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走进心理世界 全国通用.doc
-
资源ID:12349873
资源大小:16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走进心理世界 全国通用.doc
走进心理世界教学设计主 题:走进心理世界 课 时:1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一、 课程依据 1. 理论依据 (1)主题设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各学校可利用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帮助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基于指导纲要,本节课的主题从了解心理学出发,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了解小学现阶段心理课的内容、形式、特点及意义,从而在活动体验中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的意识。 (2)目标设定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依据指导纲要,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方向定位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进一步阐述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纠正对心理学错误的认知,了解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在了解的基础上激发对心理学的兴趣,同时了解小学现阶段心理课的内容、形式、特点及意义,以真诚,投入状态走进心理世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学情分析 课余时间,教师通过访谈及问卷调查发现,五年级的学生知道心理健康教育,了解部分心理知识,但是,对于心理学的科学定义及心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具体区分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作为五年级心理课的第一课,旨在基于学生的已有认知,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科学定义,心理课的内容、形式和特点,形成对心理学的科学认识,明白心理课对自己成长的意义。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辨真伪”,能够简单了解心理学的科学定义。 2.通过“从众视频”和“漫画故事”,了解心理现象,对心理学产生兴趣。 3.通过“我做心理小老师”,知道心理课的内容、形式及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对心理学产生兴趣。 难点:知道心理课的内容、形式、特点及意义。 四、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案 五、教学过程 心理实验:气球与石头 1.按照老师的指导语,进行活动; 2.活动结束,观察自己以及组内其他成员双手有无变化。 3.指导学生有序进行活动; 4.活动指导语:双臂向前伸直,双手掌心向上,保持同一高度,轻轻闭上眼睛,想象左手上拴一只氢气球,气球轻飘飘的,很轻很轻,右手上有一块石头,石头沉甸甸的,很重很重,随着呼吸,左手上的氢气球不断向上升,越来越轻,右手上的石头越来越重,感觉有些承受不住; 5.双手保持不动,睁开双眼,观察自己以及组内其他成员双手有无变化。 活动一 辨真伪 1. 思考自己眼里的心理学是什么样子的; 2.根据PPT呈现的选项,做出判断。 3.介绍规则,用右手比“V”,同时说“对”代表“真”;用“双手交叉”,说“错”代表“假”; 4.组织学生进行活动。 观看视频,结束后思考:1. 视频中的人为何会做出跟周围人类似的行为?2.这是什么现象? 漫画故事 1.欣赏漫画,倾听故事; 2.猜测成年后的乔治会如何做? 3.成年后的乔治不再尝试挣脱铁链是为什么? 4.呈现心理学的分类,根据学生反馈,简单进行介绍,激发兴趣。 活动二:我做心理小老师 1.小组讨论; 2.思考自己如果是心理老师,会给现阶段的小学生上什么内容和形式的心理课; 3.结合本活动,思考心理课的特点是什么。 心灵园地 1.齐读并感悟“心灵园地”的内容; 2.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3.教师进行自我开放,分享心理课对自己的意义; 4.组织学生齐读并感悟“心灵园地”的内容; 5.找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