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扶贫培训问题及提升途径(共5575字).doc
-
资源ID:12498067
资源大小:19.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职业教育扶贫培训问题及提升途径(共5575字).doc
职业教育扶贫培训问题及提升途径(共5575字)职业教育扶贫培训问题及提升途径 摘要扶贫培训是助推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手段,而职业教育又是开展扶贫培训项目的主要阵地。但在具体实践中,面临着职业院校能动性不足、扶贫意识淡薄、培训对象认同感低、培训方式单一、跟踪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有损培训效果评价。对此,应通过吸纳各方力量、强化扶贫责任、加强扶贫宣传、因人按需施训等措施提高培训质量。关键词职业教育;扶贫培训;途径1职业教育与扶贫培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提出“能力贫困”说,认为贫困的概念中含有一个不能去掉的“绝对核心”,即缺乏获得某种基本物质生存机会的“可行能力”。“能力贫困”是贫困地区贫困群体致贫的重要原因。扶贫培训实质上是以培训助力扶贫,培训是工具、手段,扶贫是目的,即通过对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开展培训,提高其技术技能、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其“可行能力”,进而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在扶贫培训项目的体系中,职业教育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1.1职业教育与扶贫培训相互关联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而职业教育具有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独特优势,在精准扶贫开发中,应充当“排头兵”。职业院校扶贫培训一般以中短期培训为主,开展的扶贫培训项目有村级带头人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等。1.2职业教育与扶贫培训互相促进开展扶贫培训项目是职业院校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发挥本校专业优势,以“扶智+扶志”为理念,通过集中授课、实地考察、经验交流、后期跟踪服务的教学方式,开展实用技术和就业创业培训。职业院校通过开展覆盖范围广、对象规模大的公益性扶贫培训项目,在扶贫攻坚战中积极主动作为,有利于打造职教扶贫品牌,有助于改善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2职业教育扶贫培训存在的问题2.1政府统筹,削弱院校、行业能动性2.1.1政府统筹。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开展扶贫培训的政策文件,旨在更大范围地、更深层次地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职业院校扶贫培训项目的实施主要采用的是政府部门主动设置培训项目,给与政策和资金保障,职业院校发挥自身办学优势,开展具体的培训项目的模式。政府依据不同的扶贫对象为高职院校设置了如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学生学费减免等项目,政府的安排已然成为高职院校扶贫工作的主要遵循,在精准扶贫中,作为参与主体的高职院校的扶贫工作的开展明显依赖于政府的主导。2.1.2校企弱化能动性。在政府统筹扶贫模式下,一方面扶贫项目多出自人社、扶贫办等政府部门,政出多门,培训项目交叉重叠,比如同一地市的不同职业院校开展的就业创业培训,在师资建设、基地选择、课程搭建等方面相互取经和借鉴,出现雷同现象;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对政府资源的依赖性强,导致职业院校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参与扶贫脱贫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降低了行业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工作的能动性。2.2意识淡薄,消极被动扶贫2.2.1职院定位不清。在扶贫实践中,部分职业院校对自身应承担的扶贫责任认识不到位、扶贫功能认识不足,以致出现消极扶贫和被动扶贫的局面,导致在开展扶贫创业培训时出现了“因培训而培训,为了培训而培训”的局面,把培训作为一项任务来执行,按指标完成培训计划,不思考、不探索,不愿意也不努力从深层面探究问题,解决问题。2.2.2扶贫机构责任未落实。为了统筹自身院校服务脱贫攻坚工作,不少职业院校成立了机构或学院,专门负责扶贫创业培训项目的实施和管理。但这些扶贫机构与学校其他学院或部门之间缺少横纵向联系,大部分师生并不知晓学院扶贫部门的存在,对扶贫培训项目更是一无所知,扶贫部门处于“单打独斗”“势单力薄”的局面。在这种状况下,学院又如何举全校之力助力脱贫攻坚?如何号召师生们关注扶贫、为扶贫事业作贡献?职业院校扶贫责任意识的淡薄,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扶贫创业培训项目的评价。2.3学员对扶贫培训认同感低,缺少自身发展动力认同感,是指人对自我及周围环境有用或有价值的判断和评估。认同感产生的前提是人们对某件事或周围环境非常熟悉了解,进而才能做出相应的价值评估,最终才会主动地参与其中。而不少农民对就业创业培训存在着一定的倾向和偏见,“小富即安”“创业就是瞎折腾”“培训了也没什么实际用处”“培训就是走过场”等观念影响着他们对就业创业培训的认知,导致他们对扶贫培训无法产生认同感,进而削弱了他们参加创业培训的积极性。即使有些农民报名或是村里推荐参加了扶贫创业培训,但因对培训项目了解少,自身培训需求不明,创业意愿不强烈,导致他们学习积极性不高、情绪散漫,降低了他们对扶贫创业培训的认同感。2.4培训方式内容与学员需求脱节,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由于政策制定者对各地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制定和实施的技术技能培训内容无法契合贫困地区劳动者的需要和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精准扶贫程度不高。由此导致扶贫培训项目大多采取“一刀切”的培训模式,学员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有无创业经验等因素被“排除在外”。而“大一统”式教学形式不仅忽略了学员的培训需求差异性,也会降低基础较弱的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培训形式单一、内容重复陈旧、教学方式老化都会导致学员参训积极性不高,“不愿听、听不懂、学不会”成为了学员对培训项目的“统一评价”。2.5培训师资结构单一,缺乏资源整合2.5.1师资缺经验。职业院校在师资团队建设方面,存在着师资结构单一、考核体系不明、师资整合不到位等问题。职业院校开展创业培训的师资大多是来自涉农、扶贫办、总工会等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及高校教师,以理论型教师为主,他们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技能不足,创业经验缺乏,调研考察经历缺少,对市县级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产业项目、贫困病因等缺少了解,无法结合当地实际进行针对性的培训。2.5.2师资缺考核。部分职业院校对师资队伍的建设缺少明晰的考核体系,出现师资队伍老化、水平不高、层次不一的问题。院校、教师、学员三方之间缺乏整合互通,尤其是教师和学员之间存在着“隔阂”,培训一结束,教师和学员之间基本就断了联系,大大影响了后续的就业创业指导。2.6培训后续服务发力不足,有损培训效果评价培训后期的跟踪回访不仅是培训工作的最后一环,更是对培训效果的检验、提升培训实效的有力手段。但在具体实践中,部分职业院校的创业培训却是“龙头蛇尾”,后期跟踪回访工作不到位、发力不足、责任淡薄。有的职业院校主观上不主动作为,为了培训而培训,未将跟踪回访纳入创业培训体系中;有的院校走形式主义,象征性地、走马观花式地下乡回访学员,未对学员创业情况做出实际指导。而部分职业院校则是因人员不足、资源有限,无法承担起任务繁重的跟踪回访工作;对农民工的学习效果没有后续的跟踪、反馈、评估和考核,致使培训方式、内容上长期没有更新、调整,与实际需求脱节,从而无法发挥培训应有的作用。跟踪回访不到位,不仅是对扶贫培训资源的浪费,更损害了学员对创业培训项目的认同感。3优化职业教育扶贫培训效果的途径分析3.1吸纳各方力量,形成扶贫合力政府主导设置扶贫培训项目是目前职业院校实施扶贫培训项目的主要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优势性。但要广泛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在已有模式的基础上,降低对政府资源的过度依赖,充分调动职业院校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根据自身办学优势和教学资源,寻求和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同时加强与其他高校、行业企业、社会组织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和“校组合作”,共享优质资源,寻求职教扶贫的新思路,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种类的扶贫培训项目。总之,政府部门要加强统筹,赋予行业组织更多职能,引导行业组织资源、力量,充分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各主体需共同为扶贫工作助力,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3.2强化扶贫责任,统筹自身资源职业院校应清晰、正确认识到自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学院服务脱贫攻坚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加强二级学院、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利用学院资源开展多形式的扶贫培训,形成“领导重视、部门协作、师生参与”的扶贫局面。3.3加强扶贫宣传,转变学员观念增加学员对就业、创业培训的认知,提高其认同感,必须从改变和提升他们原有观念上着手,这需要政府部门、高校、媒体等主体加强宣传。一是加大对培训项目和政策的讲解和宣传,让培训项目走到农民身边,让农民知悉培训项目和政策内容;二是及时、准确甄别出有切实培训需求和强烈创业意愿的学员,让他们真正了解参加培训的意义和好处,激发、鼓励他们参加培训。三是加强对创业成功人物的宣传“造势”,选取培训后成功的创业典型,宣传他们的事迹、成功经历,以真实案例增加说服力,提高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3.4因人按需施训,分层分类培训需求因人而异,地方不同,需求也不同。提高培训实效和质量,需在切实了解农民需求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可在对学员需求进行统计概括分类的情况下,按照需求设置相应的培训项目。因此,在培训手段上坚持“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避免“培训时间短、见效不明显”“理论性强、操作性差”等问题的出现,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率。或针对学员的年龄、文化程度等个人特征,划分不同层次等级进行培训;或针对是否有培训经历进行划分。职业院校也可针对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开展有特色的培训项目,应按需设培、因人施训,切实从学员实际出发。3.5建立双师型教师团队针对师资结构单一的问题,一方面可调整教师队伍结构,邀请拥有丰富创业经验且创业成功的农民代表、企业家及多年创业指导经验的专家加入师资团队,也可邀请参加培训后创业成功的学员代表返校进行经验分享。另一方面,从长期来看,需打造一支“理论+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地方高职院校在具体涉农培训时,应与地方区域龙头企业、专业技术协会、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更紧密的联系,对其中领军人物的技术技能特长进行更全面的了解,同时建立相应的“基层专家库”。内培与外引相结合,加强对骨干讲师的培养,打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稳定师资团队。职业院校应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对授课老师进行评价。并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进行资源整合,三方互通有无,不仅课堂上将教师与学员连接起来,更要做到课下“联系常态化、反馈及时化、问题解决及时化”,提高培训后期服务质量。3.6跟踪回访到位跟踪回访服务要切实做到位,首先,要主动转变观念,认识到跟踪回访工作的价值及意义所在;其次,从行动上来说,要将后期回访工作做到实处,组建跟踪回访小组,在进行微信、QQ、电话回访的基础上,开展下乡实地调研指导,两者相结合,并建立回访学员数据库,记录回访情况,掌握学员返乡就业创业情况。参考文献1李期.以“精准培训”推进“精准扶贫”高校在教育扶贫中应担当的责任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0(4):119-123.2陈佩云.高职院校精准扶贫的功能、困境与优化路径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4):44-50.3廖龙,王贝.中国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发展历程、实践模式及未来走向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3):63-67.4龚英.高职院校开展农民工培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7):66-68.5房文风,邵苗苗,王向太.我国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政策与实践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9(21):8-13.6陈长瑶,李君.“精准扶贫”视域下农村职业培训的困境与发展路径基于云南省农户调研数据的分析J.学术探索,2018(7):151-156.7林别雨.高职院校涉农培训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探析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1):305-307.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