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温病学》总结[教材] .pdf

    • 资源ID:12296885       资源大小:262.02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温病学》总结[教材] .pdf

    温病学总结 教材 温病学第一单元绪论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厉气” 3、明末吴有性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著温疫论4、清代温病四大家 : 叶桂(叶天士 ) ,薛雪 ( 薛生白 ),吴瑭 ( 吴鞠通 ),王土雄( 王孟英 ) 5 、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 6 、薛生白蓍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 7 、吴鞠通蓍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8、王孟英著温热经纬9、清代喻昌 (字嘉言 ) 蓍尚论篇 ?详论瘟疫以破大惑第二单元温病的概念一、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二、范围 :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温病条辨三、分类 : 1、温热类温病 : 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暑燥疫治疗应以清热保津为原则湿热类温病 : 湿温、伏暑、湿热疫、霍乱治疗重在化湿透热。2、根据发病特点分 : 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四、温病特点 :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多具传染性、浒性、季节性、地域性 2 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第三单元温病的病因与发病一、病因 : 感受了外来的温邪1、共性 : 从外感受 ; 性质属热 ; 致病迅速 ; 季节相关 ; 病位有别2、各性(1) 风热病邪 : 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先犯肺卫; 易伤肺胃阴津 ; 病情变化迅速 (2)暑热病邪 : 发病可径犯阳明 ; 易于耗气伤津 ; 易致闭窍动风 ; 夹湿邪为患 (3) 湿热病邪 :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易于复发; 病位以脾胃为主 ; 易困遏清阳,阻滞气机 (4) 燥热病邪 : 病位以肺为主,初起以肺卫见症为主; 易致津液干燥,在病之初起时即可有较明显的津液干燥的表现 (5) 温热病邪 : 病初即导致里热证 ; 病情较重而易闭窍、动风、动血 ; 易耗伤阴液,后期多肝肾阴伤。 (6) 温毒病邪 : 具火热之性,致病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的特点; 攻窜流走,外窜经络、肌腠,上冲头面,下注宗筋、阴器; 蕴结壅滞(7) 疠气病邪 : 致病为强,众人触之即病; 多从口鼻而入,有特异的病变定位; 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 为病严重,病情凶险 ; 致病有种属的选择性。二、发病类型1、新感温病 : 初起邪多在表,一般无里热证,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苔薄白,脉浮数等卫表证候为主。(风温,秋燥,暑温,湿温,大头瘟,烂喉痧 ) 2、伏邪温病 : 一般无表证。初起以灼热,烦躁,口渴,尿赤,舌红等里热亢盛证为主。 (春温,伏暑 )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第四单元温病的辨证一、辨证内容 : 以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为理论核心二、卫气营血辨证1、卫分证 : 温邪袭表,肺卫失宣以发热恶寒,口微渴为要点2、气分证 : 邪入气分,热炽津伤以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为要点3、营分证 : 热灼营阴,心神被扰以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为要点4、血分证 : 热盛迫血,热瘀交结以斑疹,出血见症和舌质深?为要点三、三焦辨证1、邪在上焦(1) 手太阴肺卫证 : 邪袭肺卫,肺气失宣以发热一定之规,咳嗽,口渴,脉浮数为要点 (2) 手太阴肺热证 : 邪热壅肺,肺气郁闭以身热,口渴,咳喘,苔黄为要点(3) 手厥阴心包证 : 邪陷心包,机窍阻闭以昏谵,肢厥,舌红 ?为主2、邪在中焦(1) 足阳明胃证 : 胃经热盛,熏蒸于外以壮热,汗多,渴饮,苔黄燥,脉洪大为主 (2) 手阳明大肠证 : 肠道热结,腑气不通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以潮热,便秘,苔黄黑而燥,脉沉有力为主 (3) 足太阴脾证 : 湿热固脾,气机郁阻以身热不扬,脘痞苔腻,脉濡为主3、邪在下焦(1) 足少阴肾证 : 热邪久留,肾阴耗损以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干咽燥,脉虚神倦为主 (2) 足厥阴肝证 : 水不涵木,虚风内动以手指里动或瘛 ?,舌干 ?而痿,脉虚弱为主。第五单元温病常用诊法主要是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以及辨常见症状第六单元温病的治疗一、温病的治疗原则卫气营血 : “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 三焦: “治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 ) ,治中焦如衡 ( 非平不安 ),治下焦如权 ( 非重不沉)。” 二、温病主要治法( 一) 泄卫透表法开泄腠理、疏解表邪、透疹外达用于温病初起,邪在卫表1、疏风泄热 (银翘散,桑菊饮 ) 风温初起,风热病邪袭于肺卫 2 、透表清暑化湿 ( 新加香薷饮 ) 夏用感受暑湿,复受寒邪侵犯肌表 3 、宣表化湿 ( 藿朴夏苓汤) 湿温初起,湿热病邪侵于卫表 4 、疏表润燥 ( 桑杏汤 )秋燥初起,燥热病邪伤于肺卫 ( 二) 清解气热法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清热保津,止渴除炽,使气分无形邪热或从外泄或从里解 1 、轻清宣气( 栀子豉汤加瓜蒌、杏仁、芦根) 邪在气分,热郁胸肺,热势不甚而气失宣畅2、辛寒清气 (白虎汤 ) 邪热炽盛于阳明气分 3 、清热泻火 ( 黄芩汤、黄连解毒汤) 邪热内蕴,郁而化火 ( 三)和解祛邪透解邪热,疏泄分消,宣通气机1、清泄少阳 (蒿芩清胆汤 )邪热夹痰湿郁于少阳,柩机不利,胃失和降 2 、分消走泄 ( 温胆汤加减或杏朴苓之类 ) 温病邪热与痰湿阻遏于三焦 3 、开达膜原( 雷氏宣透膜原法 ) 湿热秽浊之邪郁伏膜原 4 、和解截疟 ( 小柴胡加减 )疟疾病( 四) 祛湿清热法宣通气机,运脾和胃,通利水道 1 、宣气化湿 ( 三仁汤 ) 湿温初起,湿蕴生热,郁遏气机2、燥湿泄热 (王氏连朴饮 )湿渐化热,湿热俱盛而蕴伏中焦 3 、分利湿邪( 茯苓皮汤 ) 湿热郁阻下焦( 五) 通下逐邪法通腑泄热,荡涤积滞,通瘀破结1、通腑泄热 (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 ) 热结阳明,内结肠腑 2 、导滞通便( 枳实导滞汤 ) 3、增液通下 (增液承气汤 ) 4、通瘀破结 (桃仁承气汤 ) ( 六) 清营凉血法1、清营泄热 (清营汤 ) 邪热入营分而未有明显动血者 2 、凉血散血 ( 犀角地黄汤) 血热炽盛,热瘀交结迫血妄行 3 、气营两清 ( 玉女煎,化斑汤,清瘟败毒饮) ( 七) 开窍息风法1、清心开窍 (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紫雪丹) 2 、豁痰开窍 ( 菖薄郁金汤 ) 3、凉肝息风 (羚角钩藤汤 ) 4、滋阴息风 (大定风珠,三甲复脉汤 )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 八) 滋阴生津法1、滋养肺胃 (沙参麦冬汤,益胃汤 ) 2、增液润肠 (增液汤 ) 3、填补真阴 (加减复脉汤 ) ( 九) 固正救脱法1、益气敛阴 (生脉散 ) 2、回阳固脱 (参附龙牡汤 ) 第七单元温热类温病第一节 风温一、诊断要点 : 发于冬春 ; 发病初起在发热,恶风寒,咳嗽,口渴,脉浮等肺卫症; 肺卫之邪不解,可逆传心包二、风温的辨治治则: 清泄肺热1、邪袭肺卫辛凉解表,宣肺泄热银翘散,桑菊饮 2 、热入气分 (邪热壅肺; 痰热阻肺,腑有热结 ; 肺热移肠 ; 阳明热盛 ; 阳明热结 ) 3、热入心包 (热陷心包 ; 内闭外脱 ) 4、余热未净,肺胃阴伤第二节 春温一、诊断要点 : 发于春季的急性外感热病 ; 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的特点,初起即见里热炽盛症状 ; 在病变过程中极易出现斑疹、痉厥、神昏,后期易出现肾阴耗竭、虚风内动二、辨治治则清泄里热,透邪外出,顾护阴液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1、气分郁热苦寒清热,宣郁透邪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 2 、卫气同病解表清里葱豉桔梗汤加黄芩,增损双解散 3 、热灼营分清营泄热清营汤4、卫营同病泄卫透营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第三节 温热类温病一、卫分证治1、风热犯卫证辛凉解表,宣肺泄热银翘散,桑菊饮 2 、燥热犯卫证辛凉甘润,轻透肺卫桑杏汤二、气分证治( 一) 邪热在肺1、肺热壅盛证清热宣肺平喘麻杏石甘汤 2 、燥热伤肺证清泄肺热,养阴润燥清燥救肺汤 3 、肺热腑实证宣肺化痰,泄热攻下, 宣白承气汤(生石膏,杏仁,瓜蒌皮,大黄) ( 二) 热在胸膈1、热郁胸膈清宣郁热栀子豉汤2、热灼胸膈清解膈热凉膈散( 三) 邪热犯胃清热保津白虎汤( 四) 邪热在肠1、热结肠腑软坚功下泻热调胃承气汤2、肠热下利苦寒清热止利葛根黄芩黄连汤 ( 五) 热郁少阳苦寒清热,养阴透邪黄芩汤加豆豉玄参三、营分证治1、热灼营阴清营泄热清营汤2、气营两燔清气凉,解毒救阴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 四、热陷心包证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1、热闭心包清心凉营,泄热开窍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至宝丹 2 、内闭外脱清心开窍,固脱救逆参附汤或生脉散合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五、血分证治1、热盛动血凉血散血,清热解毒犀角地黄汤 2 、热与血结活血逐瘀桃仁承气汤六、热盛动风证凉肝息风,增液舒筋羚角钩藤汤七、后期证治1、余邪未净,肺胃阴伤滋养肺胃,清涤余邪沙参麦冬汤 2 、阴虚炎炽泻火育阴黄连阿胶汤3、邪留阴分滋阴透热青蒿鳖甲汤4、真阴耗竭滋养肾阴加减复脉汤5、虚风内动滋阴养血,柔肝息风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更多资料请登录仲景论坛第八单元湿热类温病第一节 湿温一、诊断要点 : 夏秋季节发病,有发热而热势难退; 起病较缓,初起恶寒发热,?扬,脉缓,继则热热渐升,持续难退,伴有头身重痛,胸闷脘痞,腹胀,恶心欲呕,舌苔厚腻,脉濡数; 传变较慢,病热缠绵,病程较长,以湿热留恋气分阶段较长; 病程中易发白培,后期可见便血。二、辨治治则祛湿清热治禁: 禁汗、下、滋腻1、湿遏卫气芳香辛散,宣化表里湿邪藿朴夏苓汤,三仁汤 2 、邪阻膜原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8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3、湿困中焦4、湿热中阻5、湿热蕴毒6、湿热酿痰,蒙蔽心包7、湿热化燥,伤络便血8、湿胜阳微9、余邪未净第二节 湿热类温病一、卫气分证治1、邪遏卫气芳香辛散,宣化表里湿邪藿朴夏苓汤,三仁汤 2 、邪阻膜原疏利透达膜原湿浊雷氏宣透膜原法 3 、卫气同病疏解表邪,清暑化湿雷氏清暑化湿法; 银翘散去牛蒡子,元参加杏仁滑石; 黄连香薷饮二、气分证治1、湿重热轻,困阻中焦芳香宣化,燥湿运脾雷氏芳香化浊法 2 、湿热并重,困阻中焦辛开苦降,燥湿泄热王氏连朴饮 3 、热重湿轻,蕴阻中焦清泄胃热,兼燥脾湿白虎加苍术汤 4 、湿热蕴毒清热化湿解毒甘露消毒丹5、暑湿积滞,郁结肠道导滞通下,清暑化湿枳实导滞汤 6 、暑湿郁阻少阳和解少阳,清热化湿蒿芩清胆汤 7 、暑湿弥漫三焦清热利湿,宣通三焦三石汤8、湿热酿痰,蒙蔽心包清热化湿,豁痰开窍菖蒲郁金汤合苏合香丸或至宝丹三、营血分证治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9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1、热闭心包,血络瘀滞清心开窍,活血通瘀犀地清络饮; 犀角地黄汤2、湿热化燥,伤络便血清火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四、后期证治1、湿胜阳微温肾健脾,祛寒逐湿薛氏扶阳逐湿汤 2 、余湿留恋轻宣芳化,淡渗余湿薛氏五叶芦根汤第九单元温毒类温病第一节 大头瘟一、病因 : 风热时毒二、临床特点 : 多发于冬春,起病急骤,初起憎寒发热,有肺卫见证,伴有头面?赤肿痛,热毒突出。一般不破溃糜烂。三、治则 : 疏风透邪,清热解毒辨治: 邪偏卫表疏风透邪,解毒消肿毒壅肺胃清热解毒,疏风消肿毒炽肺胃,壅阻肠腑清透热毒,攻下泄热局部红肿明显清热败毒,散结消肿热退津伤滋养肺胃,清泄余邪第二节 烂喉痧一、病因病机 : 温热时毒。正气亏虚二、临床特点 : 初起有明显的肺卫热毒表现。丹痧分布迅速遍及全身,伴咽喉肿痛糜烂,病情较重者邪热易入营血?杨梅舌,内陷厥阴 ?昏痉,后期余邪未净而肺胃阳伤?皮肤脱屑三、辨治治则: 清泄热毒初期辛凉清解,透邪外出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0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中期清火解毒后期滋养营阴,兼清余邪第三节 温毒类温病一、卫分证治1、风热毒邪犯卫疏风透表,宣肺利咽葱豉桔梗汤(葱鼓桔栀翘草竹 ) 2、温热毒邪犯卫透表泄热,解毒利咽,凉营透疹清咽栀豉汤; 玉钥匙 ( 清咽栀豉汤 : 豉 薄荷 牛蒡 蝉衣 桔梗 银花 连翘 山栀 竹叶 犀角 马勃 僵蚕 甘草芦根) ( 玉钥匙 : 焰硝 硼砂 冰片 僵蚕) 二、气分证治1、毒盛肺胃清热解毒,疏风消肿普济消毒饮; 三黄二香散 ( 连柏 大黄乳香没药 ) 2 、毒壅上焦清气解毒,凉营退疹余氏清心凉膈散; 锡类散 ( 余氏清心凉膈散 : 生石膏 连翘 黄芩 竹叶 山栀 薄荷 桔梗 甘草) ( 锡类散 : 象牙屑珍珠 青黛 冰片 壁钱 西牛黄 焙指甲 ) 三、后期证治 ( 余毒伤阴 ) 滋阴生津,兼清余热清咽养营汤(西洋参 二冬 生地 玄参 白芍 甘草 知母 花粉 茯神) 第十单元温疫类温病第一节 湿热疫一、病因 : 外因具有湿热性质的疠气侵袭; 内因正气不足,抗病力差病机: 初起湿热疠气伏膜原 ; 邪犯脾胃、大小肠、三焦 ; 病久入厥阴二、临床特点 : 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起病急,病情重,病初多见邪伏膜原。三、辨治治则: 清化湿热疫毒疠气遏伏膜原疏利透达胶闭大肠导滞通腑逐邪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1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清浊相干芳香化浊,分利逐邪疫秽郁闭中焦辟秽解毒,利气宣中疫困脾土渗利逐邪疫漫三焦,波及营血芳化解毒,渗利逐邪,清凉并施邪入心脑开窍复苏阳明热盛清热生津邪结肠腑攻下逐邪耗气亡阴益气养阴,生津救逆阴竭阳脱益气固脱,回阳救逆化燥深入营血清营凉血第二节 暑燥疫一、病因 : 外因, 暑燥淫热之疠气 ; 内因, 正气亏虚病机: 火热之性突出,初起病变重心大多在阳明胃,病势快,病情复杂二、临床特点 : 初起多为卫气同病,入里可闭结胃肠或熏蒸阳明,甚则见热毒充斥表里上下之证三、辨治治则: 祛除疠气,扭转病情阳明胃热炽盛清解阳明胃热,解除疫毒燥疫热毒充斥表里大剂清热解毒热毒亢盛而阴津将绝大剂苦寒解毒清热护阴邪去正伤清除余邪,恢复阴液第三节 温疫类温病主要证治黄连 黄芩 连翘 栀子 姜黄 桔梗 僵蚕 白芍 当归 石膏 一、卫气同病表里双解增损双解散 ( 荆芥穗 防风 薄荷 蝉蜕滑石大黄 芒硝 甘草)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2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二、邪遏膜原透达膜原,疏利化浊达原饮( 槟榔 厚朴 草果 知母 芍药 黄芩 甘草) 三、热毒充斥泄热解毒,大清气血清瘟败毒饮(石膏 地黄 犀解 黄连山栀 桔梗 黄芩 知母 赤芍 玄参 连翘 甘草 丹皮 鲜竹叶 ) 四、正衰邪恋扶正祛邪三甲散(鳖甲 龟甲穿山甲僵蚕 蝉蜕 白芍 当归 土鳖虫 甘草)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3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文档编码:KDHSIBDSUFVBSUDHSIDHSIBF-SDSD587FCDCVDCJUH 欢迎下载 精美文档欢迎下载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4 页,共 14 页 - - - - - - - - - -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温病学》总结[教材] .pdf)为本站会员(C****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