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计算题解题策略及常规方法(共5页).doc
-
资源ID:12061788
资源大小:31.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考化学计算题解题策略及常规方法(共5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中考化学计算题解题策略及常规方法化学计算题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中考中的必考题型。化学计算题题型多,涉及到的知识点广,因此试题综合性较强,常作为中考中的压轴题。学生在解答时往往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能选用合适的方法就能快速而正确地解决问题,在中考立于不败之地。本文简要地谈谈化学计算题的解题策略并就一些常见地解题方法进行归纳,希望对参加中考的广大考生有所帮助。一化学计算题的解题策略 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它不是单纯的数学运算,而是与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元素及化合物、化学实验等融为一体的,具有了丰富的化学内容。不少学生忽视了这一点,片面认为数学好了,化学计算也不在话下,从而影响了化学学习水平的提高。 那么怎样进行化学计算题的学习呢?正确解题思路的获得是来自思维过程的程序化。解答化学计算题的思维程序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题目类型的辨别阶段这一阶段对考生的正确思维起到定向作用。认真审题,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认清题目的类型,把握正确的解题方法。2相关知识的复现阶段这一阶段对考生的正确思维起到保证作用。解计算题,必须利用自己获得的化学知识,依据题意、以题目类型为索引回忆有关知识,为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做准备。 3问题的实质分析阶段这一阶段对考生正确思维起到决定作用。对计算题进行实质的分析,也就是从面临的题目中抽出与题目相同的有关知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运用,排除各种无关的或次要的因素干扰,尽快做出解答。二化学计算题的常规解题方法 (一)关系法 关系法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最常用的方法。关系法就是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列出比例式,通过已知的量来求未知的量。用此法解化学计算题,关键是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质量关系,还要善于挖掘已知的量和明确要求的量,找出它们的质量关系,再列出比例式,求解。例如:【例1】某钢铁厂用580吨含Fe3O4 80%的磁铁矿(其余为不含铁的杂质),可炼得含杂质为4%的生铁多少吨?分析:如果此题用常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的话,涉及到能否正确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这一步骤,这个步骤不但麻烦还很容易出现错误,如果用关系法求解就能很好地避免这一过程:解:设可炼得生铁x吨。 Fe3O4 3Fe (这个关系式很容易找,就是利用Fe原子守恒) 232 168580×80% x(14%)232 :168 = 580×80% :x(14%)解得:x=350(吨)答:设可炼得生铁350吨 (二)平均值法 平均值法适合于求出混合物的可能成分,不用考虑各组分的含量。通过求出混合物某个物理量的平均值,混合物的两个成分中的这个物理量肯定一个比平均值大,一个比平均值小,就符合要求,这样可以避免过多计算,准确而快捷地选到正确答案。例如: 【例2】称取30克由两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2克,则该金属混合物的组成可能是:( )A、Al和Mg B、Cu和Mg C、Mg和Fe D、Fe和Zn分析:题目中出现了五种金属,其中四种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如果我们把这个混合物当作一种金属来看,那么它们分别与稀硫酸反应放出2克氢气,各需要:Al-18克;Mg-24克;Fe-56克;Zn-65克;这时我们可以看出30克此混合物与稀硫酸反应生成2克的氢气,而Al、Mg小于30克,Fe、Zn、Cu(Cu不与稀硫酸反应我们当作需要无数克),这样很容易判断混合物必须是一个大于30克的,一个是小于30克的。所以答案是:B、C 。 (三)十字交叉法 十字交叉法是专门用来计算溶液浓缩及稀释,混合气体的平均组成,混合溶液中某种离子浓度,混合物中某种成分的质量分数等的一种常用方法。 【例3】将某物质的65%和30%的两种溶液混合配成40%的溶液,应取两种溶液的质量比为:( )A、2 :3 B、1 :3 C、1 :1 D、1 :2分析:此题一般解法是:先设需60%溶液a克,20%溶液b克,则根据混合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则有:a×60%b×20%(ab)×40% ,利用这个关系式,求出a 与 b 的关系。用十字交叉法解则为:两种溶液的质量比为:10 :15 = 2 :3 所以答案选:A。(四)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据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或体积差,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变化量成正比而建立比例关系的一种解题方法。将已知差量(实际差量)与化学方程式中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根据比例式求解。例如: 【例4】将56克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CuO,待完全反应后气体的质量变为72克,求原混合气体中的CO的质量分数。 分析:此题用一般的解法是先设CO的质量为x克,则根据题意可得出生成的CO2质量为72-(56-x)克,然后根据化学反方程式,可列出比例式:28 :x = 44 :72-(56-x)求解。这种解法比较难理清思路,计算量又大,容易出错。而采用差量法解: 解:原混合气体中有x克的CO。 CO + CuO = Cu + CO2 气体质量增加 28 44 44-28=16 x 72-56=16 28 :x = 16 :16 x = 28 (克) CO% = 28/56×100% = 50% 答: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50%。 (五)估算法 有些选择题涉及计算,像这类计算题大多不用计算出确切的数值,只要大约估算一下,再依据题目中的条件,就可得出答案,这样不但不会出现计算失误,也为解决后面的问题争取了大量的时间。例如:【例5】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氮的氧化物是城市污染源之一,其中有一种含氮约为46.7%,它是:( )A、N2O B、NO2 C、NO D、N2O5分析:要你解决此题必须逐一对四个选项计算,但也不必死算,因为我们只要估算一下结果接近46.7%的就是答案了:A的含氮为28/44,很明显它大于56%(我们把分母看作50则它的值是56%);B的含氮为14/46,它的值是略大于28%,而绝不会是46.7%;D的含氮为28/108,也很明显它的值是小于28%,那么答案就是C了(14/30这个值接近50%)。(六)拆分法 拆分法是将题目中所提供的数值、物质的结构或化学式、化学过程等进行适当拆分,成为相互关联的几个部分,有助于建立等量关系或进行比较,将计算过程简化,从而达到快速准确地解题。如: 【例6】某温度下,向未饱和的Na2SO3溶液中加入20gNa2SO3晶体或50gNa2SO3·7H2O,都能使溶液饱和。此时Na2SO3的溶解度为多少? 【分析】将加入50gNa2SO3·7H2O拆分为分别加入20gNa2SO3晶体和30gNa2SO3溶液两部分,其中加入20gNa2SO3使原溶液饱和,因此加入30gNa2SO3溶液也是饱和的。只要确定出30gNa2S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就能求出该温度下Na2SO3的溶解度。设Na2SO3的溶解度为 。 50gNa2SO3·7H2O中Na2SO3的质量为:50× 50× 25g 所以30gNa2SO3溶液中Na2SO3的质量为:25g20g5g 根据溶解度定义,可得 解得 S =20g 初中化学计算题形式很多,解题的方法也有很多,不可能千篇一律在中考中要答好化学计算题,最根本的还是要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在平时的练习、考试中要善于把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灵活应运、触类旁通,要善于总结、归纳,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解题能力。三几点建议 1、要抓住题目中的明确提示,例如差值、守恒关系、反应规律、选项的数字特点、结构特点以及相互关系,并结合通式、化学方程式、定义式、关系式等,确定应选的方法。2、使用各种解题方法时,一定要将相关的量的关系搞清楚,尤其是差量、守恒、关系式等不要弄错,也不能凭空捏造,以免适得其反,弄巧反拙。3、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各种解题方法的后盾,解题时应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入手,在分析题目条件上找方法,一时未能找到巧解方法,先从最基本方法求解,按步就班,再从中发掘速算方法。4、在解题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多种解题方法结合一齐同时运用,以达到最佳效果。 5、计算题评卷一般是分步给分,因此在解答时一定要注意解体步骤,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化,以免在做对的情形下而失去不该丢的步骤分。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