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共1724字).doc
-
资源ID:12491738
资源大小:13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共1724字).doc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共1724字)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收治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实施针对性预防对策和常规对策。结果:观察组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2.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95.28±1.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后,再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可取得显著效果。关键词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预防对策一、资料与方法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排除标准:伴有其他严重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纳入标准:10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同意。观察组年龄2150岁,平均(35.21±1.02)岁。对照组年龄2051岁,平均(36.11±1.27)岁。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对照组50例均使用常规对策。观察组50例使用针对性预防对策。观察指标:对比两组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实施SPSS26.0软件,将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进行统计,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2.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95.28±1.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讨论近年来,妇产科腹部手术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患者实施该项手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情况,而实施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显著降低切口感染率1。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住院时间、切口引流、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延长等2。患者年龄越大、其术后感染的概率就越高,机体对于自身手术承受能力较弱,手术后期自身恢复速度慢,自身免疫力较为低下,易导致感染概率增加3。住院时间延长易导致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增加。由于医院病房紧张、人口流动复杂,护理人员难以顾及每位患者,切口引流易导致患者切口感染概率增加,引流手术具有创伤性,引流管易对人体伤口引起刺激,将细菌带到患者伤口处,易导致伤口感染情况4。针对性预防对策:护理人员应做好每位患者引流管管理,妥善保管患者引流管,确保患者自身引流管通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能预防引流管倒流情况发生。若患者伴有基础疾病,易导致免疫力不断下降,对于该类患者应实施管理,在手术前严格控制患者血糖,加强肠道准备,在术后对患者实施护理,定期协助患者翻身,能显著提升护理质量5。本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2.00%)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95.28±1.1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后,再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可取得显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及运用。参考文献1温世艳.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2):87-88.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