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要素_会计科目与账户(PPT55页).pptx
-
资源ID:12309150
资源大小:271.12KB
全文页数:55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5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会计要素_会计科目与账户(PPT55页).pptx
第二章 会计会计要素、会计要素、会计科目科目与与账户账户【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会计的对象2.了解会计要素的内容3.了解会计等式4.了解会计科目的种类5.掌握会计科目的定义6.掌握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7.掌握账户的定义8.掌握账户的结构能力目标能力目标1.能描述制造业企业资金运动的一般过程2.能识别会计要素3.能运用会计等式4.能分析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5.能根据企业特点和需要设置会计科目6.会使用会计账户素质目标素质目标1.具有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和工作态度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规范的实际操作作风【学习目标】2.12.1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2.1.1会计的对象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1.工业企业的会计对象工业企业的会计对象工业企业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资金的取得、运用和退出企业等经济活动所引起的各项资金的增减变化情况。(2)在经营过程中各项生产费用的支出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情况。(3)企业销售收入的取得和税金的交纳以及利润的形成与利润的分配。2.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对象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对象商品流通企业在购销活动中发生的经济业务,都是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2.1.2会计要素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与会计对象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它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按其经济特征所作的最基本的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内容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也为会计报表构筑了基本框架,因此会计要素又称为会计对象要素或会计报表要素。根据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我国企业的会计要素共有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从静态的角度来反映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其内容主要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因此称为静态要素或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利润是从动态的角度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其内容主要反映在利润表中,因此称为动态要素或利润表要素。1.资产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有如下特点:第一,资产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第二,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第三,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大类。(1)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流动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货等。(2)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是指企业预计在一年以上或者长于一年的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以上才能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2.负债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负债有如下特点:第一,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第二,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第三,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按其偿还期限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大类。(1)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长于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内清偿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润、应付利息等。(2)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长于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以上偿还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以又称为净资产。公司制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它是企业资产中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所有者权益有如下特点:第一,所有者权益不像负债那样需要偿还,除非发生减值、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第二,企业清算时,负债往往优先清偿,而所有者的投资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之后才会返还给所有者。第三,所有者权益能够分享利润,而负债则不能参与利润分配。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1)实收资本(股本)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财产物资,也就是企业实际收到的投资者作为资本投入的各种财产物资。实收资本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主体内容,其物质形态表现为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公司制企业实际收到股东投入的构成公司注册资本的资本又称为股本。(2)资本公积资本公积是指企业来源于盈利以外的那部分积累,包括资本(股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资本(股本)溢价是指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其他资本公积是指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3)盈余公积盈余公积是指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形成的、存留于企业内部、具有特定用途的收益积累。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制企业的盈余公积一般包括两部分,即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公司制企业的盈余公积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是指公司制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按照规定的比例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4)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是指截至年度末累计未分配的利润,包括企业以前年度累计的尚未分配的利润以及本年度实现的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的计算公式为:期末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本期实现的净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4.收入收入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有如下特点:第一,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第二,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第三,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两类,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1)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来自企业主要经营活动的收入。它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2)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主要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包括工业企业的材料销售、无形资产和技术转让、固定资产出租、包装物出租收入等。5.费用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有如下特点:第一,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第二,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第三,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按照费用与收入的关系,费用可分为营业成本、营业税费和期间费用。(1)营业成本营业成本是指所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成本。营业成本按照其所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在企业日常活动中所处地位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是指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如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等。(2)营业税费营业税费是指企业在生产经一个活动中发生的税金及附加费。(3)期间费用期间费用是指按照费用发生的会计期间来确认的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如行政人员的工资、公司经费、工会经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业务招待费、排污费等。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材料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如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广告费、运输费、装卸费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经常性费用等。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所发生的筹资费用,如支付的借款利息和支付给银行的结算手续费。6.利润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企业的利润总额由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组成。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差额,即为净利润。(1)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产生的利润。它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再加上投资收益(或减去投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减去损失)后的金额。其中,营业收入为主营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之和,营业成本为主营业务成本与其他业务成本之和。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2)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支净额是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的差额。其中,营业外收入项目主要有接受捐赠收入、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等,营业外支出项目主要有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对外捐赠、非常损失、罚款支出等。(3)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是指由国家对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征收的所得税形成的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分别表明了资金运动的两个方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大要素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用友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情况,以及经济资源的来源结构,表明了投资者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份额及将来为偿还债务预期将流出的经济资源数额,从而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点时日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三大会计要素可以及时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和获利能力,反映企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有助于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据此进行盈利预测,评价企业经营绩效,作出正确的决策,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2.1.3会计处理基础会计处理基础会计处理基础是指会计确认的时间基础,即确认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进而确定其经营成果的方法,也称会计确认基础、会计记账基础。会计处理基础主要有两种:收付实现制基础和权责发生制基础。1.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也称实收实付制、现收现付制,它以是否实际收到或付出货币资金为标准确认企业相应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在收付实现制下,凡在本期实际收到的收入和付出的费用,不论是否属于这一会计期间,均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凡在本期未收到的收入和未支付的费用,即使应归属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由于款项的收付实际上以现金收付为准,所以一般称为现金制。这种会计处理基础核算手续简单,但是强调财务状况的切实性,不同时期缺乏可比性,不能准确计算和确定各个会计期间的损益。所以不适用于企业单位,而主要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以及业务简单、信用不发达的商品经济发展的初期。2.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与收付实现制相对应的,也称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本期为标准,而不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是否在本期发生为标准来确认一定会计期间收入和费用的一种方法。在权责发生制下,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由于其不以款项收付为准,而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归属本期为准,所以称为应计制。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和费用,虽然核算比较复杂,但可以正确地将收入与费用相配合,能合理、准确地计算损益。所以,为了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2.2 2.2 会计会计等式等式2.2.1会计等式的含义会计等式的含义会计等式,又称会计平衡公式,是运用数学恒等式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表达式。它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基础。1.静态会计等式(会计基本等式)静态会计等式(会计基本等式)资产=权益由于权益又可以分为债权人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所以上述等式可进一步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关系等式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其资源的规模及来源,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等式。由于该等式所反映的是在相对静止状态下的资产与权益的关系,因而又被称为静态会计等式。它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编制资产负债表、进行试算平衡的理论基础。2.动态会计等式动态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此等式反映了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经营的动态情况,所以此等式又称为动态会计等式,它是企业确定利润、设置损益类账户、编制利润表的理论基础。3.会计综合等式会计综合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者: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此等式进一步反映了在收入与费用发生的情况下,资源的占用与来源之间的恒等关系。等式左边的资产与费用是企业资源的占用形式,等式右边的负债、有者权益、收入是企业资源的来源形式,由于资源占用与来源是一项资源的两个方面,其间比存在恒等关系。上述一些类会计等式反映了在收入、费用发生的情况下,在某一会计期间内会计六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我们称之为会计综合等式。2.2.2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发生各种经济业务,如购买材料、归还借款等,其发生必然会引起各个会计要素之间以及自身内部发生相应的增减变化,这些可以引起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化的一切业务事项,称为“会计事项”或“经济业务”。通过举例可以发现,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两边会计要素变动的方式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1)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两边金额同时增加,增加金额相等,变动后等式仍保持平衡。(2)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两边金额同时减少,减少金额相等,变动后等式仍保持平衡。(3)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左边即资产内部的项目此增彼减,增减的金额相同,变动后资产的总额不变,等式仍保持平衡。(4)经济业务的发生引起等式右边负债内部项目此增彼减,或所有者权益内部项目此增彼减,或负债与所者权益项目之间的此增彼减,增减的金额相同,变动后等式右边总额不变,等式仍保持平衡。根据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化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将经济业务概括为四大类14小类,如表2-4所示。经济业务大类小类等式两边同增业务资产与负债同增业务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增业务资产与收入同增业务费用与负债同增业务等式两边同减业务资产与负债同减业务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减业务资产与收入同减业务费用与负债同减业务等式左边此增彼减业务资产内部此增彼减业务费用增加、资产减少业务等式右边此增彼减业务负债内部此增彼减业务所有者权益内部此增彼减业务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此增彼减业务收入与负债此增彼减业务2.32.3会计会计科目科目2.3.1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与原则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与原则1.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会计科目,简称为科目,是对会计的具体对象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形成的项目。开设会计科目是全面、系统、分类地核算和监督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2.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1)合法性原则(2)相关性原则(3)实用性原则(4)清晰性原则2.3.2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的分类1.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1)资产类科目(2)负债类科目(3)共同类科目(4)所有者权益类科目(5)成本类科目(6)损益类科目2.按照提供会计信息的详细程度和统驭关系按照提供会计信息的详细程度和统驭关系分类分类(1)总分类科目,也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所作的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2)明细分类科目,也称细目或明细科目,它是根据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需要对在总分类科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进行进一步详细分类的会计科目。2.4 2.4 账户账户2.4.1设置账户的意义设置账户的意义1.账户的含义账户的含义所谓账户,是指按照会计科目设置的、用来分类记录经济业务内容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格式的记账实体。它由账户名称(以会计科目作为账户的名称)和账户结构两部分组成。2.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联系:它们都是会计要素具体内容所作的分类,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会计科目所规定的经济内容也就是账户所核算的经济内容。区别: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的分类,是账户的名称,本身没有结构,仅说明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什么,不能记录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情况;而账户除了名称之外,还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并通过这些结构具体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2.4.2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的基本结构所谓账户的结构是指账户应由哪几部分组成,以及如何在账户中记录会计要素的增加、减少及其余额情况等。账户格式最基本的设计中一般都应包括如下内容:(1)账户名称:会计科目;(2)日期:记录经济业务日期;(3)凭证号数:登记账户所依据的会计凭证编号;(4)摘要:简要说明所记录的经济业务的内容;(5)增加和减少金额及余额:记录会计事项增减及变动的结果。“T”字形账户左方 账户名称 右方在每个账户中所记录的金额可以分为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本期增加额是在一定时期内(如月份、季度或年度)账户所登记的增加金额的合计数,也称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数是一定时期内(如月份、季度或年度)账户所登记的减少金额的合计数,也称本期减少发生额。期初余额,是上期结转来的数字,即上期期末余额。期末余额如果没有期初余额时就是本期增加发生额与本期减少发生额相抵后的差额如果有期初余额时,期末余额应按下式计算: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