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马头琴的简介·拉弦类乐器.docx

    • 资源ID:12009275       资源大小:43.99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马头琴的简介·拉弦类乐器.docx

    2022马头琴的简介·拉弦类乐器篇一:马头琴是产生和流传于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 ·马头琴是产生和流传于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它那独具特色的音色,悠扬、深沉、宽广、抒情的旋律,蕴含了独特的审美文化、人文思想和民族精神,与蒙古族的成长、发展、生活环境密不可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中,挖掘其文化内涵、拓展其文化外延,意义尤为深远。本文就其传说、形制、构造、演奏技法及马头琴音乐与所处草原文化脉络的关系作如下初步探讨。 一、马头琴的传说、形制、构造与草原文化 在远古的草原上,流传着这样一段美丽哀婉的传说:勤劳善良的老牧人奥其尔,全家三口人就靠牧羊来维持生活。家里唯一的心爱之物是一匹英俊而高大的枣骝马,每天与牧人一起牧羊、劳动,朝夕相处,情同手足。 一天,草原上传来了一个消息,说蒙古部落首领要举行“赛马”大会,谁的马跑了第一名,就将他的女儿嫁给这名勇敢的骑手 比赛中,老牧人奥其尔的小儿子贡嘎因枣骝马获得第一骑手的荣誉 但是,授奖时,部落首领竟然不谈许配他女儿的事情,却示意手下差人把枣骝马给他牵来 部落首领跨上枣骝马后,箭一般地飞奔起来。老牧人奥其尔非常气愤,他吹了一声口哨,枣骝马听到主人的口哨声后不停地打转、尥蹶子,一下子就把首领从马背上摔了下来。首领忙让差人把枣骝马抓住,可枣骝马已冲出人群跑向远方。首领立即命令弓箭手发箭,一霎那,枣骝马身中很多箭向家乡的方向跑去 当它用尽最后的力气于一天的午夜时分回到了老牧人的帐篷前时,它就倒了下来,随即便死去了 老牧人奥其尔悲痛欲绝,和小儿子贡嘎在枣骝马身旁整整守护了三天三夜。第四天夜里,他梦见枣骝马和他说话了,并让老牧人用它的骨头和皮做成琴,每天带在身边。 于是,老牧人奥其尔用枣骝马的骨头做成共鸣箱、琴杆和琴轴,用枣骝马的皮蒙在共鸣箱上,用枣骝马的细尾做成琴弦和琴弓,最后用枣骝马的腿骨刻成一个马头装在琴杆上,自此,在辽阔无垠的蒙古高原上就诞生了第一把马头琴1 ·在内蒙古草原民间,每诞生一把马头琴,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仪式结束后,牧人就开始举行马头琴试奏音乐会,这是内蒙古草原上的一段古老文化遗风,同时也说明了马头琴在草原上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割舍不断的依恋。 马头琴是在我国蒙古族聚居区流传很广的民间乐器,由于地区间的文化差异,所以各地区的马头琴在形制、构造、音色和演奏技法上有许多不同,但其音乐本质是相同的。马头琴形制的特点是:斜方型(或称梯形)琴箱,双面蒙有马皮,双弦用黑色马尾编制而成,琴杆上端雕有马头图案,蒙古语称“胡兀尔”,“莫林胡兀尔(马头胡琴)”在内蒙古地区称为马头琴,在东北地区的呼盟、哲盟叫做“潮尔”。其定弦法有五度、正四度、反四度三种,其中以“反四度”定弦为目前常用的定弦方式,即内弦d1为高音弦,外弦a为低音弦。习惯上称它为两根弦是不确切的,因为每根弦都是由数十根至百余根组成的一撮弦,一般情况下高音d1弦可用0.15规格的尼龙丝90根,低音弦a可用0.15规格的尼龙弦130根,过多则硬,过少则软,都会影响马头琴的音色2。马头琴音色柔和、浑厚、淳美、深沉,富有浓郁的草原特色。建国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对马头琴及其演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做了许多大胆有益的改革。如:马头琴形制结构上使用了较大的琴箱,选用良好的木材。采用了富于弹性的改良弓子,增大了琴的音量。改革后,用尼龙丝弦代替了马尾弦,将定弦提高了四度音程,扩大了音域,在保留原有柔和、深厚的音色的同时,增加了清晰、明亮、富有力度的特点,为现代马头琴演奏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从马头琴古老的传说及其最初的形制、构造可以看出,马头琴与自然、民族、社会的关系。作为草原独有的乐器,马头琴在它的传说和最初的形制、构造中,蕴含了草原民族与骏马密 不可分的关系。它是牧民日常生活和节日庆典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乐器,是草原人民生命与情感倾诉渲泻的一种乐器化形式,说明马头琴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二、马头琴的演奏技法与草原文化 马头琴演奏技法目前普遍采用以“单音演奏法”为基础的方法。由于左手中指的运用,给演奏者提供了技术上的方便,尤其在快速演奏时,更显示出它的优点,同时还吸取了“土尔古特演奏法”和“科尔沁演奏法”的一些优点。3既能保持其清楚干净的特点,也能保持其独特的音色,既能不失风格地演奏传统乐曲,也能独出心裁地演绎现代乐曲,大大丰富了马头琴的表现能力。 马头琴是一种演奏技巧颇为复杂的乐器,必须注意各部位正确的互相协调,用弓时右手持弓法虽与二胡相似,但却有差别,由于马头琴是多股尼龙弦,右手要使马头琴发出纯正的乐音,所需的力气要比二胡大的多,同时需要无名指和小指施加不同的压力。现代的马头琴曲中,已引入了小提琴的许多弓法和技法,大大丰富了表现力。马头琴的左手按弦与其它拉弦乐器不同,虎口微张开,拇指微扶琴杆,食指和中指是用指甲盖顶弦,无名指用指尖靠近小指一侧顶弦,小指则从外弦下面用指尖顶弦,同时由于其独特的演奏和特殊的技巧,才会使马头琴音乐别具一格。 马头琴的几种特殊演奏技巧,如:“潮尔演奏技法”、“装饰音奏法”、“四胡技法”、“传统泛音技法”等也常在单音演奏法中使用。“潮尔演奏技法”又称双音奏法,是内蒙古东部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马头琴演奏法,善于以外弦空弦的持续低音形成一种二声部效果。“潮尔”原本是一种宫廷颂歌里粗犷而浑厚的持续低音的演唱形式。这种歌唱形式不仅增加了其庄严肃穆的气氛,而且以持续低音牢固坚实地表明了其调式特性,同起伏跌荡的旋律形成对比。如果说旋律是在广阔自由的时空中展开的,使人感受到一种广袤的长天那样宽广,那么这种深厚粗犷的持续音型的低声部就象坚实的地平线一样始终伴随着跌荡起伏的旋律,充满了叙事、咏叹和悠远、辽阔的格调,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完美统一”的境界和庄严肃穆的情境。笔者认为,这与其民族成长的历史、变迁、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三、马头琴音乐与草原文化 马头琴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受传统宫廷音乐的影响,也受民间音乐的影响,曲目大部分为流传的民歌。 受宫廷音乐影响的典型作品可以参见各种“阿斯尔”,所谓“阿斯尔”通常指“楼阁”,在此指带横帘的宽大帐幕,是北元后期随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和几次迎请三世达赖喇嘛的庆典活动后,逐渐传入蒙古地方,成为蒙古封建上层进行宴庆活动的宽大华美的帐殿。4“阿斯尔”是在一些盛大场合中等级权力的象征物。后来由“阿斯尔”这种名称逐渐演变成了蒙古宫廷乐曲的专有形式。“阿斯尔”类型的传统马头琴音乐节奏明快,旋律旋法以三度级进为主,亦有跳进,气氛欢快活泼,大多是宫调式,也有羽调式,音乐具有宫廷雅乐的审美特征。 受民间音乐影响的各种马头琴曲也可以分为“悠长歌”和“短歌”两种风格。“悠长歌”这一体裁形式被应用于马头琴音乐中,以其自由的散板节奏形式,而形成悠长、细腻、深沉和非对称型的审美风格。这与其辽阔无垠的自然环境和牧业生产的长周期性密不可分。“短歌”这一体裁形式,实际上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音乐形式,只不过这种对称结构的表现形式被13世纪的悠长歌淹没了,但它并未消失,而是在20世纪,逐渐形成新的审美传统,并在科尔沁、鄂尔多斯及乌拉特地区兴盛发展,究其原因,与社会的矛盾密不可分,社会矛盾的激化和蒙古族人民反封建主义的斗争,不仅引起传统审美观念的变化,而且斗争实践本身需要一种更明快、简炼的节奏感,明确的音乐旋律及结构形式。因此,对称性旋律美学原则和旋律结构逐渐又变成了主要审美原则,并以其特有的内容和形式,展示着蒙古人民的内心世界,体现在马头琴音乐中,就是我们经常能够听到现代社会中,热闹的场景描绘,情绪欢快,节奏明朗,结构短小,句法整齐的短调风格的马头琴乐曲,诚挚热烈地向人类昭示草原生活的 欢腾。 在中国音乐学诸多民族的传统音乐中,调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却普遍以无半音五声音阶或以无半音五声性骨干音构成的无半音五声性旋律调式为主,5马头琴音乐也不例外。就蒙古族音乐的审美形式和其旋律旋法的一般规则而言,以宫、羽调式为其基本调式,以宽广悠长的节奏形态和切分节奏为其节奏特征,以其四、五度结构为基本框架,以六、七、八度大跳音型为其旋律旋法特征,在宽阔的音程中展示旋律。这是蒙古族豪放个性的展现,也是马头琴音乐的旋法特征,体现了草原民族宽广的胸怀,粗犷豪放的个性,同时也体现了草原民族独特的审美内涵。 四、马头琴音乐的审美特征与草原文化 蒙古族的审美感觉,主要是由于长期的游牧生活和由此创造美的实践活动的产物。蒙古民族长期的游牧劳动对自然界的对象性关系及其对象化活动,既是审美感觉生成的原因,也是创造美的艺术实践产生的根本基础。因此,蒙古族的审美感觉和艺术美的本质在于“人与自然自由完美的统一性”。这是蒙古族审美风格和审美思想的独特本质特征。6也是马头琴音乐的审美特征,更是草原文化的审美核心。 蒙古族自公元三世纪第一次出现后,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从原始部落,走出森林、走向草原,寻找资源、开垦牧场、开拓疆域、足迹遍及欧亚大陆,结束了唐以来的辽、宋、夏、金、元割据的时期,实现了元朝的统一。所以在它整个民族文化中,融入了他的历史、精神和思想,草原民族面对辽阔无垠、包罗万象的自然画卷,已将丰富多彩的自然事物化作自己超生物的肢体器官。他们不仅善用弓箭, 而且善用套马杆的长鞭延长自己的双臂,善用对骏马的娴熟驾双来加快自己的脚步,使草原民族不仅延长了四肢,而且开阔了胸怀。长杆飞蹄已把广袤空间缩小到宛如咫尺,而且牧业生产的长周期性又促使牧民把漫长的历史置于自己的眼界之内,增强了史诗式的历史感,同时,那瞬息万变的无边原野,都已化作草原民族爱育万物、亲和自然的广阔胸怀。由此可以理解,草原民族的音乐中惯用人情体察鸟兽、草木的境遇,用人意描摹山川风云的状貌,在草原音乐中对景色的敏感、对骏马的盛赞、对湖泊的厚爱、对故乡的眷恋,使人类情感丰富到惊人的程度。7这里我们只能对马头琴这件独一无二的乐器的深刻音乐形象中去感受民族的审美情感的心理。 马头琴音乐作为草原文化艺术形式的一个分支,在其历史进程中积累创造了大量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不仅展示了不同的时代性,同时也蕴含了不同时代的审美历程。但草原民族文化领域中“人与自然自由完美的结合”的共同审美特征,始终贯穿其发展的历程。 【参考文献】: 1赵星:民族音乐艺术概论甘肃文化出版社 1998年6月,第22页。 23齐·宝力高:马头琴演奏知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74年,第1页。 46满都夫:蒙古族美学史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年12月,第40页,第60页。 5王耀华、杜亚雄编著: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358页。 7赵宋光:赵宋光文集花城出版社2001年12月,第59页 篇二:马头琴的概述 目录 一 摘要.(2) 二 马头琴介绍?(3) 三 马头琴历史?(3) 四 马头琴的独特造型?(4) 五 马头琴的演奏方法?(5) 1马头琴指法运用?(5) 2马头琴功法运用?(7) 六 优秀曲目?(8) 七 致谢.(9) 八 参考文献?(10) 1 马头琴学习基础 摘要:马头琴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马头琴是适合演奏蒙古古代长调的最好的乐器,它能够准确的表达出蒙古人的生活,并且2022年5月20日,蒙古族马头琴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键词:马头琴 历史 概述演奏 歌曲 2 (二)马头琴介绍 马头琴(m tóu qín),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琴身木制 ,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郭小川 平炉王出钢记 诗:“牧区的人们听说钢花喷,蒙古包里拉起了马头琴。” 对于它名字的由来,是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清史稿载:胡琴,刳桐为质,二弦,龙首,方柄。槽椭而下锐,冒以革,槽外设木如簪头似扣弦,龙首下为山口,凿空纳弦,绾以两轴,左右各一,以木系马尾八十一茎扎之。可知,马头琴原来也有龙首。此早在元史卷71礼乐志有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颈,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为马尾。据岩画和有些历史资料中显示古代蒙古人开始把酸奶勺子加工之后蒙上牛皮,拉上两根马尾弦,当乐器演奏,称之为勺形胡琴。当前很多专家认为这就是马头琴的前身。勺形胡琴当时最长的也是二尺左右,共鸣箱比较小,声音也就小多了。至今蒙古国的西部也有人把马头琴叫勺形胡琴。当时琴头不一定是马头,有人头、骷髅、鳄鱼头、鳖甲或龙头等,此外还有人说,这种琴的琴头有呈猴头或玛特尔头的形状。玛特尔形似龙,面似猴,象征一种镇压邪魔的神物。据有关学者考证,马头琴一名大约得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纪初,琴首是由龙头或玛特尔头改为马头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琴类,如:皮胡、锹胡、四胡、奚琴、稽琴等都是当时的流行乐器。元朝时期随着宫廷生活的逐渐富裕宫廷内有专门的演奏、唱歌、跳舞的人员,马头琴也就慢慢地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内容之一了。 (三)马头琴历史 马头琴的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成吉思汗时(11551227)已流传民间。据马可波罗游记载,12世纪鞑靼人(蒙古族前身)中流行一种二弦琴,可能是其前身。明清时期用于宫廷乐队。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但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也 3 是民间艺人,牧民家中所喜欢的乐器,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从山林狩猎文化时期至草原游牧文化初期,蒙古人所使用的乐器,不是马头琴,而是火必思、托布秀尔等弹拨乐器且多用于娱乐性歌舞与舞曲伴奏。从蒙古秘史、元史中的记载来看,成吉思汗至忽必烈时期,蒙古民族乐器尚以弹拨乐器为主,元代的蒙古军人和牧民,善弹火必思,喜跳集体踏歌。当草原游牧音乐迅猛发展之后马头琴这件拉弦乐器便脱胎而出,得到广泛普及,并且最终取代弹拨乐器的地位,成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色的民间乐器。显然,拉弦乐器取代弹拨乐器,火必思逐渐衰退,马头琴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蒙古乐器的主角。 (四) 马头琴独特造型 马头琴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组成,共鸣箱呈正梯形,也有极个别的做成六方形或八方形,琴箱框板多使用色木、榆木、花梨木、红木或桑木等硬杂木制成,上下两框板的中央开有装入琴杆的通孔,左右侧板上分别开有出音孔,琴箱正背两面蒙以马皮、牛皮或羊皮,皮面上彩绘民族图案为饰,也有正面蒙皮、背面蒙以薄木板的。琴头、琴杆多用一整块色木、花梨木、红木或松木制作。琴头呈方柱形,顶端向前弯曲,造型为雕刻精细的马头,既有奔马的马头,也有立马的马头,有的是在琴杆上端直接雕出,也有的是雕好以后粘上去的。弦槽后开,多有槽盖,两侧横置两个弦轴(左右各 一)。弦轴又称把子,采用黄杨木或琴杆木料制作,轴杆为圆锥体,轴柄呈圆锥形、八方形、瓜棱形或扁耳形,圆锥形 轴柄外表刻有直条瓣纹,便于拧转,有的轴顶为圆球形。琴杆为半圆形柱状体,前平后圆,正面为按弦指板,上端设有山口,下端装入琴箱上下框板的通孔中。皮面中央置木制桥形琴马。张两条马尾弦,两弦分别用40根(里弦)和60根(外弦)左右长马尾合成,两端用细丝弦结住,上端缠于弦轴,下端系于琴底的尾柱上。琴弓用藤条或木料制作弓杆,两端拴以马尾为弓毛。 传统的马头琴,多为马头琴手就地取材、自制自用,故用料和规格尺寸很不一致。通常分为大、小两种,分别适用于室外或室内演奏。大者,琴体全长101厘米120厘米,琴箱长26厘米30厘米、下宽22厘米28厘米,宜室外演 4 奏使用;小者,琴体全长70厘米左右,琴箱长20厘米、下宽 18厘米左右,宜室内演奏使用。马头琴是属于指板类型的拉弦乐器,不设千斤,从山口到琴马的一段琴弦为有效弦长。它最突出的特点是,琴箱的面、背两面都蒙皮膜,这和一般拉弦乐器只正面(筒前口)蒙皮、背面(筒后口)设音窗或呈开口式是不同的。用马尾弓摩擦马尾弦,发出的声音甘美、浑厚、悠扬、动听,这在中外拉弦乐器中都是极为独特的。 (五)演奏方法 演奏马头琴时,通常采取坐姿,将琴箱夹于两腿中间,琴杆偏向左侧。左手虎口自然张开,拇指微扶琴 杆,在低把位上,用食指、中指的指甲根部顶弦,无名指、小指采用指尖顶弦,小指在演奏中非常重要,它常从外弦下面伸进去顶里弦;在高把位上,由于音位距离很小,各指都以指尖按弦。右手执弓时,以虎口夹住弓柄,食指、中指放在弓杆上,无名指和小指控制弓毛。运弓中,弓毛和琴弦要保持直角状态。马头琴的定弦有多种,因较细的琴弦张在里弦,较粗的弦张在外弦,所以常以反四度关系定弦为g、c1,有时也以正四度关系定弦为d1、a,正五度关系定弦为d1、g。拉奏方法也与其它拉弦乐器不同,琴弓的弓毛不夹在里、外弦之间,而是在两弦外面擦奏,所以它具有独特的音色,柔和、浑厚而深沉,拉奏起来,特别洪阔、低沉而豪放,富有草原风味。右手弓法有长弓、半弓、短弓、跳弓、连弓、连跳弓、顿弓、打弓、击弓、碎弓和抖弓等,左手指法有弹音、挑音、颤音、打音、滑音、双音、拨弦、揉弦和泛音等技巧,许多装饰音都是由小指奏出的。马头琴的演奏特点是以指甲从弦侧触弦发音,所以音色清晰、明亮,宜于奏出丰富的泛音,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马头琴的指法运用 1 手指按弦法 : 马头琴是用食指和中指的指甲根从左向右顶弦、无名指和小指是用指尖从左向右顶弦。小指从外弦底下伸过去顶里弦,演奏奏外弦时直接顶弦 。 2 手指起落: 手指顶弦演奏出不同的乐音后、不要抬得过高,否则会影响演奏速度和手指的僵硬。马头琴的每个音位间隔比较宽、特别是第一把位的音位 ,手指要放松、自然张开、不要挤在一起,否则找音位很难 ,演奏出来的音也就 5 篇三:综述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 综述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马头琴 班级:11448 学号:1144824 姓名:张霜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世代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诸多草原都留有蒙古族牧民的印记,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蒙古族民族乐器,风格迥异、造型奇特、独具匠心。马头琴是产生和流传于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它独具特色的音色,悠扬、深沉、宽广、抒情的旋律。马头琴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称“潮尔”、“胡琴”、“马尾胡琴”、“莫林胡兀儿”等,为拉弦类弦鸣乐器。 关键字: 蒙古族 拉弦乐器 马头琴 一 马头琴乐器的传说、形制与造型特征 传说,起源于小牧童苏和与小白马的动人、悲伤的故事。故而,马头琴的雏型采用白马的头、尾与筋骨相连,组成器乐的整体形态,似如小白马的原型。在古代狩猎、游牧的蒙古人心目中,马头琴具有神力。当牲畜遭受天灾或瘟疫时,弹奏马头琴,演唱古老的民间故事,可用来除妖避邪,逢凶化吉。 马头琴是蒙古族标志性乐器。它是由共鸣箱、琴杆、琴头、弦轴、琴码、琴弦和拉弓等部件组成。传统的马头琴的琴身为木制,长度约1米,共鸣箱大多呈梯形,也发现有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钟形的共鸣箱。箱框板,常用硬质木板制作,两面蒙以马皮或牛皮、羊皮,也有正面蒙皮、背面蒙以薄板的。琴杆,多用色木、梨木或红木等制作,上部左右各有一个弦轴,顶端为琴头。拉弓多用藤条或木杆与马尾制成,两条琴弦分别用马尾合成里弦和外弦,两端用丝弦结住,系于琴上。当共鸣箱造型采用楔梯的形态时,上窄下宽,其形态庄重、稳定,产生的音域宽广,音色深沉浑厚;共鸣箱采用方形时,形态对称端庄;共鸣箱采用长方形时,形态舒展大方;共鸣箱采用六角形时,形态纯化简洁;共鸣箱采用八角形时,形态雄浑肃穆;共鸣箱采用钟形时,形态圆润丰满,琴体饰有蒙古族传统的纹饰,极具民族特色。 此外,马头琴的色彩多采用单色、双色和渐变色。单色的马头琴以白色为主 调时,显得高雅纯贵,同时也包含白龙马的寓意;单色的马头琴以红色为主调时,显得吉庆祥和;单色的马头琴以棕色为主调时,显得沉稳厚重。采用双色调时,以主调颜色为主,形成主次分明的美感效果;采用渐变色时,通常是采用红色与黄色的渐变,使得琴体的色彩极富变化与表现张力。琴码与琴弦有秩序的排列,犹如变化的节奏,与琴体融合统一。琴弓的形态如马尾的造型,其舒缓的节奏,洒脱飘逸。马头琴的整体造型,厚重、沉稳,粗犷豪放。其激越的旋律、奔放的草原情调,代表着暴风骤雨、万马奔腾的蒙古族马背文化精神。 马头琴形制的特点是:斜方型(或称梯形)琴箱,双面蒙有马皮,双弦用黑色马尾编制而成,琴杆上端雕有马头图案”。其定弦法有五度、正四度、反四度三种,其中以“反四度”定弦为目前常用的定弦方式,即内弦d1为高音弦,外弦a为低音弦。习惯上称它为两根弦是不确切的,因为每根弦都是由数十根至百余根组成的一撮弦,一般情况下高音d1弦可用0.15规格的尼龙丝90根,低音弦a可用0.15规格的尼龙弦130根,过多则硬,过少则软,都会影响马头琴的音色。马头琴音色柔和、浑厚、淳美、深沉,富有浓郁的草原特色。 二、马头琴的演奏技法 马头琴演奏技法目前普遍采用以“单音演奏法”为基础的方法。由于左手中指的运用,给演奏者提供了技术上的方便,尤其在快速演奏时,更显示出它的优点,同时还吸取了“土尔古特演奏法”和“科尔沁演奏法”的一些优点。既能保持其清楚干净的特点,也能保持其独特的音色,既能不失风格地演奏传统乐曲,也能独出心裁地演绎现代乐曲,大大丰富了马头琴的表现能力。 马头琴是一种演奏技巧颇为复杂的乐器,必须注意各部位正确的互相协调,用弓时右手持弓法虽与二胡相似,但却有差别,由于马头琴是多股尼龙弦,右手要使马头琴发出纯正的乐音,所需的力气要比二胡大的多,同时需要无名指和小指施加不同的压力。现代的马头琴曲中,已引入了小提琴的许多弓法和技法,大大丰富了表现力。马头琴的左手按弦与其它拉弦乐器不同,虎口微张开,拇指微扶琴杆,食指和中指是用指甲盖顶弦,无名指用指尖靠近小指一侧顶弦,小指则从外弦下面用指尖顶弦,同时由于其独特的演奏和特殊的技巧,才会使马头琴音乐别具一格。 马头琴的几种特殊演奏技巧,如:“潮尔演奏技法”、“装饰音奏法”、“四胡 技法”、“传统泛音技法”等也常在单音演奏法中使用。“潮尔演奏技法”又称双音奏法,是内蒙古东部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马头琴演奏法,善于以外弦空弦的持续低音形成一种二声部效果。“潮尔”原本是一种宫廷颂歌里粗犷而浑厚的持续低音的演唱形式。这种歌唱形式不仅增加了其庄严肃穆的气氛,而且以持续低音牢固坚实地表明了其调式特性,同起伏跌荡的旋律形成对比。 三、马头琴音乐 马头琴音乐在其发展过程中既受传统宫廷音乐的影响,也受民间音乐的影响,曲目大部分为流传的民歌。 受宫廷音乐影响的典型作品可以参见各种“阿斯尔”, “阿斯尔”类型的传统马头琴音乐节奏明快,旋律旋法以三度级进为主,亦有跳进,气氛欢快活泼,大多是宫调式,也有羽调式,音乐具有宫廷雅乐的审美特征。 受民间音乐影响的各种马头琴曲也可以分为“悠长歌”和“短歌”两种风格。“悠长歌”这一体裁形式被应用于马头琴音乐中,以其自由的散板节奏形式,而形成悠长、细腻、深沉和非对称型的审美风格。“短歌”这一体裁形式,实际上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音乐形式,只不过这种对称结构的表现形式被13世纪的悠长歌淹没了,但它并未消失,而是在20世纪,逐渐形成新的审美传统,并在科尔沁、鄂尔多斯及乌拉特地区兴盛发展。 蒙古族有许多杰出的马头琴演奏家,较著名的有色拉西、巴拉干、桑都仍和齐·宝力高等。当代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演奏风格热情奔放,技巧娴熟,他组建了马头琴乐团,培养了一大批马头琴演奏人才。著名的马头琴乐曲有朱色烈、四季、蒙古小调、草原赞歌、万马奔腾和草原音诗等。 【参考文献】: 赵星:民族音乐艺术概论甘肃文化出版社 1998年6月 齐?宝力高:马头琴演奏知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74年 满都夫:蒙古族美学史辽宁民族出版社2002年12月 王耀华、杜亚雄编著: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3页 共23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第 23 页 共 23 页

    注意事项

    本文(2022马头琴的简介·拉弦类乐器.docx)为本站会员(h****)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