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doc
-
资源ID:12607944
资源大小:20.0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只拣儿童多处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doc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五至九小节。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和儿童的生机勃勃,体会冰心老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及所寄托的希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冰心奶奶的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冰心奶奶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时,见到很多孩子。她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随着儿童,她来到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看到了开得正旺的海棠花。)学生答后,板书: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2、冰心奶奶要到颐和园去,怎样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的(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复习第一个问题,体现从整体入手。第二个问题也很重要,与结尾呼应。前面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她确定的一个意见;后面则是实践的证明。)二、讲读第二段。过渡:冰心奶奶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去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她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这个过渡性的问题,提示了这堂课学习的目标。)1、讲读第3自然段。(1)自读,思考:在知春亭畔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2)交流。(很多孩子;谈笑、休息、游玩。)(3)大屏幕出示第3自然段,引读。(师引)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一;一;(生读)座无隙地!女孩子(师引)也有些孩子;一;一;(生读)大概是(师引)湖面;一;一;(生读)无数坐满儿童(这样引读,主要是提示学生注意领悟这段话之间的内在联系。)2、引读第4自然段。(师引)既然知春亭畔座无隙地;一;一;(生读)我们就沿着(师引)没想到,在转弯的地方;一;一;(生读)总和(师引)知春亭和园门口;一;一;(生读)大概是(这段话是一个过渡,引读一带而过。老师的两处引,提示了地点。)3、讲读第5、6自然段。过渡:迎着儿童的涌流,冰心奶奶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她看到了什么(1)听录音朗读第5自然段。交流,品读。这几棵海棠开得怎么样(开得多而密:开满了、密密层层、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开得旺,生机勃勃:喷、飞泉。春天不可抵挡的力量。)多媒体播放海棠花。指导朗读,练习背诵。(2)范读第6自然段。提问:看着这些海棠花,冰心奶奶忍不住赞叹。她赞叹什么指导朗读。这两句话,用了两个感叹号。怎样读,才能表达冰心奶奶发自肺腑的赞叹之情呢(3)小结。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奶奶在玉澜堂,果然看到了开得旺的海棠花,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感悟到春天的力量!(讲读这两个自然段,采用了由部分到整体的教学思路,很清楚。读的形式选择得也比较恰当。)4、讲读第7、8自然段。过渡:冰心奶奶正在赞叹春光和春天的力量的时候,孩子们围聚过来了。冰心奶奶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交谈的情景是怎样的(1)自读第7自然段。(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3)指名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冰心的慈爱,女孩的忸怩,男孩的爽朗。)过渡:看着开得正旺的海棠,看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冰心奶奶又想了些什么呢(1)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2)交流,并进一步讨论:花儿和儿童有哪些共同点(需要人培育;活泼、生命力旺盛;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风采;给别人带来欢乐。)学生答后,板书:儿童活泼、花儿旺盛。学生自由选择朗读方式,朗读7、8两段。(虽然思路和上面是相同的,但形式有一点儿变化。)三、讲读第三段。过渡:冰心奶奶在游览颐和园前,确定游览的思想:游人不知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那么,她游览了颐和园后,她的感受怎么样她最想告诉大家什么1、指名读。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定会找到春天的;儿童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儿童多处春光肯定美丽;儿童充满了生机,本身就像充满希望与力量的春天。)四、总结。同学们,冰心奶奶在这篇文章中,详细而又真实地记录了她在游览颐和园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不仅赞美了春光,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和殷切的希望。同学们,你们是人间最美好的春光,你们才是祖国的春天。让我们一起高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五、作业布置。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5至9自然段。2、读一些冰心的文章,进一步了解冰心儿童就是一切的爱的哲学,体会她对儿童诚挚的爱。(这是一篇散文。以前也作过教材。文章中有记叙,有描写,又有直接的抒情。直接抒情有三个自然段,这是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弄清是作者的所想,再细细地品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安排是好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