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岭隧道专项施工方案(共158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目录一、编制依据² 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之江路)工程土建第标段施工合同;² 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之江路)工程土建第标段施工图设计;² 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及现场调查资料;² 设计、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有关规范、规程;² 我公司现有施工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科研水平、机械设备配套以及资金投入能力;² 编制依据法律法规、规范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D70-2004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 D71-2004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 D70-20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0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44-9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给水排水工程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1浙江省高速公路标准化工地建设管理暂行规定² 有关专业设计规范及国家有关法规、条例等。二、编制原则1、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科学管理,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可操作性强。2、选择施合理的施工方案,降低工程造价。3、施工组织设计以人为本:(1)以ISO9002质量体系为标准,保证过程产品和成品质量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2)以ISO14001环境保护体系为标准,保证施工过程中各项活动符合国家和杭州市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要求。(3)以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为标准,保证施工生产活动主体的健康安全符合标准和有关法律要求。(4)以杭州市城市文明施工、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等有关条例、规定为标准,组织施工生产。4、施工组织设计以科学为依据:(1)采用监控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2)施工时地表沉降、建筑物倾斜控制等各种技术要点与设计、监理、科研院校联合进行超前研究。(3)各种施工方案实施前均进行严密检算。三、工程介绍3.1工程概况杭州市紫之隧道(紫金港路之江路)工程土建第标段施工,主要组成分为四部分,分别为主隧道、南口匝道、匝道接线道路及隧道管理用房。其中主隧道为1#隧道西线K1+530K3+550,长2020m,1#隧道东线K1+570K3+555,长1985m;南口匝道西线K0+000K0+632.657,长632.657m,东线K0+000K1+012.262,长1012.262m;匝道接线道路K0+000K0+495.213,长495.213m;隧道管理用房主要包括主楼、辅楼和连廊工程。主楼占地面积887.0m2,总建筑面积2342.7m2。施工主要内容为:隧道、道路、管理用房、人行及车行通道,地下风机房、变电所、防排水、管沟及路面、给排水(含消防)及附属工程的预埋结构等工程。隧道的断面形式包括两车道、三车道、大跨段和单车道等。隧道设计时速60km/h,匝道设计时速30km/h。工程总造价35281万元,合同工期698天。隧道建设规模及主要附属构筑物如下表所示。表3.1-1 隧道建设规模表名称规模里程范围长度主线东线两车道K1+570K2+9601390西线K1+530K2+6001070东线大跨段K2+960K3+120160西线K2+600K2+761161东线三车道K3+120K3+555435西线K2+761K3+550789匝道东线单车道K0+000K1+012.2621012.262西线K0+000K0+632.657632.657表3.1-2 附属建构筑物布置表名 称桩号东线西线人行横通道5#K2+050K2+019.76#K2+550K2+5227#K0+306.675(南匝道)K0+320.967(南匝道)8#K0+572.093(南西匝道)- K2+540.2(主西线)9#K2+856.5(主隧东线)- K0+917.675(南东匝道)10#K3+080K3+064车行横通道3#K1+800K1+762.94#K2+300K2+269.75#K2+800K2+7786#K3+300K3+289.2风井1#(送风)-K3+2002#(排风)K3+255K3+244.3降压变电所3#结合4#车行横通道布置紧急停车带3#K1+800K1+762.94#K2+300K2+269.75#K2+800风井跟随所1#结合1#风井布置2#结合2#风井布置3.2地质水文情况紫之隧道穿越区属杭嘉湖平原的西南端,天目山系余脉的低山丘陵地貌,地势呈西高东底之势。本标段为低山丘陵地貌,山体表部除少量残坡积物外,均为基岩,沿线植被很发育,陡坡交互,地貌单元在山岭隧道均为延续,地形标高35150m左右。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本段工程隧道沿线出露的第四纪地层有志留系(S);第四系地层有更新统残坡积层,坡洪积及全更新统冲海积、湖沼积地层。围岩级别主要为、级,以级为主。本标段施工范围内主要存在两个断层面,对工程施工可能造成影响,其一在左线K1+587和右线K1+640处压扭性逆断层,其二左线K3+811和右线K3+880处压性平移断层。其一地质特征为:天然露头少,山体未见明显迹象,隧道段掩盖于第四系之下,钻探揭露岩芯多为挤压破碎,为密集平行断层组合带。钻孔ZK101附件揭露为构造破碎,钻进有明显漏水、掉块现象,局部角砾状,多为铁锰质、泥质充填,有漏浆迹象,破碎带宽度2540m,断层走向与隧道轴线斜交,隧道穿越破碎带,洞顶极易掉块坍塌,存在冒顶隐患。其二地质特征为:断层总体较为平直,发育有片状及透镜体状构造角砾岩,钻孔在钻孔ZK107附件揭露为构造破碎,石英等岩脉较发育,少量漏水,揭露演示易破碎,采取率低,裂隙面多见铁锰质结核物,破碎带宽度36m,断层与隧道呈斜交,整体稳定,局部易掉块,渗水中等。标段范围由于山区分布的冲沟、沟谷,地表水呈掌状汇流,沿山谷排泄,冲沟受大气降水影响。沿线地下水按埋藏和赋存条件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承压水、基岩裂隙水三大类。本标段范围内地下水以碎屑岩类层状构造裂水为主。3.3周边环境本工程沿线场地行政区划位于杭州市西湖区和杭州之江旅游度假区内,属于转塘镇。匝道接线道路及南口匝道主要通过大诸桥村(西山森林公园),匝道进口位于上体坡上,并从此处往西南角方向,转入山体,通过南口匝道进入1#隧道主线。从之江路转入大诸桥村后,通过电信大楼旁现有道路,沿线经过影响主要为大诸桥村村民住房及集体宿舍、村委会办公楼等,管理用房前方有220kva电缆及高压电塔,施工中需对其进行避让及保护。匝道口施工进入山体段,根据现场实地调查,主要为村民坟地,施工前需要进行沟通,确保对村民坟地的保护或协调迁移。施工总平面图见附件一施工地质纵断面见附件二施工平面布置图见附件三专心-专注-专业3.4施工总体部署3.4.1 施工组织 施工组织机构如图3.4-1所示。前期管理部工程管理部设备物资部综合办公室计划财务部安全质量部项目总工副总工副总工副总工项目经理机械副经理安全副经理生产副经理前期副经理前期拆迁环保管理文明施工质量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内部协调宣 传人力资源治安消防总 务文 秘机电设备工地试验档案管理计划进度工程调度施工监测物资管理施工测量技术管理合同管理爆破开挖施工队浅埋暗挖初支施工队房建工程施工队道路工程施工队二次衬砌施工队图3.4-1 现场组织机构框图本工程分三个阶段组织施工第一阶段施工:第一阶段施工主要完成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为后续施工提供道路,为施工用水用电的接入提供通道。第二阶段施工:第二阶段施工主要是匝道施工,包括明挖洞脸施工、护坡施工、暗挖隧道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施工,西线匝道施工日期2013.12.1-2014.7.4共216天,东线匝道施工日期2014.2.4-2014.12.28共328天。施工方向如图3.4-2所示。图3.4-2 匝道施工顺序示意图第三阶段施工主要完成暗挖隧道主体结构。主要工作内容有隧洞开挖初支、二次衬砌,其间同步施做附属结构,二次衬砌跟随初期支护工作面一定距离后进行。开始每条隧道从匝道交汇处分两个面施工,随西线主线隧道开挖至4#车行横通道时继续向前掘进30m时开挖4#车行横通道,由4#车行横通道开挖至东线隧道,向东线隧道小里程方向掘进,两条隧道共五个施工面进行。西线主隧道工期2014.5.13-2015.6.15共399天,东线主隧道工期2014.8.5-2015.8.26,共387天,每个面施工方向及与大跨段分界面如图3.4-3所示。图3.4-3 主隧道施工顺序图工期计划:西线匝道开挖初支及二次衬砌施工计划从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7月4日。东线匝道开挖初支及二次衬砌施工计划从2014年2月4日至2014年12月28日。西线主隧道工程(含横通道等附属结构)施工计划从2014年5月13日至2015年6月15日。东线主隧道工程(含横通道等附属结构)施工计划从2014年8月5日至2015年8月26日。隧道其它工程施工计划从2015年8月27日至2015年10月28日.详见附件四工期计划横道图。3.4-1 工程节点工期表序号工 序 名 称工程计划开始时间工程计划完成时间1工程开工时间2013.12.012013.12.12施工准备2013.12.012013.12.13接线路垫层、排水及管线系统2015. 2.252015.5.304匝道开挖初支及二衬2014.12.12014.12.235隧道开挖初支2014.5.132015.6.246隧道二次衬砌2014.7.162015.08.167道路工程2015.2.202015.5.308工程竣工2015.10.292015.10.293.4.2 施工作业队任务分配 1.道路工程施工队主要承担接线道路施工,内容包括土石方工程、路基工程、人行道施工、管线系统及排水系统施工。2.爆破开挖施工队承担本工程所有的石方爆破,包括台阶法开挖、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法开挖、CRD法开挖、双侧壁导坑法开挖等工程的施工。3.浅埋暗挖初支施工队主要承担隧道施工的管棚、超前导管、锚杆、注浆、暗挖人行通道、暗挖车行通道的初支任务。4.二次衬砌施工队主要承担隧道开挖初支后的二次结构混凝土衬砌施工。3.4.3 施工风、水、电布置 本工程由匝道接线道路进入南口匝道施工,再由南口匝道暗挖进入1#隧道主体施工,其中南口匝道西线长733.574m,东线长1105.196m,1#隧道西线长2020m,东线长1985m。为确保洞内工作面足够的新鲜空气,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及施工进度,我们采用接力式送风,每个匝道口安装2台75KW风机,通过安装于洞内一侧安装高度不小于4.5m的1100mm软质风管送至洞内,并在到达1#线主线两侧开挖位置,东西线接口位置分别再行设置2台75kw风机,分别向两个方向输送风,西线在4#车行通道转角处增加一台75kw风机,风机2段接力位置以交叉口或1000m作为一段接口。当洞内掘进距离接近1000m时,将风管与一台75kw风机串联,之后续接同类风管继续送风,快接近掌子面时,在风管端部连接一台28KW风机,增加掌子面空气流动性,确保掌子面通风条件满足设计要求,总需要75kw风机数量计划为7台,25kw风机需要5台。水源由业主提供,根据现场施工需要,每个掌子面各铺设一条直径100mm的PPR管将施工用水引致洞内,每50m设一个阀门。根据隧道的坡度、隧道内出水量的情况,在隧道内分段设置多个沉淀池,派人定期清理,并装载自动开关设备,用水泵接力将洞内积水排出洞外,并导入洞外排水系统。配备的抽水机的能力应大于排水量的20%以上,应有备用台数。本工程除将招标人提供的5台400KVA变压器,随工程进展沿场地布置外,另外隧道随开挖配备2台变压器。场地内采用三级配电系统,一级配电柜设在现场两端拐角处,二级配电柜配置到各作业区,另外沿场地边缘间隔约50m设置一个二级配电柜。从一级配电柜出发的输电电缆采用电瓷葫芦悬挂在围挡内侧,至二级配电柜间电缆采用预埋PVC管过路。隧道供电线路,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电压为400/230V。低压电动机的额定电压为380V。洞内照明电压:作业地段不大于36V,成洞和不作业地段用220V。应急照明灯随隧道进度按30m布置,并连接低压动力及照明电线路,其布设要求便于施工生产,满足安全需要。图3.4-4 隧道内风水电布置示意图3.4.4 施工劳动力资源配置 隧洞正线5个开挖面同时施工为隧洞正线开挖阶段施工高峰期,根据设计开挖步距编排施工班组,每个工作面安排三班施工,土方开挖采用人工开挖,每班主要劳动力计划为:导管工6人,注浆工6人,爆破相关人员5人,钢筋拱架工10人(其中型钢拱架加工4人,型钢拱架安装及挂网68人),喷砼工6人,电焊工4人,普工6人,电工2人,机械设备司机(包括搅拌机司机、空压机司机、运输车辆司机、装载机司机及机械维修工等)10人,每班合计55人。本阶段施工高峰期发生在2014年6月2015年2月期间,除项目部管理人员外,预计上场工人660人。隧洞二衬高峰期劳动力计划每个隧洞工作面采用一台模板衬砌台车衬砌,二衬施工高峰期间劳动力计划为:钢筋工8人,木工2人,砼工6人,防水工4人,电工1人,电焊工2人,机械设备司机3人,普工5人,合计31人。本阶段施工高峰期发生在2014年6月2015年4月期间,除项目部管理人员外,预计上场工人124人。综合考虑,施工高峰期为2014年6月至2014年9月,期间项目部管理人员60人,测量量测和试验工20人,施工工人784人,共计864人。3.4.5 施工机械设备资源配置 3.4-2 施工拟投入机械设备表序 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1普通挖掘机PC20042运输车辆EQ3124FF5163工字钢弯曲机WGJ-25034空压机V-2265移动空压机46风动凿岩机YT281007风镐G20208汽车吊车QY2529混凝土输送泵HBT60610钢筋切割机GQ40-A411电焊机BX1-5001012电焊机BX1-4001213钢筋调直机GT40-14414振捣器HZ2702015注浆泵UBJ/3SNS816灰浆搅拌机UJ325817混凝土喷锚机CP-51018管棚机KRS401419手持浅孔钻机720混凝土搅拌机JS750221潜水泵JYWQ122爬行热合焊机LANSITE1023钢制模板台车定制724汽车泵HB37A双摆腿2四、施工特点、重点及难点4.1 工程特点4.1.1 隧道洞线长、工法转换多本工程隧道包括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防排水、管沟及路面、给排水(含消防)及附属工程的预埋结构等工程施工,工程规模较大。本工程开挖掘进距离较长,施工时,施工工法多,主要有台阶法,台阶预留核心土法、CRD法以及双侧壁导坑法等。超前支护措施多,主要有超前大管棚、超前小导管、径向注浆、锚杆等,工序多次转换,工作量大、工作面少及组织难度大。4.1.2 施工场地小,施工干扰大本工程地处杭州市风景区内,处于山沟地带,周边以大诸桥村社区居民自有房屋和集体房屋为主,山体上以茶树为主。施工中既要保证临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又要确保对周边自然环境不造成恶劣影响。管理用房施工紧邻两座高压电塔,可供利用的施工场地少。施工场地现状地表自然植被发达,山体较陡,场地平整范围受到限制。征地范围小,施工干扰大。4.1.3工程施工内容多,工序衔接要求高本工程经由地面接线道路接南端匝道分东西线分别施工至与东西线主隧道相接。南端匝道与主隧道之间存在交叉口施工,交叉口属大断面隧道,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匝道与主隧道交汇处由小净距隧道和大断面隧道组成。分流处、大断面隧道与小净距隧道交界处、大断面过渡处采用堵头墙封堵。由于交叉口施工时涉及多种断面同时施工,包括匝道先期开挖,利用匝道上台阶开挖面作为导洞,横向扩挖大跨度断面,之后大跨度断面纵向开挖,经由大断面过渡段最后与标准主体隧道顺接。期间需分别对大跨度断面范围内的各类型支护分别衬砌,并将其余部位填充。施工内容繁多,且本工程施工进度安排较为紧密,对工序衔接要求较高。4.1.4雨季、台风、汛期对施工影响大本工程临近钱塘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降水丰富。降暴雨的概率及雨量都较大,工程进场适逢510月的台风季节,且盛夏的7、8、9三个月,热带气旋影响和侵袭的可能性均较大。本工程作业场地处于山区内低洼地带,雨季、汛期降雨及暴雨导致施工出渣及进料困难,雨季岩层渗漏水增大将对作业现场施工的影响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必需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出渣及进料通畅,防止雨水倒灌入隧道内,同时对渗漏水采取有效预测措施,并对其做好处理。4.2 工程重难点4.2.1小净距隧道施工是工程重难点匝道进口及匝道与隧道主线交汇处属小净距隧道施工。其中东西线匝道进口净距3.6m,交汇处小净距隧道段主隧道和匝道最小净距为0.5m。进口处西线匝道先行施工,交汇处匝道先行,然后主隧道先行开挖内侧导洞。为减少爆破对相邻隧道的影响,相邻侧导洞采分台阶用机械开挖,控制每循环进尺小于1m。现场加强管理及施工组织,减少每个工序的作业时间,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初期支护,使初期支护尽快受力,减少围岩的变形。4.2.2 隧道立体交叉施工是工程重难点本标段的立体交叉施工主要包括东线匝道与主隧道以及风机房通风道与主隧道。根据工期计划,后施工的主体隧道需下穿先行施工的东线匝道,隧道中部的风机房有通风道上跨双线的主隧道。因此,立体交叉施工的沉降控制及防坍塌既是本工程的施工重点,又是本工程的施工难点。4.2.3隧道大跨度施工是施工重难点在匝道与主隧道交汇处,隧道横断面跨度为19.1m25.2m,高10.617.37m,施工顺序由匝道横向开挖扩大施工断面,横向初期支护与纵向初期支护连接是施工的安全重点,同时也是施工难点。4.2.4洞口软弱地层超浅埋暗挖施工是重难点西线匝道洞口覆土厚度为2.79m,东线匝道洞口覆土厚度为1.65m,其中顶部,1.2左右m为杂填土,其余为V 级围岩。匝道开挖面宽11.37m,高9.18m。该段施工属软弱地层超浅埋暗挖施工,采用大管棚加超前锚杆超前支护方式施工。 4.2.5通风井施工是重难点地下风机房通风竖井为直径 6.5m的圆型竖井,深度为42.6m,由于位于山体中部,山体表面植被茂密,无法建立施工通道,不具备大面积征地施工的条件,所以从隧道风机房内自下而上施工将是本工程的重难点。4.2.6 确保爆破施工安全是工程重点本工程隧道主体开挖主要采用光面爆破施工,涉及三种类别的围岩和多种开挖支护形式,主隧道爆破开挖量达到了约55万m³,确保爆破施工操作的规范和安全是本工程的重点。4.2.7联络通道处多结构暗挖施工安全是工程重点本工程包含5#10#人行横通道,3#6#车行通道,1#、2#风机房(含风井、联络通道、运输通道和逃生通道等),3#降压变电所,3#5#紧急停车带。均位于不同级围岩类型当中,且涉及双线的开挖控制,处理不当易导致交接面失稳,形成坍塌事故。4.2.8隧洞二次衬砌错台的预防和处理是工程施工重点本工程二次衬砌的特点是在初期开挖支护完成后跟随施做仰拱二次衬砌至拱脚,待满足施工安全距离后施做拱墙及拱顶二次衬砌,由于模板台车加工精度,现场浇筑时的混凝土倾落对模板造成的侧向位移容易产生错台。混凝土建筑物一旦浇筑成型,将无法或较难弥补施工留下的此类外观缺陷。因此,对二次衬砌过程中易产生错台的因素进行提前预控,做好错台的预防工作以及对产生的错台进行处理是本工程的重点。4.2.9隧道总体通风排烟是难点由于隧道长度大,爆破工程量大,自然通风已不能满足空气正常流通和施工人员正常新鲜空气摄入量。由于线路长,利用通风设备如何使新鲜空气送到掌子面将是施工难点。五、施工方案5.1 概述5.1.1 建设规模及初期支护主要参数紫之隧道第标段主体隧道施工内容为西线K1+530K3+550与东线K1+570K3+555范围内的主线隧道、匝道、变电所、横通道土建部分。隧道的断面形式包括两车道、三车道、大跨段和单车道等筑物。本隧道采用爆破、机械为主,辅以人工开挖。浅埋暗挖施工严格按照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并严格遵循“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测量”的基本原则。表5.1-1 隧道超前支护参数及施工工法汇总表类别适用条件东线起止里程西线起止里程超前支护施工工法二车道S2aK2+755K2+780/全断面开挖K2+820K2+932/S2aK1+655K1+780K1+634K1+742.925超前锚杆50×360cm,L=500cm上下台阶法K1+820K1+834K1+830K2+197K1+872K2+197K2+203K2+216K2+203K2+254K2+317K2+347K2+353K2+454K2+353K2+410K2+492K2+755K2+470K2+575S2afK2+197K2+203K2+197K2+203/K2+347K2+353S2dK2+320K2+353K2+289.7K2+31725超前锚杆50×300cm,L=450cm两台阶预留核心土法S2aK1+570K1+655K1+150K1+63442超前小导管40×300cm,L=450cm预留核心土法K1+834K1+872K1+782.9K1+830K2+254K2+280K2+216K2+249.7K2+454K2+492K2+410K2+470三车道S3a/K2+761K2+769/上下台阶法/K2+787K3+055S3b/K2+769K2+787/上下台阶法S3aK3+120K3+198K3+055K3+14425超前锚杆40×300cm,L=450cm上下台阶法K3+246K3+291K3+230K3+280.2K3+309K3+490K3+298.2K3+488K3+520K3+555K3+524K3+550S3bK3+291K3+309K3+210K3+23025超前锚杆40×300cm,L=450cm两台阶预留核心土法/K3+280.2K3+298.2S3a/K3+204K3+21042超前小导管40×300cm,L=450cmCRD工法S3bK3+198K3+246K3+488K3+52442×4双层超前小导管40×300cm,L=250/450cmCRD工法K3+490K3+520/紧急停车带S2紧K2+780K2+820K1+742.9K1+782.9/上下台阶法S2紧aK1+780K1+820K2+249.7K2+278.725超前锚杆40×300cm,L=450cm两台阶预留核心土法S2紧b/K2+278.7K2+289.7S2紧aK2+280K2+300/42×4双层超前小导管40×300cm,L=250/450cmCRD工法S2紧bK2+300K2+320/匝道ZK0+705K0+987/全断面开挖ZK0+120K0+197K0+134K0+19725超前锚杆50×360cmL=500cm上下台阶法K0+203K0+347K0+203K0+355K0+353K0+379K0+405K0+497K0+511K0+647K0+503K0+609K0+653K0+705ZfK0+197K0+203K0+197K0+203K0+347K0+353K0+497K0+503K0+647K0+653/ZaK0+058K0+120/42×4超前小导管40×300cmL=450cm两台阶预留核心土法K0+379K0+511K0+058K0+134/K0+355K0+405ZbK0+030K0+058K0+030K0+058108×6超前大管棚30cmL=3000cm两台阶预留核心土法人行横通道级围岩/全断面开挖级围岩(一)/全断面开挖级围岩(二)/全断面开挖车行横通道级围岩/全断面开挖级围岩口部加强/全断面开挖级围岩/全断面开挖级围岩口部加强/22锁口锚杆40,L=450cm全断面开挖级围岩/全断面开挖级围岩口部加强/全断面开挖变电所级围岩/全断面开挖级围岩/全断面开挖表5.1-2 南东(ND)及南西(NX)大断面隧道衬砌支护参数表衬砌类型围岩级别开挖跨度(m)超前支护初期支护二次衬砌ND124.8-拱墙25预应力锚杆200×100,L=6m,25中空注浆锚杆200×100,L=3.5m,系统锚杆长短交错布置C25喷砼厚26cmI20a工字钢间距100cmC35防水钢筋混凝土70cm厚,P8ND223.1-拱墙25预应力锚杆200×100,L=6m,25中空注浆锚杆200×100,L=3.5m,系统锚杆长短交错布置C25喷砼厚26cmI20a工字钢间距100cmC35防水钢筋混凝土65cm厚,P8ND321.2-拱墙25预应力锚杆200×100,L=6m,25中空注浆锚杆200×100,L=3.5m,系统锚杆长短交错布置C25喷砼厚26cm I20a工字钢间距100cmC35防水钢筋混凝土60cm厚,P8ND4-1NX4-219.1-拱墙25预应力锚杆200×100,L=6m,25中空注浆锚杆200×100,L=3m,系统锚杆长短交错布置C25喷砼厚26cm I20a工字钢间距100cmC35防水钢筋混凝土55cm厚,P8NX125.2拱部42×4超前小导管40×300cmL=4.5m拱墙25预应力锚杆200×100,L=6m,25中空注浆锚杆200×100,L=3.5m,系统锚杆长短交错布置C25喷砼厚35cm I20a工字钢间距50cmC35防水钢筋混凝土80cm厚,P8NX223.5拱部42×4超前小导管40×300cmL=4.5m拱墙25预应力锚杆200×100,L=6m,25中空注浆锚杆200×100,L=3.5m,系统锚杆长短交错布置C25喷砼厚30cm I20a工字钢间距75cmC35防水钢筋混凝土75cm厚,P8NX321.5拱部42×4超前小导管40×300cmL=4.5m拱墙25预应力锚杆200×100,L=6m,25中空注浆锚杆200×100,L=3.5m,系统锚杆长短交错布置C25喷砼厚30cm I20a工字钢间距75cmC35防水钢筋混凝土70cm厚,P8NX4-1ND4-219.4拱部42×4超前小导管40×300cmL=4.5m拱墙25预应力锚杆200×100,L=6m,25中空注浆锚杆200×100,L=3.5m,系统锚杆长短交错布置C25喷砼厚28cm I20a工字钢间距75cmC35防水钢筋混凝土65cm厚,P8表5.1-3 南东(ND)及南西(NX)分岔小净距段隧道衬砌支护参数表衬砌类型围岩级别超前支护中岩墙加固初期支护二次衬砌主线(东)-小于1.5m时,C35砼回填,1.5m6m时,25水平对拉锚杆拱墙及外边墙25药卷锚杆100×100,L=3mC25喷砼厚18cmI16工字钢间距100cmC35防水钢筋混凝土40cm厚,P8匝道-拱墙及外边墙25药卷锚杆100×100,L=3mC25喷砼厚18cmI16工字钢间距100cmC35防水钢筋混凝土40cm厚,P8主线(西)拱部42×4超前小导管40×300cmL=4.5m小于1.5m时,C35砼回填,1.5m6m时,25水平对拉锚杆拱墙及外边墙25药卷锚杆100×75,L=3mC25喷砼厚25cm I18工字钢间距75cmC35防水钢筋混凝土50cm厚,P8匝道拱部42×4超前小导管40×300cmL=4.5m拱墙及外边墙25药卷锚杆100×75,L=3mC25喷砼厚25cm I18工字钢间距75cmC35防水钢筋混凝土45cm厚,P85.1.2 衬砌适用范围及结构图5.1.2.1 S2-a型衬砌结构1、适用范围类别适用条件东线起止里程西线起止里程二车道S2aK2+755K2+780/K2+820K2+932/2、结构图如下:图5.1-1 S2-a型复合式衬砌支护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S2-a型复合式衬砌支护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1)25药卷锚杆,长300cm,环向间距120cm, 纵向间距120cm。前后排梅花形布置。(2)825×25钢筋网。(3)12cm厚C25喷射混凝土。(4)1.5mmEVA复合防水板。(5)35cm厚模筑C35防水素混凝土。(6)隧底回填C15素混凝土。5.1.2.2 S2-a、S2-af型衬砌结构1、适用范围类别适用条件东线起止里程西线起止里程二车道S2aK1+655K1+780K1+634K1+742.9K1+820K1+834K1+830K2+197K1+872K2+197K2+203K2+216K2+203K2+254K2+317K2+347K2+353K2+454K2+353K2+410K2+492K2+755K2+470K2+575S2-afK2+197K2+203K2+197K2+203/K2+347K2+3532、结构图如下:图5.1-2 S2-a/S2-af型复合式衬砌支护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S2-a/S2-af型复合式衬砌支护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1)25药卷锚杆,长300cm,环向间距120cm, 纵向间距120cm。前后排梅花形布置。(2)825×25钢筋网。(3)I18工字钢架120cm。(4)24cm厚C25喷射混凝土。(5)1.5mmEVA复合防水板。(6)35cm厚模筑C35防水素混凝土(S2-a)和C35防水钢筋混凝土(S2-af)。5.1.2.3 S2-b型衬砌结1、适用范围类别适用条件东线起止里程西线起止里程二车道S2-bK2+300K2+320K2+278.7K2+289.72、结构图如下:图5.1-3 S2-b型复合式衬砌支护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S2-b型复合式衬砌支护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1)22药卷锚杆,长300cm,环向间距100120cm, 纵向间距100120cm。前后排梅花形布置。(2)820×20钢筋网。(3)I18工字钢架100120cm。(4)24cm厚C25喷射混凝土。(5)1.5mmEVA复合防水板。(6)4045cm厚模筑C35防水钢筋混凝土。(7)隧底回填C15素混凝土。5.1.2.4 S2-d型衬砌结构1、适用范围类别适用条件东线起止里程西线起止里程二车道S2-d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