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共4页).doc
-
资源ID:12265317
资源大小:1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共4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包括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行为互动是基本的互动形态,指师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双方是否积极或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在一个有效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行为、情感、认知的互动是密不可分的。单纯的认知互动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互动和高层次的认知互动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师生互动能够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呢? 一、定准师生互动的“起点” l.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 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须的动力。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老师说:“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并且知道三角形根据角的不同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现在你能猜出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形吗?”这时,教师呈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大部分被挡住,只露出一个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锐角三角形,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锐角,我猜另两个也许是锐角。”有的学生说:“我猜是钝角三角形,我看到的虽然是锐角,另外两个可能一个是锐角,三个是钝角。”学生争执不休,各有各的道理。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趣颇浓,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因为“猜一猜”这样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说出是什么三角形,还要说明理由。这一过程无疑是加深了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特征的认识。可以说,这样的师生互动才是真正有效的。 2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探究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也往往能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让他们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新的问题,并把此作为探究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探究思考。这种时机的把握是充分体现师生互动有效性的关系。 3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点”。 作为一节数学课,数学思维的体现始终是核心。然而,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客观存在着差异或者教学内容的难易,会使有些知识中的思维过程比较难以把握。此时,教师有意识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师生互动的成份,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把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点”,便显得尤为重要。如在“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教学中,教师在引出“面积单位”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 师生互动并不是盲目的。我们应该结合所教学知识的特点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需要来组织师生互动,从而有效地体现师生互动的价值。 二、把握师生互动的“路径” l.以“经历”为特征的师生互动过程。现代教学观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学习是一个以知识学习过程为载体的,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提高自己适应能力的一种活动。因此,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有“经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特点。以“经历”为特征的师生互动过程更多的是以外显的行为来体现的。 2以“思维”为特征的师生互动过程。 有效的师生互动,必须有师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它既可能是师生思维的冲突,也可能是师生思维过程的相互补充。如在上面提到的“面积单位”引出的过程中,教师组织了一次促进学生思维完善的互动过程,有效地促使学生构建起“面积单位”的意义。 3以“情感体验”为特征的师生互动过程。 情感的渗透应该贯穿在所有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唯有自身情感的投人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教育热情和学生的学习情绪往往是影响师生互动的重要因素。 三、关注师生互动的“参与面” 1关注学生的差异。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的师生互动仅仅局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互动。教师在组织师生互动时,必须关注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尽量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互动,让他们展示不同层面的思维水平,从而有利于调动起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导学生合作。 师生互动并不是仅仅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它也应该包括教师组织下的学生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引发全体互动的一个有效策略。 总之,师生互动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要以平等的师生观来指导与学生的交往过程,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构建起轻松和谐的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师唯有从本质上理解并把握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