与探究考试周刊(2022年82期)2022-11-01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养教化考试周刊(2022年76期)2022-10-09培育小学生数学语言实力的实践探讨广西教化·A版(2022年6期)2022-07-04中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探究考试周刊(2022年3期)2022-03-11浅谈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逆境及应对策略中学英语之友·下(综合版)(2022年9期)2022-01-24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