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1 角的初步认识丨苏教版.doc
-
资源ID:12383159
资源大小:19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7.1 角的初步认识丨苏教版.doc
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本节课的教材是按照“先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辨认图形再做角并认识角的大小最后体会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这个思路分层次编排的,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角并不陌生,但对于角的认识并不规范,本节课的知识是从学生的生活中引发出来的,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所以本节课学生的兴趣会很高,对于比较角的大小,学生会比较,但总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学生心里明白,但并不一定会用语言表述,所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规范教学来引导学生真正认识角。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会画角。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教具准备:两副三角板、纸工袋、闹钟、剪刀、活动角、一张长方形纸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我们学校每个星期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冉冉升起的国旗上有什么?(国旗上有五角星),五角星上有角。你们都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升国旗时都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红领巾上也有角。(红领巾有三个角)角究竟是什么样的图形呢,你们想不想知道。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的图形角。(板书:认识角)二、引导探究角1.找出三角形中的角。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三角形的角,它有几个角?(3个)你能指出来吗?教师示范指角的方法。学生模仿指出3个角。2、从实物中找角。 师生逐一出示准备好的剪刀、三角板、闹钟,用手比划这些实物中的角。出示五角星,现在你能找出所有的角吗?(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出示闹钟,指名说一说。(指出:闹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也形成一个角。)3、认识数学中的角。教师出示课件,分别描出一个角,平移到实物下方。指出: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4、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1)指出:直直的这两条线叫做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边)。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2)指名学生到黑板标出各角的顶点和边。(3)练习:判断是不是角(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是角的图形在图形中标出角的顶点和边在哪里,不是角的说出为什么?5、教学“试一试”。(1)教师出示活动角。(2)提问: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学生尝试将角变大。想象一下:角的两条边就像人的两条腿,腰就是顶点,要使角变大就把两条腿怎样(叉开)?提问:把这个角变小一些怎么办?引导学生说:合拢。(3)现在把这个活动角贴着黑板沿着纸条描出一个角。(4)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知道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三、反馈检测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提问: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重点观察第一个图形,指名说出有几个角。学生可能会认为有3个角,也有的会认为是1个角,分别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由。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点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直的。其余三个图形,逐个指名说一说,产生分歧时,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的理由。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课件出示三个不同的钟面,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用红色线条表示。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同桌交流,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角的大小与它叉开的大小有关。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两幅大小不同的三角尺,将形状相同的三角尺放在一起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说出:这两个角一样大。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分小组活动。每人折出一个角,小组内比一比,谁折出的角最大,谁折出的角最小?5.拓展练习。四、反思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学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归纳:认识了角。知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有大有小。其中要特别注意的是:边一定是直直的。还会画角和比较角的大小。 板书设计:认 识 角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平面图形。2、角的各部分名称 边顶点 边 3、角的特征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多层次的活动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角、认识角、探究角。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一个个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新知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的一开始,从学生的熟悉的物品中抽象出角,使学生在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经历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联系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二、 放手学生,探究新知。1 、让学生找一找生活情境中物品表面的角、身边物体表面上的角、平面图形上的角,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2、 在突破角的大小与其两边叉开程度有关这一难点时,我让学生利用材料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能活动的角,以激发起学生急于探究新知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互动游戏,师生互动游戏,在游戏中探究新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三、 应用新知,培养能力。1、画角应该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但正因有了前面的整体感知,所以在学生眼中,不再是无从下手,加之前面通过角的判断,它们知道了角的特点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于是他们各显神通,有的是把三角板或纸片上的角描下来,有的则是把两条直的线接在一起,有的则是依葫芦画瓢,照老师的样子徒手画下来。我都由他们去,在此基础上,我再加以点拔。我相信只有经历过,才能记忆深刻。2、学生依据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折角,怎样才能折出更大的角,怎样才能折出更小的角。在动手折和互相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角的特征的掌握。这样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