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doc
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1.1测量放线1.1.1复核基础、地脚锚栓安装轴线、标高,合格后方可进行钢柱的吊装。1.1.2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定位轴线,应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定位轴线进行交接验线,做好记录,对定位轴线进行标记,并做好保护。1.1.3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二级以上),用水准仪进行闭合测量,并将水准点测设到附近建筑物不宜损坏的地方,也可测设到建筑物内部,但要保持视线畅通,同时应加以保护。1.2构件进场检验1.2.1制作中对技术问题的处理协议文件。1.2.2检查构件出厂合格证。1.2.3检查所用钢材及其他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及复试报告。1.2.4焊缝外观检查记录及二级焊缝出厂探伤报告。1.2.5构件的质量验收记录。1.2.6构件发运和包装清单,构件的规格、型号、数量。1.2.7检查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变形及损坏情况,对发生的变形进行矫正和修复。1.2.8清除构件上的污垢、积灰,泥土等,对损坏的油漆及时进行修补。1.3构件堆放1.3.1构件堆放场地应平整,场基坚实,无杂草,无积水。1.3.2构件堆放应使用垫木,垫木必须上下对齐,每堆构件堆放高度应视构件的情况分别掌握,一般和次要构件(支撑、檩条、墙梁等)不宜超过1m,重型和大型主要构件采用单层堆放。1.3.3每堆构件与构件之间,应留出一定的距离(一般为2m)。1.3.4如现场场地允许,构件可按吊装顺序及安装位置,在保证起重机械及运输车辆行走通畅的情况下,按各种型号分别堆放于吊装位置附近。1.3.5构件编号宜放置在两端醒目处,以便于吊装时构件的查找。1.4构件标注吊装前对钢构件做好中心线,标高线的标注,对不对称的构件还应标注安装方向,对大型构件应标注出重心和吊点,标注可采用不同于构件涂装涂料颜色的油漆作标记,做到清楚、准确、醒目。1.5吊装机械的选择1.5.1吊机的选择钢结构吊装起重机械选择主要根据结构的跨度、构件的重量,构件吊装的高度,构件吊装的水平距离等情况,本工程4.5m跨度,0.98余吨构件重量、3.99m吊装高度,考虑吊机的额定起重量、最大提升高度、最大起重幅度及工作力矩等性能,本工程拟选用1台16吨汽车吊进行吊装作业。1.5.2、钢丝绳的选择本工程构件的形状、长度、重量、起吊方法及吊装机械的起重能力,本工程在起重吊装中决定采用由6X37+1,公称抗拉强度1570mm,直径13的互捻高强度钢丝绳。1.6钢构件吊装1.6.1钢柱吊装1.6.1.1吊点的选择根据钢柱的形状、断面、长度、重量、吊机的起重性能等具体情况确定吊点。由于通过柱的重心位置,受到起重臂的长度限制,吊点设置在柱的1/3处,吊点斜吊。1.6.1.2钢柱起吊钢柱运输到现场,起重机边起钩边回转边使柱子绕柱脚旋转而将钢柱吊起。起吊时应在柱脚下面放置垫木,以防止与地面发生摩擦,同时保证吊点、柱脚基础同在起重机吊杆回旋的圆弧上,如图示:钢柱起吊后,当柱脚距地脚螺栓约30-40CM时扶正,使柱脚的安装孔对准螺栓,缓慢落钩就位。为防止破坏地脚螺栓丝扣地脚螺栓套铁皮桶保护,经过初校待垂直偏差在20mm内,拧紧螺栓,柱底板与基础砼面之间全部用铁片或木楔顶紧,保证钢柱不会晃动后即可脱钩。1.6.1.3钢柱校正在钢柱的纵横十字线的延长线上架设两台经纬仪,进行垂直度测量,通过调整钢柱底板下面的调整螺母来校正钢柱的垂直度,校正完毕后,松开缆风绳不受力,再进行复校调整,调整后将螺母拧紧。(注:调整螺母时,要保证其中一颗螺母不动。)1.6.2钢梁吊装1.6.2.1吊点的选择钢梁吊装在柱子复核完成后进行,钢梁在吊装前应仔细计算钢梁的重心,并在构件上作出明确的标注,吊装时吊点的选择应保证吊钩与构件的中心线在同一铅垂线上。吊点共二点,吊点位置设置在钢梁长度方向三分之一处,起吊时吊装绳索与垂线的角度为60度。1.6.2.2钢梁起吊为了确保质量、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强度,根据现场条件和起重设备能力,钢梁在地面拼装组对完成,然后整体起吊与钢柱连接。起吊应缓慢,两端必须使用缆风绳调整起吊钢梁位置,防止碰撞,杜绝产生构件的塑形变形。钢丝绳在钢梁上固定时与梁接触部位垫柔性物体,如纸盒等,减少油漆磨损。钢梁吊装就位,直线度与垂直度调整完成以后,开始进行钢梁两端螺栓固定,待螺栓紧固完成以后,吊车可以脱钩,如图示:矩管梁吊装为了确保质量、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劳动强度,根据现场条件和起重设备能力,钢梁在地面焊接组对完成,然后整体起吊与钢柱连接。起吊应缓慢,为防止钢矩管梁下挠,在钢梁下弦部位增设一道水平拉结钢丝绳,钢梁吊装就位,直线度与垂直度调整完成以后,开始进行钢梁两端与墙架柱焊接固定,吊车方可脱钩,如图示:1.6.3钢梁、柱固定梁柱吊装完毕后,进行高强螺栓终拧,柱底板锚栓垫片进行进行围焊,梁柱节点上翼缘进行对焊,为全熔透焊缝,焊缝等级二级。在施焊前进行工艺试验确定焊接工艺后,方可进行节点对焊。矩管柱与墙体用4颗直径18膨胀螺栓固定,矩管梁与柱进行焊接连接,焊缝为角焊缝。焊缝质量等级为三级。1.6.4高强螺栓安装1.6.4.1安装前做好摩擦面的清理,不允许有毛刺、铁屑、油污及焊渣飞溅物,用钢丝刷沿垂直受力方向除去浮锈,对螺栓孔位孔径检查,对螺栓、螺母、垫圈进行裂纹抽查,同一批次、同一规格的螺栓、螺母、垫圈配套装箱使用。1.6.4.2安装螺栓时应用光头撬棍及冲钉对正上下(或前后)连接板的螺孔,使螺栓能自由投入。1.6.4.3若连接板螺孔的误差较大时应检查分析酌情处理,若属调整螺孔无效或剩下局部螺孔位置不正,可使用电动绞刀或手动绞刀进行打孔。1.6.4.4在同一连接面上,高强螺栓应按同一方向投入,高强螺栓安装后应当天终拧完毕。紧固螺栓分初拧和终拧进行,步骤如下:初拧:从节点或栓群中心向外拧紧螺栓,并采用小锤敲击法检查,防止漏拧。划线:初拧后对螺栓逐行进行划线。终拧:用扳手使螺母在旋转一个额定的角度,并划线。1.7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的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1.7.1 运输、堆放时产生变形产生原因:场地松软,未设置垫土;运输和吊装构件时未加固。预控对策:存放场地应夯实坚固、防止场地受压后产生沉降。构件堆垛下应设木枕,堆放要平稳。重大构件尚应标明重量、重心位置及定位标记。构件在运输和起吊时,应采取临时加固措施,防止变形。 1.7.2 扭矩不准产生原因:扭矩扳手未经校正;紧固工艺不合理。预控措施:对扭矩扳手必须定期矫正,其偏差值不大于5%。不重合的螺孔应用圆锉找正,或用冲子将孔位找正,确保孔壁对螺栓杆不产生摩插和挤压。初拧要求不小于施工紧固力矩的25%,终拧时要求达到设计的紧固力矩数值。紧固顺序为先中间,后边缘,先主要部位,后次要部位,先除拧,后终拧。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尾部卡头被拧断,表示终拧结束。装配面应保持干净,不得在雨雪天安装高强度螺栓。1.7.3连接板拼状不严密产生原因:连接板翘曲变形接触面有杂物。预控措施:连接钢板应平直,如有变形应及时矫正后,方可使用。连接型钢或零件的平面坡度大于1:20时,应放置斜垫片支垫。连接板间隙应按规定的允许间隙进行调整,拼装应严密。 1.7.4丝口损伤产生原因:丝口严重锈蚀,螺纹间有浊污杂质。预控措施:螺栓在安装前应经认真检查、清洗和除锈后,作好预配工作。严禁强行将螺栓打入螺孔。高强度螺栓应将配套的连接件(螺栓、螺母和垫圈)放入同一包装内,避免混用,损伤丝口。 1.7.5装配面不洁净产生原因:构件表面有锈蚀、油污等杂物。孔壁有焊瘤和毛刺。预控措施:认真清除表面,确保表面干净。螺栓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除锈处理。配合面的处理应考虑施工安装顺序进行,防止重复处理;吊装前的处理必须干净。螺栓装配面均应达到严密与紧固。 1.7.6 构件刚度差产生原因:构件本身有挠度,拼装未拉通线,支撑杆件本身尺寸不准。预控措施:在地面拼装时,必须保证构件平整稳定,以防下挠。如刚度不够,应采取加固措施,以增强构件的刚度。拼装时必须拉通线,用电焊点固、焊牢。严格控制构件的几何尺寸和节间间距尺寸,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调整准确后再吊装。严格控制各种支撑杆件尺寸的精度。 1.7.7焊接变形产生原因:构件焊接后翘曲变形;焊缝布置不对称,焊接的电流、速度、方向及焊接时采用的装配卡具,对构件变形均有影响。预控措施:为防止和抵消焊接变形,焊前装配时,将工件与焊接变形相反方向预留偏差。控制焊接顺序防止变形。采用夹具和专用胎具,将构件固定后再进行施焊。构件变形翘曲必须进行矫正。 1.7.8安装孔位移产生原因:螺栓孔制作超差,孔间的中心距偏移。预控措施:螺孔制作的尺寸、位置必须准确。部件拼装时严防误差积累,注意控制螺孔组之间的中心距。结构构件每端至少应有两个安装孔。 1.7.9钢柱位移产生原因:柱底部预留孔与预埋螺栓位置错位、不对中。预控措施:浇筑混凝土基础前,应用定型卡盘将预埋螺栓按设计位置卡住,以防浇灌混凝土时发生位移。柱底钢板预留孔应放大样,确定孔位后采取二次灌浆。 1.7.10钢柱底脚有空隙产生原因:基础标高不准,未按测量抄平和找平。柱底板因焊接受热区产生变形。 预控措施:钢柱吊装前,应严格控制基础标高,测量要准确,并按基础测量值对基础表面仔细找平。采用二次灌浆法,在柱脚底板开浇灌孔(兼作排气孔)。利用钢垫板,将钢柱底部不平处垫平。预先按设计标高安置好柱脚支座钢板,然后采取二次灌浆。 1.7.11柱垂直偏差过大产生原因:受外力影响发生变形,热胀冷缩造成变形。预控措施:钢柱应按计算的吊挂点吊装就位,必须采用二点以上的吊装方法;吊装时应进行临时固定,以防吊装变形。柱就位后应及时增设临时支撑。对日照偏差,应在固定前予以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