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6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科版 (5).doc
-
资源ID:12400237
资源大小:17.50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6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科版 (5).doc
热是怎样传递的教材分析: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不陌生。但小学生没有从科学的角度探究,热是怎样传递的。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对热传递的现象提出质疑,直观的观察热传递的现象。尝试解决问题设计实验获得事实证据,掌握热是怎样传递的科学知识点。在探究中培养学生搜集事实证据的能力。学情分析;1、对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认识是浅显的。由于热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盛饭时勺子、碗、盘子会变热,喝水时杯子会变热等,不用学生刻意的观察,就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基础。但这些经验是不够系统、比较模糊的。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如果上升到一定的科学道理,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出来还是有难度的。2、对本课要开展的探究活动来说,学生具有一定的能力。五年级是学生从中段进入高段的一个开始,学生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在小学科学体系的三个维度上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如合作、观察、假设等。因而在进入高段的科学学习中,要在已有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探究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从事物表面兴趣发展为对科学探究持久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探究中思考与发现的乐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探究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本课教学的重点。2、 热传递的过程和方向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新课引入二、师生共同研究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三、师生共同研究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四、小结 1、实验引入:教师拿一个烧杯里面装入热水再拿一根金属条放入杯中让学生摸一摸金属条有什么变化?想一想这根金属条是怎样热起来的?【实验活动】 师生共同研究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2.教师用直观实验让学生观察到金属条中热的传递。(实验完毕后课件演示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实验活动二】师生共同探究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分组实验)3.回想刚上课时,手摸插进热水中的金属条手,手感觉热了,这个小实验中热是怎样传递的,你能说一说吗?学生直接触摸并说出这根金属条的变化。 分组讨论交流(1) 热在金属条中怎样传递?(2你有什么猜想,提出质疑。我从实验中知道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较低的地方。讨论交流(1) 推测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2)怎样让金属片在热的传递中可以看到。(3) 分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法,要做哪些准备学生再次讨论交流实验中的发现得出结论: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从实验导入新课,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为教学过程中对热是怎样传递奠定了学习基础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亲手实验,亲身体验自己的实验方案,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师生共同研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手去做实验,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从学生动手、动脑、 亲自做实验证实自己的观点方法是否正确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尾处,让学生思考课刚开始的实验,一方面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到科学知识就在身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