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doc
-
资源ID:12388027
资源大小:39.50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doc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9古诗三首单元三学科语文年级三学习目标1. 会认6个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 2.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重点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难点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上一节,我们分析朗读背诵了元日,今天,我们继续品赏古诗三首后面的二首古诗。学生听讲 温故知新讲授新课一 清明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纷纷”形象描写了春雨的特色。“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情,凄迷纷乱的心情。“行人”“断魂”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逝亲人之际,可自己却孤身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学生齐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分组活动,构图绘画,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教师适当的优劣点评。二 同学们,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知道重阳节吗?它是哪一天?九月九日。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有位诗人在重阳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知道这句诗出自那里吗?它就是出自我国著名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重阳节在古时候又有什么习俗?汉初,在皇宫中,每年阴历九月九日,都要佩带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民间又有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你了解茱萸吗?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有浓烈香味,茎可入药。据说重阳节这天佩带茱萸,可以避邪、消灾。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想念、思念“山东”是什么意思?是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说的山东省不同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重阳节这天,诗人很思念自己在家乡的兄弟们。你了解诗人王维吗?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诗人在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波在外,自然产生思乡念亲之情。特别是在尤其是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为强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独:独自一个人。异乡:他乡。异客:外地生活的人。逢:遇到。倍:加倍。整句诗意: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作为他乡的客人,每当遇到佳节就加倍的思念亲人。读中体会感情,理解课文遥知兄弟登高处是什么意思?遥想兄弟们正在登高望远。个性化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名读。三拓展提高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春夜喜雨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钱塘湖春行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四课堂练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作为他乡的客人,每当遇到佳节就加倍的思念亲人。五 作业布置默写这一节学习的二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解释下面的字:独 异乡 异客 逢独:独自一个人。异乡:他乡。异客:外地生活的人。逢:遇到。倍:加倍。学生分析朗读背诵学生理解背诵学生练习理解后背诵师生合作,老师指点巩固提高课堂小结这一节,我们品赏背诵了古诗三首里后面二首古诗。感受了诗人在节日里的不同心情。板书古诗三首清明画面:雨纷纷欲断魂杏花村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念家人 登高 插茱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