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56第五章 早期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docx

    • 资源ID:12611829       资源大小:21.3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56第五章 早期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docx

    第五章 早期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 v 本章要了解社会性参照在婴儿情绪、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婴儿与母亲的依恋关系及其对他们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婴儿情绪的发展一般而言,对婴幼儿情绪发展的讨论,主要从婴幼儿情绪的表达、情绪的体验、情绪的理解、以及情绪的自我调控几个方面来阐述。 v 一、情绪的功能与发生v 婴儿的情绪功能可归纳为以下四点:情绪有适应功能、驱动功能、行为组织功能和交流功能。 婴幼儿一些基本情绪的发生、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v 第一阶段(出生到一个月内):新生儿具有的一系列基本情绪是感兴趣、痛苦、厌恶和快乐的面部表情和体验。生理的满足和温柔的抚摸让他们感到快乐,光和声音的刺激,会让他们感兴趣。 第二阶段(出生1-7个月):其他的基本情绪如愤怒、悲伤、欢乐、惊讶和害怕等在2-7个月期间陆续显现。 v 第三阶段(出生6个月以后):出现的情绪是惊奇、害羞和嫉妒。 二、婴儿的情绪表达v “哭”和“笑”是婴儿表达情绪最直接的手段,是实现情绪交流功能最重要的手段。对婴儿情绪表达的研究,主要通过“哭”和“笑”来进行。 (一)婴儿的笑 婴儿的微笑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婴儿的“笑”可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发微笑(0-5周),又称内源性微笑。这种微笑可能由某种舒适的内部状态导致,还称不上是真正的“社会性”微笑。 v 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又称外源性微笑。这种微笑是由外源性刺激引起的,如运动的物体或人的脸。人的声音和人的面孔特别容易引出他们的微笑。 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对熟悉的照顾者,他们展开最开心的微笑,而对陌生人则表情严肃、警惕而不是快乐。 (二)婴儿的哭v 哭泣是婴儿表达情绪的另一种常见的方式。和笑一样,哭也可以加强婴儿于照顾者之间的联系。婴儿的哭泣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生理-心理激活(出生-1个月)。新生儿的哭泣通常由于饥饿、腹痛或一般身体不适所致。 第二阶段:心理激活(1个月)。这阶段儿童表现为一种低频、无节奏的没有眼泪的“假哭”。这种哭泣通常意味着婴儿需要得到注意或照看。v  v 第三阶段:有区别的哭泣(2个月-22个月)。在这一阶段,不同的人可以激活或终止婴儿的哭泣。依恋对象如母亲往往是最能激活或中止婴儿哭泣的人。 三、婴儿的情绪体验(一)积极情绪的发展:快乐 快乐是人类最早体验到的基本情绪之一。 v (二)消极情绪的发展 婴儿的消极情绪主要有愤怒、伤心、害怕等。7-8个月的婴儿,会表现出两种特殊的害怕情绪:怯生和分离焦虑。 怯生是婴儿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出的害怕反应,也被称为陌生人焦虑。8-10个月婴儿对陌生人的害怕达到高峰,而在两岁左右逐渐减弱。教师和家长及其他儿童工作者应试图帮助婴儿克服怯生情绪。另一种害怕,是害怕与母亲分离,被称为“分离焦虑”。与母亲建立起依恋关系的婴儿,在与母亲分离时,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反应。当孩子看到母亲穿上外套,带上手表,准备出门购物时就会哭闹。分离焦虑通常出现在6-8个月,在14-18个月时达到高峰,然后频率和强度在整个婴儿期和学龄前期会逐渐减退。 (三)自我意识的情绪(self-conscious emotions) v 从2岁末期到整个3岁期间,幼儿开始表现出一系列中等水平的、复杂的情绪,如窘迫感、羞耻感、内疚感、嫉妒和自豪等情绪,这些情绪被称为自我意识情绪,因为这些情绪会对幼儿的自我感觉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四、婴儿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v (一)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婴儿很早就注意到情绪的某些声音信号当新生儿听到其它婴儿啼哭时,自己也会开始哭闹;婴儿还能注意到别人说话时语音语调中的情绪信息并予以反应。 (二)最初的情感交流 v 婴儿逐渐产生了一些基本的情绪,并开始与他人进行情感互动。2岁的婴儿已经能理解一些与情绪有关的问题,此时关于情绪体验的家庭交流将有助于婴儿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感受。这种交流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他人情绪,更好地解决与朋友的争执。 (三)婴儿的社会性参照(重点) v 7-10个月的婴儿识别和解释他人情绪表情的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在情境不确定情境的情况下,婴儿会观察父母对这种情境的情绪反应,以此获得有关情境的信息、调节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社会性参照。 v 社会性参照的能力随婴儿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强,参照的对象也从父母发展到其他人身上。如在一岁左右,当婴儿面对一件陌生的玩具时,如果在一旁的陌生人微笑着,婴儿更可能去靠近玩具并拿玩具来玩;但是,如果陌生人面带惊恐的表情,那么,婴儿很可能不会靠近陌生玩具。社会性参照使婴儿将自己与他人对事件的评估进行比较,帮助婴儿更好的理解他人的感受、想法。 五、婴儿情绪的社会化与自我调节v 情绪表达规则的学习是婴儿在与父母的互动过程中学到的第一课堂。父母或照顾者会通过强化、选择性反应等方式,让婴儿学会更多情感表达规则。 要遵循这些情绪规则,婴儿就必须要对他们的情绪加以调节和控制,其中包括对情绪唤起的抑制、掩饰、维持或者增强。到18-24个月,婴儿才开始有意控制那些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人和物,开始能处理一些挫折事件,如在等待食物、索要礼物、等待游戏的时候,他们能让自己把视线转移开。3岁左右,婴幼儿就开始表现出一些有限的隐藏自己真实情绪的能力。 v 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及心智的不断成熟,婴幼儿对情绪的有效调节能力逐渐增强,冲动性逐渐减少,稳定性逐渐提高,使他们能够更积极地应对面对挑战,和谐地与他人交往。 第二节 气质及其发展 v 气质是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由生物因素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气质使人的活动带有色彩,形成个人的风格。 一、气质结构 托马斯、切斯等人用九个维度描述儿童的气质,并据此将儿童分为三种主要的气质类型: “容易型”的儿童,40%的孩子属于此类;“困难型”的儿童,10%的孩子属于此类;和“缓慢适应型”的儿童,在所有的孩子中约占15%。另有35%的孩子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类。他们表现出独特的混合型气质特征。 气质是个性发展的基础,它会影响儿童的社会适应,有70%“困难型”幼儿在学龄期出现了适应问题。 二、气质的测量 v 对婴儿气质的测量方法有许多,其中最常用的是让孩子的照顾者,如母亲填写气质量表,来评定孩子的气质。如问母亲孩子微笑和大笑的频率(情绪特征),蠕动或踢等动作的频率(活动水平)等。 另一种评估儿童气质的方法,是在实验室环境下观察并测试儿童的气质类型(或其中的某一维度)。如将儿童放在有陌生人或新奇玩具的环境中,玩具可能是会移动,会发出声响或包含其它一些不确定因素,然后注意观察儿童在这些情境中的反应。这种方法获取的数据更真实,但不如问卷法便捷。 三、气质的稳定性v 气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尤其是某些气质特征,如行为抑制和退缩,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气质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定的可变性。 任何一种气质类型的儿童,只要在适合他的教育教养环境下成长,都能成长为正常、健康、幸福、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就是“最佳拟合性原则”孩子带着独特的气质来到这个世界,成人必须接受它、适应它,为他创设一个与其气质拟合的环境,就可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第三节 婴儿期社会交往的发展 v 儿童出生后,第一个交往最频繁的对象就是母亲或其他照顾者。不少心理学家都认为,儿童早期与照顾者之间形成的情感关系的质量,会影响儿童日后的发展。在这种关系基础上,婴儿逐渐开始了与同伴的互动。以下我们就从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开始展开讨论。 一、依恋的概述 v (一)什么是依恋 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接触的倾向。依恋表现为啼哭、笑、吸吮、喊叫、咿呀学语、抓握、身体接近偎依和跟随等行为。(重点) 依恋是婴儿与照料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它对于激发父母和其他照顾者对孩子更精心地照料,对形成婴儿最初对他人的信任、克服不信任的个性品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婴儿会对父母产生依恋,父母同样也会对婴儿产生依恋。这种情感依恋就是在父母和婴儿最初几个月的交往互动中逐渐形成的。 (三)亲子互动的同步化与依恋的建立v 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中,婴儿和照顾者建立起的同步化互动模式对依恋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例如,如果照料者对婴儿细心照顾,在婴儿觉醒和注意力集中时提供有趣的刺激物;而在婴儿过度兴奋或感到困倦、烦躁不安时,母亲能立即撤走刺激、给婴儿自由独处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亲子间的健康、积极的依恋关系就可能得到健康发展。 二、依恋的发展v 根据鲍尔贝(Bowlby,1969)的理论,依恋行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难点) 第一阶段(03个月):前依恋期(对人无差别反应的阶段)。这个期间婴儿对人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哪怕是对一个精致的面具也会表示微笑。他们喜欢所有的人,最喜欢注视人的脸,见到人的面孔或听到人的声音就会微笑,以后还会咿呀“说话”。第二阶段(36个月):对人有选择反应的阶段。这时,婴儿对母亲和其他熟人的反应与对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婴儿在熟悉的人面前表现出更多的微笑、啼哭和咿咿呀呀。对陌生人的反应则明显减少,但依然有这些反应。 v 第三阶段(6个月3岁):积极寻求与专门的照顾者接近的阶段。婴儿从6、7个月起,对依恋对象的存在表示深切的关切。当依恋对象离开时,就会啼哭,不让其离开;当依恋对象回来时,会显得十分高兴。只要依恋对象在婴儿身边,他们就能安心地玩、探索周围的环境,仿佛依恋对象是婴儿的安全基地。同时,对陌生人的态度变化也很大,大多数婴儿会产生怯生。 第四个阶段(个月岁后):交互关系形成阶段。到两岁左右,随着语言与表征能力的发展,婴儿能更好的理解父母的行为,理解他们离开或出现的原因,他们已经能洞悉父母的情感与动机,预测父母的行为。在这个阶段,婴儿已拥有对依恋对象持续反应的系统。 最后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依恋发生的时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还有文化差异,但依恋发展的模式基本是一致的。 三、对依恋的解释v 依恋是如何产生的?是天生固有的还是后天获得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至今还存在争议。下面介绍四种重要的依恋理论,即习性学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不同理论分别从各自角度对依恋进行了解释。 (一)习性学理论我可爱,故爱我 习性学理论认为,依恋是一套本能反应的结果。这些本能反应对种系的保护和个体的生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v (二)精神分析理论你喂我所以我爱你 精神分析理论强调需要的满足,他们认为,因为母亲能满足孩子的需要,所以婴儿会依恋母亲。他们十分强调喂食方式、大小便训练方式和时间对依恋发展的影响。但是至今尚未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养育方式的不同会造成不同的依恋类型和依恋强度。 v (三)社会学习理论有利益才有爱 社会学习理论者不仅强调喂食的重要性,还重视照料者与婴儿接触时为婴儿提供的触觉的、视觉的、听觉的刺激,这些刺激逐渐成为婴儿最重要的、最可信赖的刺激。于是,照料者便成了依恋的对象。 v (四)认知理论我爱你,因为我熟悉你 认知理论认为,当婴儿能从环境中区分不同的人、并对某些人如照顾着熟悉时,他们就会对这些熟悉的人就会产生依恋。 四、依恋类型及其测量 v (一)对于婴儿依恋类型的测量陌生人情景测试法(要求掌握,难点) v 艾斯沃斯等人发展了评价婴儿和母亲依恋关系的一种方法:陌生人情境法。这是一种标准化了的方法,能够检验婴儿与母亲建立的依恋类型。整个情境包括以下片段:v 母亲和婴儿在房间里,婴儿自由玩耍或探索3分钟;v 陌生人进来,站在那儿1分钟,和母亲说话1分钟,蹲到地板上和婴儿玩1分钟;v 母亲离开,陌生人和婴儿玩,然后找机会离开,共3分钟;v 母亲返回,陌生人趁机离开,母亲安慰婴儿,然后坐在旁边3分钟;v 母亲离开,婴儿独自待3分钟; v 陌生人进来,试着安慰婴儿,然后找机会离开,共3分钟;v 母亲返回,陌生人悄悄离开,母亲安慰孩子,坐下(片段结束,共20分钟)。v 这些情境模拟了自然情景中有玩具时母亲与婴儿的互动(观察婴儿是否将照料者当作探索的安全基地);v 暂时和母亲分离,陌生人进入(这往往让婴儿感到不安);v 与母亲重聚(关注不安的婴儿是否会从照料者那里获得安慰,重新开始玩耍)。通过对婴儿在这些场景中的反应,可以将他们的依恋类型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v 安全型依恋:对母亲信任、依恋,能接受母亲的安慰。 抗拒型依恋:既依恋母亲,又会表现出极度的反抗和怀疑。 回避型依恋:对这类婴儿来说母亲在不在无所谓。实际上这类婴儿并未形成对人的依恋,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无依恋的儿童”。 组织混乱方向混乱型依恋。婴儿在陌生人情境中表现出混乱和无目标,没有一个清晰的行为模式,对分离后的重逢经常有一些不一致的、古怪的行为反应。 (二)对于儿童依恋类型的测量依恋Q分类法 v 这种方法类似于问卷法,需要父母或一名受训人员担当观察者,对90种与依恋有关的行为按照“很符合”到“很不符合”对儿童在家庭中的表现加以分类。测量结果即可表明儿童与其照料者所建立的依恋关系的安全性。由于能够在自然条件下对年龄较大的学前儿童进行依恋质量测量,AQS比陌生情境测试的应用范围更广。 v 五、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条件 影响依恋安全性的因素可谓多种多样,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两种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即抚养者的特点与婴儿自身的特点对于依恋安全性的影响。v (一)抚养者的特点 安全的依恋关系来自于婴儿的安全感。照顾者要给婴儿提供积极、敏感、同步化的抚养行为,才能让孩子产生安全感。 (二)婴儿的特征 婴儿的健康状况、气质特征等都会影响母婴依恋关系的性质。 (三)多种依恋父亲的特殊角色 除了母亲以外,18个月以后,婴儿还能与其他熟悉的人建立依恋关系,如父亲、兄弟姐妹、祖父母以及托幼机构的保育员或是专门的抚养者。父亲抚养的敏感性也会预示婴儿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建立 v 六、依恋与日后发展 v (一)早期亲子关系与日后发展的追踪研究 早期与母亲建立起安全依恋关系的婴儿到三岁半时,会有较高的社会技能,他们可能会成为班级的领导者、游戏的发起者,他们对同伴的需求和情绪十分敏感,受到同伴的欢迎。入学后这些孩子往往表现得好奇心强,喜欢学习,自主性也较高。 v 七、日托机构与婴幼儿早期的社会性发展 v 只要婴儿和照顾者形成了安全的依恋关系,高质量的托幼机构将有利于3岁前孩子智力、社会性和情绪的发展。 v 八、从对父母的依恋发展到与同伴的社会交往 v 与母亲建立了温暖、亲密、相互信任的依恋关系的婴幼儿,更愿意参与广泛的同伴交往,也可能表现出更高的社交技能,他们更有可能有好朋友,并表现出更高级的游戏行为。 第四节  婴儿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v 一、自我意识的发生自我认识 自我再认是自我发生过程中的第一步。测试婴儿的自我意识是否出现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视觉再认测试。研究者使用了一种叫做“镜像测验”的方法,巧妙地测量婴儿的自我认识。这个实验也被称为“点红实验”让妈妈们把婴儿抱到一面镜子前,观察婴儿的行为,然后,在假装帮婴儿擦脸时,偷偷把口红画在婴儿的鼻子上,随后,再把婴儿抱到镜子面前观察。结果表明,1824个月大的宝宝们才会擦自己的鼻子,并且明显地意识到自己的脸上有一个奇怪的标记。这说明,这个年龄的孩子形成了自我认识。 v 二、自我分类的产生 v 婴幼儿自我认识出现后,他们开始会对人与人的差异更敏感,并开始用这些类别来对自己进行分类,这就是所谓的类别自我。最早纳入婴幼儿自我概念的是年龄、性别和评价维度。三、自我控制的出现自我认识的产生为自我控制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自我控制是控制自己反社会行为或冲动行为的能力。自我控制是道德发展的基础。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儿童必须把自己看作是能指导自己行为的独立的、自主的个体。他们必须具有表现能力和记忆能力来回忆抚养者的指示,并把它应用到自己的行为中。自我控制行为,如把自己的注意力从一个吸引人的刺激转移到一个不太吸引人的刺激的能力,受到中枢皮层前额叶发展的支持,所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也与这一脑区的发育成熟有关。  第六章 幼儿的生理发展v 本章的重点是掌握影响儿童身体发展的因素,理解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第一节 脑的发展v 一、脑皮层的发展大脑,包括两个由胼胝体连结在一起的脑半球,每一个半球都覆盖着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一种由灰色物质构成的外层结构,其作用是控制感觉、动作过程、知觉和智力。 儿童大脑的成熟是有一定顺序的,最先成熟的是主管视觉和听觉的颞、枕区,负责躯体感觉的顶叶到13岁基础成熟,最后成熟的是决策、控制中心额叶。大脑各区的成熟是儿童视觉、听觉、本体感觉和思维、意志和创造的基础。二、皮层单侧化与利手的形成v 大脑是功能偏侧化的器官,大脑的两个半球分别控制着身体的不同区域,各自执行不同的功能。而大脑皮层偏侧化在婴儿出生时就开始了。在整个儿童期,儿童受到环境选择性的强化而逐渐稳定。皮层的单侧化也形成了个体的用手偏好。用手偏好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影响。但经验对用手偏好也有很深的影响。而文化差异有时会有选择的强化用手偏好(如限制左手偏好)。在我国,当孩子出现左手执笔或拿筷子的情况时,就会遭到教师或父母的纠正。第二节 幼儿身体的发展v 人的身体生长在婴儿期快,在儿童期慢,而到了青春期又会快起来。儿童的体形在儿童早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3岁以前的“婴儿肥”在幼儿期会逐渐消失,脊椎骨拉直,身体躯干变大以适应内部器官的生长。一、骨骼发展身体各部位的骨骼并不是都以同样的速度生长和骨化。头盖骨和手部骨骼会首先成熟,而腿骨的生长将会一直持续到15、16岁。牙齿也可以用作表明儿童生理发展的另一个指数。3-4岁时,儿童所有最初的牙齿,即乳牙,都已出齐,已经能够咀嚼他要吃的任何东西。而6岁左右开始换牙。开始换牙的时间与很多因素有关,最重要的因素是遗传基因。乳牙的疾病会影响恒牙的健康,乳牙衰退是恒牙衰退的前兆。因此坚持刷牙,少吃甜食,使用牙套都可以用来阻止蛀牙发展。二、身体发展的不同步性v 儿童身体外部构造的大小变化和各种内部器官的发展一样都遵循相同的方式在婴儿期发育很快,在儿童早期和中期发育较缓慢,在青春期发育又再一次快起来。但不同部位的生理发育是不同步的:神经系统的发育在婴儿期极迅速,而到青春期才迅速发展;而淋巴系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营养的吸收)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发育速度非常快,甚至超过成人水平,在青春期时到达顶点,之后就迅速下降。 三、影响儿童早期身体发展的因素v (一)遗传和激素 遗传在儿童期的身体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身高就是一种遗传特质。 生长素的分泌会影响孩子的身高。缺乏生长激素的儿童身高可能仅有130厘米,如果及时接受生长激素治疗,他们也可以接近正常人的身高和体重。生长激素在睡眠时分泌最多,对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少足够睡眠的儿童往往无法分泌足够的生长激素,身体成长因此被抑制。v 甲状腺(位于颈部)分泌的甲状腺素也影响着婴儿期和儿童期的儿童发育。甲状腺素对脑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十分关键。如果是先天性甲状腺缺乏的婴儿,就必须立即进行治疗,否则他们将很快出现智力缺陷和生在障碍呆小症。 (二)情感v 在儿童期,良好的情绪对身体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那些承受太多压力、获得太少关爱的儿童在身体发展方面可能会落后于他们的同龄人。这种生长障碍是由于养护者缺乏关注和爱心所导致,它会造成婴儿生长急剧减慢,日渐消瘦,看上去就像营养不良的消瘦症婴儿。情感剥夺和爱心缺失还会抑制儿童的生长激素的产生,从而引起心因性矮小症。 (三)睡眠习惯和问题v 睡眠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在正常情况下,儿童入睡大约60-90分钟后生长激素开始进入血管。休息良好的儿童心情愉快、精神饱满,能更好地游戏和学习,对整个家庭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而睡眠不好的儿童由于会打扰父母的睡眠,甚至发脾气、吵闹,容易引起家庭关系的紧张。 (四)营养  v 营养不良的儿童生长非常,特别是在5岁前营养不良,大脑的生长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身材也会特别矮小。 而营养过剩是营养不良的另外一种形式。营养过剩最直接的影响是儿童变得肥胖并增加了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肝病和肾病的危险。而且,肥胖儿童可能会发现他们很难在同伴中交到朋友,因为这些同伴可能会嘲笑他们肥胖的身躯。遗传因素确实会影响个体发胖的趋势,但是,它并不能决定个体是否会肥胖。 v (五)疾病 v 对于营养充足的儿童来说,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如风疹、水痘甚至肺炎等对他们的身体发展影响不大。这些疾病可能会暂时阻碍儿童的生长,不过,当身体恢复以后,儿童一般会出现补偿性生长现象。但是,如果儿童是中度或严重营养不良的话,疾病对儿童生长的阻碍作用将可能是永久性的,因为疾病和营养不良是相互作用的。营养不良会削弱儿童的免疫系统,增加儿童患病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而疾病又反过来影响儿童的食欲,阻碍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导致营养不良。v (六)受伤 v 儿童早期是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年龄阶段。很多意外伤害,如跌落、噎塞、误食、烫伤、夹伤、溺水、利器伤害、交通意外等,都是在儿童早期最常见并导致儿童受伤甚至夭折的主要原因。婴儿期是意外伤害死亡的最高发年龄段,其次就是儿童早期。(七)幼儿的健康教育v 幼儿健康教育在内容上可以细分为日常健康行为教育、饮食营养教育、身体生长教育、安全生活教育、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节 幼儿动作的发展v 动作发展的过程也同样遵循头尾原则,头、颈、上端的动作先于腿和下端的发展。同时,动作发展也遵循远近原则,躯干和肩膀的动作发展先于手和手指的动作发展。(掌握) 动作发展通常分为两类:大动作的发展和小动作的发展。大动作,指的是牵动大肌肉和大部分身体的动作,如奔跑、骑脚踏车、单足跳;而小动作主要牵涉到手的使用或者双手动作的灵活程度,如描圆圈、扣纽扣、系鞋带。v 一、大动作的发展随着儿童的体形变得更加趋向成人,不再头重脚轻,他们身体的重心开始向下转移,转向躯干。所以,儿童的平衡发展很快,这促进了大动作的发展。5-6岁的儿童已经可以换脚跳、跳绳,开始溜冰和游泳。 v v 二、小动作的发展小动作的发展在儿童早期也经历了一个大的提高阶段。儿童的手眼协调水平和对小肌肉的控制能力在这一时期迅速提高。儿童能够把积木堆成房子等建筑物,能够用剪刀剪纸并粘贴起来,开始涂涂画画,开始能够自己穿衣吃饭了,这些都是儿童在小动作方面的进步。v 三、动作发展的个体差异v 性别差异在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上很明显。男孩在强调力量的动作能力上要超过女孩。而女孩在小动作和身体协调性的发展上占优势。但是成人的鼓励、期望和榜样作用对幼儿动作发展的影响更大。 v 四、促进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v 动作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发展领域,尤其是对婴儿期和儿童早期的个体来说,动作发展极为重要。所以,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游戏时间,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多运动。

    注意事项

    本文(56第五章 早期情绪与社会性的发展.docx)为本站会员(赵**)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