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第八单元专题二十二-种群和群落(共8页).docx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题二十二种群和群落考点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1.2018广西柳州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叙述,正确的是()A.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关系B.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C.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2017北京理综,3,6分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3.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空间特征的是()A.玉米田中每平方米土地上分布一棵野稗 B.每毫升培养液中有9个大肠杆菌C.某湖泊每平方米水面上全部鱼的数量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一棵4.2016全国卷,5,6分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5.科技人员在进行草原鼠害调查时,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选定区域要做到随机B.该区域鼠约为306只,种群密度过大,需积极防治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D.若第一次做标记的鼠警惕性增高,则造成调查结果偏高6.如图为某一种群的两种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错误的是(表示该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A.同一时间曲线X和曲线Y数量的差别是因为环境阻力B.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小于1D.A到C变化过程中,其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变大7.2015广东理综,4,4分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120 000个8.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观察到血细胞计数板 (图1,规格为1 mm×1 mm×0.1 mm)计数室的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分布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1 图2A.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B.实验中被龙胆紫溶液染成紫色的酵母菌细胞为死细胞C.该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玻片厚度为0.1 mm D.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9.2015山东理综,27,12分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稳定环境、物种保护及资源供应等功能。(1)某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碱蓬、柽柳等,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法。 (2)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是点;乙曲线上D、E、F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的是点;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3)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生物种类贫乏。要恢复其生物多样性,在无机环境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首先应增加的种类及数量。随着生物多样性和食物网的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保护。 考点2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0.2015海南,22,2分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11.2018甘肃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一)如图表示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捕食,甲种群的能量可以流向乙种群 B.甲种群可以调节乙种群的个体数量C.甲种群对乙种群的进化起抑制作用 D.甲、乙种群相互选择,共同进化12.2017江苏,24,3分多选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13.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下列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蒙古草原牧场的演替 B.火山喷发形成长白山天池后的演替C.整体搬迁到山下后的山村的演替 D.大兴安岭砍伐森林后的恢复演替14.2018长沙市长郡中学模拟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中动物类群的分布B.某种植物由于土壤湿度的差异,在草地水平方向上呈现随机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C.弃耕后的稻田将先发生初生演替,后发生次生演替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15.2015四川理综,7,6分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16.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17.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要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统计表B.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打开电灯,所得数据会偏小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答案1.A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所以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A正确。当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不能仅根据年龄结构推断出生率的高低,出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C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错误。2.A楝树的高度在酸雨喷淋环境下比对照组低了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因此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A项正确。题干信息没有给出酸雨对两个树种的种群密度的影响、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及其他树种对酸雨的耐受性的相关信息,不能得出B、C、D项所述推测。3.D玉米田中每平方米土地上分布一棵野稗属于种群数量特征中的种群密度,A错误;每毫升培养液中有9个大肠杆菌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B错误;鱼不属于一个物种,不能称为种群,更谈不上种群的空间特征,C错误;每隔5米种植一棵木棉树属于种群空间特征中的均匀分布,D正确。4.C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所以B项错误、C项正确、D项错误。A项所用方法为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不合题意。5.B调查鼠的种群密度需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区域要随机选取,A正确;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空间里的个体数,306只能表示该区域鼠的种群数量,材料中并没有给出该区域的面积,因此不能判断鼠的种群密度是否过大,B错误;草原上鼠与牛、羊等都取食草,三者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危及草原畜牧业发展,C正确;被标记的鼠警惕性增高,则第二次捕捉的鼠中有标记的个体数将偏低,造成调查的结果偏高,D正确。6.C曲线X为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曲线Y为环境资源有限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两曲线的差别在于环境阻力,A正确;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可使该种群的生活条件改善,如食物来源增多、生存空间加大等,可以增大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B正确;BC段种群增长速率虽然逐渐下降,但种群数量仍处于增长状态,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大于1,C错误;A到C变化过程中,种群的数量增大,因此其天敌比较容易获得食物,捕食成功率会增大,D正确。7.D种群数量在初始阶段增长缓慢的原因是种群刚迁入新环境中需适应一段时间,A项错误;由题图可知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Nt=N0t表示“J”型增长曲线,B项错误;应采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C项错误;在10 mL培养体系中培养到50 h后,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K=120 000个, D项正确。8.B计数时,应统计方格内和相邻两条边及其顶角上的酵母菌,即题图方格中酵母菌应计为7个,A项错误;活细胞都有选择透过性,龙胆紫溶液可将死细胞的染色体染上颜色,B项正确;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计数室厚度为0.1 mm,C项错误;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D项错误。9.(除标明外,每空1分)(1)水平(2分)样方(2)B(2分)F(2分)甲(2分)(3)生产者抵抗力就地【解析】(1)土壤湿度、地形变化等不同会导致该湿地水平方向上植物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进行调查。(2)直线p表示Nt+1=Nt,所以直线上方各点表示Nt+1>Nt,种群增长,直线p上的点表示种群数量不变,直线p下方的点表示Nt+1<Nt,种群数量减少;Nt小于a时,甲代表的生物种群数量后一年减少,更容易消亡。(3)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所以要恢复生物多样性应首先增加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10.B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A正确;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错误;森林群落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可能存在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种间关系,C正确;群落中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D正确。11.C据图分析,先出现波峰的甲为被捕食者,后出现波峰的乙为捕食者,则通过捕食,甲种群的能量可以流向乙种群,故A正确;甲种群可以调节乙种群的个体数量,乙种群也可以调节甲种群的数量变化,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故B正确;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如甲、乙种群相互选择,实现共同进化,故C错误、D正确。12.BD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要注意随机取样,不能选择草多的地方,A项错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要高于三北防护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B项正确;若两只猛禽是不同物种,则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捕食关系,若其中一只猛禽追赶的目的是争夺另一只猛禽抓握着的鼠,则二者之间是竞争关系,C项错误;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属于同一种生物搭建的,不能反映不同物种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D项正确。 13.B蒙古草原牧场的演替是在原有物质基础上进行的,属于次生演替;火山喷发形成长白山天池后的演替,是在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整体搬迁到山下后的山村的演替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属于次生演替;大兴安岭砍伐森林后的恢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故B符合题意。14.A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植物所接受的光照强弱,使草本植物出现分布差异,进而影响其中动物类群的分布,A项正确;某种植物由于土壤湿度的差异,在草地水平方向上呈现随机分布,这属于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非群落的水平结构,B项错误;在弃耕后的稻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项错误;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均有竞争现象,D项错误。15.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生物量均减少,因此植物之间的竞争减弱,A错误;从柱状图可以看出,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B正确;石头导致了地形、光照等变化,故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正确;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控制蝗虫等有害昆虫数量,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正确。16.B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A正确;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B错误;一般来说,土壤小动物具有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C正确;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D正确。17.B在调查统计时应设计一个统计数据的表格,便于记录和汇总,A正确。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开灯会使捕获到的动物种类增加,最终接近实验结果,B错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C正确。不同时间的光照、温度等影响土壤动物的活动,故不同时间采样会影响物种数和个体总数,D正确。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