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交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 .pdf
-
资源ID:12316763
资源大小:392.77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上海交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2 .pdf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10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卷(满分 150 分, 150 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命题:陈良瑾审核:陈雄校对:李群芳一、阅读( 80 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6 题。 (18 分)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成熟,应该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文学著作。从历史的角度讲, 史记 开拓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来以人物为中心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 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向人们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史记 之所以能在历史与文学两方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一方面固然取决于司马迁个人的天才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先秦时期已经产生了相当卓越的文学著作,这些著作对司马迁的历史观、文学观、审美观的形成及其具体的艺术操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左传、 国语、 国策的许多章节,其叙事写人的方法,其描述用语及其人物辞令的巧妙,都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不同的就在于它们还都不是以人物为中心,它们的写人仍然是为了叙事。先秦也曾有过名称上类似于传记的著作,如 晏子春秋 ,可惜它的目的仍不是写人,而像是一本逸闻趣事的资料汇编,完全没有剪裁。因此,真正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文学的创始人,只能归于司马迁了。史记 作为第一部传记文学的确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过去欧洲人称古希腊的普鲁塔克为“世界传记之王”。他著有列传50 篇,这是欧洲传记文学的开端。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司马迁的史记要比普鲁塔克的列传早产生近两个世纪。从史记出现的西汉时期开始,到清朝被推翻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产生了浩如烟海的传记与传记文学。在历朝正史中, 被后人称之为 “传记文学” 的首先是 史记,其次是汉书 、 后汉书、 三国志和新五代史的若干篇章,其他“正史”在中国文学史上一般很少被人提及。史记是历史性与文学性高度结合的完美之作,这种完美结合在史学史上和文学史上都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 班固是司马迁的杰出继承者,也是古史传统的改造者。 从班固开始, 他在有意识地把 “历史” 与“文学” 分开。 从今天的观点看来,作为“史学”的品格, 汉书 无疑是更完美、 更系统、 更周密了; 但从文学角度讲, 汉书则无疑是在大踏步地倒退。甲汉书毕竟因袭了史记的旧有成果,乙 汉书作为一部“正史” ,其文学性在我国古代散文中也是屈指可数的佼佼者。从传记发展的历史上看,两汉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辉煌的时期,这时其他形式的传记文学还大都没有出现或没有大量发展起来。从魏晋开始,随着“史传”文学的逐渐衰落,其他各种形式的传记作品则日益兴盛起来。应该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衰落”,并不是指三国志 、 后汉书等这些著作的“历史”价值与“文学”品格,我们所指的只是它们的“文学”水平与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第段中,“具体的艺术操作”指的是。 ( 2 分)2从文中看, 史记不同于左传、 晏子春秋的根本点是。 (2 分)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19 页 - - - - - - - - - - 3 文章第段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 (2 分)A.而且所以 B. 然而因此 C. 尽管然而 D.不但而且4作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在传记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4 分)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A 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都是空前绝后的。B 后汉书、 三国志的文学品格在历朝正史中是比较高的。C 史记开创了中国古代官修史书的先河。D因为史传文学的衰落,所以其他形式的传记作品兴盛起来。6 史记向人们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以鸿门宴为例,从一个角度切入简析人物的表现手法。 (5 分) (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 7 12 题。 (20 分)看灵魂林贤治人与自然比邻而居,遂得以常常看风景。风景是人类闲居或静处时,对自然的一种选择。所以, 陶渊明有南山,梭罗有瓦尔登湖,高更有塔希提岛。 即如火山、 海啸,也须在不相干的远处,才能观赏到蜿蜒流畅的美丽。列维坦在崖头看海,放声恸哭,其实那已经是病,不是看风景了。人生多辛苦。看风景是人生短暂的中断,是不带惊恐的逃跑。一直逃至踪影全无时,便是古来的隐者。结庐在人境而无人世的烦忧,或许是令人神往的吧!然而可惜不能。威猛如魏武,当月明星稀之夜,尚有无枝可依的喟叹;豁达如东坡居士,月下访友,看庭中积水空明,树影绰约如藻荇交横,竟也无端兴起时不再来的寂寥。日落黄昏, 雨打梨花,都会被风流倜傥的才子看出血泪来。所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或“一树梅花一放翁” ,都是在看风景时看到了自己。临到最后,人总要面对自己。作为人类而崇尚自然是不可思议的。与其看风景,我想,不如就看灵魂。我不能想象, 世界上有哪一片大陆会比惠特曼更辽阔。在他那里,群山耸立,河川奔流,大路箭一样射向远方。在他那里, 所有动植物都因为人迹的出现而充满生气,既有疾蹄,巨翮, 强壮的枝柯, 自然也有知更的啼唱,紫罗兰的芳馥,繁密的草叶在爱抚间变得碧绿和温柔起来。在哥尼斯堡,那个喜欢散步的智者不是仰望灿烂的星空,就是俯视自己的内心,俯仰之间, 摸索着通往人类的哲学道路。康德是一个宁静的湖,因为浩瀚,致使有翻卷不已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19 页 - - - - - - - - - - 的波澜也全被人们忽略了。灵魂的博大使人敬畏。爱因斯坦飙风似的在宇宙间往来驰骋,虽或不见形迹,但在日后的圣殿的废墟中,却不难发现他的存在。我热爱英雄的灵魂甚于太阳,我为他们庄严、 热烈而慷慨的照临而常怀感激。在历史书里,我认识斯巴达克斯。如果说第一个神是普罗米修斯,那么, 斯巴达克斯就是第一个人。自从他和他的兄弟握紧扭断的锁链而躺入血泊,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们由此不再相信眼泪。马尔克斯曾经描画过一位“迷宫的将军”,那是玻利瓦尔,他勇敢地放弃了从殖民者手中夺取的可以垄断的权力。由于目标过于远大,结果无人追随, 在他所做的自我流放的无比孤寂的旅途中,我读懂了内心的坚强。我喜欢这个外形枯干而灵魂丰满的人,他是不屈的抵抗者、解放者,而不是征服者。我猜想,英雄的灵魂是由爱和意志所构成的。有两个生活在囚狱中的汉子康帕内拉和葛兰西,为了守卫梦中的太阳城,他们先后战胜了无尽的酷刑、子弹和时间。当我知道他们同是意大利人的时候,是何等地惊服于人文思想的伟大啊! 圣地佛罗伦萨,产生了又养育了多少伟大的灵魂!有这样一些英雄,人生在战场和牢狱之外,却一样作无休止的抗争。他们的力量,仅仅留在纸片上,画布上,留在不可触及的动荡的旋律之中。矮小的贝多芬,以他旋风击电般的音乐,扼住命运的咽喉。米勒毕生以农民的身份抵抗巴黎精致的画室艺术,决不肯在自己的土地上让出哪怕是木鞋大小的地方。对于上流社会,他有一种宁静的藐视,当人们向他啧啧描述王子命名仪式的壮观场面时,他感叹道:“可怜的小王子 ! ”然而,他笔下出现的农民,一个个是圣徒般的完美。在铜黄色所铺设的同样的宁静安详底下,分明隐藏着另一种情愫,一种难言的心的悸动我爱看灵魂。 在风景那里,我纯然是一个陌生客,始终无法变做其中的一株树,一只鸟,跟随它们一起摇曳鸣唱,而一旦与灵魂相通,便当即为它所缠裹,无从回避那人性的无言的呼喊与倾诉。风景使人在静止和优雅中瘫痪、隐遁和沉迷,惟灵魂使人奋起,逼进,正直地站立着。7第段中,“看风景是人生短暂的中断”的意思是:。 (3 分)8文章题为“看灵魂” ,却先写“看风景” ,作用是:。 (3 分)9 曹操、 苏东坡等人在 “看风景时看到了自己” , 下列诗句中表达与他们相似感慨的是:()(2 分)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10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作为人类而崇尚自然是不可思议的”?() (2 分)A、风景使人在静止和优雅中沉迷,因此人类不该崇尚自然。B、人类在看风景的时候,最后总要面对自己,因此“不可思议”。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19 页 - - - - - - - - - - C、人类灵魂的宽广博大是自然风景所无法比拟的,与其崇尚自然,不如崇尚伟大的灵魂。D、崇尚自然是对人生的逃避。11作者在文中列举了斯巴达克斯、玻利瓦尔以及贝多芬、米勒等人的例子,他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分别是。 (5 分)12作者在描述美国诗人惠特曼时,通过对他诗歌意象的铺陈把诗人的精神世界展现出来,请你参照这种写法,用100 字左右介绍一位中国诗人。(5 分)( 三) 、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每空必填) 。 (6 分)13白云回望合,。(王维终南山)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 ),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 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 )(8)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四)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1416 题。 (8 分)寒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注:杜陵:在长安东南,是唐代长安人游乐之地,也是作者的故园所在。14寒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传统节日名)前一或二日。(1 分)15下面对这两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孟诗第二句写出了 “堪悲”。作者独在他乡, 寒食佳节, 倍思亲人。 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B孟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其三、四两句似乎是作者自嘲:象我这样清贫的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19 页 - - - - - - - - - - 寒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这种幽默诙谐,是一种苦笑,似轻描淡写,却传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C韦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D韦诗通篇写景,正因为诗人情深意真,在下笔时把“想诸弟”的情意贯串、融合在全诗之中,就使四句诗成为一个极其和谐的整体。16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两首诗歌的划线句。(任选一句) (4 分)( 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 题。 (17 分) 孟德传苏辙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 以其子与人, 而逃至华山下, 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 取草根木实食之,十日十病十愈, 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注释】:通“痢” ,泄泻。懑:胸闷。弭耳:贴耳,顺服的样子。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分) 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吾不复恤矣 () 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具道本末()18、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凡猛兽类能识人气 / 类有道者 B、故弱者见侮/ 不自见而物见之矣 C、以其子与人 / 德以不顾死 D、未尝为动/ 为候者所执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 分)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19 页 - - - - - - - - - - 20、孟德对山林的喜好到了痴迷的地步,文中具体表现为:。 (3 分)21、苏轼在 书孟德传后 一文中说道:“使人之不惧,皆如婴儿、醉人与其未及知之时,则虎畏之,无足怪者。”结合这句话的内容,谈谈你对孟德传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的理解。 (3 分)(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 题。 (11 分)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日以相骄,奚时相得?若儒、墨之议与齐、 荆之服矣。 贤主则不然, 士虽骄之, 而己愈礼之, 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为帝。帝也者,天下之适也;王也者,天下之往也。得道之人,贵为天子而不骄倨,富有天下而不骋夸, 卑为布衣而不瘁摄,贫无衣食而不忧慑,恳乎其诚自有也, 觉乎其不疑有以也,桀乎其必不渝移也,循乎其与阴阳化也,匆匆乎其心之坚固也,空空乎其不为巧故也,迷乎其志气之远也, 昏乎其深而不测也,确乎其节之不庳也,就就乎其不肯自是,鹄乎其羞用智虑也,假乎其轻俗诽誉也。以天为法,以德为行,以道为宗。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精充天地而不竭,神覆宇宙而无望,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莫知其门,莫知其端,莫知其源,其大无外, 其小无内, 此之谓至贵。 士有若此者, 五帝弗得而友, 三王弗得而师, 去其帝王之色,则近可得之矣。( 吕氏春秋下贤 )22、对“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一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主人也不屑于傲视那些有道的士人。 B、长得不像君主的人也傲视有道的士人。 C、不贤明的君主也傲视有道的士人。 D、君主中不贤明的也和有道的士人一样傲慢。23、在作者看来,君主要成为帝王,对待“有道之士”应。 (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24、 “有道之士固骄人主” ,但他们的处事原则是。 (2 分) (用原文回答)25、本文的主旨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为,这是从一个贤明的君王角度来说的。从以人为本的角度,你如何评价这种主张?(4 分)二、作文( 70 分)26、 “起点和终点总有一段路曲直坑洼,或短或长起点和终点循环往复地编织并实现无尽的梦想”读了这首短诗,你对“起点和终点”有何感想,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19 页 - - - - - - - - -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09-20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一、阅读( 80 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6 题。 (18 分) 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成熟,应该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文学著作。从历史的角度讲, 史记 开拓了我国古代两千多年来以人物为中心的历朝“正史”的先河;从文学的角度讲, 史记第一次运用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向人们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史记 之所以能在历史与文学两方面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这一方面固然取决于司马迁个人的天才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先秦时期已经产生了相当卓越的文学著作,这些著作对司马迁的历史观、文学观、审美观的形成及其具体的艺术操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左传、 国语、 国策的许多章节,其叙事写人的方法,其描述用语及其人物辞令的巧妙,都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不同的就在于它们还都不是以人物为中心,它们的写人仍然是为了叙事。先秦也曾有过名称上类似于传记的著作,如 晏子春秋 ,可惜它的目的仍不是写人,而像是一本逸闻趣事的资料汇编,完全没有剪裁。因此,真正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文学的创始人,只能归于司马迁了。史记 作为第一部传记文学的确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过去欧洲人称古希腊的普鲁塔克为“世界传记之王”。他著有列传50 篇,这是欧洲传记文学的开端。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司马迁的史记要比普鲁塔克的列传早产生近两个世纪。从史记出现的西汉时期开始,到清朝被推翻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产生了浩如烟海的传记与传记文学。在历朝正史中, 被后人称之为 “传记文学” 的首先是 史记,其次是汉书 、 后汉书、 三国志和新五代史的若干篇章,其他“正史”在中国文学史上一般很少被人提及。史记是历史性与文学性高度结合的完美之作,这种完美结合在史学史上和文学史上都既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 班固是司马迁的杰出继承者,也是古史传统的改造者。 从班固开始, 他在有意识地把 “历史” 与“文学” 分开。 从今天的观点看来,作为“史学”的品格, 汉书 无疑是更完美、 更系统、 更周密了; 但从文学角度讲, 汉书则无疑是在大踏步地倒退。甲汉书毕竟因袭了史记的旧有成果,乙 汉书作为一部“正史” ,其文学性在我国古代散文中也是屈指可数的佼佼者。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 页,共 19 页 - - - - - - - - - - 从传记发展的历史上看,两汉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辉煌的时期,这时其他形式的传记文学还大都没有出现或没有大量发展起来。从魏晋开始,随着“史传”文学的逐渐衰落,其他各种形式的传记作品则日益兴盛起来。应该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衰落”,并不是指三国志 、 后汉书等这些著作的“历史”价值与“文学”品格,我们所指的只是它们的“文学”水平与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1第段中, “具体的艺术操作”指的是叙事写人的方法、描述用语、描写人物辞令。(2 分)2从文中看, 史记不同于左传、 晏子春秋的根本点是以写人物为中心。 (2 分)3 文章第段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 (2 分)A.而且所以 B. 然而因此 C. 尽管然而 D.不但而且4作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在传记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4 分)史记开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文学史记是有世界意义的第一部成熟的传记文学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B ) (3 分)A 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都是空前绝后的。B 后汉书、 三国志的文学品格在历朝正史中是比较高的。C 史记开创了中国古代官修史书的先河。D因为史传文学的衰落,所以其他形式的传记作品兴盛起来。6 史记向人们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以鸿门宴为例,从一个角度切入简析人物的表现手法。 (5 分)1)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旋涡之中,通过他们各自的行动显示性格特征。如项羽本纪中“鸿门宴” 一节,是消灭秦帝国后起义军中两个集团的内部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的第一次面对面的较量。 在刀光剑影中纠集着项羽集团和刘邦集团的矛盾,项羽集团内部主战、主和派的斗争,项羽是这些矛盾的结集点。从项羽对种种矛盾的处置,显示出他的幼稚、仁慈、坦率种种心理因素,而刘邦在这一场面中也显示了他的灵活、狡诈的性格特点。项羽本纪的“鸿门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字。在这场力与智的冲突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张良的善于谋划,樊哙的勇猛机智,以及项伯的温和憨愚,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表现。2)善于选取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揭示人物的性格及内心世界。3)通过人物的对话、独白,成功地显示了人物的性格和声音笑貌。4)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8 页,共 19 页 - - - - - - - - - - 司马迁善于使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不同篇章人物之间的对比,也有正反对比。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狡诈机智的刘邦形成鲜明对比。刘邦的深谋远虑,项羽的识见短浅,便如画而出。重要人物之间的对比外,史记还往往描写一些次要人物。形成对主要人物的比衬。如项羽本纪 中老谋深算而坚忍的范增之与简单直率又鲁莽的项羽,形成了鲜明有力的对比衬托,从而突出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 7 12 题。 (20 分)看灵魂林贤治人与自然比邻而居,遂得以常常看风景。风景是人类闲居或静处时,对自然的一种选择。所以, 陶渊明有南山,梭罗有瓦尔登湖,高更有塔希提岛。 即如火山、 海啸,也须在不相干的远处,才能观赏到蜿蜒流畅的美丽。列维坦在崖头看海,放声恸哭,其实那已经是病,不是看风景了。人生多辛苦。看风景是人生短暂的中断,是不带惊恐的逃跑。一直逃至踪影全无时,便是古来的隐者。结庐在人境而无人世的烦忧,或许是令人神往的吧!然而可惜不能。威猛如魏武,当月明星稀之夜,尚有无枝可依的喟叹;豁达如东坡居士,月下访友,看庭中积水空明,树影绰约如藻荇交横,竟也无端兴起时不再来的寂寥。日落黄昏, 雨打梨花,都会被风流倜傥的才子看出血泪来。所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或“一树梅花一放翁” ,都是在看风景时看到了自己。临到最后,人总要面对自己。作为人类而崇尚自然是不可思议的。与其看风景,我想,不如就看灵魂。我不能想象, 世界上有哪一片大陆会比惠特曼更辽阔。在他那里,群山耸立,河川奔流,大路箭一样射向远方。在他那里, 所有动植物都因为人迹的出现而充满生气,既有疾蹄,巨翮, 强壮的枝柯, 自然也有知更的啼唱,紫罗兰的芳馥,繁密的草叶在爱抚间变得碧绿和温柔起来。在哥尼斯堡,那个喜欢散步的智者不是仰望灿烂的星空,就是俯视自己的内心,俯仰之间, 摸索着通往人类的哲学道路。康德是一个宁静的湖,因为浩瀚,致使有翻卷不已的波澜也全被人们忽略了。灵魂的博大使人敬畏。爱因斯坦飙风似的在宇宙间往来驰骋,虽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9 页,共 19 页 - - - - - - - - - - 或不见形迹,但在日后的圣殿的废墟中,却不难发现他的存在。我热爱英雄的灵魂甚于太阳,我为他们庄严、 热烈而慷慨的照临而常怀感激。在历史书里,我认识斯巴达克斯。如果说第一个神是普罗米修斯,那么, 斯巴达克斯就是第一个人。自从他和他的兄弟握紧扭断的锁链而躺入血泊,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们由此不再相信眼泪。马尔克斯曾经描画过一位“迷宫的将军”,那是玻利瓦尔,他勇敢地放弃了从殖民者手中夺取的可以垄断的权力。由于目标过于远大,结果无人追随, 在他所做的自我流放的无比孤寂的旅途中,我读懂了内心的坚强。我喜欢这个外形枯干而灵魂丰满的人,他是不屈的抵抗者、解放者,而不是征服者。我猜想,英雄的灵魂是由爱和意志所构成的。有两个生活在囚狱中的汉子康帕内拉和葛兰西,为了守卫梦中的太阳城,他们先后战胜了无尽的酷刑、子弹和时间。当我知道他们同是意大利人的时候,是何等地惊服于人文思想的伟大啊! 圣地佛罗伦萨,产生了又养育了多少伟大的灵魂!有这样一些英雄,人生在战场和牢狱之外,却一样作无休止的抗争。他们的力量,仅仅留在纸片上,画布上,留在不可触及的动荡的旋律之中。矮小的贝多芬,以他旋风击电般的音乐,扼住命运的咽喉。米勒毕生以农民的身份抵抗巴黎精致的画室艺术,决不肯在自己的土地上让出哪怕是木鞋大小的地方。对于上流社会,他有一种宁静的藐视,当人们向他啧啧描述王子命名仪式的壮观场面时,他感叹道:“可怜的小王子 ! ”然而,他笔下出现的农民,一个个是圣徒般的完美。在铜黄色所铺设的同样的宁静安详底下,分明隐藏着另一种情愫,一种难言的心的悸动我爱看灵魂。 在风景那里,我纯然是一个陌生客,始终无法变做其中的一株树,一只鸟,跟随它们一起摇曳鸣唱,而一旦与灵魂相通,便当即为它所缠裹,无从回避那人性的无言的呼喊与倾诉。风景使人在静止和优雅中瘫痪、隐遁和沉迷,惟灵魂使人奋起,逼进,正直地站立着。7第段中,“看风景是人生短暂的中断”的意思是:人在欣赏风景的时候,可以暂时忘却人生的烦恼和不快, (2 分)但临到最后,人总要面对自己(1 分) 。8文章题为“看灵魂” ,却先写“看风景” ,作用是:说明风景使人在静止和优雅中瘫痪、隐遁和沉迷( 1 分) ,反衬灵魂使人奋起、逼近、正直地站立(2 分) 。9曹操、苏东坡等人在“看风景时看到了自己”,下列诗句中表达与他们相似感慨的是:( D ) (2 分)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0 页,共 19 页 - - - - - - - - - -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10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作为人类而崇尚自然是不可思议的”?(C ) ( 2 分)A、风景使人在静止和优雅中沉迷,因此人类不该崇尚自然。B、人类在看风景的时候,最后总要面对自己,因此“不可思议”。C、人类灵魂的宽广博大是自然风景所无法比拟的,与其崇尚自然,不如崇尚伟大的灵魂。D、崇尚自然是对人生的逃避。11作者在文中列举了斯巴达克斯、玻利瓦尔以及贝多芬、米勒等人的例子,他们的相同之处是他们都是英雄,有由爱和意志构成的伟大灵魂。(2 分,突出灵魂)不同之处是抗争的方式不同( 1 分)前两者用鲜血和生命进行顽强的抗争,后两者用艺术作品表达内心的感情(2 分) 。12作者在描述美国诗人惠特曼时,通过对他诗歌意象的铺陈把诗人的精神世界展现出来,请你参照这种写法,用100 字左右介绍一位中国诗人。(5 分)( 三) 、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每空必填) 。 (6 分)13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王维终南山)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 )(8)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四)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1416 题。 (8 分)寒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1 页,共 19 页 - - - - - - - - - - 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注:杜陵:在长安东南,是唐代长安人游乐之地,也是作者的故园所在。14寒食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传统节日名)前一或二日。 (1 分)15下面对这两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 ( 3分)A孟诗第二句写出了 “堪悲”。作者独在他乡, 寒食佳节, 倍思亲人。 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B孟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其三、四两句似乎是作者自嘲:象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这种幽默诙谐,是一种苦笑,似轻描淡写,却传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C韦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扣诗题。D韦诗通篇写景,正因为诗人情深意真,在下笔时把“想诸弟”的情意贯串、融合在全诗之中,就使四句诗成为一个极其和谐的整体。16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两首诗歌的划线句。(任选一句) (4 分)孟诗首句描写物候,兼写时令, 写出江南之春繁花竞丽,以乐景写哀情,为后句写自己远在他乡,在孤独贫寒中过寒食节做反衬。韦诗结句就本句说是景中见情,就全篇说是以景结情,描写了故园寒食芳草萋萋的景象,既透露了诗人的归思,也表达了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人和地的双重怀念交相触发,融合为一。孟云卿天宝年间科场失意后,曾流寓荆州一带,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就在这样的飘泊流寓生活中的一个寒食节前夕,他写下了这首绝句。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当春二月。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花满枝头。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这样触景起情, 颇觉自然。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地写出了“堪悲” 。作者乃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2 页,共 19 页 - - - - - - - - - - 来。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节令之外,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诗中常见的是以哀景写哀情,即陪衬的艺术手法。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 “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春色,便与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恰当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量。下联承上句 “寒食” 而写到断火。 寒食禁火的习俗,相传为的是纪念春秋时贤者介子推。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多外出游春,吃现成食物。野外无烟,空气分外清新,景物尤为鲜丽可爱。这种特殊的节日风物与气氛会给人以新鲜愉快的感受,而对于古代贤者的追思还会更使诗人墨客逸兴遄飞,形于歌咏。历来咏寒食诗就很不少,而此诗作者却发人所未发,由“堪悲”二字,引发出贫居寒食与众不同的感受来。寒食“无烟火”是为纪念子推相沿而成的风俗,而贫居“无烟火”却是为生活所迫的结果。对于富人来说,一朝“断炊”,意味着佳节的快乐;而对于贫家来说,“往往”断炊,包含着多少难堪的辛酸!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联系起来,以“不独”二字轻轻一点,就揭示出当时的社会本质,寄寓着深切的不平。其艺术构思是别致的。将貌似相同而实具本质差异的事物对比写出,这也是一种反衬手法。此诗借咏“寒食”写寒士的辛酸,却并不在“贫”字上大作文章。试看晚唐张友正寒食日献郡守 :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就其从寒食断火逗起贫居无烟、借题发挥而言,艺术构思显有因袭孟诗的痕迹。然而,它言贫之意太切,清点了一番家产不算,刚说“堪笑”、 “堪怜”,又道“惭愧” ;说罢“断火” ,又说“无烟” 。不但词芜句累,且嫌做作,感人反不深。远不如孟云卿此诗,虽写一种悲痛的现实,语气却幽默诙谐。其三、四两句似乎是作者自嘲:世人都在为明朝寒食准备熄火,以纪念先贤;可象我这样清贫的寒士,天天过着“寒食”生涯,反倒不必格外费心呢。这种幽默诙谐,是一种苦笑,似轻描淡写,却涉笔成趣,传达出一种攫住人心的悲哀。这说明诗忌刻露过火, 贵含蓄耐味。 而此诗也正由于命意新颖,构思巧妙, 特别是恰当运用反衬手法,亦谐亦庄,耐人咀嚼,才使它成为难以数计的寒食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韦应物诗集中收录寄诸弟诗近二十首,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手中情深的诗人。而正由于出自性情,发自胸臆,所以这首诗虽只是即景拈来,就事写出,却令人感到蕴含深厚,情意悠长。就章法而言, 这首诗看似平铺直叙,顺笔写来, 而针线极其绵密。 诗的首句从近处着笔,实写客中寒食的景色;末句从远方落想,遥念故园寒食的景色。这一起一收,首尾呼应,紧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3 页,共 19 页 - - - - - - - - - - 扣诗题。 中间两句, 一句暗示独坐异乡,一句明写想念诸弟,上下绾合, 承接自然。 两句中,一个“独” 字、一个“想” 字,对全篇有穿针引线的妙用。第二句的 “独”字,既是上句 “空”字的延伸,又是下句“想”字的伏笔;而第三句的“想”字,既由上句“独”字生发,又统辖下句,直贯到篇末,说明杜陵青草之思是由人及物,由想诸弟而联想及之。从整首诗看,它是句句相承,暗中钩连,一气流转,浑然成章的。在表面上,这首诗,除第三句直抒情意外,通篇写景;而从四句之间的内在联系看,正是这第三句在全诗中居主位,其余三句居宾位, 一切雨中空斋、 江上流莺以及杜陵草青之景,都是围绕第三句而写的。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绪论中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又说: “诗文俱有主宾。无主之宾,谓之乌合。”这首诗的第三句,如他所说,是“立一主以待宾” 。这样,上下三句就不是乌合的无主之宾,“乃俱有情而相浃洽” 。换言之,正因为诗人情深意真,在下笔时把“想诸弟”的情意贯串、融合在全诗之中,就使四句诗相互浃洽,成为一个极其和谐的整体。当然, 宾虽然不能无主,而主也不能无宾。这首诗的第三句又有赖于上两句和下一句的烘托。 这首诗的一、 二两句, 看来不过如实写出身边景、眼前事, 但也含有许多层次和曲折。第一句所写景象,寒食禁火,万户无烟,本来已经够萧索的了,更逢阴雨,又在空斋,再加气候与心情的双重清冷,这样一层加一层地写足了环境气氛。第二句同样有多层意思,“江上”是一层,“流莺”是一层, “坐听”是一层,而“独坐”又是一层。这句,本是随换句而换景,既对春江,又听流莺,一变上句所写的萧索景象,但在本句中却用一个“独”字又折转回来,在多层次中更显示了曲折。两句合起来,对第三句中表达的“想诸弟”之情起了层层烘染、反复衬托的作用。至于紧接在第三句后的结尾一句,把诗笔宕开, 寄想象于故园的寒食景色,就更收烘托之妙,进一步托出了“想诸弟”之情,使人更感到情深意远。这首诗,运笔空灵,妙有含蓄,而主要得力于结尾一句。这个结句,就本句说是景中见情,就全篇说是以景结情,收到藏深情于行间、见风韵于篇外的艺术效果。它与王维山中送别诗“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句,都取意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但王维句是明写,语意实;这一句是暗点,更显得蕴藉有味。它既透露了诗人的归思,也表达了对诸弟、对故园的怀念。这里,人与地的双重怀念是交相触发、融合为一的。( 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 题。 (17 分)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4 页,共 19 页 - - - - - - - - - - 孟德传苏辙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 以其子与人, 而逃至华山下, 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 取草根木实食之,十日十病十愈, 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