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
资源ID:12429988
资源大小:81.50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安徽省六安市新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新安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卷一、单选题1.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从氏族社会到国家应运而生的根本原因是( )A. 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B. 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C. 氏族部落的战争频繁D. 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社会的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D项正确;ABC项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2. 汉谟拉比法典中有如下描述:“若贵族使平民及奴隶的眼睛受损可以免于罚款。平民使得奴录的眼睛受损只需要赔付一半的费用,奴隶将贵族的眼睛损坏则要在耳内灌油,灌铅。”可见,这部法典A.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B. 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C. 标志着西亚的统一D. 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同等条件下,对贵族免于处罚,对平民处理比较轻,对奴隶处罚比较重,说明法典是奴隶主利益,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当时的政治体制,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汉谟拉比法典的神秘性,排除B项;阿拉国帝国建立使西亚出现统一的大帝国,排除C项。故选D3. 波斯兴起后,迅速建立起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在地方广泛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并对国王负责。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A.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B. 完善官僚政治体系C. 保证对外战争胜利D. 防止官员贪污腐化【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干“波斯在地方广泛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并对国王负责。”可知,波斯国王通过地方官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并对国王负责,以达到对官员控制的目的。故A选项正确;完善官僚政治体系、防止官员贪污腐化是直接目的,不是根本目的,BD选项错误;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制约不利于作战,C选项错误。4. 新的考古学证据表明,在距今4000年以前,原产西亚的小麦经中亚地区的西南部传入中国境内;同时,原产中国的小米也已经从河西走廊地区向北进入欧亚草原地带,向西传播逐步成为分布在欧洲中部的史前文化的重要农作物之一。这一考古学证据主要反映了A. 文明发展的差异性B. 文明传播的艰难性C. 文明交流的双向性D. 中华文明的先进性【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解读可知,原产西亚的小麦传入中国境内,而原产中国的小米也传播到欧亚草原地带和欧洲中部。这充分说明了文明交流具有双向性,故C选项正确;题干主要反映的是两地文明的交流,而不是发展,A选项错误;题干未涉及文明传播艰难的信息,B选项错误;中华文明的先进性与题干信息明显不符,D选项错误。5. 中世纪的西欧社会是不平等的社会,一个人从属于另一个人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依附关系在社会中自上而下无处不在。当时维系西欧这种社会关系的制度是A. 封君封臣制B. 行省制C. 种姓等级制D. 幕府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可知,中世纪西欧维系社会等级关系的制度是封君封臣制,通过土地把封君与封臣联系在一起,A项正确;BCD项都不符合题意。6. 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著名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A. 天皇掌握了实权B. 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C. 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D.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学习中国文化和典章制度基础上,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了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D项正确;天皇掌握了实权不是大化改革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的实质性影响,A项不符合题意;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是大化改新的条件,不是影响,B项错误;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只是现象,不是大化改新带给日本社会的实质影响,C项错误。7.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死后才能进入“极乐世界”。这一教义的创立反映出佛教A. 反对奴隶制度B. 对印度种姓制度的不满C. 追求政治平等D. 肯定婆罗门的特权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死后才能进入“极乐世界”可得出佛教强调众生平等,反对种性制度中严格的等级制,B正确;ACD项都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8. “浮动园地”是一些在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面铺垫上湖土、由生长的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每次播种之前,农民们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铺在“浮动园地”上,因此,其表面随着一次次耕种而不断增高。然后,农民们再挖去表层的泥土,用于建造新的“浮动园地”,于是开始了一个新的循环。这种做法的直接目的是A. 提高农产品的效率B. 扩大农作物播种面积C. 改变生态农业环境D. 打破刀耕火种的状态【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兹特克人的经济基础是农业,他们发明了“浮动园地”,“浮动园地”是一些在湖底从生的杂草上面铺垫上湖土、由生长的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扩大了农作物的播种面积,故选B;材料中“浮动园地”与提高效率无关,排除A;“浮动园地”没有改变生态农业环境的目的,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耕作方式的变化,排除D。【点睛】9. 1407年,郑和率船队来到古里(印度)后,赐给古里国王诰命银印,并对王公大臣赠送了丰厚礼物。而1498年,当达·迦马到达印度卡利卡特时,却试图霸占海洋控制权。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 中葡对外贸易理念有严重分歧B. 两国对外政策原则针锋相对C. 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存在差异D. 两国远航性质和经济基础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407年,郑和率船队来到古里(印度)后,赐给古里国王诰命银印,并对王公大臣赠送了丰厚礼物。而1498年,当达·迦马到达印度卡利卡特时,却试图霸占海洋控制权”,并结合所学可知,东西方国家远航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郑和下西洋是自然经济占主导的封建国家炫耀国威的远航;达·迦马的远航是资本主义经济驱使下的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航行,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贸易理念,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对外政策,故B项错误;当时的远航与工业文明无关,故C项错误。10. 据美国历史学家统计,西方国家从事奴隶贩运900趟,所贩奴隶卖价1500万镑,净赚1200万镑。殷殷鲜血,累累白骨,不知道在波涛汹涌的大西洋海底深渊埋葬了多少黑人奴隶的骸骨。这一现象反映了A. 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形成B. 非洲社会发展的落后性C. 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D. 三角奴隶贸易的艰难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西方国家从事奴隶贩运900趟,所贩奴隶卖价1500万镑,净赚1200万镑。殷殷鲜血,累累白骨”可知,西方奴隶贸易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积累了大量资本,但奴隶处境惨不忍睹,奴隶贸易惨无人道,C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A项;题干并未强调非洲的落后性,排除B项;材料反映三角贸易的残忍性,并非艰难性,排除D项。故选C。11. 随着蒙古帝国的分崩离析,丝绸之路的旅行不再像以前那么安全了,经过穆斯林和意大利商人之手,货物的价格往往已经涨得很高了,而欧洲人对亚洲商品的需要往往数量巨大。由此可推知,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重要诱因是A.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 东西方贸易中的巨大诱惑C. 丝绸之路被蒙古帝国切断D. 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经过穆斯林和意大利商人之手,货物的价格往往已经涨得很高了,而欧洲人对亚洲商品的需要往往数量巨大”体现的是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诱因,B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是根本原因,A排除;传统贸易路线是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切断,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12. 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有一位航海家坚信地圆说,他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多次横渡大西洋向西航行,最终发现了新世界,这位航海家是A. 哥伦布B. 达伽马C. 迪亚士D. 麦哲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他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多次横渡大西洋向西航行,最终发现了新世界”可得出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A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13. 但丁被称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期的最初一位诗人”,他在神曲中讲述了他游历地狱、炼狱、天堂的故事。这反映出A. 人文主义者受到教会积极推崇B. 近代人文思想带有神学印记C. 文艺复兴推动了基督教神学的发展D. 人文主义者仍坚持以神为中心【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但丁的作品也体现了这一主题。根据材料“他在神曲中讲述了他游历地狱、炼狱、天堂的故事”,可知反映出近代人文主义思想带有神学印记,故选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教会对人文主义者的态度,排除A项;文艺复兴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没有推动基督教神学的发展,排除C项;人文主义者坚持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排除D项。14. 请你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完成“姓名”一栏的填写()姓名国籍称谓名言法国启蒙思想家教皇是“两只脚的禽兽”;教士是“文明的恶棍”A. 但丁B. 达芬奇C. 伏尔泰D. 达尔文【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教会腐败进行了额激烈的批判,认为教皇是“两只脚的禽兽”;教士是“文明的恶棍”,C正确;AB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排除;达尔文是生物学家,D排除。故选C。15.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一主张A. 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权威B. 将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C. 实现了教会内部的平等D. 为理性王国的建立作舆论宣传【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马丁·路德认为“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不需要罗马教会的媒介,否定了罗马教会的权威,故选A;马丁·路德不反对宗教信仰,排除B;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启蒙运动构建了理性王国,材料无法体现马丁·路德对启蒙运动的影响,排除D。【点睛】16.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下列史论一致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日本内阁对议会负责天皇退出政治舞台B美国总统不对国会负责分权制衡具有虚伪性C德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德国封建专制色彩浓厚D法国总统可解散众议院众议院实际作用很小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德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可得出这反映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之下,封建残余较重,专制色彩浓厚,C正确;日本天皇是权力的中心,排除A;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并不是虚的,排除B;法国的总统由参众两院选举产生,权力较大,是权力的中心,排除D。17. 英国在1701年初召开的议会中,国王与托利党、辉格党达成协议,规定君主仍享有外交权威,但外交政策必须由内阁制定,外交决议还须交付议会核准。此项规定A. 取消了君主的外交权力B. 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C. 推动了君主立宪制发展D. 完善了责任内阁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国王与托利党、辉格党达成协议,规定君主仍享有外交权威,但外交政策必须由内阁制定,外交决议还须交付议会核准”可得出君主的外交权力必须由议会核准,说明君主的权力进一步受限,推动了君主立宪制发展与完善,C正确;A项不任命材料主旨,君主有外交权威,排除A;B项是权利法案,排除B;此时责任内阁制还没有形成,不存在完善的说法,排除D。18. 英国最大的肥皂制造商W.H.利弗在1903年总结了如下趋势:在以往的日子里,一个工厂可以是一个个人企业,后来,有了一个合伙者,再往后,需要成立有限公司。现在我们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若干个有限公司需要集合成我们所称为的联合企业。这一趋势的出现表明,这一时期的工业经济进入到了A. 机械化时代B. 电气化时代C. 大企业时代D. 全球化时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现在我们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若干个有限公司需要集合成我们所称为的联合企业”可知这一阶段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的出现说明工业经济进入到了大企业时代,故选C;机械化时代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垄断组织的出现,不能说明电气化的特点,排除B;全球化时代是在20世纪中期以后,排除D。19. 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包括( )A. 蒸汽锤、铁路设备B. 电灯泡、蒸汽织布机C. 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D. 电话机、水力纺纱机【答案】A【解析】【详解】1851年正值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可以展出的有蒸汽锤、铁路设备,A正确;内燃机、电灯泡、电话机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BCD。20. 19世纪初,英国工人酗酒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泰晤士报称“对一个不能吃价值超过一镑面包的男人来说,用烈性酒使他的胃膨胀起来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恩格斯指出“烧酒几乎是他们唯一的快乐的源泉,而且一切都似乎在促使工人去接近它”。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 政治民主化的进程缓慢B. 工业化的速度过于迅猛C. 工业化推动酿酒业发展D. 工人阶级生活境况恶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不能吃价值超过一镑面包”“烧酒几乎是他们唯一的快乐的源泉”可知,工人的生活境况十分恶劣,故D项正确;材料内容与政治民主化无关,排除A项;由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工业化迅猛发展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与酿酒业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21. 有学者指出:(欧洲):“工人阶级为争取议会改革而斗争的过程中,有少数工人在斗争的实际锻炼中逐渐形成了一些新观念,这表现在:有的工人认识到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可调和,从而提出不要与资产阶级建立联盟,而要开展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从这些“新观念”的形成可以看出A. 欧洲工人运动逐渐走向成熟B. 工人阶级深受圣西门思想影响C. 巴黎公社革命触动工人阶级D. 欧洲资本主义制度已走向衰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有的工人认识到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不可调和,从而提出不要与资产阶级建立联盟,而要开展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可知工人阶级中已经有人意识到要开展阶级斗争,说明欧洲工人运动逐渐走向成熟,故选A;根据“有少数工人在斗争的实际锻炼中逐渐形成了一些新观念”可知与圣西门思想无关,排除B;根据“工人阶级为争取议会改革而斗争的过程”等信息判断可知此时尚未出现巴黎公社运动,排除C;“已经走向衰落”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22.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A. 英国宪章运动B. 十月革命C. 巴黎公社运动D. 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运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故选C;英国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其并未尝试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排除A;BD均不符合“第一次伟大尝试”的限定条件,排除。23. 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达成协议。其中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还决定,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这次柏林会议A. 标志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B. 加剧欧洲殖民国家之间矛盾C. 说明非洲已经完全沦为殖民地D. 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缩影【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柏林会议使各列强在非洲的势力范围得到初步确认,为日后帝国主义列强完全瓜分非洲提供合法性,因此D正确;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A排除;柏林会议缓和了欧洲殖民国家之间的矛盾,B排除;当时非洲尚未完全沦为殖民地,C排除。故选D。24. 殖民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海外殖民活动积累了原始资本 提供了工业原料 开拓海外市场 解决了技术难题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殖民者在殖民地掠夺大量的黄、金白银,还将美洲、非洲、亚洲殖民地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烟草等作物运回欧洲,把欧洲的葡萄酒、啤酒、毛纺织品运往殖民地,这一个进程客观上有助于欧洲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殖民市场的逐渐形成。因此正确;但是解决技术难题是由于第一二次工业技术革新,因此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排除BCD三项。25. 埃塞俄比亚人民在19世纪末取得抗击意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说明()A. 充分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才能取得胜利B. 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一定能取胜C. 加强民族团结才能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D. 外援是取得民族解放战争胜利不可缺少的条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埃塞俄比亚皇帝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全国人民英勇抵抗,终于在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迫使意大利签署和约,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故C项正确;AB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26. 玻利瓦尔在书信中写道:“我被送到欧洲学习我研究过洛克、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等人。”由此可见,拉美独立运动兴起的重要原因是A. 西、葡殖民者的压迫B. 拉美殖民地经济发展C. 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D. 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玻利瓦尔在欧洲学习时受到洛克、孟德斯鸠、卢梭、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影响,由此可见,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是拉美独立运动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C正确;ABD与材料主旨都不符合,可排除。27. 1914年6月,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发生后,欧洲各国的报纸都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这一事件之所以引起广泛的关注,主要原因有欧洲各国都十分关注巴尔干局势该事件极易成为挑起战争的借口刺杀手段引起了欧洲各国的愤怒巴尔干地区的矛盾十分错综复杂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巴尔干半岛是欧洲矛盾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萨拉热窝事件之所以得到各国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各国都十分关注巴尔干的局势,这一事件容易成为挑起战争的借口,说法正确,故选B;“引起欧洲各国愤怒”的说法过于夸张,不符合题意,排除ACD。28. 德国外长皮洛夫在1899年末的一次演说中说:“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以下选项不属于该演说的背景的是()A. 世界被列强基本上瓜分完毕B. 德国经济迅速发展C. 英国拥有最多的海外殖民地D. 英法协约正式签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英法协约是指1904年英国和法国签订的一系列协定,它标志着两国停止争夺海外殖民地而开始合作以对抗新崛起的德国,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时,世界殖民体系建立,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故A项不符合题意;1871年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经济快速发展,故B项不符合题意;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拥有最多的海外殖民地,故C项不符合题意。29. 如表为1920年苏俄各项经济指标与1913年的比较。据此可以得知项目农业总产量粮食产量工业产量石油产量生铁产量产业工人比值1913年1111111920年0.670.50.330.40.030.5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符合需要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势在必行C. 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D. 一战激化苏俄的社会矛盾【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表格数据表明1920年的苏俄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下滑,出现严峻的经济危机,构成经济改革即后来称之为新经济政策的背景,故选B项;1920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引发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故不选A项;斯大林体制在当时尚未形成,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一战激化社会矛盾的内容,故不选D项。30.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对“人类历史新纪元”理解正确的是A. 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B. 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发展道路C. 推动了中国救亡运动走向高涨D. 世界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共处的新格局【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此开创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共处的新格局,这意味着人类历史进入了新纪元,故选D;俄国从属于协约国阵营,其退出一定程度上是削弱了协约国阵营的力量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其退出并不会直接加速大战的结束,排除A;“人类历史新纪元”旨说明在十月革命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B项不是最佳答案,排除;C项只能体现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不符合对“人类历史新纪元”的理解,排除。二、材料分析题31. 人文精神是文明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作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摘自叶廷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借古喻今”的含义及这样做的原因。材料二 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有了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而在政府中,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又相互分立,彼此制约、约束政府的行为。这样,政府就不可以轻易的干涉甚至剥夺人民的权利,保护了人民的自由不受侵犯,最大限度的达到独立宣言中所提倡的“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2)材料二中“精巧的制度安排”指的是美国的哪些政治制度么?这些制度体现了启蒙运动的那些思想【答案】(1)理解:借古希腊、罗马文化抨击教会,创立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古希腊罗马文化具有人文主义精神;教会势力的强大。(2)制度:联邦制、总统共和制、三权分立理论:三权分立,人民主权,天赋人权。【解析】【详解】(1)根据“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所谓“借古喻今”指的是借古希腊、罗马文化抨击教会,创立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原因主要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古希腊罗马文化具有人文主义精神和教会势力的强大。(2)根据“在政府中,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又相互分立,彼此制约、约束政府的行为”并结合所学可知制度是联邦制、总统共和制、三权分立等。根据“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并结合所学可知体现的理论包括三权分立,人民主权,天赋人权等。32. 材料一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摘自共产党宣言材料二 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英国走在了最前面。这主要是因为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到19世纪中叶,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有“日不落帝国”之称。可以说,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册)材料三 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法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出现了以英国欧文、法国圣西门、傅立叶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机器的使用,使劳动分工更为细致和专门化,资本家常常用大批非熟练工人替代熟练工人,用女工、童工替代成年男工,以减少工资。工人随时面临失业的危险。19世纪三十年代,欧洲国家的工人运动已经从经济领域发展到独立的政治斗争。独立的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奠定了阶级基础。摘编自凌唯钊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观因素探究(1)材料一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什么事件?根据材料归纳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中叶形成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影响:商业革命;市场扩大;流通商品种类增多;殖民制度形成;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2)原因: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过程: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促成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殖民扩张和掠夺扩大了世界市场;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3)背景: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弊端的显现;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的探索。【解析】【详解】(1)根据“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可知事件是新航路开辟。影响:根据“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掀起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可知影响主要是商业革命、市场扩大、流通商品种类增多、殖民制度形成和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2)原因根据“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英国走在了最前面”可知主要是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过程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新航路开辟促成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殖民扩张和掠夺扩大了世界市场,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3)背景根据“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法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出现了以英国欧文、法国圣西门、傅立叶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机器的使用,使劳动分工更为细致和专门化”并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弊端的显现;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