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共24页).doc

    • 资源ID:12378639       资源大小:1.16M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共24页).doc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桥梁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一 、设计资料 1 桥面净宽 净-7 +2×1.5m人行道 2 主梁跨径及全长 标准跨径 =21.70m(墩中心距离) 计算跨径 =21.20m(支座中心距离) 主梁全长 =21.66m(主梁预制长度)3 设计荷载 公路I级;人群荷载3.04 设计安全等级 二级 5 桥面铺装沥青表面处厚5cm(重力密度为23),混凝土垫层厚6cm(重力密度为24),T梁的重力密度为256 T梁简图如下图主梁横截面图二、 设计步骤与方法. 行车道板的内力计算和组合 (一)恒载及其内力(以纵向 1m 宽的板条进行计算) 1)每延米板上的恒载 g 沥青表面 : 0.05×1.0 ×23 = 1.15 混凝土垫层 : 0.06×1.0 ×24 =1.44 T梁翼板自重: 合计: 2)每米宽板条的恒载内力 悬臂板长 弯矩 剪力 (二)汽车车辆荷载产生的内力 1)将车辆荷载后轮作用于铰缝轴线上,后轴作用力为 140kN,轮压分布宽度如图 5 所示,车辆荷载后轮着地长度为 a2 = 0.20m ,宽度 b 2 = 0.60m ,则得: a1 = a2 + 2H = 0.2 + 2×0.11= 0.42m b1 = b2 + 2H = 0.6 + 2× 0.11 = 0.82m 荷载对于悬臂梁根部的有效分布宽度: 2)计算冲击系数 结构跨中截面的惯矩: 翼板的换算平均高度:cm 主梁截面重心位置:cm 则得主梁抗弯惯矩:结构跨中处单位长度质量: 混凝土弹性模量E: 取 由以上数据可得简支梁桥的基频: Hz 按照桥规规定f介于1.5Hz和14Hz之间,冲击系数按照下式计算: 由于这是汽车荷载局部加载在 T 梁的翼缘板上,故冲击系数取 1+=1.223)作用于每米宽板条上的弯距为: 作用于每米宽板条上的剪力为: (三)内力组合 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内力组合计算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内力组合计算 . 主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一)当荷载位于支点处时(应按杠杆原理法计算)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规定,在横向影响线上确定荷载沿横向最不利的布置位置。例如,对于车辆荷载,规定的车轮横向轮距为1.8m,两列汽车车轮的横向最小间距为 1.3m,车轮矩离人行道缘石最少为 0.5m。 1#梁 车辆荷载 人群荷载 由此可得1号梁在车辆荷载和人群荷载作用下的最不利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分别为 和(5号同1号) 同理可得 2 号梁在车辆荷载和人群荷载作用下的最不利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分别为: 2梁 和(4号同2号) 同理可得 3 号梁在车辆荷载和人群荷载作用下的最不利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分别为 3梁 和(二)当荷载位于跨中时(考虑用修正偏心压力法计算) 对抗扭修正系数的计算: 由于 本桥各根主梁的横向截面均相等,梁数 n=5, 梁间距为 1.6 米,则 1号梁横向影响线的竖标值为 由、绘制1号梁横向影响线,如下图示最不利荷载位置1梁影响线于是,1号(5号同1号)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如下(以和分别表示影响线零点至汽车车轮和人群荷载集度的横坐标距离): 车辆荷载:=0.455 人群荷载:0.564同理可得2号、4号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2梁影响线 =0.285;=0.115车辆荷载: =0.115; 人群荷载:=0.313 同理可得3号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3梁影响线 ;车辆荷载:=0.4; 人群荷载:=0.2(三)主梁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汇总梁号荷载位置公路-级人群荷载1,5跨中0.4550.564支点0.4381.6562,4跨中0.1150.313支点0.503跨中0.40.2支点0.5940. 主梁内力计算(一) 恒力内力计算1.恒载集度 主梁: kN/m 横隔梁: 对于边主梁:对于中主梁: kN/m桥面铺装层: kN/m栏杆和人行道: kN/m作用于边主梁全部恒载g为: kN/m作用于中主梁的恒载集度为: kN/m2.恒载内力边跨弯矩剪力影响线计算主梁的弯矩和剪力,;主梁个计算截面的恒载剪力和弯矩值,列于下表中剪力Q(kN)弯矩M(kN·m) 注:表中算式所得结果为边主梁恒载内力,括号内为中主梁恒载内力。(二)活载内力计算1. 公路-级中集中荷载计算计算弯矩效应时 kN计算剪力效应时 kN公路-级中均布荷载 kN/m2. 冲击系数因双车道不折减,故=1。3. 跨中弯矩计算跨中弯矩影响线如下图影响线面积: ;由于跨中弯矩横向分布系数1号,5号梁最大,所以只需计算1号,5号梁的弯矩,计算如下:(1) 对于1号梁公路-级汽车活载的跨中弯矩:人群荷载的跨中弯矩:kN·m(2) 对于2号和4号梁公路-级汽车活载的跨中弯矩:人群荷载的跨中弯矩 kN·m(3) 对于3号梁公路-级汽车活载的跨中弯矩:人群荷载的跨中弯矩 kN·m4. 跨中剪力计算跨中剪力影响线如下图:鉴于跨中剪力影响线的较大坐标位于跨中部分,故也采用全跨统一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来计算。影响线面积为: ;(1) 对于1号和5号梁公路-级汽车活载的跨中剪力:人群荷载的跨中剪力:kN(2) 对于2号和4号梁公路-级汽车活载的跨中剪力:人群荷载的跨中剪力: kN(3) 对于3号梁公路-级汽车活载的跨中剪力:人群荷载的跨中剪力: KN 5. 支点剪力算剪力影响线如下图所示:影响线面积为:;y=1横向分布系数变化区段的长度:附加三角形重心影响线坐标:(1) 对于1#和5#梁公路I级汽车活载的支点剪力人群荷载支点剪力: (2) 对于2#和4#梁 公路I级汽车活载的支点剪力: =1.22×1×10.5×0.115×10.6+×(0.5-0.115)×0.910 =28.52kN =1.22×1×0.5×295.2×1=180.07kN =208.59kN 人群荷载的支点剪力: =0.313×4.5×10.6+(0-0.313)×4.5×0.910 =11.25kN(3) 对于3#梁 公路I级汽车活载的支点剪力:=1.22×1×10.5×0.4×10.6+×(0.5940.4)×0.910=60.82kN =1.22×1×0.594×295.2×1=213.92kN =274.74kN人群荷载的支点剪力: =0.2×4.5×10.6+×(00.2)×4.5×0.910 =7.19kN6. 跨弯矩计算 影响线面积=××l²=31.74m² y=×18.4=3.45 (1) 对于1#梁: 按公路I级汽车荷载:=(1+µ)(·+y) =1.22×0.455×(10.5×42.135+246×3.975) =788.39kN·m 人群荷载的跨中弯矩:=0.564×4.5×42.135=106.94kN·m(2) 对于2#梁:按公路I级汽车荷载:=1.22×1×0.115×(10.5×42.135246×3.975)=199.26kN·m人群荷载的跨中弯矩:=0.313×4.5×42.135=59.35KN·m(3) 对于3#梁:按公路一级汽车荷载: kN·m人群荷载的跨中弯矩: =0.2×4.5×42.135=37.92kN·m7. 跨截面的剪力1/4跨剪力影响线如下图:影响线面积=××l×=5.96m²;y=0.75m(1) 对于1#梁:=(1+µ)···+(-) =1.22×0.498×(10.5×5.18+233.6×0.75) =139.49KN =0.713×4.5×5.18=16.62KN(2) 对于2#梁:=(1+µ)···+(-) =1.22×0.132×(10.5×5.18+233.6×0.75) =36.97KN =0.322×4.5×5.18=7.51KN(3) 对于3#梁:=(1+µ)···+(-)=1.22×0.4(10.5×5.18233.6×0.75)=112.04KN=0.2×4.5×5.18=4.66KN(三)荷载组合永久作用的设计值效应与可变作用设计值效应相结合,其效应组合表达式为如下:总结为:当恒载为最大时:组合值=1.35×恒荷载+1.4×汽车荷载+0.8×1.4×人群荷载当汽车荷载最大:组合值=1.2×恒荷载+1.4×汽车荷载+0.8×1.4×人群荷载主梁内力计算组合值如下表跨中弯矩组合梁号恒载活载组合值汽车人群1,5868.01051.19142.582,4870.8265.6879.133870.8924.1250.56跨中剪力组合梁号恒载活载组合值汽车人群1,5097.606.822,4024.673.793085.802.42支点剪力组合梁号恒载活载组合值汽车人群1,5163.8218.9539.762,4164.3208.5911.253164.3274.747.191/4跨弯矩组合梁号恒载活载组合值汽车人群1,5651.0788.39106.942,4653.1199.2659.353653.1693.0937.921/4跨剪力组合梁号恒载活载组合值汽车人群1,581.9157.6415.132,482.239.848.39382.2138.585.36. 横隔梁内力计算 1、确定作用在中横隔梁上的计算荷载:对于跨中横隔梁的最不利荷载布置如图 纵向列车轮对于中横隔梁的计算荷载为: 计算弯矩时:=+=×238×1+×10.5×4.85=144.463kN=4.5×4.85=21.825KN2、绘制中横隔梁内力影响线按偏心压力法算得1、2、3号梁的荷载横向分布影响线竖坐标值,则的影响线竖标可计算如下:=0.54, =0.14; =0.285, =0.115; =0.2, =0.2P=1作用在1号梁轴上时:=×1.5d+×0.5d1×1.5d=0.54×1.5×1.6+0.285×0.5×1.61×1.5×1.6=0.88P=1作用在5号梁轴上时:=×1.5d×0.5d=(0.14)×1.5×1.60.115×0.5×1.6=0.24P=1作用在3号梁轴上时:=×1.5d×0.5d=0.2×1.5×1.60.20×0.5×1.6=0.64有了此三个竖标值和已知影响线折点位置,就可以绘出影响线如图所示:3、绘制剪力影响线 对于1号主梁处截面的影响线可计算如下: P=1作用在计算截面以右时:=即= P=1作用在截面以左时:=1即=1 绘成影响线如图所示4、截面内力计算 将求得的计算荷载在相应的影响线上按最不利荷载位置加载,对于汽车荷载并计入冲击影响力(1+µ),则得:弯矩:公路I级荷载=(1+µ) ···=1.22×1×144.46×(0.86+0.37)=216.78(KN·m)人群荷载 = = 21.825×(1.42)=31.07(KN·m)剪力:公路I级荷载= (1+µ) ···=1.22×1×144.46×(0.520.330.190)=183.29(KN·m)人群荷载=21.825×(0.38)=8.28(KN)5、内力组合,按极限状态设计的计算内力为: 基本组合: =01.4×216.780.8×1.4×(31.07)=295.56(KN·m) =01.4×183.290.8×1.4×(8.28)=272.07(KN) 短期组合: =00.7×216.781×(31.07)=132.74(KN·m) =00.7×183.291×(8.28)=132.03(KN) 长期组合: =00.4×216.780.4×(31.07)=81.71(KN·m) =00.4×183.290.4×(8.28)=77.00(KN) 专心-专注-专业

    注意事项

    本文(桥梁工程课程设计(完整版)(共24页).doc)为本站会员(飞****2)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