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限时规范练之三 限时规范练二.docx
-
资源ID:12398319
资源大小:23.07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限时规范练之三 限时规范练二.docx
限时规范练二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古诗词鉴赏 (时间:60分钟分值:64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文学教师是作品与读者两个主体间对话的中介,他既要准确地捕捉作者_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信息,还要敏锐地_、及时地接受学生的情绪信号,并娴熟地运用情绪协调技能,将两者情感调整到适宜的距离,从而创造出_、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A渗透探测物我同一B浸透探测物我同一C渗透侦察物我统一D浸透侦察物我统一答案A解析渗透: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浸透:比喻饱含(某种思想感情等)。根据后文的“在字里行间”,应选“渗透”。排除B、D两项。探测:对于不能直接观察的事物或现象用仪器进行考察和测量。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进行活动。根据语境,应选“探测”。排除C项。故选A。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中国美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_,_,_,_。_,_。这就使得中国美学在艺术上特别强调情感的表现。强调艺术在伦理道德上的作用既不同于法律上的强制也不仅仅是一个理论认识的问题通过情感的感染而推向行动而人们对某种伦理道德原则的接受它需要诉之于个体的情感A BC D答案B解析解答此题,结合“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分析,中的“强调”与前面的内容并列,应该为首句;结合“伦理道德”分析,在的后面;结合关联词“既也”分析,在一起;结合“情感”分析,在一起。综合起来分析,B项正确。3下列诗句涉及的传统节日,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A BC D答案A解析说的是寒食节。寒食节为清明节前一二日,清明节是农历四月初五。说的是乞巧节,即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说的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说的是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按时间顺序排列,应是。故选A。4下列诗句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B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C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D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答案C解析C项“丝竹”借代音乐。A项“尘网”比喻束缚人的官场。B项“青云梯”比喻天姥山山路之高,如深入云端的梯子。D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风霜高洁,_,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3)寄蜉蝣于天地,_。(苏轼赤壁赋)(4)_,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5)顺风而呼,_,而闻者彰。(荀子劝学)(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质胜文则野,_,仁在其中矣。(论语·雍也)(8)苟利国家生死以,_。(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答案(1)乱花渐欲迷人眼(2)水落而石出者(3)渺沧海之一粟(4)汩余若将不及兮(5)声非加疾也(6)赢得仓皇北顾(7)文胜质则史(8)岂因祸福避趋之三、古诗词鉴赏(44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狂夫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篠”即“筱”。“裛”即“浥”。6这首诗的颔联在写景上有何特色?(6分)答:_答案选词精当。动词细腻生动:“含”有小心呵护之意,运用了拟人手法;“裛”是滋润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然风雨的微细、轻柔;形容词“净”“香”巧妙地营造了微风中有细雨、细雨中夹微风的清新朗润的美妙意境。叠词“娟娟净”,秀美光洁,“冉冉香”,阵阵清香,既生动地点出了竹子和荷花的美好形态,又平添了音韵之美。色彩清新明丽,“翠篠”“红蕖”。从视觉、嗅觉等角度描写。7请简要概括这首诗的构思脉络。(5分)答:_答案先写居住环境,暗寓疏放之意:诗的前四句描写眼前幽美清静的草堂环境,表达了诗人饱经丧乱之后的舒展、愉悦乃至旷放的心情。五、六句笔锋调转,写出了世态炎凉和生活艰辛,点出了诗人现实处境之艰难,为下文抒发心志做铺垫。七、八句表明心志:即使生活如颈联所述那般残酷,诗人并未被打倒,而是愈发“疏放”,“老更狂”,可见诗人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念奴娇·水乡霜落注范成大水乡霜落,望西山一寸,修眉横碧。南浦潮生帆影去,日落天青江白。万里浮云,被风吹散,又被风吹积。尊前歌罢,满空凝淡寒色。人世会少离多,都来名利,似蝇头蝉翼。赢得长亭车马路,千古羁愁如织。我辈清钟,匆匆相见,一笑真难得。明年谁健,梦魂飘荡南北。注此词为范成大充任祈请使出使燕山向金索求北宋诸帝陵时所作。8上片中所描写的风景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6分)答:_答案空阔(远景、空旷、辽远)。“西山一寸”中的“一寸”,“南浦潮生帆影去”中的“帆影”,“日落天青江白”中的“天”“江”,“万里浮云”中的“万里”,都体现了空阔辽远的特点。9词的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答:_答案对人生多离别的伤感;对名利的淡漠(对热衷于功名利禄者的抨击);羁留异乡的愁苦;短暂相聚的欢乐;完成使命的担忧。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白田马上闻莺李白黄鹂啄紫椹,五月鸣桑枝。 我行不记日,误作阳春时。 蚕老客未归,白田已缫丝。 驱马又前去,扪心空自悲。注白田:古地名,位于今扬州境内。缫(so)丝: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10赏析首联的写景特色。(5分)答:_答案选取乡村的典型景物“黄鹂”“紫椹”“桑枝”等;视听结合,“黄鹂啄紫椹”写视觉,“鸣”写听觉;色彩明丽,富有画面感。1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对白田夏日美好景象的欣喜之情:黄鹂“啄紫椹”,“鸣桑枝”,美景可喜。对故园的思念之情:“蚕老”而“客未归”,其情可见。长期漂泊、思乡而不能归、前途迷茫的悲伤之情:“驱马又前去”,欲归而不能;“空自悲”,直抒其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天香 贺铸烟络横林,山沈远照,迤逦黄昏钟鼓。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注蛩(qión):蟋蟀。骎(qn)骎:马疾奔貌,形容时光飞逝。东君:司春之神。12词的上片写景,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请简要说明。(5分)答:_答案运用视听结合,“横林”“山沈”“黄昏”等是视觉,“蛩鸣”“砧杵声”等为听觉,渲染了宁静幽寂的气氛,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伤与孤寂。13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_答案对时光易逝、年华已老的感伤;仕途不顺、壮志难酬的忧愁;漂泊羁旅的愁苦、思乡念亲却归家不得的惆怅;对万物萧条的悲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