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1平均数58-人教版.docx
-
资源ID:12346782
资源大小:14.6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1平均数58-人教版.docx
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八单元平均数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引入。师问: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你的体育强项是什么?2师:有三个同学想与老师PK一下投篮的水平,你可以给我们策划一个比赛的方案吗?指名学生回答,师确定用一分钟投篮比赛方案,在一分钟内谁投中的最多谁就胜出。二、探究新知(一)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1、出示小强投篮统计图(5,5,5)和小刚投篮统计图(3,7.,2,师问:三次投篮结束,你认为用哪两个数字分别代表小强和小刚一分钟投篮的水平比较合适?要求先完成个人学习单,再小组内交流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单。提示:可以写出思路,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表示,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预设:用移多补少的方法,移完后小刚看起来每分钟都投中了4个。先把小刚三次投中的个数相加,得到12个,再用12除以3等于4个,所以可以用4来表示小刚一分钟投篮的水平比较合适。(先合后分)4、引出平均数,揭示课题。师:无论是刚才的移多补少,还是这回的先合并再平均分,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使原来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通过移多补少或者先合后分后得到的这个同样我的数叫做原来这几个数的平均籹。(板书课题:平均数。)比如,指小刚图,在这里,我们就说4是3,7,2的平均数。那么,在这里(指小刚图。哪个数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找每个人投篮的个数,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5、引导学生学会根据数据的多少和大小来选择求平均数的方法。师:当一组数据的个数不多,而且数据不大时,用什么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比较方便,但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比较多,数据比较大时,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方便吗?这时就可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来计算平均数。(二)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师: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小刚平均每分钟投中4个,那么4是不是小刚第一次投中的个数?是不是小刚第二次投中的个数?是不是小刚第三次投中的个数?师:奇怪,这里的平均数4既不又不能代表小刚第一次投中的个数,也不能代表他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那它究竟代表的是哪一次的个数呢?小结:平均数4不是小刚任何一次投中的个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小刚三次投篮这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和平均水平。(三)、引导学生了解数据平均数特点。师:知道我的投篮水平不怎样,所以在正式比赛前我请求同学们多给我一次机会,想不到他们既然答应了。出示前3次投篮统计图(4,6,5),师问:看到这个结果猜猜他们会说什么?为什么?师:在本次比赛中我一定胜出了吗?为什么?出示教师4次投篮的统计图(4,6,5,1),不计算,估计一下,我平均第分钟投中了几个?会不会是6个?会不是1个?为什么?师:根据刚才你们的分析,尽管还没有得出结果,但至少我们可以肯定,最后的平均成绩应该比这里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是大。也就是平均数是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之间。让生在个人学习单上用先合后分的方法计算与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师:现在看来,这场比赛我是输了。你们觉得问题主要是出在哪儿?师:试想一下,我最后一次投几个,我就赢得本次比赛?让生大胆猜测,并说说理由。让生观察师投篮统计图。(4,6,5,1)(4,6,5,5),(4,6,5,9),请大家观察这三幅图,前三次成绩不变,但最后一次成绩各不相同,最后的平均数也不同。师:看来,要使平均数发生变化,只需要改变其中的几个数?(1个),难怪有人说,平均数这东西很敏感,任何一个数据的“风吹草动”,都会使平均数发生变化。现在看来,这话有道理吗?(生:有)其实呀,善于随着每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这正是平均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将就此作更进一步的研究。(四)实践运用,体验生活。1、师生一分钟投篮比赛结束,如果要在我们三名选手中推荐两名选手代表学校去参加一分钟投篮比赛,你会选择哪两个选手?为什么?2、让生在现实生活中找一引起平均数的实例教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预设:(1)本周平均最高气温21摄氏度。(2)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3)四年级2班五位同学平均每人捐10本图书。(4)李莉同学平均每天上学路上花费15分钟。【设计意图】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2、2017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惠水县好花红景区日均接待游客48000人,惠水县九龙寺景区日均接待游客50000人。看了这个报告,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三、知识应用1、冬冬来到一个池塘边,他看到一块牌子上写着平均水深110厘米,冬冬心想,这也太浅了,我的身高有140厘米,下水游泳一定没危险,你们觉得冬冬的想法对吗?2、你能给符老师上的这节课打打分吗?四、全课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