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2章 国际贸易理论电子课件.pptx

    • 资源ID:12327682       资源大小:4.62MB        全文页数:70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2章 国际贸易理论电子课件.pptx

    逯宇铎 辛转 刘映 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三版)(第三版)本书第三版特色本书第三版特色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3e)贯彻“传统外贸业务新实践+跨境电商B2B模式+区块链技术应用+国际贸易术语2020”一条线原则,突出如下特点: (一)加强传统外贸业务的新实践 (二)增加跨境电商B2B模式内容 (三)增加区块链技术在外贸中的应用 (四)详细介绍国际贸易术语2020目目 录录第第1 1章章 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概述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第第3 3章章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第第4 4章章 国际贸易措施国际贸易措施第第5 5章章 国际市场环境国际市场环境第第6 6章章 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谈判第第7 7章章 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第第8 8章章 商品条件商品条件第第9 9章章 国际贸易术语和商品价格国际贸易术语和商品价格第第1010章章 货物交付货物交付第第1111章章 货物运输保险货物运输保险第第1212章章 国际结算国际结算第第1313章章 货物检验与争议处理货物检验与争议处理第第1414章章 合同履行与贸易方式合同履行与贸易方式第二章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 本章学习目标:重点掌握各种国际贸易理论的提出者和核心内容,了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脉络。 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从古典贸易理论到新古典贸易理论再到新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古典贸易理论的典型代表是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这两种理论是从技术差异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起因的。在假设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的前提下,生产技术差异具体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新古典贸易理论以要素禀赋理论为代表,强调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并从国家间要素丰裕程度差异的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新贸易理论在摒弃了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中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不变的两大假设前提下,从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角度来探讨国际贸易的起因。本章正是以上述贸易理论为主线阐述在国际贸易理论思想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一、古典贸易理论(的产生及发展古典贸易理论)一、古典贸易理论(的产生及发展古典贸易理论) 是建立在对重商主义批判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一种自由贸易理论,所以有必要对重商主义的理论观点进行阐释。(一)重商主义及其贸易观点(一)重商主义及其贸易观点 重商主义学派最早对国际贸易进行了理论解释。重商主义是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理论,反映了新兴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在当时,货币主要是金、银等贵重金属,所以,一国拥有的贵重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那么,如何获得更多的金、银等贵重金属呢?重商主义认为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财富的真正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政府就应该干预经济生活,控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鼓励本国商品出口,限制外国商品进口,保证本国对外贸易出超。但是,由于不可能使所有参加贸易的国家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建立在其他国家受损的基础之上,所以此时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重商主义的发展的两个阶段重商主义的发展的两个阶段 15世纪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也称为“重金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海尔斯和威廉斯塔福等。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金银输出,反对商品进口,以积累尽量多的货币。一些国家还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交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或在本国花费掉。 重商主义的发展的两个阶段重商主义的发展的两个阶段 16世纪下半叶18世纪中叶是晚期重商主义,也称为“贸易差额论”,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孟。晚期重商主义与早期不同,它反对国家限制货币输出,认为那样做不但是徒劳的,而且是有害的,不能简单地把货币看做财富,主张货币和商品进行联系,增加财富的方法应该是发展对外贸易。因为如果对方国家也采取相同措施的话,本国对外贸易就会减少甚至消失,就无法实现金银流入积累财富的目的。所以一国应该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不过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即卖给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大于购买外国人商品的总值),以便保证有更多的货币流入国内。就如托马斯孟所说“把自己的金币当做诱鸟放出去把别人的金币引回来;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财富。”(二)古典贸易理论的产生及发展(二)古典贸易理论的产生及发展早期与晚期重商主义的差别反映了商业资本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要求,其理论与政策主张在历史上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由于商业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和国际贸易实践的限制,重商主义理论存在着种种缺陷和不足。而且总的来看,重商主义毕竟是一种贸易保护理论,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其政策主张对自由贸易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也由此遭到了自由放任学派的猛烈攻击。古典学派的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对重商主义的贸易理论进行了严厉的抨击。斯密认为,一国的财富不是以金银进行衡量的,而是以生产商品和劳务的总量来衡量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越多,一国就越富有。如何通过增加商品和劳务的总量来增加一国的财富呢?斯密是从劳动分工说起的,他认为分工(专业化生产)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和劳务,从而使一个国家的财富增加。斯密进一步认为,分工既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每个人就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这样对每个人都有利。他指出:“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里生产时所费的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里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想制作他自己的鞋子,而向鞋匠购买。鞋匠不想制作他自己的衣服,而雇裁缝制作。农民不想缝衣,也不想制鞋,而宁愿雇用那些不同的工匠去做。他们都感到,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使用到比邻人处于某种有利地位的方面,而以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或同样的东西,即其一部分的价格,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其他任何物品。”这样,斯密把手工业内部的分工推广到国内社会分工,又进一步推广到国际分工。并认为:“在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中是精明的事情,在一个大国的行为中就很少是荒唐的了。如果外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我们最好就用我们有优势的产业生产出来的物品的一部分向他们购买。”这就是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绝对优势理论理论。 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虽然精辟,但本身也存在着局限性。它只解释了在生产成本上拥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如何进行贸易的问题,超出这一范围它就无法解释了。但现实生活中,有的国家没有绝对优势,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那能否进行贸易呢? 这个问题是由大卫李嘉图来解决的。大卫李嘉图认为,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每种产品时劳动生产率都高,另一个国家在生产每种产品时劳动生产率都低,但只要它们的优势(劣势)在生产不同产品时不同,它们都能从贸易中获利。这就是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证明了相对优势也可以成为参加贸易的基础,并能从中获利,但和斯密一样,都是从供给方面来分析,忽略了需求方面的影响,所以无法解释双方进行贸易时交换比例的变动范围、交换比例的确定及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的相互需求论将需求面的分析纳入进来,对比较优势论的这一不足作了重要的补充和说明,从而回答了上述问题。阿弗里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用几何方法对穆勒的相互需求论作了进一步的论证和分析,从而使得比较优势论更加完善。二、绝对优势理论二、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一书中提出的贸易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开创了自由贸易理论的先河,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绝对优势理论是指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相同产品的条件下,两国应该专门生产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拿自己生产的部分产品与对方国家来交换本国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这样,通过专业化生产和国际贸易,资源能够得到更好地利用,参加贸易的国家都会获利。绝对优势是从劳动生产率角度来衡量的。如果某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更高,成产成本更低,则称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反之,称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具有绝对劣势。(一)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一)绝对优势理论的基本假设斯密在论证绝对优势理论时作了以下假设:1.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两国都能生产两种同样的产品,都使用劳动一种生产要素;2.劳动供给是既定的,且在一国之内可以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3.两国的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4.两国的劳动生产率不同;5.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6.商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7.规模收益不变;8.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分析(二)绝对优势理论的分析 根据前面的假设,我们以葡萄牙和英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的例子来说明一下绝对优势理论。葡萄牙和英国两国都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都使用劳动一种要素,具体情况见下表封闭状态下封闭状态下 英国生产单位葡萄酒需要投入劳动120个单位,劳动生产率为1/120,而葡萄牙生产单位葡萄酒需要投入劳动80个单位,劳动生产率为 1/80; 而在毛呢生产上,英国生产单位毛呢需要投入劳动70个单位,劳动生产率为1/70,而葡萄牙生产单位毛呢需要投入劳动110个单位,劳动生产率为1/110。很明显,1/1201/80,1/701/110,所以英国在毛呢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高,葡萄牙在葡萄酒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高,这样两国分别在毛呢和葡萄酒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开放后开放后 两国都倾向于专门生产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英国专门生产毛呢,葡萄牙专门生产葡萄酒。双方在各自劳动投入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分工和贸易都获得了更多的利益,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三、比较优势理论三、比较优势理论(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定义 1817年,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表42年后,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他出版的经典著作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指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相同产品的条件下,如果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占优势(劳动生产率都高),另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占劣势(劳动生产率都低)。那么,都占优势的国家可以专门生产相对优势较大的产品,都占劣势的国家可以专门生产相对劣势较小的产品,这样经过专业化生产和贸易后,双方仍然可以获利。(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二)比较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和绝对优势的一样。我们以大卫李嘉图的葡萄牙和英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的例子来说明一下比较优势理论,具体情况见下表。封闭状态下封闭状态下 英国生产单位葡萄酒需要投入劳动120个单位,劳动生产率为1/120,而葡萄牙生产单位葡萄酒需要投入劳动80个单位,劳动生产率为 1/80;而在毛呢生产上,英国生产单位毛呢需要投入劳动100个单位,劳动生产率为1/100,而葡萄牙生产单位毛呢需要投入劳动90个单位,劳动生产率为1/90。很明显,1/1201/80,1/1001/90,所以,英国无论在毛呢生产还是在葡萄酒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低,而葡萄牙在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都高,也就是说,英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葡萄牙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但是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葡萄牙在两种产品上的绝对优势程度并不相同,其中,在葡萄酒生产上葡萄牙的劳动生产率是英国的3/2倍,而在毛呢生产上是对方的10/9倍,葡萄牙在葡萄酒的生产上优势更大一些。反过来,英国虽然都处于劣势,但相对来说在毛呢生产上劣势更小一些。所以可以说葡萄牙在葡萄酒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英国在毛呢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大卫李嘉图指出在优势存在的前提下,双方仍然可以进行贸易,并能从贸易中获利。开放后开放后 两国都倾向于专门生产自己占比较优势的产品,英国专门生产毛呢,葡萄牙专门生产葡萄酒。英国用放弃1单位葡萄酒生产的劳动投入到毛呢生产上,则所有的劳动(120+100=220单位)可生产2.2单位毛呢(220/100=2.2);葡萄牙用放弃1单位毛呢生产的劳动投入到葡萄酒生产上,则所有的劳动(80+90=170单位)可生产2.125单位葡萄酒(170/80=2.125)。可见,专业化生产之后,在两国投入要素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世界生产总量得到了提高(2.125单位葡萄酒和2.2单位毛呢)。由于两国都要消费两种产品,所以开放后假设两国以1 1的比例进行交换,那么英国最终可以获得1.2单位毛呢和1单位葡萄酒,比贸易前多得0.2单位毛呢;葡萄牙最终获得1单位毛呢和1.125单位葡萄酒,比贸易前多得0.125单位葡萄酒,可见,双方在各自劳动投入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分工和贸易都获得了更多的利益,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第二节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从各国生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然而在现实中,各国劳动生产率的不同只能部分地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还反映了各国之间其他要素的差异。所以,贸易理论不能只看到劳动的重要性,也要看到其他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本等)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根据要素禀赋理论以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为例,来研究一下要素禀赋差异如何引起国际贸易的。 要素禀赋理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要素禀赋理论(仅指H-O定理)利用生产要素的丰裕度解释国家贸易的产生,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包括H-O理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因为要素禀赋理论是用要素禀赋和要素密集度这两个概念来说明的,所以准确地理解这两个术语的含义是十分重要的。 (一)要素禀赋(一)要素禀赋 要素禀赋又称作要素丰裕度,指的是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的相对比例,与绝对数量无关。如果一国资本数量为TK,劳动数量为TL,则其要素丰裕度为(TK/TL)。那么如何衡量两国的要素禀赋差异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相对要素数量来衡量,如果A国的要素禀赋大于B国的要素禀赋,即(TK/TL)A(TK/TL)B,则称A国为资本丰裕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裕的国家。另一种是用相对要素价格来衡量,如果A国的劳动与资本价格之比大于B国的劳动与资本价格之比,即(w/r)A(w/r)B,则称A国为资本丰裕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裕的国家。(二)要素密集度(二)要素密集度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的相对比例,与绝对数量无关。如何衡量两种产品要素密集度的差异呢?分两种情况。如果采用固定要素比例的生产技术,即K/L不变,则直接比较两部门的K/L即可。此时,如果生产X的K/L大于生产Y的K/L,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果采用非固定要素比例的生产技术,即K/L可变,则必须在共同的标准下衡量。即在任何相同的要素价格下,如果X最佳生产点上的K/L均大于Y最佳生产点上的K/L,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的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二、二、H-O定理定理 1933年,瑞典经济学家俄林(Ohlin)出版了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在书中深入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由于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由其老师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Heckscher)在1919年首先提出,并被俄林接受,且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为纪念其贡献,我们把这一理论称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简称H-O定理。 1. 2*2*2模型,即两个国家A国和B国,都能生产两种同样的产品X和Y,都使用两种生产要素资 本K和劳动L;2. A国是资本丰富的国家,B国是劳动丰富的国家;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3. 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同;4. 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5. 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价格不因商品或者生产要素的出售情况而发生改变;6. 规模收益不变,生产成本不随产量的改变而改变;7. 两国都不是贸易小国;8. 要素在一国之内自由流动,在国际间不能流动;9. 不存在运输成本或其他贸易障碍。根据前面假设,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具体而言,劳动丰富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资本丰富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H-O定理和古典贸易理论都是从相对价格差异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的,即认为同种商品在不同国家存在价格差异就会产生贸易。但和古典贸易理论不同的是,H-O 定理认为是国家之间的要素丰裕程度不同导致了商品价格上的差异,从而引发贸易。例如,A国资本丰富,资本价格就比较便宜,劳动价格就比较昂贵,导致资本密集型商品X价格比较低,劳动密集型商品Y价格比较高;而B国劳动丰富,劳动价格就比较便宜,资本价格就比较昂贵,导致劳动密集型商品Y价格比较低,资本密集型商品X价格比较高。这样,同一种商品X在A、B两国价格不同,同一种商品Y在两国价格也不同,从而导致贸易在A、B两国发生。贸易发生后,A国专业化生产X并出口X,减少Y的生产并进口Y;B国专业化生产Y并出口Y,减少X的生产并进口X。通过贸易,双方的资源都得到更优化的配置,福利水平均提高。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各国要素禀赋差异导致商品价格出现差异,从而产生贸易,并伴随着贸易的不断开展,最终使得商品价格出现均等。而保罗萨缪尔森(PASamuelson)则进一步论证了自由贸易将通过商品价格的均等化,使同种生产要素价格达到均等。这一理论就是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它实际是从赫克歇尔俄林定理推出的,与其内涵一样,所以又通常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简称赫俄萨定理(H-O-S定理)。 要素价格均等化的过程是这样的: 要素禀赋不同,要素的价格也不一样。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资本的价格较低,劳动的价格较高;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劳动的价格较低,资本的价格较高。即A国资本的价格r较低,B国劳动的价格w较低。根据H-O定理,由于要素在国际间不能流动,可以进行贸易后,(A国相对资本价格较低的产品,由于B国的需求,其相对价格上升。并且随着进出口,A国资本数量减少,(劳动数量增加,)从而导致资本的价格开始上升,劳动的价格开始下降。B国伴随着Y的出口X的进口,原本价格较高的X产品的相对价格趋于下降,从而导致B国资本的价格开始(上升)下降,劳动的价格开始(下降)上升。(这样一来,A国比较低的资本价格开始升高,比较高的劳动价格开始下降;B国比较低的劳动价格开始上升,比较高的资本价格开始下降。)最终,伴随着商品贸易的进行,两国X、Y产品各自的相对价格差异会不断缩小,生产要素的价格达到均等。四、里昂惕夫之谜四、里昂惕夫之谜 1953年,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经济学和统计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在文中,他试图证明要素禀赋理论的正确性。他利用美国1947年的投入-产出表,对美国当年的进出口商品的要素含量进行了测算。测算之前,他推断美国和其他国家相比,应该是资本丰富、劳动稀缺的国家。根据H-O定理,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的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然而里昂惕夫的测算结果却是,美国进口商品资本劳动比是出口商品资本劳动比的1.3倍。这说明美国出口商品跟进口商品比较起来,更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而进口商品则具有资本密集型特征。显然这一结论和根据H-O定理得出的结论相反,故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第二节第二节 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 表2.9 1947年美国每百万美元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所需的资本和劳动出口商品进口商品资本使用量(按1947年美元价格计算)这个谜题出现之后,里昂惕夫本人和其他学者利用美国其他时期的数据甚至用其他国家的数据进行了多次验证,结果均存在着同样的谜题。于是,西方经济学(界)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里昂惕夫认为,由于美国企业具有科学的管理、高水平的教育、优良的培训等优势,所以跟其他国家比较起来,美国工人劳动效率大约是其他国家工人的3倍。如果以其他国家的劳动为标准,美国的有效劳动数量应该是实际劳动数量的3倍。这样一来,美国就成为劳动丰富、资本稀缺的国家,因此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二)人力资本论(二)人力资本论 人力资本论是美国经济学家凯南(PKenen)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劳动是不同质的,可以区分为熟练劳动和简单劳动。熟练劳动是通过一定的教育、培训等手段,积累起来的具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它归根结底是一种投资的结果,是一种资本支出的产物,可以称之为人力资本。由于美国人力资本投入较多,因而拥有较多的熟练劳动,这样美国出口产品当中就包含了较多的熟练劳动。如果把熟练劳动收入高于简单劳动的部分算作人力资本并同有形资本相加,将会很明显地得出美国出口产品中资本密集度高,因为资本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资本还包括无形的人力资本。 自然资源论认为,在考虑商品密集度时,不能只考虑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还要考虑到其他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比如自然资源。自然资源往往和资本是互补的,许多生产过程需要使用自然资源的产业,如采矿业、钢铁业等,同时也需要大量的实物资本。这样,在两要素模型中,当衡量进口产品要素密集度时,往往把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归入到资本密集型产品当中去,计算的结果当然是进口产品中资本密集度高。考虑到这些后,如果把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从投入-产出表中减去,这个谜就不存在了。 要素密度逆转指的是,在某些要素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另一些要素价格下,X变成劳动密集型产品,Y变成资本密集型产品。例如农产品,在劳动丰富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的,在资本丰富的国家又是资本密集型的。这样,美国在衡量进口产品要素密集度时是以本国为标准的,进口的农产品在国外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统计的时候是按资本密集型统计的,这样导致美国进口产品中资本劳动比较高。 H-O定理是建立在两国消费者偏好完全相同的基础上的,但实际上,各国消费者的偏好是存在差异的。如果两国消费者都对本国拥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具有特别的偏好,以至于本国的优势产品不能满足本国的消费,需要从他国进口,此时,需求方面的因素超过了生产方面的影响,导致优势产品的价格在国内比国外还要高,从而使得贸易方向发生了改变。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前两节介绍的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都是静态的贸易理论,在理论阐释中没有考虑时间因素。实际上,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要素的供给、收入水平、需求结构和规模、技术水平等都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虽然不会改变贸易的基本理论,但对贸易的规模、结构和方向都会产生影响。本节就对动态的贸易理论做一介绍。一、生产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一、生产要素增长与国际贸易 一般说来,生产要素的供给不会长期不变。例如,劳动力会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而增长,资本也会随着新建厂房或机器设备的添加而增加,土地也会因开拓、侵蚀而增减。所有这些都会导致生产要素供给发生变动,但变动的形式不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不同。本节仍以资本和劳动两要素为例进行分析。 生产要素均衡增长是指一国两种生产要素同比例增长,没有造成要素禀赋的变化。在两国生产要素同时均衡增长的条件下,国际贸易的规模和水平会相应扩张。 表现在图形上,生产可能性边界平行地向远离原点的方向移动(见图2.1a和图2.1b)。这种移动不会改变商品的国际交换比价,从而也不会改变两国的生产结构及贸易品的流向,改变的只是生产的规模和贸易的规模,即生产规模和贸易规模比过去扩大了。由于这种生产要素的增长只带来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贸易规模的扩大,所以人们将此种生产要素增长称为生产要素的中性增长。这种生产要素的中性增长仅存在于抽象的理论分析中,现实的生产要素增长常常是有偏向性的。图2.1a A国生产要素均衡增长图2.1b B国生产要素均衡增长1.罗伯津斯基定理 英国经济学家T.M.罗伯津斯基1955年11月发表了要素禀赋与商品相对价格的重要论文。在文中他针对要素禀赋理论关于一国要素供给不变的假定前提,分析研究了某种原因导致一国生产要素的供给发生改变对产品生产的影响,并通过影响产品生产影响一国生产可能性边界,进而影响该国贸易条件和比较优势。国际经济学理论界将罗伯津斯基在这方面的观点概括为“罗伯津斯基定理”。 罗伯津斯基定理可以表述为: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的生产增加,而密集使用另一种要素部门的生产下降。(二)生产要素非均衡增长(要素禀(二)生产要素非均衡增长(要素禀赋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赋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商品相对价格不变,意味着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也会保持不变,从而两个部门的要素使用比例也保持不变。此时,如果A国资本要素增长,劳动要素总量不变,为了吸收新增加的资本,以保证充分就业,就需要资本密集型部门来吸收。因为产品的生产需要投入两种生产要素,所以还需要一定的劳动要素与新增的资本相匹配,这就要求必须减少劳动密集型部门的生产,以便释放出足够的劳动。这样资本密集型部门的生产扩大,劳动密集型部门的生产缩小。但由于劳动密集型部门在释放劳动的同时,还释放了较少的资本,这部分资本还需资本密集型部门来吸收,因而资本密集型部门的生产进一步扩大。所以,如果一国资本要素增长,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资本密集型部门的产量将上升,而劳动密集型部门的产量将下降。而如果劳动要素增长,则劳动密集型部门的产量上升,资本密集型部门的产量下降。(二)生产要素非均衡增长(要素禀(二)生产要素非均衡增长(要素禀赋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赋变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图2.2 生产可能性边界偏向X轴2.生产要素非均衡增长与供给能力 当一国生产要素增长后,生产可能性边界会整体外移,但外移的方向性取决于要素禀赋变化的类型。在此仍以资本增加,劳动不变为例。根据罗伯津斯基定理,资本增加后,资本密集型产品产量增加,而劳动密集型产品产量下降。这意味着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外移相对偏向于X坐标轴(见图2.2)。如果资本密集型部门是该国的出口部门,则称该国出现了偏向出口的增长。反之,如果资本密集型部门是该国的进口部门,则称该国出现了偏向进口的增长。(三)生产要素非均衡增长与贸易条件(三)生产要素非均衡增长与贸易条件 在开放条件下,就大国(对国际市场价格有影响力的国家)而言,如果该国出现了偏向出口的增长,即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增加,对方国家一切保持不变。那么要素增加后,该国密集使用此要素的出口商品供给提高,由于需求条件不变,该国贸易条件恶化,相应地,对方国家贸易条件改善。如果该国出现了偏向进口的增长,即进口替代部门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增加,对方国家一切保持不变。那么要素增加后,该国贸易条件改善,相应地,对方国家贸易条件恶化。 对小国而言,其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力极其微弱,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而可以看成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所以,要素禀赋变化后,其贸易条件可视为不变。(三)生产要素非均衡增长与贸易条件(三)生产要素非均衡增长与贸易条件 在开放条件下,如果某一大国出现了偏向出口的增长,那么经济增长后该国福利水平是否提高并不确定。一方面,经济增长可以提供更多的产品,国民福利改善;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又会使贸易条件恶化,使国民福利水平下降。最终经济增长的净福利取决于上述两方面力量的对比。如果由于经济增长引起的贸易条件严重恶化,以至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的程度远远高于产量增加对社会福利的改善程度,从而使社会福利水平出现绝对下降,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悲惨的增长”或“贫困化的增长”。“悲惨的增长”一般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且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该国为大国,且出现了偏向出口的增长,经济增长后,产品供给增加,世界市场上此产品价格下降,贸易条件严重恶化; 该国是出口导向型国家,且出口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非常低,该国出口供给增加价格下降并不会带来需求大幅增加,加剧贸易条件恶化; 该国进口边际倾向较高,即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会因经济增长而显著增加,使得进口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导致贸易条件更加恶化。二、重叠需求理论二、重叠需求理论 重叠需求理论是瑞典的经济学家斯戴芬伯伦斯坦林德(Staffan B. Linder)于1961年在论贸易和转变一书中提出的。这一理论和绝对优势、比较优势以及要素禀赋论等从供给方面阐述贸易起因不同,它是从需求方面来解释国际贸易起因的,并认为,如果两个国家需求结构和收入水平越接近,两个国家的贸易关系越密切。 林德对消费者偏好做了新的假设,他认为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越偏好生活必需品;此外,还假设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偏好也相同。 在上述假设前提下,林德提出了“重叠需求理论”,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生产者主要根据本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来生产产品,产品首先向国内市场供应,然后才向国际市场供应。也就是说,厂商供应产品,首先要有国内的有效需求,如果要出口,还要有国外的有效需求。二、重叠需求理论二、重叠需求理论 第二,两国收入水平越接近,两国的需求结构越相似。相反,收入水平差距越大,需求结构差异越明显。例如,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对奢侈品的需求较多,而且相对来说品质也更高档;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国家或地区,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更多,而且相对来说品质也较低。就拿汽车产品来说,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汽车是代步工具,人均汽车拥有量很高。相比之下,在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汽车消费还是奢侈品,人均汽车拥有量很低。 第三,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越接近,两国之间的可贸易品越多,两国的贸易关系也就越密切。需求结构相近,意味着有很多商品在国内国外都有需求,即重叠需求,这对任意一个国家的厂商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伴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利润的增多,开展贸易的动机增强,两国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贸易关系更加密切。二、重叠需求理论二、重叠需求理论 总之,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两国的需求结构越相似,重叠需求的产品越多,两国的贸易关系越密切。反之,两国收入水平悬殊,重叠需求的产品越少,贸易的密切程度就越小。 根据重叠需求理论,伴随着两国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需求结构和规模也会发生变化,新的贸易品会不断出现,贸易规模也相应扩大。 重叠需求理论主要用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工业品之间的贸易。因为工业品之间的品质差异较大,而且影响工业品需求的因素主要是收入水平。所以,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很相近,从而对工业品的需求档次也相似,贸易关系也就越密切。而发生在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是工业品与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由于初级产品的需求与收入无关,而是由国家间资源禀赋的不同引起的,所以可以用要素禀赋理论来解释。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弗农把产品生命周期分为引入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三个阶段。随着技术的变化,在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投入在成本当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导致产品的比较优势也不同。我们以彩电为例来看一下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第一阶段:引入阶段。先进国资金实力雄厚,科技发达,重视研究开发新产品,所以,彩电首先在该国诞生。由于在彩电诞生过程中,大批高素质的科研人员从事了大量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所以此时技术成本在总成本中占的比重最大,产品是技术密集型的。在产品刚被研发出来时,由于该产品融入了大量的科技和资本因素,具有更高的品质,所以售价比较高,最初只在本国进行销售,该国对新产品拥有绝对的垄断能力。伴随着生产不断扩大,产品开始向外出口,出口地主要是与创新国收入水平接近的其他发达国家。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二阶段:成长阶段。伴随着新产品源源不断出口到发达国家,彩电在发达国家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市场不断扩大,这为进口国当地厂商组织生产创造了条件。而且此时产品已进入了成长期,技术已确定,隐含在产品中的技术伴随产品出口发生扩散,并被进口国当地厂商普遍采用,并且进口国可以制作略有差异的产品。当地厂商由于不必花费大量研发费用,也不用支付长途运输费用和关税,所以生产成本低于创新国,售价也开始降低,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此时,伴随着售价的降低,市场进一步扩大,当地企业为扩大生产和销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物质资本+管理、营销等人力资本),资本在总成本中占有绝对比重,产品是资本密集型的。由于发达国家拥有大量的资本,具有比较优势,所以产品主要由发达国家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第三阶段:成熟阶段。伴随着彩电出口,技术已完全扩散。一方面,生产彩电的技术被设计到了机器或生产装配线中,生产过程被标准化了,操作简单了;另一方面,生产彩电的机器本身也成为标准化产品而变得便宜了。此时,技术、资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下降,原材料和劳动成为此阶段最重要的因素,彩电成为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由于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资源,具有比较优势,所以,彩电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我们可以用图2.3表示这一过程。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上端表示净出口。 图2.3 产品生命周期模型t0t1:少数先进国研究、创新、生产及在本国销售时期;t1t3:先进国技术占绝对优势,先进国向其他发达国家出口,其他发达国家进口并模仿时期;t3t4:由技术优势转为资本优势,先进国出口下降,其他发达国家开始出口时期;t4t5:资本占绝对优势,产品主要由其他发达国家提供时期;t5以后:技术、资本不再占优势,转为劳动占优势,发展中国家出口该产品并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时期。第四节第四节 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以斯密、李嘉图等人为代表的古典主义阶段和以俄林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阶段。这些传统理论是在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两大前提下,提出相对价格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唯一原因。这些理论一般用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产业之间的贸易。在这些传统理论盛行之际,国际贸易实践又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如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约2/3甚至更多的世界贸易是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而且主要发生在同类产业之间,如制造业。这些现象用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经济学家开始采用新的方法来研究国际贸易问题,从而创立了新的贸易学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新贸易理论”,使国际贸易理论出现了一次重大飞跃。该理论从规模经济的角度说明国际贸易的起因和利益来源,否定了价格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唯一原因的论断。规模经济是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生产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规模经济包括两种形式,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内部规模经济指规模经济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内在的,平均生产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而与其所在行业的整体规模无关,即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单个厂商自身规模的扩大而下降。一般来说,当企业生产规模太小时,劳动分工不能很好地实现,现代化的管理经验也无法有效地实施,产品的平均成本较高;伴随着产量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更有效的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生产得以实现,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平均生产成本下降。此外,大规模的企业还可以使用更加专业化和高效率的大型机器设备,而小企业不能。外部规模经济指规模经济对单个厂商来说是一种外部效应,而非内在的,平均生产成本取决于整个行业规模,而跟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外部规模经济是一种经济外部性表现,一般说来,行业地理位置的集中往往会带来这种效应。因为随着行业的集中,相应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服务也比较完善,这对行业内的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好事,因而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外部的和内部的规模经济对市场结构有不同的影响。一个只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一般多见于竞争性很强的同质产品行业,由许多相对较小的厂商构成,且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单个厂商仍是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的;相反,在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中,企业自身规模越大,成本下降越明显,所以,大厂商比小厂商更具有成本上的优势,就形成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由于外部规模经济和内

    注意事项

    本文(第2章 国际贸易理论电子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春哥&#****71;)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