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九篇.docx
2022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九篇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1一:活动目标1、活动中探索管子运水简单的运程,使其知道管子运水既快又方便。2、通过活动,激发幼儿产生尝试愿望及探索科学的兴趣。二:活动准备管子、海绵、针筒、杯子、勺子、盆子、水等等三:活动过程(一)组织幼儿玩水运水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水吗?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玩水好不好。”“不过要求,让你们把盆子里的水运到小碗里,看谁先运满一碗。”1、幼儿操作提问:“你刚才是用什么运水的?”(用碗舀、海绵吸再拧出水等)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会用不同的东西想办法运水,(二)引导幼儿用管子运水1、出示图片“刚才大家玩得真开心,可是有个小弟弟正在发愁,愁什么呢?原来他想喝水,但只有一桶水,搬也搬不动,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帮小弟弟能运出水来?”2、幼儿第一次尝试提问:(1)“你用什么运水的?水出来了吗?”师:“用管子怎么运水呢?你来试一试吧。(2)“你为什么不用杯子或其它?”师:“大家想不想用他的办法试验一下?”2、幼儿第二次尝试提问:(1)“你的管子出水了吗?是怎么做的?(2)“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管子里不出水呢?”(幼儿讨论)师:“因为管子里有空气,刚才吸的时后没把空气吸完,所以不能出水,想再照我的方法来试一次吗?”3、幼儿第三次尝试提问:“这次有没有成功?你是怎么做的?”(三)了解几种水的运输提问:(1)“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聪明的人就利用这样的原理发明了好多东西,比如水泵抽水“(2)“知道有哪些东西是利用这个原理的吗?”(幼儿个别回答)(3)“让我们长大后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给大家带来好处和方便。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2活动目标:1.乐于参与探究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2.通过操作感知空气的存在。3.在活动中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活动准备:1.实验材料:塑料瓶、吸管、装有水的脸盆、小水杯;2.记录表格、记号笔、报纸、抹布、视频课件、表演绸带若干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欣赏喷泉1.师:我们已经用磁铁做了一些小实验,有打电话、钓鱼等。今天有两位叔叔他们也来做小实验,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用了哪些材料?做了什么实验?2.幼儿欣赏可乐喷泉实验,问:“你看到了什么?叔叔用什么材料制作喷泉的?”3.喷泉真好玩,我们也来做喷泉吧!二、指导幼儿制作喷泉。1.教师向幼儿介绍实验材料。2.教师示范制作喷泉。(1)在密封的塑料瓶里扎两个洞,灌上水,插上两根吸管。(2)用力向其中一根吸管吹气,水就会从另一根吸管里喷出来。3.教师介绍喷泉实验原理:我们向一根吸管吹气,吹入的空气会变成气泡,对水施加压力,水就会从另一根吸管中被推挤上来,形成喷泉。只要不断吹气,水就会不断喷出来。4.幼儿制作喷泉,教师随堂指导。5.幼儿玩喷泉,提醒幼儿不要弄湿衣服。三、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让喷泉喷得更高?1.问:怎样让喷泉喷得更高?请你试试,并记录下来。2.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问题和发现并给以适时的支持与帮助。3.预想与对策:玩的过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问题,如喷泉的水柱总是喷到脸上、手上,有时瓶子爱倒帮助幼儿发现操作技巧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4.讨论结果: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现和感受,获得相关经验。如:孔打得高,喷泉喷得高;用力吹,喷泉喷得高。四、游戏表演:1.幼儿分组竞赛,比比谁的喷泉喷得更远?2.表扬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3.欣赏音乐喷泉,幼儿表演:我们一起来当喷泉,跟随音乐一起表演吧!五、总结延伸:1.我们欣赏了神奇的喷泉,小朋友们表演得真棒!在大海深处,蓝猫又有神奇的发现了,我们快点跟随蓝猫去海底探险吧!2.欣赏视频蓝猫淘气3000问之海底喷泉3.总结活动:大自然真神奇,我们小朋友好好学习,长大了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活动反思: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31、让幼儿在玩棒的过程种尝试用“三角撑”的方法架起筷子。2、初步引导幼儿用统计的方法记录操作过程和结果。3、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1、一次性筷子若干、台布5块。2、统计表5张。一、自由玩筷子 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筷子,看谁玩的方法多,方法好。(幼儿自由玩筷子,教师参与)2、提问:刚才你是怎样玩筷子的,用了哪些方法?(幼儿讲述)二、想办法把筷子竖起来,并记录(统计表附后) 1、导语:小朋友玩筷子的方法可真多,现在请你们猜一猜,如果不用任何东西帮助,筷子能够站起来吗?(幼儿自由讨论)那你们就去试一试,然后把你尝试的方法和结果记录在这张表格的第一次操作格里。2、幼儿尝试、操作,并记录。3、分组汇报。导语:你们让筷子站起来了吗?用了几根筷子?三、再次尝试,启发幼儿用“三角撑”方法架起筷子。 1、教师启发幼儿用三根筷子互搭竖棒,要求不用任何支撑物,把筷子竖起来。师:请你们试着用三根筷子架起来的方法,让它们站起来,并把这次的结果记录在表格的第二次操作格里。2、幼儿操作,教师参与。四、展示记录表,讨论活动结果,引出其生活用途。 1、展示五组记录表,(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幼儿分组汇报。2、小结,引出其生活用途。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4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张向前飞得更远。2、在活动中体验距离的远近与多种相关因素有关。(如:纸的外形、纸的轻重、投掷的力量等)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1、牛皮筋、毛线、夹子、罐子、沙包、飞镖、飞盘、透明胶、剪刀等。2、相同质地的纸人手一张。3、幼儿用记录单人手一张,教师用记录单一张。一、以问题导入活动,引起幼儿设想。1、“你们每人有一张纸(折成飞机),你会用什么办法让这张纸离开你飞得很远?”2、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其它的方法吗?(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想出不同让纸飞得更远的方法。老师对幼儿想出的办法给予了肯定。)3、你们的办法不错,不过用一些比较硬的材料时,飞的时候要找一个空地方,小心砸到小朋友的身上。二、幼儿第一次实验操作。1、“等一会就请你用这些办法去试一试,而且还要把实验的情况记录在这张记录卡上。”2、介绍记录卡,并引导幼儿思考“远近”的记录方法。“远近”怎样记录呢?(画一条线,远的就画长一点,近的就画短一点。画圆圈,如果是远的圆圈就画多一点,如果是近的圆圈就画少一点。还可以画点子,点子多的就是远的,少的就是近的。)3、实验并记录。4、讨论:为什么用了一样的方法,却有的小朋友的纸飞得远,有的飞得近呢?三、幼儿第二次实验操作。1、出示几种物品,“其实要想让纸飞得更远,还可以用上一些工具,老师这儿就有一些物品,你可以用它来帮帮纸的忙,让纸飞得更远。”2、大家站在同一条线上,第二次尝试。谁的纸跑得远?怎么能记录他的纸跑到了这个位置?你用的什么方法?这种方法怎么会让纸跑得比其它纸远呢?把你刚才使用的方法记录下来。能不能再想办法让纸跑得比这个位置更远?3、幼儿自由尝试,并记录。4、互相讲述自己的记录卡。5、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录进行思考:你发现怎样可以让纸飞得更远?继续尝试,探索让纸飞得更远的方法。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5活动目标1、对生活中力的有趣现象产生兴趣,并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2、通过实验了解小胶囊翻跟头是重心转移的现象。3、学习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活动重点能理解钢珠在小胶囊里翻跟头的原因。注意事项胶囊和钢珠的安全性。活动准备胶囊、绿豆、钢珠、螺丝钉、纸滑梯活动过程一、活动引入:讲故事,引发幼儿兴趣杂技团里有一个会表演的小胶囊。有一天,杂技团团长要求小胶囊出一个新节目,要表演从滑梯上翻着跟头下来。这可难住了小胶囊,它不停地练习,小朋友们帮它看一看。(示范小胶囊从滑梯上滑下来)这是翻跟头吗?在它着急的时候,杂技团团长跟它说:“你肚子里是空的,怎么能翻跟头呢,”你要放进东西去试一试。小胶囊想:我要在里面装什么才能翻跟头呢?小朋友,你们帮它想一想吧。师:你觉得小胶囊里放什么可以让它翻跟头呢?为什么?二、活动实施:1、幼儿认识材料。师:我们取出的都有什么?这三个材料哪儿不一样?放在手里掂一掂,在盘子里滚动一下看看。:这三个材料形状不一样、重量不一样、滚起来也不一样。2、幼儿进行猜想。师:你觉得这三样东西哪个放进胶囊里哪个能让小胶囊翻跟头呢?3、幼儿进行实验。师:小胶囊里面放什么材料可以让它翻跟头?另外两个材料可以让小胶囊放跟头吗?4、幼儿记录实验发现。5、幼儿进行实验分享。师:为什么钢珠可以让小胶囊翻跟头?它和另外两个材料有什么不一样?三、活动:教师进行经验:通过让小胶囊翻跟头我们知道了:圆的、重的东西可以让小胶囊翻跟头。长的、轻的不可以。我们下来可以再试试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让小胶囊翻跟头。活动幼儿能说出小胶囊在斜面上翻跟头是因为钢珠在里面滚动的原因,并说出钢珠与两外两个材料的不同。活动延伸寻找可以让小胶囊翻跟头的材料,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6一、设计思路本单元的主题游戏活动是超市游戏,根据这个超市游戏设计了让孩子利用观看情景表演学习编应用题,有助于发展幼儿对生活中简单的数量关系的理解,让孩子学习多用角度思考问题,积极主动的与同伴交流,让孩子知道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二、活动目标1。体验数学活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理解减法应用题中总数与部分数的关系。3。引导幼儿回顾生活情景,仿编:"求剩下"的减法应用题。三、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熟悉超市环境,熟悉10以内的分解。2。游戏经验:会玩"马兰开花"3。环境准备:超市场景(内有5个陀螺,7个桔子,5个苹果),情景表演,笔,图片。四、活动过程1。游戏导入:马兰开花2。集体活动(1)请幼儿一起说一说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分别有几样?(2)观看情景表演:超市里有5个陀螺,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2个陀螺。售货员给他2个陀螺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3)教师提问:超市刚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要把超市发生的这件事情编成一道减法应用题。听教师完整示范讲述"减法应用题"(4)观看情景表演:超市里有7个桔子,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4个桔子。售货员给他4个桔子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5)教师提问:超市里刚才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6)谁能根据这件事情再来编一道应用题呢?这个应用题可以怎么写算式?(7)。观看情景表演:情景表演。超市里有5个苹果,有一个"顾客"过来,对售货员说:您好!我要买3苹果。售货员给他3个苹果说:"给你,欢迎您下次再来!(8)教师提问:"超市里刚才发生了一件买苹果的事情,谁能根据这件事情再来编一道应用题呢?这个应用题可以怎么写算式?"小结:孩子们,我们发现在三道应用题中每次都问了一个什么问题?只要我们应用题里问还剩几个,那这个题就是减法应用题。(9)请幼儿讲述算式中哪个是总数?哪个是部分数?理解算式与应用题的对应关系。五、探索发现1。课件游戏(幼儿用书P11,请幼儿看图,理解题意,仿编应用题,照着写减法算式。)2。请幼儿根据图意编应用题。3。请幼儿根据算式编应用题。六、延伸活动在活动区摆放一些减法算式卡,让幼儿自由进行游戏。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7活动设计背景在日常活动交谈中发现,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玩吹泡泡,看着那一个个在阳光下闪耀着五颜六色光彩的泡泡,总是特别的欢欣雀跃。“为什么泡泡水能吹出泡泡?”对泡泡水冒出泡泡时特别好奇、贪玩。为了满足幼儿求知欲,让幼儿能动手操作,使幼儿能在玩中学,学中乐,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尝试欲望。活动目标1、创设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2、通过操作活动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发展 幼儿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2、难点:运用安全并科学的方法制作泡泡水。活动准备1、泡泡水一瓶、吹管、用铁丝做成的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毛巾若干。2、胶水、洗洁精、洗手液、水大量,杯子、勺子、吹泡泡使用的工具若干。活动过程一、导入:教师吹泡泡与幼儿进入活动场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入课题。二、观察、讨论活动:1、提问:“谁做过泡泡水?”?(引出制作泡泡水的话题)2、提问:你是怎样做泡泡水?泡泡水里面放有什么材料呢?3、请幼儿上来上来尝试制作泡泡水,并吹一吹。三、用科学配方制作泡泡水1、认识制作材料:胶水、洗洁精、洗手液、水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 2 2 43、认识比例:1: 2: 2: 44、出示字卡放在相应的数字下面: 1: 2: 2: 4胶 洗 洗 水水 手 洁液 精5、教师示范制作泡泡水:制作泡泡水的科学方法:1份胶水、2份洗手液、2份洗洁精、4份水(一勺为一份) 搅匀,教师吹泡泡给幼儿看。师:在我们生活很多地方需要使用到科学配方,像煮菜,盐放多了就会咸,放少就会没味道。师:为什么老师吹的泡泡又大又不容易破?(因为洗洁精、洗手液有制泡剂,可以产生泡沫,胶水可以保持水分,防止水分的蒸发。)四、幼儿操作:运用科学配方制作泡泡水五、给不同形状的工具给幼儿观察,说一说,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选择工具来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形状。(提醒幼儿不要把泡泡水沾到嘴里)。六、结束活动:组织幼儿吹泡泡。教学反思活动组织成功与否,与活动中各环节的设计,活动语言的组织,以及对小朋友的反馈的预测等要素有关。因此,老师要准确把握好活动过程,需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尽管如此,即使有了足够充分的准备,也不会一次就把活动组织的完美无缺。事实上,组织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实验的过程,挖掘、发现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小朋友和老师都受益,使活动迈向更成熟的一步。我在第一次试上有趣的泡泡画一活动时,发现有几个能力较差的幼儿在吹泡泡时有倒吸的现象,这就告诉我们在备课时对幼儿可能要发生的现象都要考虑进去,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也告戒我们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因此,我们要把握好一个活动,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我想,它需要我们不停的去推敲、去揣摩、去实验,也许每次的结果并不是如你所愿,但就在一次次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经验,获得了提高,这便是最大的收获!小百科:泡泡,泛指某些液体内部空气散发,鼓起的圆形或者半圆、椭圆形的汽泡等等。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81、通过探索活动,初步感知影子的有关知识。2、在探索、观察过程中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1、盛有水的脸盆若干,镜子、手电筒、木块、书、薯片罐、玻璃各若干。2、幼儿记录卡人手一,蜡笔。一、让幼儿在水盆中找一找:发现了什么?初步感知影子。幼儿在水盆中观察、寻找,通过观察,交流,初步感知水中看见的是物体的影子。二、提供各种实物,让幼儿通过探索,了解哪些物体能帮助我们看到影子。1、猜一猜:这些物体中,谁能帮助我们找到影子?请幼儿把自己的猜测在记录卡上记下来。提供的实物有:镜子、手电筒、木块、玻璃、书、薯片罐。幼儿记录好后让幼儿说说他们的猜测,并和其他小朋友比较一下,和别人的猜想是否一样?2、试一试:到底谁猜得对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幼儿尝试、操作、记录。请幼儿一边探索,一边把实验结果记录在卡上,并和自己所猜的对照一下,是否一样?3、讲述操作结果和过程。和你的朋友比一比,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吗?或者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幼儿的发现可能有:薯片罐有的记录的是能帮助我们看到影子,有的却不能。教师可引导幼儿再次探索:这是为什么?让幼儿自己寻找答案。三、游戏:踩影子。影子看得见,但是抓得住吗?让我们来试一试!幼儿玩踩影子、抓影子的游戏,再次感知影子的特征。四、拓展新的经验在生活中,影子有些什么用处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人们利用影子成像的原理发明了照相机,电视机,录象机里放出来的也是影子,皮影戏、手影游戏影子中还有许多的小秘密,我们可以和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再来寻找,然后把你的新发现告诉大家,好吗?影子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将科学教育融于幼儿生活中中心的观念的体现,设计活动旨在通过让幼儿探索影子,让幼儿来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学习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活动开始,我以手影游戏导入,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可以使幼儿迅速的集中精神,很快的进入课堂角色中来.接着就让孩子自己动手探索发现影子,让孩子从实践中感悟出真知,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中弄明白影子的奥秘,孩子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并发出火花。第一次操作后,孩子们获得了”因为有光,物体挡住光,所以产生影子”的道理.接着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导入,观看多媒体课件”生活中的影子”,从孩子的认知出发,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畅所欲言,发展语言和思维的同时引发了对影子形状、大小、变化的兴趣,从中引发第二次探索的兴趣。第二次探索的重点是引导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在这次操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发现了影子变化的秘密,所以我请几名成功的孩子到前台来示范操作,我进行引导小结,然后让所有的孩子进行第三次操作,并要求孩子把操作结果记录下来,效果很好,所有的孩子都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培养了自信心。最后,向幼儿介绍了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弊端,可惜的是孩子们这方面的经验特别匮乏。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我抓住了孩子对科学现象好奇、好动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充分自主的实践探索中发现科学道理,活动效果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孩子个别操作无目的,所以没有能很好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大班优秀科学教案 篇9教学目标:1、引导幼儿独立设计记录符号在记录表中记录,尝试统计的方法,使用恰当的语言与同伴交流、描述探究的过程。2、鼓励幼儿运用原有经验,猜想并尝试,发现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3、体验思考、发现、探索与成功的乐趣。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教学准备:1、认识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工具,并能正确的说出它们的名称。2、核桃肉若干,放在一个方盘里;核桃若干;记录表;笔;纸板。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集体品尝,激发幼儿砸开核桃的欲望(1)出示核桃,幼儿品尝核桃仁师:“小朋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位小伙伴,快来看看它是谁?”(出示核桃)核桃:“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核桃,我有一件硬壳做的外衣,肚子里有香香的果肉,你们吃了我的果肉,会变得更聪明、更健康的,今天我就请你们来品尝我的果肉,好吗?”(请幼儿品尝核桃仁,每人一块)核桃:“小朋友,你们一定没吃够吧,那好,我把伙伴们请来,让你们吃个够!但是,这次你们要自己想办法吃到香香的果肉,你们能做到吗?”(2)出现核桃的伙伴们(完整核桃),幼儿讨论怎样吃到核桃仁?(充分讨论、争议、辩论,漫画演示各种办法的结果)师:“快来说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幼:“用脚踩”、“用牙咬”、“用拳头砸”、“用锤子(或其他工具)砸”(根据幼儿的回答内容请幼儿分别示范不同的办法)。2、说工具请幼儿说一说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砸核桃?师:“那你们都知道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砸核桃呢?”二、猜想与尝试1、成功的设想(1)示范讲解记录表格的使用方法。(工具下第一栏填预想哪种工具会成功,第二栏记录实践后的结果。)师:“这是核桃带来的记录卡,记录卡第一行画的都是什么呀?”师:“第二行的前面有一个问号,它的意思是请小朋友猜一猜、想一想,哪些工具能砸开核桃;第三行的前面有一只手,它的意思是请小朋友动手试一试,把结果记在这里。”(表格中选择了八种工具,分别是剪刀、锤子、钳子、镊子、螺丝刀、木棒、扳子、锁头。)(2)幼儿设计记录符号,记录猜想结果。师:“在记录之前,你要先选择一种符号,然后在第二行认为能成功的工具下面画上符号。”2、实验与验证(1)请幼儿自由使用各种工具实验,并记录结果。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边实验边记录,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2)幼儿间交流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注意到同一工具有不同的使用结果。三、探索与发现1、统计与排除经过小组统计与集中统计,确定能成功的工具,排除不能成功的工具,找出有分歧的工具。师:“现在我给每组发一张大统计卡,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尝试结果记在上面,你使用哪种工具成功了,就在这种工具的下面画个1,每组的每个小朋友都要记录。”(各组统计)师:“现在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把你们的统计结果说一说。”2、交流新发现(1)交流工具的恰当使用方法师:“请大家说一说你发现哪种工具怎样使用容易成功?”(2)交流砸核桃的适合部位师:“砸核桃的哪个地方容易成功呢?”(3)交流使用工具的力量师:“我们要怎样砸容易砸开核桃?”四、激励与创造欣赏成型的艺术作品,激发幼儿用核桃壳创造的欲望。(在收集核桃壳的同时整理活动室)师:“核桃肉可以吃,核桃壳能干什么呢?小朋友快来看一看吧!”(展示核桃壳制作的作品)师:“我们回去后,也用核桃壳做一些漂亮的作品,好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把活动室整理干净吧!”活动反思:对于这节活动,我想先从活动的亮点来说。一是整个活动就是一个探索用不同的工具砸开核桃的活动,同时含有教师预设的活动任务用表格记录子自己的探索过程,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性和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二是活动充分体现了家园共育精神,活动前我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核桃夹、扳手、钳子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并了解这些工具的作用,我这节活动只是作为整个大活动的一个环节,幼儿对此充满了期待,积极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