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2).docx
-
资源ID:12383848
资源大小:14.6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古诗三首:石灰吟|部编版 (12).docx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石灰的特点。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教学难点: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课前准备:学生阅读的资料;PPT。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导入,直指所吟事物师: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1、齐读诗题,说说题目的意思。(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有赞扬、称颂的意思)2、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二、诵读诗句、了解古诗大意1、朗读古诗,初步感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从读开始。(1)学生自由朗读。过渡:读诗讲究平仄,一二声平声,慢读;三四声仄声,快读。(2) 指名读,及时评价。(3)打手势读(4)师生和诗(5)师范读(6)配乐齐读,读出韵味、节奏。2、走进石灰、品读诗句、理解诗意过渡:好诗不厌百回读,除了读还要会理解。(1) 你认为哪些字词难理解?(若等闲)(2) 同桌交流诗意,生汇报,理解哪句说哪句。(3) 试着把整首诗说出来(4)师: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老师这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请迅速默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石灰。(2)组织交流解读: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3)过渡质疑: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要留清白)相机板书:清白小结: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承受煎熬,原来是有着这样元大的理想和崇高的气节。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带着敬佩之情齐读诗歌。三、初识“托物言志”, 引明志诗,创境读懂诗意(一)联系生平,读懂诗意1、师:如果我们仅仅认为这是一首赞颂石灰的诗,也许它并不会有这么强的生命力能流传至今。我们深入地读诗,就要从读诗句到读诗人。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字里行间隐隐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根据这短短28个字,猜测下于谦是个怎样的人,他可能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大胆猜测,有理有据就行。2、小组合作,大胆猜测3、集体交流4、于谦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二)结合资料,深悟诗情二、 1.学生看资料,结合诗句。边看边想,作者借石灰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志向? 2.学生汇报。3、师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像作者一样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着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三)入境诵读【播放音乐,师讲述】这一天,北京乌云压城,闷雷滚动。城中的老百姓扶老携幼,来为于谦送行。(指名读书最好的一生读)你就是于谦,刑场上,你轻轻吟道此刻,于谦很坦然。他已经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百姓,无愧于国家,无愧于天地,死亦何惧?但他分别听到,身后的百姓们,也在轻轻地吟诵着(指名一个大组读)于谦的鲜血染红了大地,他走了,他再也听不到了,但那男女老少感天动地的吟诵声在天地间久久回荡着(齐读)那声音越来越轻,越来越轻,似乎是天地的悠悠回音(齐读“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要留清白在人间”)那声音似乎消失了,但它又没有消失,几百年来,那声音一字一句都铭记在自己的心中。四、总结古诗、拓展升华 1、如果这节课,石灰吟这首诗,于谦这个人,让你深深读懂了两个字,让你永远难忘两个字,那么,这两个字是(指名读两次)这两个字是(齐读)是的,清白是于谦之志,清白是立身之本,清白是民族之魂!2、拓展:学习于谦咏煤炭1、于谦还写了一首咏煤炭,我们借助刚才的学习方法和下面的注解来赏析,你知道这首诗中他又是借何物言何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