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pptx
-
资源ID:12305801
资源大小:2.91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pptx
苏轼青袅制作青袅制作1 1 . .了解宋词了解宋词豪放派豪放派的风格特点,提高怀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的风格特点,提高怀古诗的阅读鉴赏能力。2 2 . .理解理解赤壁怀古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3.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的思想情绪。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苏 轼 ( 1 0 3 6 - - - 1 1 0 1 )苏 轼SU SHI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 齐名。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苏 轼 ( 1 0 3 6 - - - 1 1 0 1 )苏 轼SU SHI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文,他名列“唐宋八大家”; 诗,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 词,开创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独树一帜,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为宋四大家; 画,为“湖州竹派”。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罕见的全才。大江东去,浪淘尽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惊涛拍岸 ,卷起千,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听读训练听读训练自由朗读,思考下面的问题自由朗读,思考下面的问题1、阅读文本,找出哪些地方是写赤壁之景,哪些地方是言怀古之情?哪个句子将写景与怀古很自然地衔接起来?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写景很有画面感和立体雕塑感。赏析句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字眼。3、南宋学者洪迈在容斋随笔里提到,“周郎赤壁”有异文,应该是“孙吴赤壁”,你怎么理解?4、苏轼是如何刻画周瑜这个人物形象的?开头三句,你品出了什么内容?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时间与空间完美的结合。在结构上总领全文,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伏笔。苏轼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它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非凡气概,并将我们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大江”空间之广阔;“千古”时间之悠久,人物之众多文本研析文本研析赞美“周郎赤壁”与“孙吴赤壁”比较“孙吴赤壁”强调赤壁之战的胜利者是吴国,“周郎赤壁”把功绩全交给了周瑜。苏轼此处采用“周郎赤壁”,表达了他对周瑜的仰慕与赞美。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文本研析文本研析“人道是”下笔极有分寸,说明作者也不认为这就是三国的战场,但他顺势联想到当年云集于此的英雄豪杰,借以抒发情感。品读写景句里的关键词(临古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文本研析文本研析乱:山崖的险怪穿:山峰的高耸惊:巨浪的汹涌拍:怒涛的力度卷:波涛的强劲有力雄伟壮丽雄伟壮丽气势恢宏气势恢宏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 1、作者在下阙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豪杰形象? 2、作者又从哪几个方面将周瑜与自己进行比较?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有人说,此句是作者“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消极哀叹。有人说,此句和全词一脉相承,能读出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对此,你如何理解?词人在下阙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豪杰形象?词人在下阙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豪杰形象?英俊潇洒风流儒雅才华横溢指挥若定年轻得意品读周瑜形象(思故人)作者又从哪几个方面将周瑜与自己进行比较?作者又从哪几个方面将周瑜与自己进行比较?2424娇妻相伴娇妻相伴(美满幸福)(美满幸福)英俊儒雅英俊儒雅(风流倜傥)(风流倜傥)东吴都督东吴都督(春风得意)(春风得意)功成名就功成名就(文武双全)(文武双全)少年得志少年得志4747屡遭不幸屡遭不幸(中年丧妻)(中年丧妻)早生华发早生华发(未老先衰)(未老先衰)团练副使团练副使(待罪黄州)(待罪黄州)功业未成功业未成(文弱书生)(文弱书生)年老无为年老无为周瑜周瑜苏轼苏轼对比对比比较角度比较角度年龄:年龄:婚姻:婚姻:外表:外表:职位:职位:际遇:际遇:结果:结果:周瑜与作者比较(抒己志)古人怀古,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古人怀古,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非诗也。清清吴乔吴乔 宋神宗熙宁年间,苏轼反对新法,请求外调出京,后屡遭贬官。元丰三年春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实则等于充军。 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写作背景写作背景课外资料补充课外资料补充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通过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通过周瑜少年英雄的形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周瑜年仅的感慨。周瑜年仅34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当时之英岁就在赤壁之战中取得胜利,成为当时之英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雄。而自己年将半百,却身遭贬谪,功业无成,怎能不在感慨万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分中生发仰慕之情呢? 苏轼对周瑜苏轼对周瑜 “赞扬赞扬”的同时又是在慨叹自己。词人刻画周瑜的同时又是在慨叹自己。词人刻画周瑜的的“雄姿英发、叱咤风云雄姿英发、叱咤风云”与自己的与自己的“待罪黄州、早生华发待罪黄州、早生华发”相相互映衬,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互映衬,怀古思今,对比反差强烈,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显出自己的壮志未酬,意在感慨自己报国无门,渴望能够建功立业。业。情感情感“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积极?消极?”这首词表现 了苏轼复杂的思想感情。从情感上看,从情感上看,具有激愤和伤感的双重色彩。词中对壮丽河山的描绘,对英雄人物的尽情赞颂,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奋发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人生如梦”的感慨,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郁闷和忧愤。从全诗主题看,从全诗主题看,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是诗人壮志未酬的无奈情绪的流露因而不能孤立地看成是诗人悲观失望的自白。从词的意境和语言分析,从词的意境和语言分析,这首词感情热烈,富于激情,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怀,故我们应更多地体味作者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追求。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三次贬谪1、1080年1084年:44岁时谪往黄州。神宗死,哲宗立。太后高氏执政,东坡还朝、外任。(10851093) 2、1094年1096年:58岁谪往惠州。3、1097年1100年:61岁谪往海南儋州。哲宗长大成人,为新党党徒挟制。 宋徽宗即位,太后陈氏执政,召苏还京。1101年北返途中病逝。 不仅祭奠明月而且祭奠古人更是祭奠过去的自己过去的自己心灵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升华一樽酒一樽酒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罗曼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