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秋分起居养生知识及注意事项.docx
2022年秋分起居养生知识及注意事项 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削减,气温渐降,人们的心情未免有些垂暮之感,秋分养生起居养生很重要。下面是我整理的2022秋分起居养生学问及留意事项_秋分养生食谱,欢迎大家阅读共享借鉴。 书目 秋分起居养生学问 秋分起居养生留意事项 秋分养生食谱 秋分起居养生学问 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秋分之后,睡眠时间应渐渐调整至早睡早起的状态,即晚上9、10点钟入睡,早上6、7点钟起床。早睡以顺应阴精的保藏,以养“收”气;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伸展。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这是自古流传的谚语,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虽然如此,我们还要正确理解其中的真髓,不能盲目照做。特殊是体质虚弱者或者老人及儿童,夜间入睡后要盖好被子,以防止腹部受凉,诱发感冒、腹胀、腹泻等秋季多发疾病。 秋分起居养生留意事项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特别敏感,假如防护不当,不留意饮食和起居.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此时要特殊留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加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 中医认为:侧身屈膝而卧,可使精气不散。长寿老人一般睡眠时都呈侧卧.而以右侧弓形卧位最多。正符合古人所言的:“卧如弓。”正确的睡眠姿态为一手曲肘放在枕前,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右侧卧,微曲双腿,全身放松。这样脊柱自然形成弓形,四肢简单自由变动,且全身肌肉可得到充分放松,胸部受压最小,不简单出鼾声。 须要指出的是,秋季睡眠姿态的选择也须因人而异。如有些疾病患者却不宜采纳右侧卧的方式。如心衰患者,则宜采纳半卧位。脑血栓患者,侧卧会加大血流障碍,易导致血栓再发,而宜仰卧。胃溃疡患者,右侧卧,会大大增加胃部流向食管的酸性液体的回流量,引起胃部灼痛,而宜左侧卧。高血压患者,宜加枕平卧,枕头一般高15厘米左右。肺气肿患者宜仰卧,头部略高,双手向上微伸,以保持呼吸通畅。 另外.孙思邈曾说:“夜卧常习闭口。”目的也在于使精气内存不散。因此,秋季睡眠尽量不要张口呼吸,以助秋季养收之道。 秋分养生食谱 甘蔗粥 原料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克。 做法甘蔗洗净榨汁,高粱米淘洗干净,将甘蔗汁与高粱米共入锅中,再加入适量清水,煮成薄粥。 功效补脾消食、清热生津、养阴润燥。相宜于热症复原期津液不足所致的心烦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结等症。 海米炝竹笋 原料竹笋400克,海米25克,料酒、盐、味精、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 竹笋洗净,切成条,焯去涩味,捞出过凉水。将油入锅烧至四成热,投入竹笋稍炸,捞出淋干。锅内留少量底油,把竹笋、高汤、盐略烧,入味后出锅;再将炒锅放油,烧至五成热,下海米烹入料酒,加高汤、味精少许,将竹笋倒入锅中翻炒匀称,装盘即可。 功效清热消痰、祛风托毒。 萝卜杏仁煮牛肺 原料萝卜500克,杏仁15克,牛肺250克。 做法萝卜切块,杏仁去皮、尖。牛肺用开水烫过,再以姜汁、料酒旺火炒透。瓦锅内加水适量,放入牛肺、萝卜、杏仁,煮熟即成。 功效补肺清肺、降气除痰。 服法吃肺饮汤。每周23次。 蜜饯双仁 原料炒甜杏仁、炒核桃仁各250克,蜂蜜500克。 做法将炒甜杏仁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1小时,再加核桃仁,收汁,将干时加蜂蜜,拌匀至沸即可。 功效补肾益肺、止咳平喘润燥。 当归炖子鸡 原料当归30克,小母鸡1只。 做法将小母鸡宰杀去毛、去肚肠。将当归填入鸡腹,放入沙锅中,加水适量,先大火煮沸,打去浮沫,再小火煨至烂熟。 功效补血益气、和胃止痛。 黄精粥 原料黄精1530克(或鲜黄精3060克),粳米60克,白糖适量。 做法黄精切片,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煮粥,粥成后加白糖适量即可食用。每日1剂。 功效滋阴润肺、平咳去痰。 禁忌脾虚有湿、咳嗽痰多而稀白者不行食用。 天门冬粥 原料天门冬2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1.将天门冬捣碎,放入沙锅内,加水煎取浓汁,去渣。2.将米洗净,连同煎汁一起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改为小火煮约30分钟成粥,用糖调味即成。 天门冬含天冬酞胺、黏液质等成分。近代探讨证明,天冬酞胺有去除色素镇静的作用,与粳米共煮粥,具补中益气、益皮肤、悦颜色的作用。 功效润肺生津、养肾补亏。 禁忌脾胃虚寒、食少便溏、神疲乏力者不行食用。 2022秋分起居养生学问及留意事项第5页 共5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