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科医院感染管理.docx
针灸科医院感染管理 中医医院针灸科医院感染管理 长期以来,针灸疗法被人们誉为“绿色疗法”,针灸以其优异的临床疗效、简便的操作方法矗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多年以来,很少见到与针灸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的循证医学探讨,国家始终未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未形成特地的中医特色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同时针灸科医务人员受传统针灸手法的影响,对医院感染学问的学习和相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同时随着侵入性操作的日趋增多,存在肯定的感染因素。因此加强针灸科管理,严格按消毒隔离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对于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尤为重要。 1 针灸科医院感染危急因素分析 1.1 不重视医院感染工作,感染防控学问缺乏 医院领导对感染工作重视不够, 认为此项工作是投资大、效益低的事情, 医院感染管理科无专职人员, 硬件设施配备不到位;由于传统医学与西方医学的理念不同, 中医学生在校期间缺乏严格的无菌学问的学习和无菌技术操作训练3,医务人员院感防范意识差, 相关学问欠缺。 1.2 诊疗环境布局不合理 诊疗室内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未区分或无明显标识;室内无水管或无流淌水洗手设备, 无通风、隔离、消毒设备及无菌存放柜;艾条燃烧后的微粒较多,治疗人员多,空气和物体表面不能保持清洁;运用过的火罐、起针盘、理疗仪器和无菌物品放在同一柜内。 1.3 手卫生依从性低 少数医务人员常以忙为由不洗手或不消毒手, 对洗手重要性相识不足,忽视操作洗手, 尤以医师为甚4。认为手卫生用品投入是增加科室支出,手卫生用品配备、执行就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对手消毒剂的平安性、有效性认知程度较低,未完全正确驾驭手卫生学问刚好机。 1.4诊疗用品消毒灭菌不规范 非一次性针灸针运用后,擦拭即放入容器内进行灭菌;盛装针灸器具运用不当,用无孔饭盒盛装针灸针,且容器不消毒;针灸盒内用纱布铺垫,老化不更换;火罐不能做到一用一消毒;消毒剂不按时更换等。 1.5职业防护不到位 针刺、放血疗法等中医有创操作日趋增多,针灸针、火罐、三棱针、梅花针等在运用过程中会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而造成交叉感染;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时不戴口罩,标准预防意识淡漠,发生针刺伤后未刚好进行局部处理,不刚好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从而得不到刚好有效地干预。 1.6医疗废物管理不规范 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消毒后的棉签或病人按压后的棉签混入生活垃圾中;感染性医疗废物和损伤性医疗废物分类不严格,针灸针、穴位注射后的注射器随意乱扔,注射器未分别针头就放入利器盒内;消毒后的棉签、棉球混入利器盒等。 2 医院感染管理措施 2.1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的三级管理组织,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管理者及针灸室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相识。依据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及其它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完善和健全针灸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考评细则,并加大督查的频次、力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切实保障制度的落实。同时力争制定常用中医诊疗技术操作感染防控标准操作规程(SOP)等,做到有章可循。 2.2 加强培训, 提高相识 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要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培训与考核。重点加强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手卫生、职业防护及医疗废弃管理制度等有关内容的培训;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岗前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对工勤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分类等有关医院感染学问培训;同时要求针灸科多层次多形式利用业务学习、感染专题讲座、定期考评等途径进行科室内部学习,营造一种对医院感染限制高度重视的氛围。 2.3改善诊疗环境 根据中医医院针灸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要求,设置候诊区、针灸诊疗室。诊疗区内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明确,设置排烟设备,保证通风良好,各治疗床间应用1.5m 高的隔栏分隔;室内应设置无菌物品柜和消毒隔离设施;保持物体表面及诊疗床清洁,定期更换床单、枕套等,如被污染应刚好更换。 2.4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为保障手卫生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首先从手卫生设施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入手,各诊室均应配备流淌水洗手池、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液、一次性擦手纸巾以及便于医生随身携带速干手消毒剂;加强手卫生学问培训和宣扬,并定期考核培训效果;通过制度和规范要求医务人员,反复强化手卫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医务人员自我爱护和爱护患者的意识。 2.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进行针灸穿刺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驾驭正确的皮肤消毒方法,以针刺部位为中心,由里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次,消毒皮肤面积不小于5cm×5cm5;依据卫计委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的要求,针灸针具做到“一人一针一用一灭菌”,火罐“一人一用一消毒”;进行拔罐、刮痧等操作中必要时进行操作部位的皮肤消毒。相关器具和物品依据用途和性能进行消毒或灭菌,针灸针、三棱针等采纳高压蒸汽灭菌法,梅花针采纳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法或等温灭菌法,火罐、刮痧板等先清洁再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当火罐等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定期对消毒液浓度进行监测;尽可能运用一次性针灸针、三棱针、梅花针,一次性器械严禁重复运用。 2.6 规范操作,实施标准预防 针灸过程中按规范操作,正确洗手和手卫生;正确运用个人防护用品(当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时);正确处置病人运用后的设备和污染物品;正确处理锐器;保持环境清洁,正确处置医疗废物;完善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理措施。 2.7严格医疗废物管理 医疗废弃物不行混入生活垃圾中;医用棉签、棉球、毁形一次性注射器等放入黄色有标记的防渗漏塑料袋内密封;穴位注射针头和一次性针灸针放入专用锐器盒内;废物盛装量不应超过容器或包装袋的 3/4;严禁运用有破损或已经污染的收集容器;严格医疗废弃物交接制度,做好记录,存放于固定地点,由专职人员收集, 运输到医用垃圾暂存站;改善医疗废物暂存站的设施,加锁管理。 参考文献: 1 余海珠,吴剑,杨蓉.针灸科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限制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22,30(3):289-290.2 潘向荣,周凯.针灸操作过程的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22,21(10):2022. 3 方欢,刘莉,于红等.针灸科医院感染限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19(14):1855-1856.4 王春荣.针灸推拿科治疗室医院感染限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2,21(3):431.5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22,10. 针灸科医院感染管理 针灸科医院感染消毒隔离制度 针灸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针灸科院内感染管理制度(材料) 针灸科简介 针灸科简介 针灸科院内感染工作总结 针灸科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安排 中医院针灸科关于成立 针灸科工作准备以及管理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