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教育和人力资本形成(共8页).doc

    • 资源ID:12246813       资源大小:3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育和人力资本形成(共8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教育和人力资本形成事实上,人力资本理论一直散见于经济学家的著作之中,然而在人力资本理论形成一个系统之前,大量经济学家仅仅零散的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论述,并未认识到人力资本理论的重要性和作用机制,追本溯源,首先运用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配第,威廉.配第把作战中的军队、武器和其他军械的损失与人类生命的损失进行比较,这种比较的一般思想至今还保留着。人力资本理论从形成到发展,进一步成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亚当·斯密时代的人力资本思想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斯密写道:“设置高价机器,必然期望这件机器在磨损之前所成就的特殊作业可以收回投下的资本,并至少获得普通的利润。一种费去许多功夫和时间才学会的特殊技巧和熟练的职业,可以说等于一台高价机器。学会这种职业的人,在从事工作的时候,必然期望,除获得普通劳动力工资外,还收回全部学费,并至少取得普通利润。”毋庸置疑,此时的斯密己经明确地把人的能力划归为一种“固定资本”。斯密能做出这种判断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斯密生活在欧洲工业革命的早期,当时欧洲人口的较快增长和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大大增加了劳动力的供给,而先进的机械系统和工厂组织的出现,推动了劳动分工的发展,机械力代替人力,迅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归总斯密的观点,和人力资本有关的论点如下:(1)劳动力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全体国民“后天取得的有用能力”都应被视作资本的一部分;(2)工人的工作效率的增加,就如同机器和工具一样,可减少劳动力耗费,而其花费的成本可以经由增加的利润加以收回;(3)亚当·斯密将教育分为两类,即“技术教育(培训)”和“文化教育”。他认为,前者将通过提高未来收益支持私人投资,因而主要由家庭或私人教育来投资;后者则主要是对劳动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控制等方面产生有利影响,是消费性行为,而非必需的生产技能要求,因而无法刺激家庭对此进行投资。所以斯密建议由国家“推动、鼓励,甚至强制全体国民接受最基本的教育”。斯密时代的经济学家中,马尔萨斯接受了斯密关于公共教育有利于社会控制的论断,他认为学徒培训费用构成一种资本形式,而对利润和产出财富无直接影响的“文化教育”则应被视为“收入”的支付形式。李嘉图则彻底避开了对更高教育水平的劳动力需求问题,他承认存在不同类型的手工熟练劳动,但认为不同质量的劳动力是可以很容易地在工厂内部取得的,即对具备一定技能的劳动力需求的满足无需借助正式的学校教育或培训。2约翰·穆勒时代的人力资本思想在斯密之后,约翰.穆勒进一步深入了研究了经济相关理论和思想,在其著述中,对人力资本形成和人力资本的作用也有大量的内容。与斯密不同的是,穆勒认为技能与知识都是对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强调后天取得的能力应当同工具、机器一样被视为国民财富的一部分。从传统的经济增长与资源配置的生产性取向出发,指出由于教育支出将会带来未来更大的国民财富,对教育的支出是与其他公共事物支出完全兼容的。尽管穆勒未能就一般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令人信服的理论,但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技术变革和大企业的内部分工促进了对具有一般教育水平的工人和管理者的需求,但由于劳动力市场失灵的存在,受教育劳动力的供给必然不足,需要政府政策介入加以解决。与穆勒基本同时代的德国历史学派代表人物李斯特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也分析了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李斯特指出,“物质资本”是由物质财富的积累所形成的,“精神资本”则是智力的成果和积累。他认为,“培养和促进教育、家政、科学、艺术的人的精神劳动具有生产性”。由于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一国的最大部分消耗,应该用于后一代的教育,应该用于国家未来生产力的促进和培养”。3阿弗里德·马歇尔的人力资本思想现代人力资本形成之前,阿弗里德·马歇尔是有着浓厚人力资本思想的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以一种抽象的和数学的观点来看,无可否认,人是资本。马歇尔对人的能力作为一类资本的经济意义提出了新的认识。他将人的能力分为“通用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种,前者指人的决策能力、责任力、通用的知识与智力等,后者则指劳动者的体力和劳动熟练程度。他认为,随着体力劳动逐渐被机器劳动代替,前者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将不断增加。但是,早期的经济学家即使承认劳动力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其生产力,但在进行经济分析时,他们宁可舍弃这一更具现实性的分析前提,而采纳同质型劳动力假设,马歇尔也不例外。虽然马歇尔对人力资本思想进行了很多正面的描述,但在实际分析中,马歇尔又以一种现实的态度指出,把人类自身当作资本,与市场的实际情况是不相符合的。他在对“财富”和“资本”的定义中就排除了人力资本思想。因而,虽然包括马歇尔在内的许多经济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也偶尔谈及人力资本的现实意义,但是人力资本却很少被纳入到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中。4早期人力资本思想评价显然,与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相比,早期的经济学家们对人力资本的认识还是很不充分的,当然,这主要是受到所处时代的局限。尽管亚当·斯密认识到了劳动力质量对经济增长的意义,但他也认为,相对于中世纪手工业劳动技能与经验对生产的决定性作用,工业革命后劳动分工的发展和职业细分化使每项工作最终被缩减为一两项简单的操作。因此斯密认为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工作转换时间的节约、新机器的发明和体现在部件生产者身上的熟练劳动和体力。另一方面,斯密还进一步指出,自由市场中竞争的存在会减少培训、降低工人工资以适应较低的行业进入的技能要求,并大大缩小熟练劳动力和一般劳动力之间的工资差异。只是对少数劳动分工层次较低的农业和个体手工业者而言,劳动技能的积累才是重要的。这一观点与今天的人力资本理论无疑是大相径庭的。正是因为早起人力资本理论并没有形成系统和体系,也并未认识到人力资本的本质作用和重要地位,因此,人力资本理论并未在早期就有效的形成。早起人力资本理论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存在大量的差别,包括:斯密强调在经济分析中人力资本只是枝节问题;而穆勒和马歇尔则否定了教育能由人出于自利动机的投资行为而产生。古典经济学家与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在思想上的差异主要是来自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研究背景上的差异: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所集中讨论的教育和培训现象在斯密时代尚未出现,义务教育制度更是出现在马歇尔生活的晚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认为,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对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所讨论的问题的漠视是完全合乎情理的。在探讨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的过程中,舒尔茨在论人力资本投资一文中指出,反对将人自身作为财产或资产进行研究,首先有伦理学和哲学上的原因。在政治学和社会学上,人们普遍认为自由人是经济活动所要满足的首要目的,而不是财富或可以买卖的财产。穆勒就一度认为:一个国家的人民不应被视为财富,因为财富正是为了人的缘故而存在的。此外,文明社会经过长期斗争才得以摆脱以人身买卖契约束缚人的制度,因此把人看成是通过投资便可以增进的财富,是与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念相违背的。对此,舒尔茨指出,将人的能力视为财富的人力资本概念并未违背穆勒的财富观,相反,“通过向自身投资,人类能够扩大他们得以进行选择的范围,这是自由人可以用来增进自身福利的一条道路”。其次,对人力资本进行分析的障碍还来自于经济分析的实用性考虑。古典经济假设把劳动看作是一种完全脱离资本而纯粹天生的能力,这大大方便了边际生产力分析。在当时的技术发展水平下,技术进步往往体现为偶发性的、以新的高效机器代替原有的低效能机器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将技术变革作为经济增长和生产函数研究的外生变量,进而假设劳动者技能在低层次上的同质型是当时经济研究中的一个合理性的简化。当然,这一假设在现代经济分析中已经不适用了,必须加以修正。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斯密、马歇尔、穆勒等人之后,人力资本理论开始逐渐成形,系统化的人力资本理论开始形成并发展,20世纪50年代开始,舒尔茨等人的研究标志着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诞生。在舒尔茨之前,1906年,费雪发表的资本的性质和收入一文首次提出人力资本概念,并将其纳入经济分析的理论框架中。与舒尔茨同时代以及其后对人力资本理论做出突出贡献的经济学家主要有贝克尔、明赛尔、丹尼森等,他们主要从教育、在职培训、迁移、健康等方面对人力资本理论作了丰富和发展。1西奥多·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西奥多·舒尔茨,他是在经济增长领域里构建人力资本理论的。舒尔茨他发现单纯从自然资源、实物资本和劳动力的角度,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进而从探索经济增长之谜而逐步地踏上研究人力资本之路。舒尔茨发现,二战以来,国民收入的增长一直比国家投入资源的增长快得多,特别是一些在战争中遭到重创的国家(联邦德国和日本)都奇迹般发展起来,另一些自然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如亚洲“四小龙”)也获得了经济上的成功。这些现象表明,我们一定漏掉了重要的生产要素,舒尔茨认为这个要素就是人力资本。在研究中,舒尔茨给出了大量问题的解释,他认为:人力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但人力的取得不是无代价的,人力的取得需要耗费稀缺资源。人力包括知识和人的技能的形成是投资的结果,并非一切人力资源而是只有通过一定方式的投资,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因此人力、知识和技能是资本的一种形态,舒尔茨称之为人力资本,进一步,舒尔茨给出了人力资本形成的方式: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和迁移等。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后,舒尔茨采用收益法分析计算了教育投资对美国19291957年间的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贡献率达到了33%。这个结果被接受,且成为了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一个有力证据,1963年,舒尔茨出版教育的经济分析一书,系统而全面地研究教育的经济成分、教育费用和教育的经济价值等问题。系统来说,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首先,舒尔茨第一次明确的阐述了人力资本理论,使人力资本理论成为经济学上的一个新的门类,其次,他研究了人力资本形成的方式与途径。并对教育投资的收益率以及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做了定量分析。2明塞尔的研究明塞尔的研究和舒尔茨几乎同步,在哥伦比亚大学,明赛尔通过对收入分配的研究将目光转向了人力资本理论,1957年,明赛尔完成了题为个人收入分配研究的博士论文,在这篇文章中,他指出,美国个人收入差别与教育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前所述,自斯密以来,尽管许多经济学家已经注意到人力资本问题,并意识到收入差别与个人能力有关,但是这些观点并没有形成系统,一方面,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条件限制,人们更关心要素分配问题,即工资、利润和地租;另一方面,而对个人能力的差别则更多的是从人的先天差别和家庭背景的角度来认识的。直至20世纪后,美国及一些西方国家个人收入差别缩小的变化趋势,提出了让传统资本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即收入差距为什么会缩小。明赛尔的研究就针对这个问题,他从人的后天质量差别及其变化入手开始研究。结论表明,工人收入的增长和个人收入分配差别缩小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结果。这一研究成果证实了马歇尔等人所预期的“全民教育”和消除少数人对教育垄断的时代已经到来。在完成博士论文以后尔,明赛又发表了个人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和在职培训:成本、收益及意义等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明塞尔系统地阐述了人力资本即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也因此确立了自己在人力资本理论创立过程中的重要地位。3贝克尔的深入发展明塞尔和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人力资本理论也已经逐渐形成一个体系,对现实世界的解释能力日益增强,然而,人力资本的理论抽象工作仍然没有完成,可以说,二者的研究都是基于个体的例证进行,而不是针对一个普遍的问题,也没有提供一个普遍问题的答案,因此,对人力资本的研究亟需这样的一个理论的提升。直至贝克尔的研究,这一过程才得以完成。1962年和1964年,贝克尔先后发表和出版了人力资本投资:一种理论分析和人力资本:特别关于教育的理论与经验分析。后者被视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最终确立的标志。在该书中,贝克尔从家庭生产和个人资源(特别是时间)分配角度系统地阐述了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问题,为人力资本的性质、人力资本投资行为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理论解释。同时,贝克尔完成了生育率经济分析和家庭论两部代表著作,在这两部研究成果中,他对家庭生育行为的经济决策作了成本效用分析。首先提出了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的概念、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的概念。这些研究所阐述的家庭生产理论和时间价值与分配理论为人力资本理论提供了微观理论基础,使其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当然,除了贝克尔、明塞尔和舒尔茨之外,大量的研究者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研究,爱德华·丹尼森对舒尔茨的教育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做了修正,他将经济增长的余数分解为规模经济效用、资源配置和组织管理改善,知识应用上的延时效应以及资本和劳动力质量本身的提高等等,从而论证出19291957年间的美国经济增长中,23%的份额归属于美国教育,而非舒尔茨得出的33%的结果。斯杰斯塔德分析了人口迁移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影响。默希金分析了健康对人力资本的影响,等等。人力资本理论在众多研究者的研究中,进一步的完善。下面,我们针对人力资本和教育,教育和经济增长展开论述,从这两个角度对人力资本和教育、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说明。人力资本与教育人力资本概念是重要的,自诞生以来,这一概念就成为了经济理论中的重要分析工具,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的经济转型期内,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严重的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力和发展前景,在这个基础上,研究经济增长,研究促进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投资和教育之间的作用机制,就显得相当的重要。因此,分析人力资本投资,分析促进人力资本投资的渠道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毋庸置疑,教育是促进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渠道和途径,从历来的人力资本研究者的研究结论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教育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无论是正规教育、在职培训还是其他教育方式,都对人力资本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人力资本和教育前文已述,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依赖于教育,舒尔茨、贝克尔、明塞尔以及大量的研究者的研究结果已经证实了这一点,然而教育可以划分为很多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的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又具有不同的状态,因此,分析教育的种类及每种教育形式对人力资本的作用机制,进而讨论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关联,是有意义的。1正规教育投资历来教育都被认为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并且人力资本的研究最早就是由研究教育开始的,因而,关于教育对人力资本生产的影响研究最多,文献也最多。如人力资本理论的开创者舒尔茨、明塞尔、贝克尔等分别建立了测算教育投资收益率的模型。但这些研究,大多侧重于对正规教育的研究,忽略了其他形式的教育方式,这和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相关,首先,我们针对正规教育投资进行分析。首先,正规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家庭教育。经验表明,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促进人力资本形成,更何况,家庭教育具有一个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优点,通常并不需要花费过多的实物成本,它花费更多的是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并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来进行,并不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家庭教育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通过父母有意识地培训孩子的各项技能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从而提高其人力资本。另一方面,家庭教育能加快孩子人力资本提高的速度。由于良好的家庭教育为人力资本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孩子已具备了各项初步能力,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人力资本增长的速度一般要比家庭教育差的儿童快得多。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很深远的,但通常而言,当孩子进入学校,开始正规教育之后,家庭教育的地位开始下降。事实上,家庭教育很难从抚养成本中区分出来,由于抚养成本中,既包括促进人力资本形成的教育成本,也包括维持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无法用货币来度量家庭教育的付出和代价,原因在于家庭教育更多的体现在时间成本和言传身教,因此,在本文后面的人力资本研究中,忽略了家庭教育成本的因素,这也是相对合理的。除了家庭教育之外,正规教育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侧重于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中专教育也属中等教育,但其侧重于技能培训),所以,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属于一个层次。在此层次,学生已学习到大量的基本课程,掌握了基本知识,为专业学习打下了基础。因此,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对人力资本的影响在于:首先,提高了知识存量,人力资本存量增加;进而掌握了更多的文化知识,学习技能的能力增加,人力资本的增长速度加快。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之后,一部分进入高等教育,另一部分就业。进入高等教育的青年接受到更高级的知识,无论从文化层次,还是专业技能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提高,人力资本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直接参加就业的人口则开始了“干中学”过程,在干中学一段时间之后,部分人参加了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其他教育形式。高等教育对人力资本的影响在于,首先高等教育提供了系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技巧,分工越来越深入,专业化的学习使得人力资本积累速度加快,专业化从业人员数量上升,其次,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直接教育机会,教师的能力更加专业,因此,可以系统化的促进人力资本的存量上升。(1)正规学校教育投资成本正规学校教育投资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有形投资,包括各种用于学校建设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集中表现为教育经费;另一类是无形投资,指学生因接受教育而不能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因而使社会未得到的财富,这一部分财富因接受教育而损失,因此也被看作学校教育投资的一部分,也就是教育的机会成本。学校教育投资主要表现为学校的教育经费。由于教育的收益是多重的,教育具有强的外部经济特征,不仅受教育本人受益,受教育者将来进入的企业也收益,更主要的是教育是提高一国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这对于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教育投资就应该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共同分担。(2)家庭教育投资成本和收益正规教育投资包括教育经费和机会成本,家庭教育也同样如此,然而前文已经说明,家庭教育的成本度量十分困难。舒尔茨给出了一种可能的度量方法。假定14岁以下的学生没有因上学而放弃收入的问题。同时也假定14岁以上学生不再上学,全部进入劳动力市场,并假定全部进入工业部门,同时,忽略因劳动力供给过多而引起的工业部门工资水平的下降。他的计算方法是:(l)以某一年为基期,把其中任意一个学生就业时可能得到的收入与工业部门的一个职工相比。据舒尔茨的计算,一个中学生如果就业,一年的平均收入将相当于工业部门的一个职工n个月的平均收入;一个大学生如果就业,一年的平均收入将相当于一个职工的25个月的平均收入。(2)将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分别乘以n和25,即等于该年的中学生、大学生平均每人放弃的年收入。(3)把上述计算结果分别乘以该年的中学生和大学生总数,就可以得到该年学生放弃的收入总额。家庭教育投资的收益包括两部分,即社会收益和个人收益。社会收益主要指服务于社会的收益和个人不能独享的收益两部分,家庭教育的个人收益则包括精神收益和社会收益。精神收益包括教育可以使人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对职业的选择能力和满足程度大大提高,对工作、生活、艺术的鉴赏能力大大提高,更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具有组织性与社会适应性,甚至更深刻地认识人生的意义等等。个人经济收益则包括:个人未来较高的收入,人们普遍承认教育是未来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个人未来较合理的支出。一般认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在安排个人和家庭的支出时,能够比未受过教育的人更合理;个人未来较健康的身体。受过教育的人具有较多的科学知识,从而能够较好地注意和保护自己和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据社会统计数据显示,在个人经济收入和医疗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教育水平与健康状况正相关;个人未来较大的职业机动性。受过教育的人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更换职业,以取得较多的收入,或者能有较大的工作适应能力,以适应工艺过程和产业结构的变化。2“干中学”干中学也对人力资本具有深刻的影响。工作中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是复杂的,包括技能熟练程度的提高,也包括改进和专业化程度的加强,正因为这两者都难以度量,也难以找到合理的途径,因此在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中,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比较欠缺,近年来才逐步有人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所谓干中学是指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模仿和学习而获得人力资本的一种途径。由于干中学是边工作边学习,自然得分界点就是年龄,一个合理的假定是在劳动年龄之下,是不存在干中学的,在劳动年龄和退休年龄之间,存在干中学。若将人力资本划分为技能型、组织管理型和创新型(企业家型),那么通常而言,技能型人力资本的形成更多的来自干中学,组织管理型人力资本也多是从干中学得到的,高级人力资本如企业家型人力资本是以干中学为基础,在通过其他途径而形成的。但通过干中学取得的人力资本更多停留在经验层次上。与卫生、医疗、保健相比较,干中学加快了人力资本形成的速度、人力资本层次的提高以及人力资本总量的增长。如果说前者拓展了人力资本曲线的长度,那么干中学则拓展了人力资本曲线的宽度。本质上,干中学过程是一个非熟练工向熟练工学习的过程,所以干中学实质上与教育过程是相似的,熟练工类似于教师,而非熟练工则类似于学生,熟练工与非熟练工的比例对“干中学”效果的影响是重大的。凯松帕可称这一比率为“有效师生比”,这个比率是由企业来决定的,招收过多的老工人会使负担的工资成本上升,但却为“干中学”提供了条件。对于职工个人来讲,学徒工因要向师傅支付学费因此要付出成本,这部分成本称为职工个人的“干中学”投资。当然,学徒工的投资不仅仅是实物的,更主要的是时间和精神投资,如为和师傅处好关系而花费的时间、精力等等。对于“干中学”投资的收益,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学徒工的人力资本的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学徒工技能的提高,而导致公司整个的效益提高。3在职培训投资在职培训由于其目的性强,针对性强,所以对人力资本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一种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职培训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与此同时,在职培训的类型也越来越多,包括上岗培训(岗前培训)、特殊技能培训等方式。在这方面的研究中,贝克尔将在职培训区分为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一般培训形成的人力资本具有普遍适用性,即除在本部门中可以使用外,在其他公司或部门也可适用;特殊培训形成的人力资本具有专用性,仅在本部门适用。与干中学相比,在职培训具有阶段性。在培训期间,员工是不在岗的,但当培训结束后,其人力资本存量会提高,而且培训的次数越多,人力资本提高的速度越快,人力资本总量也越高。当然,这种假定可能并不合理,因为边际递减规律也可能同样适用于学习中,若这一假定是现实存在的,那么就可以认为在职培训使人力资本曲线具有跳跃性,每经过一次培训,人力资本曲线就跳跃一次,上一个新台阶。而且,由于每经过一次培训之后,有了知识积累,人力资本增加的速度加快,在达到一定年龄之后,在职培训不再进行,人力资本随机体的老化开始下降,直至死亡为零。在职培训与干中学相一致的地方在于,它们都必须达到一定的年龄,参加工作之后才能进行。如果说教育投资、卫生、保健投资等对人力资本生产主要是一种间接影响,在于形成知识存量和体能存量,那么在职培训则往往直接形成能力。在职培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鲜明的层次性、显著的实践性和明确的经济性。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教育和人力资本形成(共8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