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限时规范练之三 限时规范练一.docx
-
资源ID:12401838
资源大小:65.7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限时规范练之三 限时规范练一.docx
限时规范练一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阅读 (时间:45分钟分值:4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古代信函以何种方式邮递,与汉乐府“双鲤鱼”是否为刻作鱼形的木质信函,本是两个不能_的问题。后世以“鱼书”“鱼素”“鲤缄”等代称书信,皆是_这首汉乐府,并不能表明后人将其理解为鱼形信函。孟浩然诗曰“尺书能不吝,时望鲤鱼传”,至少在明代以前,并无人_此“鲤鱼”非真鲤鱼。A相提并论化用质疑B混为一谈引用质疑C混为一谈化用置疑D相提并论引用置疑答案A解析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结合“两个”“问题”分析,应选用“相提并论”。化用:也称作“借用”“套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作品化解开来,根据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引用:用别人说过的话(包括书面材料)或做过的事作为根据;任用。结合“后世以鱼书鱼素鲤缄等代称书信”“这首汉乐府”分析,应选用“化用”。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式)。“置疑”是动词加名词结构,前面不能再加“提出”一类的动词。结合“无人”分析,应选用“质疑”。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就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关系看,_,_,_;_,_。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必要条件伦理学主要从道德品质上考察人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则揭示人的行为动机和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本质对心理学特别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有一定帮助伦理学和心理学都研究人的行为动机A BC D答案D解析紧承前文,总说伦理学和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排除B、C两项。由可知,应先说“伦理学”,再说“心理学”,故应在的前面;由“心理学则”中的“则”也可以看出,应在的前面,排除A项。故选D。3下列诗句中,“霜”字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B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C西风吹老梧桐树,仍送新霜两鬓来。D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答案C解析C项“霜”比喻白发,A、B、D三项都是指自然天气现象。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今天是小女婷婷的十岁生日,借此机会,聊备薄酒,感谢各位亲友多年来对我全家的关怀和帮助,请大家开怀畅饮!B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你送我的笔筒虽不贵重,但盛满浓浓的友情,我就笑纳了,一定好自珍藏!C这么多年来承蒙你的关怀照顾,我受益匪浅。现在你家里遇到了难处,我自然也应该鼎力相助,竭诚回报。D杨总率先发言,抛砖引玉,提出不少建设性的建议。接下来,请未发言的同志不吝才智,献计献策,畅所欲言!答案A解析B项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此处是自己接受别人的礼物。C项鼎力相助:鼎力,敬辞,大力。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此处语境是“我”帮助别人。D项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此处用词不符合语境中的身份。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_?(庄子逍遥游)(2)此中有真意,_。(陶渊明饮酒)(3)风急天高猿啸哀,_。(杜甫登高)(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_!(韩愈师说)(5)山水之乐,_。(欧阳修醉翁亭记)(6)金戈铁马,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投我以桃,_。(诗经·大雅·抑)(8)度尽劫波兄弟在,_。(鲁迅题三义塔)答案(1)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欲辨已忘言(3)渚清沙白鸟飞回(4)欲人之无惑也难矣(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气吞万里如虎(7)报之以李(8)相逢一笑泯恩仇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柳宗元仆未冠,求进士,闻娄君名甚熟。其所为歌诗,传咏都中。通数经及群书。当时为文章,若崔比部、于卫尉,相与称其文。众皆曰纳言注曾孙也。而又有是,咸推让为先登。后十余年,仆自尚书郎谪来零陵,觏娄君,犹为白衣,居无室宇,出无僮御。仆深异而讯之,乃曰:“今夫取科者,交贵势,倚亲戚,合则插羽翮,生风涛,沛焉而有余,吾无有也。不则多筋力,善造请,朝夕屈折于恒人之前,走高门,邀大车,矫笑而伪言,卑陬而姁媮。偷一旦之容以售其伎,吾无有也。自度卒不能堪其劳,故舍之而游。逾湖、江,出豫章,至南海,复由桂而下也。少好道士言,饵药为寿,未尽其术,故往且求之。”仆闻而愈疑。往时观得进士者,不必若娄君之言,又少能类娄君之文学,又无纳言之大德以为之祖,无比部、卫尉以为之知,而升名者百数十人。今娄君非不足也,顾不乐而遁耳。因为余留三年。他日,又曰:“吾所以求于心者未克,今其行也。”余既异其遁于名,而又德其久留于我也,故为之言。夫君子之出,以行道也;其处,以独善其身也。今天下理平,主上亟下求士之诏,娄君智可以任职用事,文可以宣风歌德,行于世,必有合其道而进荐之者。遽而为处士,吾以为非时。将曰老而就休耶?则甚少且锐;羸而自养耶?则甚硕且武。问其所以处,咸无名焉。若苟焉以图寿为道,又非吾之所谓道也。夫形躯之寓于土,非吾能私之。幸而好求尧、舜、孔子之志,唯恐不得;幸而遇行尧、舜、孔子之道,唯恐不慊,若是而寿可也。求之而得,行之而慊,虽夭其谁悲?今将以呼嘘为食,咀嚼为神,无事为闲,不死为生,则深山之木石,大泽之龟蛇,皆老而久,其于道何如也?仆尝学于儒,持之不得,以陷于是。以出则穷,以处则乖,其不宜言道也审矣。以吾子见私于仆,而又重其去,故窃言而书之而密授焉。注纳言:指的是娄师德,即娄南图祖父,纳言是官职。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仆深异而讯之讯:询问B偷一旦之容以售其伎 售:卖弄C主上亟下求士之诏 亟:多次D以出则穷,以处则乖 乖:顺从答案D解析乖:不顺。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娄图南通晓数经,博览典书,早年就名闻京都,就连崔比部、于卫尉等人,都一起赞美他的文章。B娄图南认为现应试科考的人都是结交权贵,溜须拍马,言语不真,讨好谄媚,作者也很赞同他的观点。C娄图南少时就喜欢道士们的话,想煮烹药饵寻求长寿,所以越过江河湖海,到海南桂林,前去寻求这种道术。D作者认为娄图南具备当官从政的才智和智慧,拥有宣扬风雅、歌颂政绩的才学,只是没有得到别人的推荐。答案B解析“作者也很赞同他的观点”错,原文“仆闻而愈疑”,可见作者并不赞同他的观点。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自度卒不能堪其劳,故舍之而游。(3分)译文:_(2)余既异其遁于名,而又德其久留于我也,故为之言。(4分)译文:_(3)求之而得,行之而慊,虽夭其谁悲?(3分)译文:_答案(1)我考虑最终也不能忍受这种劳顿,所以就放弃功名到处游历。(关键词:“自度”,自己考虑;“堪”,忍受;“舍之”,放弃功名)(2)我既对他隐姓埋名感到怪异,又对他能在这里居住这么长时间很是感激,所以给他作序言。(关键词:“异”,感到怪异;“遁”,隐藏;“德”,感激;“言”,作序言)(3)如果追求志趣又实现了,推行道义又满足了,即使短命又有谁会悲伤呢?(关键词:“慊”,满足;“虽”,即使;“夭”,短命、早逝)9柳宗元对于娄图南“隐居入道”持什么态度?原因是什么?请分条概括。(4分)答:_答案作者不赞同娄图南现在归隐入道。他认为现在政治清明,朝廷也多次求士;娄图南具备从官的才能和智慧,应该追求儒家之道,而不是长寿之道。参考译文我不到二十岁时,开始考取进士,对娄君的名字非常熟悉。他所做的歌诗,在京城被广泛地传唱吟咏。他通晓数经,博览典书。他当时写成的文章,像崔比部、于卫尉等人,都一起赞美。大家都说他是纳言的曾孙。他又有这样出众的文采,于是大家都很谦让,让他做先科秀才。十多年后,我从尚书郎职位贬官到零陵,遇见娄君,他仍然是一个平民百姓,没有像样的房子居住,出门没有仆人车马。我很奇怪,就询问他,他说:“现在那些应试科考的人,结交权贵,依靠亲戚,迎合他人,好像鸟儿插上了翅膀一样,能生风击浪,有充足的影响力,应付科考绰绰有余,我一样也没有。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们有的是力气,又擅长拜访请托,整天在普通人面前屈曲折节,出入于权贵门第,迎候华美车马,笑容造作,言语不真,点头哈腰,讨好谄媚。苟且以一时容颜卖弄伎俩,我一样也没有。我考虑最终也不能忍受这种劳顿,所以就放弃功名到处游历。越过江河湖海,走出豫章,到了南海,又由桂林出发向南游历。我年少时就喜欢道士们的话,想煮烹药饵寻求长寿,还没有完全掌握这种道术,所以前去寻求。”我听了更加怀疑。我观察过去考中进士的人,也不一定就像娄君所说的那样,又很少有人能和娄君的文采学识相比,又没有大德的纳言作为曾祖,又没有崔比部、于卫尉所称颂的智慧,但是声名鹊起的人多达几百人。现在娄君不是条件不充足,只是不乐于这样做而隐身江湖罢了。因为我的原因,他留在这儿三年。有一天,他又说:“我所追求的心愿尚未完成,现在我还是上路吧。”我既对他隐姓埋名感到怪异,又对他能在这里居住这么长时间很是感怀,所以给他作序言。君子出外游历,来推行道义;居家独处,来亲善自己。现在天下治理平稳,皇上多次颁布求士诏书,娄君的智慧可以充任职位管理大事,文采可以宣扬风尚歌颂德化,思想推行于世,一定会有人和他意见相合而推荐他。可是他竟然成为隐居不仕的人,我认为他是不合时务。他会一天天衰老直至生命耗尽吗?这样做的人很少且需有锐气;他身体疲弱想自己养活自己吗?这样做的人需要身体高大且勇武。问和他一起相处的人,都是些无名之辈。如果苟且把希望长寿作为道义的话,又不是我所说的道义。身体寄居在土壤中,又不是我能据为己有的。幸运地喜欢追求尧、舜、孔子的志趣,只害怕追求不到;幸运地推行尧、舜、孔子的道义,只害怕不满意,如果能这样,延寿就可以做到了。如果追求志趣又实现了,推行道义又满足了,即使短命又有谁会悲伤呢?现在,娄君把呼吸空气作为食物,把咀嚼药饵作为精神,无所事事就是闲适,生命不死就是生存,那么,深山中的树木石头,大湖中的乌龟蛇灵,都年纪很高生命持久,但对于推行道义又会怎么样呢?我曾经学习儒学,虽然坚持不懈也没有学到精髓,以至于深陷于此,不能自拔。因此出外游历,则感困厄,居家独处,则感不顺,很明显,我也不适合谈道义。然而因为娄君被我偏爱,我又很看重他的离去,所以就写下这篇序言,秘密地交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