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doc
-
资源ID:12408199
资源大小:1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带刺的朋友第二课时 人教部编版.doc
23.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在学习刺猬偷枣过程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2. 尝试抓住动作描写小动物。 3. 通过作者对刺猬称呼的变化,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 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真切地感受刺猬偷枣的本领大,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偷枣的事。尝试有条理地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 【教学难点】 尝试抓住动作描写小动物。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入课题。 1.上节课我们和作者一起认识了一位“带刺的小动物”,(齐读课题)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和他交朋友吧。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一个秋天的夜晚,刺猬在我家后院偷枣的故事。) 二、 学习“偷枣”,感悟聪明。 1.那么小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找出刺猬偷枣的句子,读一读,并圈出它偷枣时的动作。 2.学生自由阅读,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3.小组派代表交流句子,并逐句圈出刺猬偷枣的动作。 (1)(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忽然看见一个圆乎乎的东西,正缓慢地往树上爬 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旧诡秘地爬向老树杈,又爬向伸出的枝条 理解:监视、诡秘。 这两句话中有哪些刺猬偷枣的动作?(爬)刺猬是怎么爬的?(诡秘)理解诡秘(隐秘)说明了什么?(小刺猬偷枣小心谨慎。) 指导朗读,读出小心谨慎啊。(提示读书方法:“我是小演员”:境界一,读原句,做动作;境界二,换口吻,演一演。) (2)后来,那个东西停住了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 交流动作“摇”。理解“兴许”(也许)。了解拟声词:哗哗、噼里啪啦。爬上了树,小刺猬开始摇红枣了,摇红枣的时候刺猬先停住脚,然后(学生接读:用力摇晃) 从上面几句描写刺猬偷枣的句子可以归纳出刺猬偷枣的第一步是什么?(板书:摇枣) (3) 我还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个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交流动作“掉”。刺猬是怎么掉下来的?(噗的一声),理解“噗的一声”,这句话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刺猬偷枣很高明?(速度特别快) 指导朗读,对呀,刺猬这小家伙不仅聪明,而且速度特别快,趁我还没弄清楚它想干什么,树上那家伙就(学生接读:噗的一声掉了下来。) (4) 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也许是怕被人发现吧,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 学生自由朗读,交流动作“归拢、打滚、扎、驮”、跑。理解词语“归拢”(把散落的东西堆到一起)。(板书:拢枣 扎枣 驮枣) 对于散落一地的红枣,小刺猬可不是束手无策,而是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归拢的那堆红枣,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急火火地跑去了)这小家伙偷枣可真高明呀! (5) 小刺猬偷枣时的这一连串机灵、聪明的举动被躲在一旁的小作者看得一清二楚,难怪他会由衷地发出感慨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如果你看见了这样聪明机灵的小刺猬,你会怎样夸夸这只聪明,机灵的小刺猬呢?(学生自由发言。) 4.总结一下,作者都用了哪些表示动作的词语?(生读圈出的有关动词:爬、摇、归、打滚、扎、驮、跑。)把词连起来读一 读。 5. 抓住动作,就能把小刺猬写的如此生动,这真是个好方法。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开头,小组合作,讲讲刺猬偷枣的过程。设置三个星级的题目,小组自由选择星级。 三、拓展延伸,写法迁移。 1.作者是抓住了刺猬动作的描写,把它偷枣的过程写得活灵活现。下面我们也来学习这种写法。 2.课件播放小猫视频。 3.以“这只小猫可真可爱呀”开头,写几句话,注意写出小猫的动作。 四、感悟称呼的变化,体会喜爱之情。 1.通过细致生动的动作描写,我们认识了刺猬的高明,也感受到了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其实,文中处处都能看出作者对刺猬的喜爱,比如,作者对小刺猬的称呼。(课件出示不同称呼的几个句子,学生谈感受。) 2.再次播放小猫视频,让学生在刚才写话的基础上,再加上对小猫的称呼,表达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3.现在,你明白作者为什么以“带刺的朋友”为题了吗? 五、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1.作者已经把刺猬当作了家庭的一员,这种情感只有那些与小动物有亲密接触的人才能体会。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近小动物,去做动物们最亲密的朋友。 2.这篇课文的作者宗介华,他写的这篇文章原文后面还有一部分,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原文后半部分) 3.推荐阅读宗介华的其他作品,以及沈石溪的动物小说。 【板书设计】 23、带刺的朋友 摇枣 高明 拢栆 喜爱 扎枣 驮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