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docx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周寨小学 祝军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内容摘要】 针对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我们提出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探讨。从诵读理解古诗、想象感悟古诗、古诗教学资源整合、古诗读写训练等四个方面,形成对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指导策略。在探讨中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爱好,拓宽学生的学问视野和学习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实力,转变老师的指导观念,改进指导方式,加深老师的文化底蕴,提升探讨水平。 【关键词】 古诗 诵读 想象 整合 读写训练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奇葩,它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诵古诗,学古诗,自古以来,就是一件雅事。古诗文对儿童的熏陶,始终为老师们所重视。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举荐篇目,也新增了很多优秀诗词,这让广阔语文教化工作者充分相识到古诗词教学地位更是日益上升。随着古诗入选教材的增多,古诗教学的探讨也越来越朝气勃发,呈现出一派“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新面貌。下面,本人就小学古诗词教学谈一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 一、整合作品,拓展思维 。 1、同一诗人的不同诗文: 这样做的目的一可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比如四时田园杂兴和村居即事都是范成大的作品,两首诗都反映了农夫的生活。学完四时田园杂兴,再出示并指导朗读村居即事,能使学生更加了解作者,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情感。 2、同题异文。题材相同,诗文各异: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比如王安石的梅花,它明写梅花,暗以雪衬,表现了梅花不畏寒冷的品性。学习后可引卢梅坡的雪梅二首。雪梅二首中,雪花与梅花相互衬托,竞相争春,犹如一幅“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佳境。学完梅花再读雪梅二首,从比较中能领悟到诗的艺术美。 3、相同诗境的诗文: 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张愈的蚕妇语言平白如话,用剧烈的对比写出了劳动者和剥削者不同的生活境况。而梅尧臣的陶者与之异曲同工,可相互衬托。教学时,教完前者,引进后者,可进一步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对劳动者的怜悯,对剥削者的憎恨之情,明白“坐享其成”是可耻的。 二、发挥想象,融情于景。 想象是诗的翅膀。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中只有唤起学生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让学生驱遗想象,引起联想,由此及彼,调动自己的生活阅历,来再现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 (一)运用多媒体,引导想象。 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古朴高雅的音乐,营造肯定的氛围,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时,理解“潋滟”一词描绘的西湖画面时,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的画面,并且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夏日里,假如你就是苏轼,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此刻你正坐在西湖的凉亭中,迎着缓缓的微风,满意地举起了手中的酒杯。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呢?在让学生感受雨中西湖画面时,我让学生观看雨中的西湖云雾弥漫的样子,再让他们想象:“雨中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实力。 (二)紧扣古诗内容,发挥想象。 对于有肯定故事情节的古诗,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作品所给的内容绽开想象,让他们眼前好像就出现出一幅幅诗中所描写的画面。又如寻隐者不遇一诗的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也许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绽开想像:“诗人在松树下会问童子什么问题?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概据童子的回答绽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主动性高,想像力丰富,还伴有动作表演,生动再现寻隐者不遇的寻访场面,初步领悟到了诗的意境。为此我也想到了:在古诗的教学中,不应把教学局限于对作品的剖析、理解上,而应当找寻创新教化的支点,从而使学生能“成为以创建为己任的创建型学生。”对诗词的意会是一个直觉和想象纠缠不清的过程。诗词是诗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结果,因此学习诗词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将符号化的文字重新还原为详细可感的形象。 (三)抓住“诗眼”,放飞想象。 古诗词教学要擅长抓住诗词中的“诗眼”、“词眼”。因为文眼是最能触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抓住了这些文眼,引发学生想象,诗词的画面就会丰富、生动起来,学生更易领悟诗词的意境。比如在教清平乐 村居中的“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诗时,“相媚好”一词是词眼,“相媚好”是说老两口一边喝酒,一边在亲热地交谈。我让学生放飞想象,老两口在闲聊什么呢?老头会对老太说什么?老太又对老头说了什么?学生绽开了丰富而合理的想象,把乡村生活的安静、闲适、温馨的场面重现出来了。 三、注意诵读,凸显情趣。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通过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读,在课堂上营造老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从而提高学生学问、实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由读引情。古诗的情感经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 (一)传授方法,培育学生诵读实力 。 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应适时地传授他们一些详细的诵读方法。比如,在音调强弱方面,表示悲壮、欢乐、斥责,或慷慨的文句,句子的头部应加强;表示不平、热忱或确信的文句,句子的尾部宜加强;表示庄重、满意或美丽的文句,句子的中部宜加强。在韵味缓急方面,含有庄重、敬畏、谨慎、沉郁、悲伤、慈爱、怀疑等情味的文句,宜缓读;含有愉快、确信、生气、惊愕、恐怖、怨恨等情味的文句,宜急读。叶圣陶说:“这些规章,都应含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与情感,所以依照规律吟诵,最合乎语言的自然。”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诵读的形式要改变多样,可以交替运用散读、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方式。 (二)绽开想象,读出诗境。 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古诗朗读也不例外。因此在学生读出诗韵、读准诗意的基础上,应诱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诗歌的思想情感。要引导学生读出诗境,首先应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有关诗歌的背景资料,这才可能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其次要引导学生想象入境。诗文充溢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都具有色调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依据诗的内容去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四、吸取精华,读写结合。 在古诗文教学中有的放矢地进行读写结合,效果明显:以读导写,由收到放,有本可依;从仿到创,有章可循。以写促读,特性切入,悟得深刻;多元解读,想得深远。读写结合,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一)引用诗句进行读写训练。 引用诗文佳句这是进行古诗文读写结合教学最常用的策略。选入教材的古诗文,都是历久弥新的经典名篇,其中的佳句更是浓缩了作者的思想才智和艺术造诣的精华。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恰当引用所学古诗文,能起到言约意丰、辞采高雅的效果。如闻名特级老师赵谦翔老师在广州执教的公开课望岳,他在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片段写作练习的要求:内容不限,但必需用上其中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果学生思绪飞扬,所写句子内容丰富,精彩迭出。赵老师设计的这个教学环节,正是目的明确地进行巧用佳句的读写结合训练,其效果自不待言。在深化理解诗歌的同时,提高了娴熟引用古诗文佳句的运用实力。 (二)古诗改写进行读写训练。 在教学古诗时,还可以采纳改写的方式进行写的训练。古诗可以改写的成的体裁有:记叙文、散文、争论文、说明文等。但在小学阶段,古诗改写成的体裁主要是以记叙文为主。依据古诗的记叙依次,一般有以下几类:记事、写景状物、写景再叙事,叙事再借景抒情等。因此,在改写之前,就要引导学生分清,以便更好想象构思情节。 如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引导学生扣住“送”的过程重点写,理清六要素;时间:烟花三月,地点:黄鹤楼;人物:李白与孟浩然;起因:孟浩然为什么与李白的相聚;经过:李白送孟浩然(路上江边登黄鹤楼);结果:抒发情感。再结合改写点:“辞”、“下”、“尽”与“流”串起情节侧重想象描写。这样改写,诗的意境阔大,诗人的情深意挚就跃然纸上了!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千百年来成为滋养中华民族成长的珍贵精神养分。新的课程标准进一步确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对小学生古诗词阅读材料不论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走进古诗词,细细推敲诗中的每一个字都蕴涵着丰富的写作内涵。潜入古诗,与作者对话,挖掘其深层思想,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及相关故事,都是学生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接着进行这方面的尝试、探究,期盼着大家的帮助与指导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感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略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思索 小学古诗词教学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