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1.docx
2022新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新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分组讨论:小组汇报:先画线段图。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x+3x=180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4x=60是4个xx=453x=45×3=135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三、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第100页试一试:选两题进行板演第101页试一试:第二题:生列方程,说等量关系。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第101页试一试:第三题,第四题生说等量关系列方程。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新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2、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1、你对方程是怎样认识的?既然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应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二、重点练习:1、第102页第1题填一填:(1)成人脚的长度是身高的1/7,如果一个成人的身高为a米,那么他的脚长大约是()米。(2)看图:左图是由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它的周长是()。(3)苹果和梨的单价分别每千克4元和3元,买x千克的苹果和y千克的梨,共需()元。2、第102页第2题看图选方程。学生填在书上。说出你的理由。3、第102页第3题说出“?”等于多少?选两题说出你是怎么想的?4、第103页第4题5、第103页第5题、第6题说出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三、思考题。103页第7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小组汇报:第(1)题,两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6(条)腿着地;三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2=8(条)腿着地;四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3=10(条)腿着地;每多一只小熊,着地的腿就多2条,n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n-1)条腿着地.第(2)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怎样列出方程?小组汇报:4+2(n-1)=26请同学们尝试解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四、总结。新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策略:根据情境图让学生得到信息,在前面画线段图的铺垫下让学生根据题意画线段图有助于理解ax+bx或(ax-bx)可合为一项(a+b)x或(a-b)x之后能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图片。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主导活动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明标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进入新课学习状态。比较直接的引入新知。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教师: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教师强调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引导学生一起板书x+3x=180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4x=180是4个xx=453x=45×3=135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教师引导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看图上的信息分组讨论。小组汇报。1先画线段图。2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边听边板书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则姐姐有3x张邮票。x+3x=1804x=180x=453x=45×3=135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全班交流。举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第96页试一试:第97页练一练的第2题。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第97页练一练的第3题,第4题。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方程。学生独立完成,选两题进行板演。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进行解答。学生先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方程。学生独立完成。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新知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交流学习收获并提出疑问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新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教学目标: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上一个数(或都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2.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教学重点:利用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教学难点: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都乘上一个数(或都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教学活动:活动一:创设情境,建立模型。1.(出示天平)今天我们要在天平上做游戏,通过游戏你们将发现一些规律。现在我在天平的左侧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两边的质量相等。5=5)2.现在我在天平的左侧再放2克砝码,右侧也加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用算式表示。(5+2=5+2)3.分别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相同质量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怎样用算式表示。生动手实验,列算式4.左侧的砝码重X克,右侧放10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知道左侧的砝码重多少克?5.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X=10)6.如果左侧再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右侧也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7.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8.你们再推想一下如果天平都减去相同质量,天平会怎样。先看书,再动手验证你的想法。9.通过刚才两组游戏,如果我们把天平作为一个等式的话,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小组交流。(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活动二:解释运用:解方程1.求出X+8=10中的未知数X(1)什么是未知数?(2)根据刚才我们的游戏,你会求X?方程两边都减去8X+8-8=10-8X=2(3)怎样检验?2.试一试:求未知数X理解题意,解方程活动三:建立模型。1.看书:说一说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2.等式两边都乘上一个数(或都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能成立吗?你怎样验证?3.解释运用:解方程(1)饼400克,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2)怎样列方程?4X=400(3)怎样解方程?4.试一试:解方程。新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教学目标:1、通过天平游戏活动,让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2、让学生能利用发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3、通过操作、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学重难点:通过天平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加(或减去)同一个数,等一式仍然成立。教具、学具:天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老师课前给每个组准备了一个天平。你了解天平吗?怎么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左右托盘中放入同样重的物品。)今天我们要利用天平来做游戏,通过游戏同学们将会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二、创设情境,建立模型1、在天平的左侧放5克砝码,右侧也放5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两边的质量相等。)能否用一个算式表示:5=52、再在天平的左侧再放2克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如何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右侧也放入2克的砝码或物品。)怎样用算式表示?(5+2=5+2)3、左侧的砝码重X克,右侧放10克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知道左侧的砝码重多少克?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X=10)4、如果左侧再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右侧也加上一个5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X+5=10+5)5、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天平的左右两边加上同样中的物品,天平仍然保持平衡。6、你们再推想一下如果天平都减去相同质量,天平会怎样。先看书,再动手验证你的想法。7、通过刚才两组游戏,如果我们把天平作为一个等式的话,你发现什么数学规律?小组交流。(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8、 120+( )=120+35 234-123=234-( )345-( )=345-( )三、解释运用1、(出示图片)这时候天平平衡吗?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这个等式是一个方程。求出X+8=10中的未知数X(1)你知道这道题中的未知数X等于多少吗?说一说你的想法。X+8=10X+8-8=10-8 方程两边都减去8X=2(注意书写格式,等号要对齐。)(2)X=2对不对呢?你有什么来证明一下吗?2、试一试:求未知数X独立完成,全班反馈,交流。3、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游戏,你有什么收获?新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在熟悉的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正负数。知道了温度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但是还有零度。零度既不是零上温度,也不是零下温度。二、新课教学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像5,7,6,20,100,都是正数,有时我们在正数的前面添上“”,如+5,+7,+20,+100。相反我们都给负数的前面加上“-”。例如:-2,-56,-5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那么这些数该怎样读呢?谁愿意来读这些数教师出示数。三、课堂练习1.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出8848米,如果这个高度表示为+8848米,那么比海平面低155米的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度应表示为()米;海平面的高度为()米。2.如果小华家月收入2500元记作:+2500元那么她家这个月水,电,煤气的支出200应记作()元。3.如果电梯上升15层记作+15,那么下降6层记作()层。4.如果进了3个球记作+3,那么失2球记作()四、课堂练习见课本87页练一练教师巡视指导五、课堂小结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鼓励性的总结。板书设计:正负数5、6、9、12、100、等都是正数,或记做5、6、12、100。-2、-3、-15、-123都是负数。5或5读做正5,-2读作负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第16页 共16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第 16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