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气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docx
-
资源ID:11850739
资源大小:548.3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海-气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docx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教学设计 智利阿塔卡玛沙漠中的花海【课标解读】课标要求: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标解读:本条课标的行为条件“运用图表”,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各种数据图表、示意图、结构关系图等,分析海气相互作用的过程、原理,说明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同时要求学生能运用图表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行为动词两个,第一个“分析”,属于应用水平,即能够深入理解海气相互作用的途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推断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第二个“解释”,属于理解水平,即能够从大气环流和大洋表层海水温度变化两方面说明气候异常本质,并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区域和全球,进而影响人类活动,不能依靠回忆、复述或陈述。主要研究对象“海气相互作用”和“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后置限定“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和“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要求能够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认识海气相互作用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对周期性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教材分析】该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本节内容共两个标题: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本节内容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揭示了海洋与大气之间如何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2.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分析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产生的原理,说明这两种异常现象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的影响,乃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节内容与第一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和第二节洋流存在逻辑关系,水循环和大洋环流是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全球水热平衡的两种途径,教学中宜采用“复习回顾归纳提升”的措施,最终系统化呈现地理原理和现象。【学情分析】高二年级学生观察地理现象和逻辑推理思维已经建立,地理思维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提升, 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图表、数据、真实情境、专家文献等,拓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化学生学科素养。学生通过必修第一册和本书前三章的学习,已经充分了解大气、水、岩石、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能够更好地理解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教学目标】1. 地理实践力: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和水循环示意图,复习巩固同时体会图中蕴含的海洋和大气的水热交换关系。2. 综合思维:从水分和热量两方面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的影响;从海洋表层水温的变化推理对气压差异、大气环流、大洋环流变化的影响,推导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区域气候乃至全球气候的影响。3. 区域认知:从赤道太平洋着手,能从不同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认识气候周期性变化,及由区域到全球的气候表现。4. 人地协调观:理解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建立人与海洋和谐共生的理念,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教学重点】1. 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2. 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难点】 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启发法、读书指导法【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具体工作:1. 召集学生,发放学案,布置课前预习任务;2. 复习地理必修一“大气受热过程”和“水循环”相关内容;3. 将学生分组,分别为“水热交换”、“正常年份”、“厄尔尼诺”、“拉尼娜”四组;1. 绘 制 示 意图;2. 搜集气候异常有关图文资料,开展课1.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逻辑主线明显,地理原理渗透其中。提前安排复习必修一相关4.尝试完成学案内容(学案见下图,文件另附)。前交流。知识,起到复习巩固作用,也为接下来海气相互作课前准备用的分析奠定基础。2.课前搜集资料,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归纳整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境导入教师分享“学习强国”中的一篇科普文章今年将是“双拉尼娜年”?何为拉尼娜?为什么它可以影响全国气候呢?,思考,今年冬天有多冷?快 速 获取文章信息, 对信息进行加工,产生悬念。建立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生活中地理现象的意识, 渗透思政教育。课本导读结合南美洲地图、气候类型图、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和世界表层大洋环流图,认识秘鲁地理位置,分析秘鲁的气候特征,认识秘鲁洪灾属于气候异常,通过视频认识洪灾对当地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联系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植被课前导读的案例“智利沙漠中的花海”。结 合 地理位置、气压带风带、 洋流,判断气候类型及特征。1. 分析秘鲁气候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2. 提供“智利沙漠中的花海”案例, 展示教材的关联性,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究意识,培养区域认知。过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气候异常现象?是谁在操控全球气候的密码?带着疑问进行今天的探索之旅。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环节一温故知新1.热量交换(1) 完成学案“大气受热过程”的问题,说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2) 读图分析海洋和大气之间热量交换过程。1.复习大气受热过程和水循环,完成示意图;1.将必修一和选择性必修一相关知识串联,构建教材前后联系的思维,以“复习 反馈提升”为方法,注重运用图表构建知识体系,表达知识之间的关系。海洋大气大气海洋2.小组讨论海气 热 量 和水分交换过程,“水热交换”小组代表上台展示。2.提高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以及地理思维方法养成。热量(能量)的交换方式潜 热 ( 相变 ) 、 长波 辐 射风力使海水运动(洋流、海浪等)(3)结论:海面长波辐射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2.水分交换(1)展示本班同学在高一学习该内容时的“水循环”绘图作品。(2)结合“水循环”示意图,选取“水热交换”小组代表交流海洋和大气之间水分交换过程。新课讲授3.展示学生绘图作品,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强调地图绘制对地理学习的促进作用。海洋大气大气海洋水分的交换方式蒸发降水环节二原理探究3.水量平衡原理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就一个地区来说,有时降水多,有时降水3.根据老师的简单介绍, 小组合作探 究完成,小组代表汇报。4.提升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表达能力。少。在某段时期内,一个地区的储水变化量就是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5.“ 水量平衡原理”探究时,教材1.估算陆地和海洋对大气水汽的相对贡献,说明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第 2 题稍加修改,突出强调全球蒸2.估算海洋降水量和陆地降水量之和与海洋蒸发量和陆地蒸发量之和;这两个数据比较,说发量和降水量的平衡关系,帮助学明了什么问题?生建立水动态平3.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或减少,陆地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请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加以说明。衡理念。陆地径流多少受海洋蒸发影响,学生更能理(3)结论:解陆地旱涝灾害海洋是大气中水汽最主要的来源。4.学 生 总 结产生的根本原因。全球蒸发量和降水量基本相同,全球水量平归纳,深化原理的内涵。衡。水循环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在一定时期内,全球的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必修第 一册P48)海洋既是全球能量的主要载体,也是水分的储存库。海气之间的水热交换影响着全球水热平衡,对气候和自然环境有深刻的影响。海洋的温度时刻牵动着大气的情绪,所以海洋才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根源。展示“海气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影响”思维导图。5.知 识 融 会调动和运用大气贯通,学生认环流和大洋环流真聆听,深刻的知识,说明通过体会。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阶段小结维持全球水热的动态平衡。过渡如果海表水温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大气环流,表现就是气候异常,这里就不得不提发生在赤道太平洋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环节三 情境探究(1) 探究 1:结合图片及提供的资料,分析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表水温的差异,绘制大气环流示意图。探究 2:结合视频、图文资料,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形成的过程,绘制大气环流示意图。探究 3:结合图片及所学,对比厄尔尼诺现象, 分析拉尼娜现象形成的过程。(2) 结论: 赤道太平洋海洋表层东西温差的变化,引起类似“跷跷板”的气压差变化,影响赤道地区风场强弱变化,导致洋流强弱变化,引发空气环流改变,而产生气候变化。正常年份的大气环流是海气相互作用产生的大气平均状况,当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后,海表水温、气压等要素会重新调整,建立新的平衡,导致旧的大气环流被打破,新的大气环流建立,进而影响区域气候,乃至全球。1.小组合作,1.三个小组课前分组讨论完搜集资料,课中结成探究 1,小合图文、视频进行组派表讲解,对比学习,讲解和并绘制大气绘图展示等环节环流示意图。能够提高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地理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综合思维2.学生观看和地理实践力。视频,对比思考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异同点。派代表讲解厄尔尼诺形2.赤道太平洋海洋水温变化引起成过程,绘制太平洋沿岸国家大气环流示以及其他国家气意图,完成探候异常,培养学生究 2。区域认知。新课讲授3.小组交流完成探究 3,绘制大气环流示意图。4. 地理原理归纳,学生把3. 帮助学生厘清逻辑关系由地理握实质,体会现象上升到地理这三种情况原理,增强学科的的区别和联科学性和严谨性。系。(3)思考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提供知网文献,提炼观点。5.学生体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专业性。4.知网论文设置环节,无意增加课程难度,旨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探究方法,启发学生从多方面获取知识。拓展延伸环节四 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并根据所学,谈谈拉尼娜现象将对我国今冬气候和产业活动造成的影响,在生活方面我们如何应对。课前搜集材料,撰写小论文,课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学以致用, 用理论指导生产和生活。补充知识每年 3 月 23 日为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为“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预示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海洋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欣赏“2021 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手绘长图”。关注与海洋有关的节日,埋下科研探索的种子,赓续关注海洋的热情。课堂小结大海蕴生万物,宽广而辽阔。我们以为距离海洋很远,其实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关注海洋,关注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引发学生对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思考,树立人地协调观 。【板书设计】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后反思】1. 课前准备工作较多,需要搜集大量图文资料,提前布置任务,有助于学生理解海气相互关系对气候的影响;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地理知识的因果关系,教师指导学生厘清逻辑关系。2. 学生绘图环节,教师应予以过程性评价,关注专业术语是否表达清楚,重视知识的落实也要注重学生认知方法和思维水平,帮助学生建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3. 落实人地协调观是本节课的终点,课后设置开放性问题,向学生传输面对自然灾害,首先要有防灾减灾的意识,将理论应用于生活,指导生产和生活。4. 对于气候异常产生的原因,教师应启发学生从不同的时间维度理解,大时间尺度下,自然原因是主要影响因素,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气候异常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地球气候变化的驱动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