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诗经楚辞部分复习参考题答案 .pdf

    • 资源ID:12267827       资源大小:371.82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诗经楚辞部分复习参考题答案 .pdf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诗经楚辞部分复习参考题填空题1、( 诗经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共收录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305)篇诗歌。2、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 )和代表楚辞的(离骚 )并称为 “ 风”“骚” 。3、唐代诗人( 杜甫 )的作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政治倾向、崇高的爱国爱民精神,在文学史上素有“ 诗史 ” 之称。4、中唐诗人白居易大力提倡和写作“ 惟歌生民病 ” 的“ 新题乐府 ” ,他和元稹等发起进行的(“ 新乐府运动 ”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理论、有实践的现实主义诗歌运动。5、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赞誉屈原的(离骚 )一诗 “ 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 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 。这里的 “ 三百篇 ” 指的是( 诗经 )一书。6、汉代辞赋家( 贾谊 )继承屈 “ 骚” 精神,创作了骚体赋吊屈原赋、鵩鸟赋,后人称誉“ 骚人情境,于斯犹见” 。7、建安诗人( 曹植 )的诗歌作品白马篇等以及抒情赋洛神赋都具有比较突出的浪漫主义倾向。8、“ 思无邪 ” 是( 孔子 )对诗三百的思想内容的评价,他还把诗经的政教功用概括为“ 兴、观、群、怨” 。9、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诗创建最早,影响也最大,它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 )。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他采用阴阳五行学说,以诗来解说易和律历。韩诗的创始人是燕人(韩婴 )。毛诗是鲁人(毛亨 )和赵人( 毛苌 )所创,特点是以诗论史。四家诗中,被称为“ 今文三家 ” 或者 “ 三家诗 ” 的是( 鲁诗 )、( 齐诗 )、( 韩诗 )。10、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所作的(毛诗传笺 )一书,集今古文经学研究之大成,主要为毛氏的诗故训传作注。三家诗自此渐渐衰亡。11、唐代孔颖达主持撰定70 卷的( 毛诗正义 )集唐前汉学之大成,是唐代科举考试的官定标准诗经教本,在诗经研究史上,是毛传、郑笺之后又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12、南宋朱熹的( 诗集传 )是宋代诗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13、所谓的 “ 六诗 ” 之说出自周礼 春官 大师,指的是(风)、( 雅)、( 颂)、( 赋)、( 比)、( 兴)。14、“ 四始 ” 说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孔子世家,他以(关雎 )为国风之始,( 鹿鸣 )为小雅之始,( 文王 )为大雅之始,(清庙 )为颂之始。15、 “ 四诗 ” 说也称 “ 二南独立说 ” ,由北宋苏辙首倡, 他在自己的著作 诗集传 中提出诗经 应分为(风)、 (雅)、 (颂)、(南 )四类,即二南当从诗经 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这里的“ 二南 ” 指的是( 周南 )、( 召南 )。16、唐代的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提出“ 六义 ” 中的( 风)、( 雅)、( 颂)三者指的是诗的内容体裁,(赋)、( 比)、( 兴)三者指的是诗歌的表现方法。17、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是按照风、雅、颂的体例编排的,其中包括十五国风,二雅(即(大雅 )和(小雅 ))、三颂(即周颂 、 鲁颂 )和( 商颂 )。18、宋代的朱熹在诗集传中指出风、雅、颂三者中(风)是里巷歌谣之作,而(雅)、( 颂)则是朝廷郊庙乐歌之辞。19、“ 史诗 ” 这个概念是亚里士多德在其文艺理论名著(诗学 )中最先提出的,他将当时的文学作品分为史诗、抒情诗和戏剧。20、目前学界一致认为诗经 大雅中保存了周民族的五大史诗,它们是(生民 )、(公刘 )、(绵 )、(皇矣 )、(大明 )。21、诗经 大雅中的( 公刘 )一首记叙了周族的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至豳的大迁徙历史,诗的每章都以(“ 笃公刘 ” )作为首句,表达了周人对公刘的爱戴赞美之情。22、被认为是诗经中的五大史诗之一的生民一诗叙述了周始祖(后稷 )的诞生以及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并开创祭礼的历史,并通过生而无灾、弃而不死等细节,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英雄形象。23、周民族曾经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古公亶父率领周人从豳地迁居岐山下的周原,这段历史记载在周民族史诗( 绵 )中。24、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它属于十五国风中的(豳风 ),大约是西周初期该地还未被猃狁侵占时的作品。25、“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这是诗经( 豳风 七月 )一篇中的句子,诗中用蟋蟀的迁移来表示气温的下降、季节的变化,生动地传达出农业生活的乡土气息。26、诗经 小雅中的( 鹿鸣 )是一首著名的燕飨诗,诗开篇就以“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起兴,借助自然物象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基调。27、诗经 小雅中( 宾之初筵 )一诗以燕飨活动的发展为序,写出了与宴者在不同阶段的神态变化。其中的“ 既曰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 几句,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群骄奢淫逸、丑态百出的醉鬼形象。28、诗经 小雅中的( 六月 )一首,叙写了周宣王时大臣尹吉甫北伐猃狁,最终获胜的事迹,诗中充满了主体民族的自豪感。29、诗经 大雅中的( 江汉 )一首歌颂了召公虎奉宣王命平定淮夷、开拓南疆的功绩。30、“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是诗经 小雅( 采薇 )一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首中的句子,表达了久戍不归的士卒对故乡的怀恋、对自身遭际的哀伤。31、秦风 无衣是诗经中最能体现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的诗篇,诗曰:“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 ”32、“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是诗经 王风( 君子于役 )一诗中的句子,这几句描绘出一幅典型的黄昏时分农家生活的图景。33、“ 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这是诗经 唐风( 鸨羽 )中的句子,这首诗表现了服役者对繁重徭役的怨恨。34、诗经 大雅中的( 烝民 )是一首杰出的政治颂美诗,诗中用“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 赞美了王室重臣仲山甫的人格之美。35、我们常用的成语“ 不可救药 ” 出自诗经 大雅中的( 板 )一诗。这首诗相传是老臣凡伯为了劝诫周厉王而作的。成语“ 耳提面命 ” 则出自诗经 大雅( 抑 )一诗中 “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一语。36、( 十月之交 )是小雅中一篇比较有代表性的讽刺批判诗,诗曰“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 ,认为日食、月食的出现是昏君佞臣的倒行逆施引起的。37、郑风中的(溱洧 )一诗描写了上巳节时,男女相约游春的欢快场景,其中“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写男女互相赠答,情意深长。38、“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是诗经 王风( 采葛 )中的句子,表达了男女之间缠绵深挚的相思之情。39、“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是诗经 秦风( 蒹葭 )中的句子,诗中表达了因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而产生的怅惘忧伤。40、“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 是诗经爱情诗中的名句,它出自周南(关雎 )一篇。41、诗经 卫风( 硕人 )一篇描写一个贵族女子说:“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用一连串的比喻把美丽女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42、周南 桃夭首章写道: “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赞美了新嫁娘容貌美丽,并能给家庭带来更多的幸福。43、“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是诗经 卫风( 氓 )一诗中的句子,诗中用桑叶的凋落来暗示了女子的年老色衰。44、许穆夫人是诗经作品中少数几位留下了姓名的作者之一,诗经 鄘风中保存了她的诗(载驰 ),诗中表达了对故国卫国灭亡的哀伤,也对阻止她回国吊唁的许国大夫进行了谴责批评。45、周代人将诗歌的本质总结为“ 诗言志 ” ,这句话最早见于尚书(舜典 )一篇中舜与夔的对话里。46、现存最早的楚辞本子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 )本,他在叙中表明所依据的底本是刘向的辑本。47、( 越人歌 )中 “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二句,是屈原( 九歌 湘夫人 )一诗中 “ 沅有芷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 两句所本。48、诗人屈原在长诗(离骚 )中用 “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表明了自己誓死坚持理想、保持高尚人格的决心。49、屈原的长诗( 天问 )是一首别开生面的咏史诗,诗通过对宇宙万物以及夏、商、周兴亡的历史和楚国现状的探问,表现了诗人对楚国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50、“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是屈原( 离骚 )一诗中的名句。51、屈原的短篇抒情诗集九章共(九)篇作品,包括惜诵、(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52、( 惜往日 )一诗是屈原的绝笔,全诗最后说:“ 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表明了诗人以死殉志的悲壮之情。53、( 橘颂 )是诗人屈原早期创作的一首咏物述志诗,诗以拟人化的手法赞美橘树“ 受命不迁 ” 、“ 秉德无私 ” 的品性,并将它作为自己的师表。54、“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是屈原的( 哀郢 )一诗中的句子,这首诗大约作于楚国国都沦陷之后,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的悲哀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55、屈原短篇抒情诗集九章中的(涉江 )一篇记叙了屈原晚年被流放江南的凄苦经历,其开头就说:“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 ,表达了诗人矢志不渝地执着于理想的精神。56、屈原的抒情组诗九歌共分为(十一 )篇,分别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 )、( 湘夫人 )、大司命、(少司命 )、东君、河伯、(山鬼 )、( 国殇 )和礼魂。57、屈原九歌(国殇 )中 “ 首虽离兮心不惩 ” 、“ 魂魄毅兮为鬼雄 ” ,礼赞了勇武刚强、为国捐躯的将士,充满了慷慨悲壮的英雄气概。58、“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是屈原( 东君 )一诗中的句子,包含着英雄主义的精神。59、九歌 少司命中 “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 两句,描写离别的悲哀,被后人推许为“ 千古情语之祖 ”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60、古人赞誉九歌 湘夫人中 “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两句是写景的妙句,“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两句是写情的妙句,两者互相生发,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意境。61、“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是( 山鬼 )诗中对山中女神的描写,这种描写充满了山林的气息。名词解释:1、风骚传统:“ 风” 指诗经中的国风,代表诗经;“ 骚” 指离骚,代表楚辞。后世诗人,或受诗经现实主义影响,或受楚辞积极浪漫主义影响,使诗歌创作沿着诗经或楚辞所开辟的两条道路前进。因此而发展、形成了我国诗歌的两种不同的优良传统,习惯上称“ 风骚 ” 传统。2、献诗说:献诗说是关于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主要说法。先秦古籍中有很多对公卿献诗制度的记载。他们献诗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诗歌进行讽刺或赞颂,表达对政治的评价。诗经 大雅、小雅、国风中的公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可能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搜集起来的。3、采诗说:采诗说也是关于诗经作品来源的一种主要说法。采诗制度先秦古籍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这种制度应该是存在的,因为在古代言语不通、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这种有目的的采集,国风、小雅中那些遍布黄河、长江流域的民歌才能够汇集到王廷中来。进行采诗的应该是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的乐官。小雅、国风中的许多诗便靠乐官采集而来。4、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是关于诗经的编辑的一种重要的说法。这种说法影响很大,但是教材认为已经有很多有力的论据证明孔子虽然对诗经的完善、传播和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未曾删诗。诗经的最后删选编订者应该是周朝的乐官。5、四家诗:所谓的四家诗指的是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鲁诗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韩诗的创始人为燕人韩婴。鲁齐韩三家为今文经学,故又称为“ 今文三家 ” 或者 “ 三家诗 ” 。毛诗晚出,创始人是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是四家诗中唯一的古文经学。6、今文三家(三家诗):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中,鲁齐韩三家为今文经学,在汉代立有博士,成为官学,故又称为 “ 今文三家 ” 或者 “ 三家诗 ” 。鲁诗的创始人是鲁人申培,齐诗的创始人是齐人辕固,韩诗的创始人为燕人韩婴。今文三家已失传。7、六义说: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 六义 ” 说源自毛诗序。毛诗序因承周礼“ 六诗 ” 说,即风、赋、比、兴、雅、颂,其分法与周礼相同,只是把“ 六诗 ” 叫做 “ 六义 ” 。8、四始说: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出自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 “ 四始 ” 指风、小雅、大雅、颂为首的四篇诗,即“ 风” 的首篇关睢,“ 小雅 ” 的首篇鹿鸣,“ 大雅 ” 的首篇文王,“ 颂” 的首篇清庙。旧时认为将此四篇诗置于各部分之首含有微言大义,实不过是曲为解说而已。9、二南独立说(四诗说):“ 二南独立 ” 说也称 “ 四诗 ” 说,是关于诗经分类的一种说法。北宋苏辙于其诗集传中首倡“ 二南独立说 ” ,认为诗经应分风、雅、颂、南四类,即把周南、召南从国风中独立出来,单列一类。教材认为 “ 二南独立说 ” 难以成立。10、风雅颂:诗经的分类。风,又称“ 国风 ” ,是当时各诸侯国所管辖地域的民歌土乐,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地方小调。诗经共有 15 国“ 风” ,160 篇。雅是周天子直接统辖的王畿附近的音乐歌曲,其中有一些民歌,但大多数是贵族文人的创作。雅分大雅和小雅,共 105 篇。颂是朝廷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歌舞,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 篇。11、七月:七月是诗经“ 国风 ” 中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当是西周初期豳地未沦陷时的作品。该诗基本上按季节的先后,逐年逐月地来写农奴们的劳动和生活,反映了当时农奴们一年到头的繁重劳动和无衣无食的悲惨境遇,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农奴社会的阶级压迫的画面。但同时也描写了领主们喜气洋洋的宴饮场面。该诗可能是周乐官在豳地农奴所作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而成的一首代言体诗。12、燕飨诗:指诗经中直接反映嘉礼中飨礼、燕(宴)礼等礼仪活动的诗,故也称礼仪诗或宴饮诗。根据内容可分为飨礼诗、燕礼诗、乡饮酒礼诗等,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小雅 鹿鸣是著名的燕飨诗。13、讽喻诗人:“ 讽喻诗人 ” 即诗经中箴诫规谏诗和讽刺批判诗的作者。这些作者是周代贵族中的优秀分子,有良好的文化教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守礼修德的自觉意识。14、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基本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 ,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时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15、叠咏体:“ 叠咏体 ” 亦称重章复唱,指篇章结构上章节回环复沓、反复咏唱的民歌体。该体式在诗经中非常显著。一首诗往往由若干章构成,而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据统计,这种重章复唱的形式在诗经的305篇中,占了一半以上,并多集中在国风、小雅部分。16、风雅:“ 风雅 ” 是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后人对由诗经以来形成的中国诗歌创作传统的理论升华。在这里, “ 风雅 ” 并不是指的 “ 风雅 ” 体裁,而是指体现在诗经“ 风”“雅” 中的艺术创作精神,即诗歌创作的高尚意义和严肃性。它引导后代文人在情感抒发上寻求一个健康向上的正确的人生观念,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和道德节操。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17、比兴:“ 比兴 ” 是中国诗歌创作和批评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后人对由诗经以来形成的中国诗歌创作传统的理论升华。在这里, “ 比兴 ” 并不仅仅指一般的“ 寄情于物 ” ,“ 情景交融 ” ,它同时还要达到“ 托物以讽 ” 、“ 比类切至 ” 的目的。18、楚辞章句楚辞章句是东汉王逸以刘向本为底本编著的,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楚辞章句选取了屈原、宋玉的楚辞以及西汉和东汉文人模拟楚辞的作品为一集,又加入了王逸自己作的九思,于是全本就成了今传的十七卷本。每篇有小序,并逐句作注。楚辞章句是今传楚辞的重要底本。19、楚辞:是战国时候产生在楚地的由屈原吸取楚神巫文化和民间歌谣的特色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宏伟繁复的体制、句式的加长和“ 兮” 字的大量运用。楚辞体作家主要有屈原、宋玉等。屈原的离骚是楚辞体的代表。20、天问:是战国时屈原创作的一首规模宏大、体制瑰奇的别开生面的咏史之作。全诗三百五十余句,千五百多字,全采用问句体写成。其内容,从邃古之初,宇宙洪荒写起,其中神话传说杂陈,历代兴亡并举,宏览千古,博大精微。古来就被推许为“ 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 。以古为鉴,讽谏楚王,是本诗的主旨。21、九章:九章是诗人屈原的一部短篇抒情诗集,它包括九篇作品: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章中的各篇作品,实表现了诗人一生中每一阶段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是诗人平生遭际之印证。22、九歌:九歌是诗人屈原吸取楚地的民间神话故事,并利用民间祭歌形式写成的一组意象清新、语言优美并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抒情诗。九歌共有十一篇,其篇目和次第为: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简答题:1、宋代诗人王禹偁有诗曰“ 可怜诗道日已替, 风骚委地何人收” ,这里的 “ 风骚 ” 指的是什么?试举例说明它们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 风骚 ” 指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种优良传统,即代表诗经的国风所形成的“ 风” 诗传统和代表楚辞的离骚所形成的“ 骚” 诗传统。所谓的 “ 风” 诗传统,是现实主义精神的世代相传,“ 骚” 诗传统则是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2) 国风 民歌的现实主义的思想内容和现实主义的表现艺术对后世的影响表现在:汉乐府民歌、 建安风骨、 北朝民歌、 杜甫的 “ 诗史” 、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宋代王禹偁、金代元好问的诗歌、关汉卿的杂剧、曹雪芹的红楼梦。(3)“ 骚” 诗的积极浪漫主义影响于后世的曹植、阮籍、鲍照、李白、李贺以至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吴承恩的西游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2、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内容和表现艺术上各有什么特征?(1)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内容上的主要特征是: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批判现实。例如豳风 七月,它详尽描述了农奴们一年四季的繁重劳动和“ 无衣无褐 ” 、“ 采荼薪樗 ” 的苦难遭遇。魏风 伐檀表达了作者反对剥削、反抗压迫的态度和心声。(2)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表现艺术上的主要特征是:善于用朴素的文风,简洁的语言,巧妙的比兴,塑造出真实、自然而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亲切感人的生活画面,来抒发情怀,反映现实。例如小雅 采薇就是一首抒情写实的佳作。其最后一章抒情、状景、叙事融为一体,把一个征战将归的士兵哀伤时光流驰、路途艰难的思绪表现得深长真切,使人味之无极,闻之动心,强烈地感受到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3、试以离骚为代表,说明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特征。屈原作品的浪漫主义特征如下:第一,表现进步理想,孜孜不倦地追求进步理想。离骚立足于诗人理想破灭、身遭流放的现实生活,以丰富的幻想、炽烈的情感,描写了诗人对进步理想的追求、坚持和献身,以及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反抗。第二,采用丰富的神话素材,通过自由的幻想,构成奇特的情节、境界。离骚这首诗从“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以后,尽情刻画了诗人上天下地,神游天国的活动,字里行间出现了一系列众多的神话人物和神域,还出现了众多的灵异事物,所有这些又都一齐围绕着诗人的行止旋转,以诗人为中心组织出了一幅“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的壮阔画面。第三,善于利用、发展民歌的比兴手法,来象征自己与楚国黑暗势力的斗争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这一特征在离骚的前一部分尤其突出。4、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有哪几种说法?诗经采编的目的是什么?(1)诗经编集的几种说法:献诗说、采诗说、孔子删诗说。(2)诗经编集的多重目的:其政治功利目的包括劝谏君王、补察时政、作为贵族子弟的伦理教科书;其娱乐目的包括参照民间音乐、制礼作乐、满足耳目之娱、作为音乐教程。5、毛诗序是如何解释风雅颂的?谈谈你对这种解释的看法。毛诗序把风作为教化、讽谏的政治工具,并以此出发,断章取义,强作解释,以为风诗句句关涉美刺政治。如本是表达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青年男女爱情的周南 关雎,竟被曲解为:“ 关雎,后妃之德也。”毛诗序认为雅是专门陈述政治的利弊得失,并以政事的大小来区分大小雅,这与雅诗的内容也不尽吻合。其一,雅中有许多诗并非是“ 言王政之所以兴废也” ,而抒发的却是不直接关涉政治的一己之情。如白驹写女子怀念所爱之人,隰桑写女子对爱人倾诉款曲。其二,小雅中有天子之大政,大雅中有诸侯之小政。这一点,毛诗序早有察觉,其本身就前后矛盾。毛诗序认为颂是歌颂赞美的意思,颂诗是歌颂赞美统治者盛德功绩,并把这些盛德报告给神明,以祈求上天先祖的赐福。这个解释基本上反映出了颂诗内容的特征。但并没有概括出颂诗音乐上的特征;颂诗也并非全是美盛德之诗,如毛诗序说:“ 振鹭,二王之后来助祭也。”6、诗经中是否有史诗?谈谈你对此的看法。诗经中有史诗,即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史诗 ” 的必要条件应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说的歌谣、传说、神话,以及创作时代(人类初期)、形象、情节、叙述的方式。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这五首诗基本具备了这七个要素,因而是史诗。7、试举例说明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周民族史诗的历史价值:(1)记叙了周人从产生、发展到最终灭商建周的历史;(2)反映当时周人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的情况。比如,从生民这首诗中姜嫄神奇受孕以及生子之后三弃三收的神话故事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周人对生育现象的认识水平还很低。从后稷发明农业的传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周人农业生产的情况;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诗中了解到周人的祭祀礼仪。这些都是研究周民族历史的珍贵史料。8、如何理解诗经中农业祭祀诗的价值?试举例说明。农业祭祀诗是指诗经中描写春夏祈谷、秋冬报赛等祭祀活动的诗歌,如小雅 楚茨、信南山等。其价值表现在:(1)记录了周人为祈求丰收进行的宗教活动及其相关的风俗礼制,如楚茨对祭祀场面的描写;(2)具体描写了周人农业生产的方式、规模等情况,如载芟中描述的耦耕方式及田间劳作情况;(3)表明了统治集团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提倡,鼓舞了人民的生产热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9、为什么说燕飨诗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周代的礼不仅是伦理道德的规定,社会生活的仪式,还包括国家政治上的制度法令在内。诸礼之中,燕飨之礼运用得最为普遍,周代统治者将之作为和睦九族、沟通上下、巩固统治秩序的政治手段。燕飨诗的写作目的也并非纯是表现欢聚宴饮的活动场面,而是用诗歌的形式告诫人们要遵循燕飨礼仪,重在突出燕飨能够联络情谊、巩固统治的政治功利作用。因此说,燕飨诗是周代礼乐文化的直接产物。10、结合作品分析诗经燕飨诗的审美价值。燕飨诗是世界文学史上唯一一组单纯反映古代燕飨活动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1)它们真实地展现了燕飨活动的场面,表现出燕飨活动中和谐融洽、欢快热烈的气氛,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如鹿鸣反映了宾主之间的和谐融洽,而常棣则描写了众多兄弟欢聚一堂的喜悦和睦。(2)燕飨诗还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燕飨席上的贵族形象,如宾之初筵就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群腐朽虚伪、丑态百出的贵族醉鬼的形象。11、诗经战争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内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诗经战争诗所表现的思想情感:(1)周民族作为核心文明、主体民族对周边部族作战时的自豪感,如小雅 六月等;(2)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战斗精神,如秦风 无衣;(3)抵御外侮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如小雅 采薇;(4)对战争的怨恨,如豳风 东山。12、诗经政治颂美诗创作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作品进行说明。诗经政治颂美诗创作的基本模式是:颂扬周代贵族内德外仪的统一,也就是既歌颂君子的内在美质,又赞美君子的外在仪容。大雅 假乐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这两点。诗中第一段说周成王有美好的品德,能安抚百姓,使所有的人都能尽职。所以从天那里承受了福禄。第二段说他因受福禄而有众多的子孙。他又有肃穆的神态,堂皇的仪表,他是一个很好的君主,因为他从来不犯什么过错,一切都按先王的法度办事。第三段再一次申说他有严肃庄重的仪表,谈吐文雅有序。因而他没有任何私怨私恶,他率领着众多贤人治国,成为四方纲纪。第四段写朝中群臣对他充满了热爱,一个个尽职尽责;老百姓在他的荫庇下也都安居乐业。全诗并没有具体地写成王到底取得了哪些功业,而是一再地歌颂周成王的德行与仪容。不过,正是由此,诗人向我们暗示了成王所取得功业的伟大,并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的真挚的热爱。13、诗经中的婚恋诗包括哪几类内容?试举例说明。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1)男女的相恋相思,包括男女之间的互相悦慕、青年男女的欢会、恋人之间的相思之情、追求意中人却不能如愿的伤感以及礼教等社会因素和爱情自由之间的冲突等。如郑风 叔于田写女子对男子的悦慕,郑风 溱洧、邶风 静女写男女的欢会,子衿、采葛写刻骨铭心的相思,蒹葭写求而不得的惆怅,鄘风 柏舟写对恋爱婚姻自由的大胆争取。(2)对结婚场景的描绘、对新婚的祝贺,如硕人对贵族女子出嫁时盛大的场面的描写、桃夭对新嫁娘的赞美。(3)对不幸婚姻的悲叹,如氓中的弃妇对自己悲惨命运的诉说。14、为什么说诗经是具有浓重的乡土之情的艺术?试结合作品进行说明。之所以说诗经是具有浓重的乡土之情的艺术,是因为十五国风散发着浓郁的各地乡土的芬芳,在雅、颂的抒情诗中,也莫不沉潜着植根于农业文化的深深情蕴。史诗中有对创造和平安定的农业生产环境的英雄祖先的赞美,农事诗中有对农业生产生活和农业祭祀的描写,徭役诗中有对破坏农业生产的战争徭役的怨恨。如周颂 载芟中的人们津津乐道于农业的丰收,在宗教仪式上表演关于农业生产的舞蹈,从春天的垦荒一直写到秋天的收获。他们在祭坛上献上最好的粮食贡品以娱乐祖先和神灵,乞求神灵明年带给他们更好的收成;他们在故乡的土地上编织着生活理想的花环,描绘着事业兴旺发达的图画。唐风 鸨羽写远行在外的征人久役不归,首先想到的是家里田园的荒芜,想到父母的无人奉养,并为此而一遍遍地呼喊苍天。总之,植根于农业文化的安土重迁的乡土情蕴,在诗经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15、结合作品分析诗经作品是怎样表现宗族伦理之情的。(1)在祭祖诗中,诗人把他们的开创基业的祖先奉为神明,乞求祖先神保护自己部族的事业昌盛,人丁兴旺。他们以自己拥有后稷、公刘、太王、王季、文王、武王等这样的祖先英雄而自豪,以自己是这一部族群体中的一员而骄傲。共同的祖先沟通了他们互相之间的情感,也使他们在宗族血缘的旗帜下联合起来,形成极强的宗国意识,共同抵御外侮、创造家园。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等。(2)在农业祭祀诗中,他们以全部族的共同劳作作为向神明敬献的厚礼,如载芟;也共同分享丰收的喜悦,如良耜。(3)在农业生活诗中,他们也表现出氏族兄弟之间的团结。甚至在七月这样的诗里,尽管显见着封建领主与农奴之间存在着鲜明的阶级差别和剥削与被剥削的不平等,但温情脉脉的血缘关系仍然把他们联结在一起,在丰收后的喜庆典礼上全氏族的人都喜气洋洋地会聚公堂,共叙亲族之间的依恋之情。(4)在战争徭役诗里,诗人们一方面表现出为保卫祖国家园而战的宗国精神,为此不惜抛弃了个人的安定生活。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对于父母兄弟的牵念与关心。如唐风 鸨羽。(5)在卿大夫士的政治美刺诗里,诗人一方面颂赞那些给宗族国家带来幸福的君子,如南山有台;另一方面也对那些不顾宗族国家利益的昏君与佞臣给予严厉的批判,甚至要以宗族老人的身份教训他们,如抑。(6)在礼仪诗中,诗人更热情表达父兄朋友君臣之间的血肉亲情。如常棣。(7)在男女情爱诗中,诗人同样把夫妻之间的相亲相爱之情写得真挚生动,如郑风 女曰鸡鸣。至于在那些写怀人念旧、民俗风情等的诗中,也处处都有这种浓厚的宗族伦理情味和宗国情感。如小雅 黄鸟。16、如何理解诗经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诗经中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周人以人为本的哲学、政治思想在文学中的最鲜明体现。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这使中国人很早就摆脱了原始社会的巫术宗教观念,也使诗这种文学体裁很早就从巫术宗教中脱离出来。在诗经中,人就是自己生活的主宰,也是诗歌的全部内容,情感投射的全部指向。诗经的作者以自己的创作实践,把“ 文学是人学 ” 这一在西方近代社会才真正提出的永恒命题,早在 2500 多年前的时代就给予了充分的表现,并且奠定了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神为本的中国诗歌发展的民族心理传统。17、简叙诗经抒情诗创作取得的成就。诗经标志着中国抒情诗艺术逐渐发展成熟,其艺术成就表现在:(1)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其人物塑造的手法有:、通过事件的简要叙述或人物活动的典型场景描述来塑造人物;、通过简单的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通过朴实无华的抒情议论塑造人物。(2)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境界的创始,诗经中不仅运用了许多带有文化原型意义的意象构成起兴诗句,还使这些意象和人物情感相融合,来创造艺术境界。(3)高超的艺术技巧,包括赋比兴的手法、多样的修辞手法和多种抒情方式的运用。18、诗经作品是如何在抒情诗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诗经中人物形象塑造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通过事件的简要叙述或抓住人物活动的典型场景描述来塑造人物。如在卫风 氓中,诗人通过自己和氓从相识到结婚再到反目的整个事件发展的简要描写,塑造了“ 氓” 这个生动的人物形象,他在求婚时表现得老实忠厚,在结婚初时“ 信誓旦旦 ”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渐渐露出其凶狠的本相。第二,通过简单的外貌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如卫风 硕人写庄姜容貌,由静态的面容到动态的顾盼,其中“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句,向来被人们所称道,公认为是描述人物形象的传神之笔。第三,通过朴实无华的抒情议论来塑造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如在鄘风 载驰中,诗人许穆夫人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故国的哀伤和要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16 页 - - - - - - - - - - 回故国的决心,另一方面对那些只知拘守古礼的许国大夫们进行了批评和谴责。正是通过这种抒情,诗人塑造了自己的形象,她是一个既有政治远见,又有爱国热情,既敢于冲破旧礼教束缚,又敢于和那些迂腐大夫们争理的杰出爱国女性。19、诗经抒情诗是如何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的?诗经中运用那些带有文化原型意义的起兴诗句构成简单意象,对这些意象再进行和人物情感相融合的画面描述,就产生了情景交融的意境。 如秦风 蒹葭把男女相恋这一在现实生活里要受到多方限制约束的艰难过程融会入水的文化意象的描写之中。这首诗把男女相恋的艰难追求放入河水阻隔的意象之中进行描写,再衬托以秋天的凄凉,就创造出一个迷离扑朔、凄清感伤的艺术境界,在那秋水伊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画面里,蕴含着无穷无尽的、难以言传的中国文化情韵,古往今来,不知道曾经打动过多少读者。20、何谓赋比兴?试举例说明。“ 赋、比、兴 ” 本是古人在谈及诗经时使用的三个名词,后来被人们当作诗经艺术手法名词使用。通俗点说,赋就是直陈,比就是运用比喻,兴就是借物起兴。直陈者如采蘩、氓;比喻者如硕鼠、兔爰;起兴者如关雎、桃夭。21、以 “ 玉” 为例,分析周代文化精神与诗经物象选择之间的关系。诗经关于服饰方面,一个重要的物品是玉和玉制成的各种佩饰。诗经的作者把玉的佩饰作为人物形象描写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之所以在诗经的人物描写中这么注重玉,是因为玉在周代文化中既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象征。惟其如此,玉才成为诗经创作中一种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文学描写对象。在诗中只要一提到玉,就会让读者或听众从中体会到它所象征的等级意义和道德意义。如卫风 淇奥,据说这首诗是歌颂卫武公的。在诗中,美玉既是卫武公身上穿戴的一部分,更是他的优雅风度和美好品质的象征。玉在诗经中的象征意义,在这首诗中有着最集中的体现。22、结合作品分析周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对诗经作品内在结构的影响。周人的艺术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对诗经作品的艺术结构的组成也具有决定性影响。如鄘风 相鼠和小雅 都人士这两首诗,一为刺,一为美,一在鄘风,一属小雅,按理说作者之间没有什么创作联系。但是仔细一看,就发现这两首诗把对人物的视角都放在了 “ 礼仪容止 ” 上面。由此可见,服饰打扮和礼仪容止在这里不仅仅是一种描写的选择,而且表明了周人的艺术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在周人看来,得体的服饰仪容本身就是一种美,不仅是一种外在美,而且是内在美的外在显现。周人的这种艺术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必然要影响作品的内在结构。通读诗经,我们就会发现,当诗人在对人物进行或美或刺的抒情评判时,他们最擅长的方法就是通过人物的外在打扮、礼仪容止的描写来抒情,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创作结构模式。再如,周人以农业为主的社会生活和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以家庭为核心的生活意义,形成了他们特殊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当他们表现战争与徭役生活时,很少用笔墨去写战斗场面或旅途的艰难,而是着重表现战争引起的对家乡的深深思恋。于是由战争行役的题材来抒诗人的怀归相思之情,就成了这一类抒情诗的特殊结构。23、作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和批评的艺术原则,“ 风雅 ” 和“ 比兴 ” 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它们对古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 风雅 ” 和“ 比兴 ” 的内涵: “ 风雅 ” ,要求诗歌创作具有高尚的意义和严肃的情感内容。“ 比兴 ” ,要求诗歌在艺术表现上“ 托物以讽 ” 。(2)对古代诗歌创作产生的影响:“ 风雅 ” 和“ 比兴 ” 这两条艺术创作和批评原则,给中国文人指出了如何走向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完美结合的创作道路。它同时也培养了中国人的艺术审美观念,形成了中国古代诗歌既重内容的纯正文雅,又重形象的生动感人,以含蓄蕴藉、韵味深厚而见长的民族风格和美学特征。24、简述楚辞流传和编辑成书的过程。屈原的 “ 发愤以抒情 ” 的个人创作,它的流传和保存,是通过他的师从者、同情者、爱好者和学习者来完成的。从现存的资料看,屈原的作品出现以后,在当时就产生了影响,涌现出一批景慕者和学习者,在“ 以相传教 ” 的过程中,应该是已辑录成书的。先秦的古籍,遭秦火而散亡,屈原的作品重见于世,乃是经过汉初人的努力搜求再获出现的。在汉初,首先是吴王濞文学集团,汇聚辞赋之士,学习楚辞,使楚辞部分作品得以保存;接着是淮南王刘安集团,通过庄助、朱买臣和刘安等的递次进献,使诸多流传和藏于个人手中的楚辞作品,得以汇存于宫廷之中。西汉末成帝河平三年(公元前26)刘向领校中秘书,整理屈、宋诸作品,始编定楚辞。刘向编定的楚辞16 卷久已亡佚。只有东汉王逸加注的17 卷本楚辞章句流传至今,可以略见楚辞原本的大概。今存王逸楚辞章句中,除屈原的作品外,还保存了西汉人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庄忌、王褒、刘向等人的作品。25、诗人屈原所处的时代和社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中国古代文学专题》诗经楚辞部分复习参考题答案 .pdf)为本站会员(C****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