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回延安》教学过程设计二-回延安.doc
-
资源ID:12446207
资源大小:12.5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回延安》教学过程设计二-回延安.doc
2022年回延安教学过程设计二:回延安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了解作者的思路,理解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 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参加“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时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1940年到延安,1946年离开延安。从1946年到1956年,其晨离开整整10年。 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共写了五个部分。 三、教学过程 1检查复习“诗歌一般常识”导入,板书课题、解题、简介作者。 2听录音,要求学生注意有关字的正确读音并体会感情;然后学生分读,教师简评朗读效果。 3学生自拟、讨论各部分的小标题,清理全文脉络,了解作者的思路。 4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其余人轻声跟读。 (2)要求学生找出用得准确、生动、传神的词语,讨论这些词语的含义,分析作者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总结归纳。学生齐读第一部分。 5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二部分。 (1)女生、男生交替读第二部分。 (2)结合预习提示讨论重点词语的含义,重点讨论、分析第2、3、4节的意思以及比兴、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3).总结归纳。学生齐读第二部分。 6学生自由朗读第一、二部分,力争能当堂背诵。 四、.总结、扩展 诗歌第一部分通过“莫”“抓”“贴”“梦”“搂”“扑”等词语,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踏上延安土地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与激动。第二部分忆当年,写延安在思想、生活上对自己的养育,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热爱、眷恋之情。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理解课文第三、四、五部分的内容,掌握全诗的中心意思、.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独立完成课后练习二。 二、整体感知 全诗抒发了作者回延安时激动和喜悦的心情,追忆当年的战斗生活,叙写亲人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描绘延安城的崭新面貌,赞颂延安对革命的伟大贡献,表达了作者热爱延安、歌颂延安、歌颂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感情。 三、教学过程 1检查复习:指名背诵课文第一、二部分,默写有关拼音、词语。 2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三部分。 (1)学生自读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团聚的热烈场面和三代人的欢喜、变化及畅谈的情景。 (2)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夸张、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3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四部分。 (1)指名朗读,要求思考并能找出本节的中心句“母亲延安换新衣”。 (2)讨论诗人是怎样围绕这一中心写的:“总分总”;讨论夸张、排比、拟人、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以及诗人选取了哪些典型形象来表现延安城的巨变的。 (3).总结归纳,然后学生齐读。 4师生共同活动,分析第五部分。 (1)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然后明确:本节是抓住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进一步深化主题的。 (2)结合自读提示,讨论诗人是怎样简练地写出延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的,体会末两节的含义。 5齐读三至五部分。 四、.总结、扩展 诗歌三至五部分先画出一个亲人欢聚的特定场面,然后写“老爷爷”“社主任”“团支书”三代人的欢喜和变化;然而选取典型形象,实实在在地勾画出延安的新貌,最后先用“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起兴,使人产生联想,然后诗人展开联想的羽翼,飞跃了较长的历史跨度,极简练地写了从“宝塔山”到天安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几十年战斗历程中延安对革命的贡献。 五、布置作业(略) 回延安教学过程设计二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