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教学设计之二 .pdf
-
资源ID:12322481
资源大小:298.2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马说》教学设计之二 .pdf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马说教学设计 学习重点 1、说的文体特点奇巧而善辩“文艺性的议论文” 2、马说的寓意比喻说理3、虚词“也”的用法,体会文中的“气” 学习难点 1、由“马”到“意”,透过文中情,体会文中气2、虚词“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 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文学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文学研究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制作、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法初探 1 链接教学,决不满足于某一课的内容,提倡大容量,以本课内容为核心,将课内、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广泛地阅读2、初步的研究性教学,一课上完,不以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为满足,而是重新提给学生新的问题。一课上完是终点,同时也是起点,是某个问题研究的起步。3、主张“情气说”,作者写时以情使气,以气结句,我们读时反过来由句寻气,由气悟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1、马年说马学生说有关马的成语,指名另一个学生解释2、 教师说一个关于千里马的故事“伯乐相马”“知己”这个词的来历(见大屏幕) “知己- 彼此互相了解而情深意切的人”见战国策- 楚策四(二)韩愈其人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韩愈其人有杰出的才华,可他的政途却多坎坷请看下表时间原因 结局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三)关于“说”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 -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奇巧 - 有形象善辩有观点“文艺性的议论文” 托物寓意,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说理,是这种文体的特点。韩愈就是一匹千里马,他有“日行千里之能”,但在封建社会,他怀才不遇,屡遭贬斥。他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有强烈的愤慨与不满,可又不能直接表示出来,所以,他就托物寓意,借写千里马的遭遇,来写封建社会人才的遭遇。看课外阅读杂说一龙说(君臣关系互相依靠,才有作为)(四)学生读课文,感知文意(五)归纳整理字词实词古今词异义表词语故 虽 称 等 安 策 道 通 临 是 或意义今古古意今已不用 -祗骈槽枥石通假字 -祗同只食同饲见同现邪同耶材同才第二节四个“食”读音食 1 食 4-SHI 吃食 2 食 3-SI 饲虚词而之其以也而A转接可以译为“却,可是”B顺接可以不译之A结构助词“的”B 代词,代人或物C 无意义,句中停顿D 帮助构成倒装,无意义其A代词,代人或物B 代词他的它的C 指示代词那种D 反问语气词难道E 推测语气词恐怕以A介词因为B介词按照也A 肯定语气B反问语气C 推测语气D句中停顿练习:而1、而伯乐不常有()2、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 执策而临之()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2 马之千里者()3、策之食之临之()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1、安求其能千里也()2、策之不以其道()3、不能尽其材()4、其真不知马也()5、其真无马邪()6、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7、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以1、不以千里称也()2、策之不以其道()也1、安求其能千里也()2、其真不知马也()3、不以千里称也()(六)课文学习指导第一节:伯乐知马(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着决定作用)首句- 千古感叹到底是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全文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次句 - 愤愤不平千里马倒常有,可没有伯乐发现,愤世嫉俗。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 -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末句 - 描写千里马的终身遭遇,“不以千里称也”“也”肯定语气,寄予无限同情。第二节:不知马,害了马(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首句 - 千里马的特点特别能吃,因此特别能跑。次句 - 全节之关键,“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以上冷峻陈述末句 -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一顿,作低回之势。接着,以“不饱,不足,不外见,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层层蓄势,反问作结。“也”反问语气,愤怒谴责“食马者”害了千里马,向读者寻求公道与正义。第三节:太不知马(辛辣嘲讽“食马者”的愚妄无知)首句 - 活画“食马者”的愚妄无知的丑态神态 执策而临之 洋洋自得愚妄浅薄语言 天下无马 有眼无珠末句 - 发表感叹归结全文中心“不知马” 其真不知马也()“也”推测语气,辛辣嘲讽“食马者”的愚妄无知。句末可以用“!”(强烈的讽刺感情)“?”(推测语气,表达自己的观点)“。”(问而后答,一锤定音)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发表看法。(七) ?归纳寓意,附板书设计,并作课外拓展。学生思考:本文的观点是什么?形象是什么?借伯乐与千里马来比喻什么板书设计马说韩愈伯乐 - 不知马 - “食马者” - (愤怒谴责)(辛辣嘲讽)千里马 - (无限同情)知马害了马 - 全文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课外拓展政途多失意悲愤出奇文- 中国古代怀才不遇文学初探1、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文人怀才不遇?写了些什么作品?2、 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山水风景,男女之情,咏史怀古,托物寓意3、 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古代文人哪一位?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 -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A韩愈怀才不遇文学B苏秦悬梁刺股发愤C董邵南另寻高就发展将上述你的观点写成一篇小论文,下节课交流送东阳马生序教学目标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教学重难点1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2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教学准备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大体上把握文章内容。设计思路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 ,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 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 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 “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 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1介绍作者。( 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 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 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 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一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三、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嗜学 (shi4) 怠(dai4) 叩问 (kou4) 绮秀 (qi3) 四、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五、学习课文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7 页 -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指名学生朗读。2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句。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或短语。(1) 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2) 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3) 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4) 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5) 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6) 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7) 盖余 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4思考探究。(1) 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 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3) 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4) 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学生分小组讨论。 ) 要点提示:(1) 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2) 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3) 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4) 要求学生描绘, 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 在此基础上, 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六、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七、拓展探究作者家贫嗜学, 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 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写成发言材料,下节课交流。八、布置作业1完成上面“拓展探究”。2背诵课文。资料链接一、关于“序” 古人送别时,往往以诗相赠,有时还给这些诗写上一篇序,以介绍有关情况。唐初以后,单独写的临别赠言的文章,也叫序,内容多是勉励、劝慰兼抒发自己胸臆,或对某事发表自己的见解, 又叫“赠序” (和“书序”不同) 。本文就是明代的名士宋濂写给同乡晚辈的一篇赠序。我们学过的( 指南录 ) 后序是一篇书序,书序是写在书的前面或后面,意在交待成书的过程、背景等。二、明初散文明代初 期的散文作家大都经历了社会动乱,对治乱兴亡的体验较深,因此创作比较贴近现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7 页 -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实。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家有宋濂、刘基、方孝孺等。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 。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刘基则诗文兼长。散文长于议论,风格古朴豪放,锋利遒劲,且富于形象性,郁离子卖柑者言可为代表。方孝孺是宋濂的学生,继承了宋的文统与道统,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散文雄健豪放,犀利泼辣,如蚊对指喻等。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7 页 - - - - - - - - - - 文档编码:KDHSIBDSUFVBSUDHSIDHSIBF-SDSD587FCDCVDCJUH 欢迎下载 精美文档欢迎下载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 页,共 7 页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