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打造会计专业工匠精神(共4304字).doc
-
资源ID:12501098
资源大小:17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校如何打造会计专业工匠精神(共4304字).doc
高校如何打造会计专业工匠精神(共4304字)摘要:2015年大国工匠的播出开启了一道研究工匠精神的大门,工匠精神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会计专业作为一门技术性学科具有工匠的特征,高职院校由于其教育定位决定了对专业技能提升的重视,在高职院校中如何更好地打造会计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焦点。本文研究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指出会计人才培养误区,并为会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打造提供了建议措施。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匠精神一、背景高职院校是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基地,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总体要求,高职院校教育应本着“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原则,在突出自身优势和优点的前提下,在提高操作能力、动手能力上下功夫,才能培养出更多能适应中国制造2025需求的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战略举措,其中人力资源作为人的要素在供给侧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人力资源中的会计人才是集专业与技能于一身的,在企业的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指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体现了国家对于工匠精神的鼓励与追求,也为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丝曙光。本文以天津市高职院校为样本分学生、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经过为期一个月的调查研究,共收回问卷3000余份。通过调查发现,学院师生对会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打造极具兴趣,为研究提供了基础。二、何为会计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在辞海辞源中对于工匠一词的解释十分相似:手艺工人、从事手艺的人。这一概念源于人类起源初期原始社会的劳作,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变成了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劳动者,随着对工匠研究的深入,对从事工匠的人也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工匠精神的概念。学者普遍认为工匠精神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为此工匠精神代表着艺术品的呈现。随着大家对工匠精神的认可,工匠精神出现在了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有媒体将其列入“十大新词”予以解读。古语云“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体现为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会计在教材中是指“对主体经济活动进行高级经济效益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这种管理活动是建立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的,会计工作是在一定的概念框架下开展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一系列的工作,这项工作是门关于核算、管理的艺术,需要精工细作,因此笔者认为会计专业的工匠精神具体体现在对会计专业树立起的敬畏、执着、耐心、严谨、持之以恒的态度,对待学习精益求精,极度注重细节,不断创新,追求完美和极致。三、如何打造会计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一)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误区1重知识培养、轻能力提升一方面,在高职教育中,由于资金的不足,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多数是在教师的讲授中完成的,课程的实践教学往往以作业、练习等形式开展,学生缺乏动手实操的能力,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基地,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很重视,而对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缺乏重视,造成学生自身素质下降,如在问卷调查中65.68%的教师认为学生最欠缺的是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45.55%的教师认为最欠缺的是与专业相关的工作或实习经验,44.7%的教师认为最欠缺的是基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欠缺仅有34.22%的教师认可,因此在职业院校的学生培养中最欠缺的是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而非知识的积累。2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工匠精神的融合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基础学科、专业课程两部分。首先,专业核心课缺乏对职业精神的塑造,没有帮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关于学生就业方面的培养也缺乏详细的指导意见,导致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下降,无法正视失败;再次,目前高职院校虽然也开设了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但是课程的开设只重视核算,只关注于结果,忽略了对会计专业精益求精精神的追求,导致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不高;最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能力拓展课没有囊括现代企业用人需要的服务精神和自我提升的钻研精神,忽视了对学生正确行为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3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影响工匠精神打造一些高职院校虽然有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但不同的高职院校评价标准不一,导致教师之间的待遇激励机制的不公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专业提升的积极性。此外,高职院校的教师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职业教育工作,没有企业工作经历,这种理论型教师普遍缺乏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实践经历。而高职院校对于教师队伍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明确的指南,导致教师有提升意愿无提升途径,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个体素质不高和整体科研氛围不浓厚影响了“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传承与传播。(二)打造会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建议1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达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是重中之重。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定期输送一批学生到各类企业的会计岗位中参观、实习,既能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到会计工作,理解会计核算过程,提升动手能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各类企业不同时期人才紧缺问题。要达到双赢的目的需要学校与企业进行多方的协商,制订出详细的校企合作计划,还需要政府对校企合作提供政策、法律、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此外,为提升学生的实践学校还可以建立会计专业的实训基地,提供电脑、账册、企业资料、财务软件等会计核算用具,搭建模拟会计核算场地,由教师、企业等有实战经验的人员组成指导团队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高职院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会计专业技能大赛、创业大赛等活动,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择优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输送优秀人才。2增强学生素质,融入工匠理念高职院校应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课程进行一个系统的划分,在课程设置与安排中融入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提升,围绕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将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法律法规、会计专业工匠精神的追求等内容融入到会计课程设置中,体现在课程教学中,于无形中引导学生向着会计专业工匠精神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如结合会计岗位的发展趋势,从会计法、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财税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在不断刺激与内化的过程中将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内化为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行为习惯。此外,当前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由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独生子女居多,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不过关,调查中65.68%的教师认为学生的抗压能力不足,因此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中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精神的培养贯穿其中,并在思政工作中积极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刻苦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发现67.58%的教师认为学校在推进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中双师型师资建设作为支撑很重要,因此,要通过多途径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完善会计专业教师进修继续教育机制,定期选拔优秀的会计专业教师通过进修学习、专业研究、骨干选拔、岗位锻炼、任务承担、企业实习、业务交流、课题攻关、成果展示、专业技能考核等方面促进会计专业教师业务成长。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可以吸纳企业中优秀的会计人才如全国会计专业领军人才到课堂中讲课,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也能为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输送新鲜血液。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制度激励引导,让会计专业教师在制度引领下积极进取,鼓正气,促干劲,积极通过会计专业继续教育、参与社会中会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管理会计师培训等活动提升自身素质,为创建一流的教学团队而努力,有利于会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4融入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专业发展的源动力,工匠精神的内涵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工艺、新技术的过程,是在传承基础上的不断创新。因此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打造的落脚点应在创新上,即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应在注重专业积累的同时多想多思多问,积极鼓励学生在会计专业学习中创新,通过创新更好地将会计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通过创新更好地在会计法律、规章制度下开展会计工作,通过创新更好地适应新时代财税法规的变更,通过创新在“金税三期”大数据平台下成为适应时展做到业财融合的新时代会计人才。四、结论综上所述,会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打造需要高职院校培养重点的转移,从重视知识传授到重视实践、素质、创新能力的提升,才能使会计专业的人才在不断变化的财税法规、经济类型、企业核算背景下立于不败之地。参考文献:1蔡林娥以工匠精神催生会计职业创新J冶金财会,2016,(07):33-352方励筠高职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探索J商业会计,2017,(21):120-1223石建平新技术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模式探究J纳税,2018(04)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