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矿工安全心理因素与煤矿安全生产(共5页).doc

    • 资源ID:12257509       资源大小:23.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矿工安全心理因素与煤矿安全生产(共5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矿工安全心理因素与煤矿安全生产摘要: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是第一位的。从安全的内在本质与一般规律,可以知道煤矿安全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动态复杂的系统安全工程。据统计,全国工伤事故最多的是煤炭工业,煤炭工业中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违章作业、违章指挥造成的。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在煤矿事故致因中占有决定性的地位,而煤矿职工的心理隐患是不安全行为的根源,所以提高职工的安全心理素质是尤为重要的。更进一步讲,我们不应该把煤矿系统安全仅仅局限于依附在某种生产准也技术理论的应用层次,而是从思维方式和认识的源头解决对安全的认识所以,研究矿工的安全心理素质,寻找出一套强化心理素质的方法,防止和减少事故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关键词:情绪 挫折 侥幸 麻痹 对策1、引发事故常见的心理状态及分析根据大量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引发事故的心理状态的最主要表现,可归纳为六个大方面,即情绪不稳、心理挫折、生活事件、侥幸心理、麻痹心理、生理心理疲劳。它们是导致矿工不安全行为的重要因素,与引发事故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1.1情绪不稳与事故的关系从引发事故的角度分析,可以把情绪分为积极型、中间型、消极型三种状态。积极型情绪,表现为欢快、激动,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在工作上出现轻浮、散漫。中间型情绪就是情绪稳定,它不易受外界刺激而波动。当受到外界刺激时,情绪变化不显著,能保持平静、正常,所以,不易出事故。这是安全生产所要求的。消极型情绪,当受外部刺激时,表现为忧郁、恐惧、压抑,打乱正常的动作。因此,积极型情绪和消极型情绪就是情绪不稳的两极状态。即大喜过度、悲愤交集、怨恨交加、大起大落、心不在焉、魂不守舍、郁郁寡欢、千悉百结等等。例如:某矿近几年三十多起工伤事故中没有一起是自然事故,完全是责任事故,经事故分析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第一,个人利益没有得到满足,如没有分得住房,先进没评上,对奖金分配有意见,引起了不满情绪而导致事故的占20%。第二,因家庭夫妻关系不和,与邻里之间闹纠纷,生活有困难等原因产生消极情绪而造成的事故占18%。第三,过分兴奋或忧虑,休息不好,睡眠不足,精神不振而出事故占14%。第四,其它原因,如忙于上井办事,与情人约会,买礼物回家过节,人在井下心在井上,弄得自己忘乎所以,忘掉安全,而发生的事故占20%。第五,违章作业造成事故占17%。第六,生产条件变坏,地质条件状态不清楚,急于生产,盲目乱干,这类事故占9%。因此说,情绪不稳引发责任事故的可能性极大,这种心理状态对安全构成巨大威胁。1.2心理挫折与事故的关系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所以,挫折是经常发生的。心理挫折是一种心理状态,既个体在从事有目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和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的心理体现。心理挫折是一种主观感受,它对人构成一种感情上的威胁,使人产生不愉快或痛苦的感受。人在受到挫折时,感情反应是非常复杂的,它包括自尊心、自信心的丧失,失败和愧疚的增长,从而形成一种紧张、忧虑、悲惧等复杂的心情。造成矿工的心理挫折,从外部环境说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自然因素,煤矿安全生产受到时间、空间、作业条件的限制,而且受到五大灾害的威胁(水、火、瓦斯、冒顶、煤层突出)。工作环境恶劣。如井下黑暗,给生产造成许多不便,工人要随时随地携带矿灯,否则寸步难行,这就增加了安全难度。井下作业空间狭窄,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举一动,甚至一伸手,一投足,都应时时保持警惕,否则就会四处碰壁,出现破皮红伤,甚至出现人身事故。井下地质条件多变,采掘工作面压力不稳定,顶板破碎,局部冒顶事故难免,而一旦出现工伤事故,则影响一个区队的生产任务和安全指标的完成,给矿工造成心理挫折。第二方面的原因是社会原因。社会上各方面,包括政治、经济、道德、风俗、习惯、宗教等等,都可能和人的要求相冲突,对个人的动机形成阻碍,从而产生心理挫折。最常见的是人际关系的不协调,包括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班组内工人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等。矿工在受到心理挫折之后,就可能产生以下各种情绪反应:第一种是攻击。在情绪上可能产生愤怒反击行为,对使自己受挫折的人(或物)采取直接攻击,或者产生报复心理,采取报复手段。第二种是压抑。即把自己的愤怒情绪强压下去,表现出无动于衷的态度。第三种是倒退。即失去对自己控制,理智感降低,出现一种和自己年龄、身份不相称的行为,象小孩一样任性。第四种是固执已见。不肯改变自己的行为,坚持自己的态度,第五种是妥协。用让步的办法避免冲突,以求得心理平衡或矛盾解决。此类情形造成伤工事故的例子举不胜举。1.3生活事件与事故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发生过多的不悦事件或生活环境的频繁变化,不仅会损坏身心健康,还将导致事故的发生。如家属的不幸死亡、离婚、失恋、受到处分或不公正批评等等,会造成感情上的痛苦,出现精神疲劳,使观察力、注意力下降。迁居、睡眠习惯改变等,会使生活习惯反常,环境的变化使人体新陈代谢活动受到影响,情绪易产生差错。当生活变化所造成的影响超过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人难以自制时,就可能发生差错。这种差错在煤矿生活中可能酿成事故的发生。所以生活事件的影响从个人心理分析,也是一种心理挫折,即个人在生活事件方面遭遇的心理挫折,由心理挫折引起情绪事故,情绪不稳因素增多,安全系数相对较少,造成事故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1.4侥幸心理与事故的关系侥幸是企图偶然地获得成功或意外地免去不幸。存在侥幸心理的人往往对煤矿事故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认识模糊。认为出事故的人都是运气不好,即使违章也会平安无事。靠“撞大运”侥幸免灾,是这些人的所谓经验。他们将以往某次或某几次未被发现,或未造成事故的违章行为,作为重新实行这种违章行为的依据,认为这样下去不会出事。最常见的是人几次扒车、踩平巷运输机代行走等,没有出现事故,于是就置“禁止扒车”、“禁止搭运输机”的规定于不顾,在侥幸心理的怂勇下继续违章做事。存在侥幸心理的人,其心理活动为:“这么多日子都过去了,今天还会过不去?”“这么多事故会偏找我?我遇然违章一次,难道就会碰巧出事故?”其实,事故就在他的身边,以往的侥幸仅仅是与事故擦肩而过,恰恰在此时就出现了事故。他们不了解引发事故的条件和安全生产的规律,并不懂得偶然性和必然性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而事故就在“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时发生了。无数血的教训说明,侥幸心理是招致事故的“祸源”,侥幸与不幸是孪生兄弟,侥幸与悔恨只隔半步之遥。1.5麻痹心理与事故的关系麻痹心理是导致矿工人为事故常见的心理原因。其主要表现通常形象的叫做“三乎”:马虎、凑乎、不在乎。即工作粗枝大叶,马马虎虎,不遵守安全规章,不讲求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态度上大大咧咧,满不在乎。产生麻痹心理的原因很多,从主观上讲是工作责任心差,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认真科学的工作态度;客观上,也许认为客观条件较好,较长一段时间未发事故;或是由于生产指标过高,压力过大,矿工认为按规程干,完成不了任务,从而把安全放在脑后。由于麻痹心理而导致的伤工事故案例很多。如某矿局就一个时期连续发生十起运输事故,死亡10人,经调查,各起事故的原因如下:第一,扳道岔未停车;第二,多人集体扒车、跳车;第三,矿车带病运行,而且在斜巷运输不挂保险绳;第四,强行扒车;第五,列车未挂红尾灯,超车行驶;第六,违章扒车;第七,信号工、把罐工脱岗;第九,不经联系,在轨道上山上行人;第十,无证操作。分析上述的十起事故,可以明显地看出,麻痹心理促成了事故的发生。2、事故的心理学对策防止事故的发生从技术角度,管理角度诸方面加强管理,改善工人的工作条件,提高其技术能力,无疑对安全是有利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归根结底,人的不安全行为受人的不安全心理所支配,要使矿工重视安全,也就是说,要改变矿工对安全的态度,只有从人的心理作为出发点,寻求一系列防止事故发生的对策才更有效,这对于加强煤矿安全,是大有好处的。2.1建立有利的心理定势要教育每一个矿工,建立时刻首先想到“是否安全”的心理定势。煤矿生产由于条件的特殊,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工作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出现事故。三大规程和各种规章制度是极其重要的,但仅仅靠制度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是要靠人有强烈的自主保安意识。因为安全规章制度和措施是由人来执行实施的,只有职工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才能使各项制度得到落实。要大力提高职工自主保安意识,时时把安全放在心中,养成在做任何一项工作之前,首先想到“是否安全”的心理定势,才会避免或减少事故。2.2安全教育要因势利异,形式多样对于煤矿来说,安全生产是头等大事,又是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贯穿全年,自始至终的进行,这是非常必要的,永远要坚持的。但是,从心理学上分析,人的心理接受外部刺激有它自己的限度,如果刺激适当,心理效应最好,如果刺激超过了限度,其效果反而下降,所以,一方面,在进行安全教育和制度制定上应该分开层次,因矿工的文化水平、技术熟练程度、承担工作任务的轻重、特别心理素质的强弱各不相同,教育要有针对性,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在制定利益分配政策上,与安全挂钩,明确利益与安全的关系。第三,在教育的形式上不能采取单一灌输式,而应采用电化教育、典型教育、群众教育、家庭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方法,使安全意识充满着矿工工作、学习、生活、娱乐、休息等各个方面,以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同时,反复是增强心理引导、心理刺激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手段,在安全教育中时刻应运用这一手段。但也必须懂得人们普遍存在的超限逆反、厌故喜新的心理,时时研究安全教育所给予职工心理刺激的强度,特别是注意安全教育的新颖性,因此,因地、因人制宜,力戒千篇一律,因循守旧,老生常谈。所以,要不断研究新情况,探讨新形式,采用新方法,以增强心理吸引力,从而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2.3重点抓农民工心理素质的提高调查资料表明:在采掘第一线的工人中,农民合同工、轮换工等占全部工人的85%,其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他们能吃苦耐劳,是矿山生产的一支生力军。但对安全生产,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第一,他们是轮换工人,采矿时间短,对规章制度不熟悉,对煤矿五大灾害不甚了解,缺乏煤矿最基本的安全技术知识;第二,临时观念较强,主要以挣钱为目的,因此,在工作中重产量,轻质量,重效率,轻安全,安全意识薄弱;第三,心理疲劳。他们承担着双重担子,一是,在矿上务工挣钱,尽快脱贫致富,二是耕种责任田,一到“三夏”、“三秋”大忙季节,人在井下,心系粮食的种收,不能安心从事生产,造成疲劳过度而出现事故。事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具体时间、地点和条件,三者缺一不可。控制事故,从以上三个要素中,如果能控制其一就可避免事故的发生。从煤矿事故发生实际看,控制时间因素十分重要,如临下班前事故多,越是临下班时间,越容易发生事故。这在瓦斯爆炸、顶板事故中尤为明显。某矿建矿以来的顶板事故中,临近下班发生的占一半以上。究其原因有:(1)临近下班时间是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此时的安全管理制度往往执行不严,流于形式,形成了临近下班时间现场安全管理“空位“。(2)生产人员的安全意识开始下降,安全观念变的淡薄。(3)井下条件艰苦,劳动强度大,环境差,近一班的重体力消耗,体力和精力减弱,稍不慎极可能导致事故。(4)临近下班时间,生产任务的完成与否,易产生两种不稳定情绪,一是没完成任务,就易冒险蛮干,违章作业,埋下事故隐患;二是如条件好,超额完成任务,就沾沾自喜,忘乎所以,也易产生事故。(5)矿工思想分散,一心想着快点回家忙家务,从事第二职业的矿工,已开始盘算自己的生意了。所以,控制易出事故时机,是实现安全心理控制的重要一环,就是应抓住如下几种时机,强化教育;逢年过节、农忙季节、发工资前后、深夜工作(06点);新工人初次下井等。从宏观上说,当生产被动,影响收入的时候;当安全生产周期较长的时候;当安全情况不好的时候;当安全质量检查过后的时候;当搞大小包工活的时候;当加班加点的时候;当生产条件多变的时候;当工程质量不好的时候;当久病愈后初上班的时候。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观原因,即职工的安全心理,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水平等。在客观条件方面,各煤矿都作出了许多努力,改善生产环境,增加安全技术装备手段,但毕竟受国力,本矿财力限制,而井下,特别是采矿一线的劳动环境,与地面劳动安全一般所要求适度的照明、噪声的消除、粉尘的预防、抗震的措施,与地面是很难相提并论的。所以,在大力改善客观条件的时,抓主观因素就特别重要,而主观条件一安全心理、安全技术、安全知识这三项中,核心是安全心理,有了较好的安全心理素质,安全心理要求,就会促使矿工去学习安全知识、安全技术。而经研究认为,矿工的侥幸心理、冒险心理、麻痹心理、有章不循、盲目蛮干,常常是工伤事故的主要原因。深刻的教训使我们认识到,矿工的安全心理与工伤事故之间存在的着内在的、深刻的、逻辑的联系。矿工的安全心理状态,影响或决定着矿工的安全行为;矿工的安全行为,影响或决定着煤矿生产安全。科学把握矿工的安全心理,合理分配相应工作,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就可以把事故隐患消灭在人的行为之前,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参考文献:毛海峰 安全管理心理学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孙健 王玉海等 安全生产的管理模式 M 北京 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5年6月张万奎 从三个层次建设煤炭企业安全文化J煤炭企业管理 2005年第二期陈士俊 安全心理学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9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矿工安全心理因素与煤矿安全生产(共5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