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骨科医疗器械环境分析总结大全 .pdf
-
资源ID:12620032
资源大小:863.34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我国骨科医疗器械环境分析总结大全 .pdf
我国骨科医疗器械市场环境分析小组名称:医疗器械市场分析组组长:王鸳鸳组员:冯紫硕张忆白 刘小雪 袁明新 张国龙朱殷潇 战涛日期: 2011.12.202012.01.04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17 页 - - - - - - - - - - 骨科医疗器械环境分析(一)行业发展中国骨科医疗器械行业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成长起来,至今已有20 多年历史。行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产品种类也从当初单一的简单手术器械发展到日益多样化,已经基本涵盖骨科疾病所需的各类产品,逐渐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骨科医疗器械技术含量及产品档次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市场上国产骨科医疗器械大部分属于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占比还比较低,但是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产品稳定性的加强,一批民族品牌已经逐渐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在注册认证、销售渠道等方面形成了优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的加快,通过国际间技术交流与合作,中国骨科医疗器械行业进一步与国际市场接轨,产品质量、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厂商也在与国际医疗器械厂商的合作与竞争中不断前行。一、中国骨科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背景1、骨科疾病是骨科医疗器械行业存在的根本原因骨科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行动不便等困扰,甚至有些骨科疾病会导致患者失去行动能力或相关器官的功能,骨科疾病中的骨肿瘤疾病则有使患者失去生命的危险。骨科疾病种类繁多,从治疗的角度粗略归类大致有创伤骨科疾病、骨关节骨科疾病、脊柱骨科疾病等。在我国骨科疾病已然成为居民健康的一个极大威胁,防治这类疾病必须依靠我国骨科医疗技术和骨科医疗器械产品技术的发展。2、经济不断发展为骨科医疗器械提供持续动力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整个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速度和方向,骨科医疗器械行业也不例外。与医疗器械相关的一个经济指标是社会医疗卫生总费用的水平上,医疗卫生费用的支出则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居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大,卫生费用逐年增长,2000 年全国卫生总费用共计4586.63 亿元, 2009 年这一数据跃升至17204.81 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5.8%。卫生费用在GDP 中的占比逐渐增大,2000 年,卫生费用 GDP占比为 4.62%,2009 年达到 5.13%。卫生费用的不断增长侧面反映了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这为骨科医疗器械提供了利好的社会背景。3、技术水平依旧是影响骨科医疗器械竞争力的核心因素骨科医疗器械参与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产品的技术发展水平。从整个医疗器械行业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这是影响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资料显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15 年,主要医疗器械产品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到5% ,产品可靠性差、性能落后,市场竞争力弱。即使是中低档医疗器械产品,我们也不能与发达国家相比。就骨科医疗器械而言,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完全可以生产各类产品,但在产品档次、技术水平上总体仍处于中低档次,相对低下的技术水平,削弱了我国骨科医疗器械行业的竞争力,极大影响着整个行业发展。4、其他社会背景因素骨科医疗器械的发展还受制于其他各种社会背景因素影响,比较复杂。诸如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转换、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医疗保健体制的变革、国家政策的扶持等等。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整个医疗体制的改革,新的医改方案提出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医药卫生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 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这将使得居民的医疗保健得到更有效保障,有利于刺激居民对于骨科器械的潜在需求,对行业发展起到助力作用。二、中国骨科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现状简析1、市场规模变化及细分市场简析我国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自20世纪 90 年代以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 平均增幅一直保持在12%-15% 的水平。 根据医疗器械行业“十一五”规划的预计,2010 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 亿元。我国骨科医疗器械行业也在“十一五”期间取得较大突破。2006年中国骨科医疗器械市场总规模达到32.8 亿元人民币, 2007年达到 37.7 亿元,2008 年达到 47.4 亿元人民币, 2009 年则为 57.7 亿元,在此期间的复合增长率为20.7%,复合增长率高于同期 GDP 增长速度,显示出国内骨科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的强劲势头。从细分领域来看,目前骨科医疗器械中关节、创伤和脊柱产品是中国市场三大主流产品。2009 年三大产品中,规模占比最大的是创伤产品达到38% ,2009 年市场规模为21.9 亿元,其次是脊柱产品,规模占比约为25.1%,市场规模总计14.5 亿元,关节产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17 页 - - - - - - - - - - 品市场总规模达到11.8 亿元人民币,规模占比为20.5%,另外包括其他骨科医疗器械,例如骨科手术器械等,合计市场规模为9.6 亿元人民币,合计占比为16.4%。鉴于中国骨科器械市场的利润诱惑,国外厂商纷纷加大对华产品输入,统计显示, 2009 年中国市场关节产品全部销售额中有64%是被跨国公司所攫取,国内企业仅占有36% ;国内企业脊柱产品占当年市场销售总额的39% ,跨国公司则将国内接近61% 的销售收入收入囊中;创伤产品领域国内厂商和跨国厂商在市场销售份额上分别占57% 和 43% ,这是骨科器械中三大类产品中唯一一类没有被国外厂商主导的产品。由此可见,国内骨科器械市场的竞争主要是国内厂商和国际厂商之间的竞争,为了更进一步开拓市场,国内厂商要在技术、营销推广等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力度。2、市场竞争现状简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支付能力的提高,居民的医保健康积极性也在逐渐提高,根据卫生部卫生2010 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从住院人数这一指标来看,2004 年,我国全年入院人数统计为6676 万人,到 2009 年这一数据上升至13256 万人。在此期间,入院人数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7%,有力地反映出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这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动力,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医疗器械市场之一,鉴于中国市场强劲的增长力的吸引,国际厂商也纷纷逐鹿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就骨科医疗器械市场而言,国外厂商以其先进的产品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成熟的运作模式,已经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给国内厂商的市场开拓带来极大压力。在关节产品领域, 截止 2009年底, 国内规模较大的关节假体生产厂商主要有春立正达、蒙太因、 爱康、百慕航材、北京普鲁斯,国外及合资厂商则有捷迈、强生、史赛克、施乐辉、林克骨科(中国)等等,2009 年国内关节产品销售情况显示,国内关节产品全部销售额中有64% 是被跨国公司所攫取,国内企业仅占有36% ;在脊柱产品领域,截止2009 年底,国内企业中规模较大的厂商有山东威高、康辉、苏州欣荣博尔特、创生、春立正达等,国外厂商主要有强生、史赛克、辛迪思、美敦力、LDR Holding 等,就销售收入来看,国内企业脊柱产品占当年市场销售总额的39% ,跨国公司则将国内接近61% 的销售收入收入囊中。在创伤产品领域2009 年底,国内规模较大的创伤产品生产厂商主要有创生、Kanghui Medical Innovation Co., Ltd、山东威高、北京里贝尔、Tianjin Walkman Biomaterial Co., Ltd. 、苏州欣荣等,跨国公司主要有辛迪思、强生、史赛克、施乐辉等。国内厂商和跨国厂商在市场销售份额上分别占57% 和 43% ,这是骨科器械中三大类产品中唯一一类没有被国外厂商主导的产品。由此可见,国内骨科器械市场的竞争主要是国内厂商和国际厂商之间的竞争,为了更进一步开拓市场,国内厂商要在技术、营销推广等方面继续加大投入力度. 三、提高我国骨科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1、国家政策扶持和保护产业的快速发展,有赖于产业政策的助推器作用,而我国骨科医疗器械产业政策中还存在着制约因素,需要进一步进行改革:国家制定一些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欧洲和日本的医疗器械行业是作为福利行业进行扶持的,我国可以借鉴参考;要在政府采购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扶持。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购国内医疗器械产品;建立和健全骨科医疗器械方面的标准认证体系,加强认证力度,直接与国际标准接轨;鼓励企业联合兼并,实现规模经济,以提高生产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骨科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目前状况下,单个企业无论是资金上还是技术上都难以完成大规模的研发,政府需要在科研基金上倾斜。2、企业自身竞争实力的提高企业要在强化研发能力、提高营销水平、调整产品结构、重视质量管理以及加强交流合作等方面多作努力,增强自身实力。这是提高我国骨科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的关键。(1)强化研发能力。骨科医疗器械产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涉及到医药、机械、材料科学等等多个行业及领域,科技含量相对较高。强化研发能力,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是当前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当务之急。(2)提高营销水平。在与国际龙头企业的竞争中,本土企业需在营销模式、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改造和创新,提高营销水平。(3)调整产品结构。优先发展经济实用的、高质量的中低档产品,不能片面强调高、精、尖产品,而应综合考虑疗效好、质量可靠、成本低的产品。要开展市场分析和需求预测,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重视质量管理。我国骨科医疗器械较国外产品在质量和售后服务上仍然存在差距。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加强售后服务,是我国骨科医疗器械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长远大计。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17 页 - - - - - - - - - - (5)加强交流合作。国内骨科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加强交流合作,提高全行业整体水平,并积极扩大对外交往,并与世界上主要经济体(区域)的一些重要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达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二) 2010 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运行特点分析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已跃升至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首次突破1000 亿元大关。尤其在多种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方面,产量居世界第一。但高端产品仅占25% ,中低端产品则占75% 。这表明,我国医疗器械仍以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为主。尤其在多种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如卫生材料、一次性医院耗材、输液器、B 超、呼吸机、普通手术器械和激光类手术器械等)方面,我国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去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首次突破1000 亿元人民币大关。在经历了经济危机寒流和需求不振后,2010 年,我国医疗器械业终于迎来出口大增长的局面。在上半年进出口医疗器械总额超百亿美元的基础上,下半年进出口贸易继续呈增长态势。其中,出口近150 亿美元,进口为76 亿美元,顺差较为明显。据了解,去年我国出口数量较多的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是:电子和水银血压计、 B超、CT 、MRI、病员监护仪、一次性医院耗材(如输液器、输液泵、注射器、针头导管等产品)、按摩器械、医用敷料、手动轮椅及残疾人车等、其它类产品(如急救药箱、义齿材料、康复器械、助听器等)。1)仍以低技术含量产品为主2010 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基本构成如下:高端产品仅占25% ,而中低端产品则占75% 。反观国际医疗器械市场,高端产品般占 55% 的份额, 中低端产品仅占45% 。这表明,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仍以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为主。在我国出口的高端器械类产品中,美国GE 、荷兰飞利浦、日立等在华外资公司的产品约占近八成,这反映了我国本土企业高端产品制造力不足。这反映了多年来我国众多企业长期从事低端产品加工出口业务所隐藏的巨大风险,长期依赖低原料价格、低人力成本走加工贸易之路,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2)自由贸易协定催热东盟市场去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的另一热点市场为东盟国家,这源于我国在2 年前与东盟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按该协定,双方应免除进出口产品的关税。因此,我国2010年对东盟出口医疗器械数量猛增。据分析,东盟国家除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工业基础尚可外,其它国家(包括印尼、 越南和菲律宾等人口大国在内)均未建立起完善的医疗器械工业体系。东盟国家大多只能生产些初级产品(如乳胶手套、纱布药棉等卫生材料等),这就为我国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进入东盟市场开启了大门。据有关方面报道,去年东盟业已成为我国第五大医疗器械产品出口市场。过去 3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对东盟出口的年增长率高达25% 。 2010年,我国对东盟地区出口金额最高的5 个国家分别为新加坡、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出口的主要医疗器械产品为次性输液器、输液袋、针头导管等医院耗材产品、B超(黑白及彩色)、CT机、MRI、X 光机、电子血压计、病员监护仪、呼吸机和麻醉机、各种内窥镜、针灸用针等。3)高端诊断成像仪出口突破从出口金额看,欧美及日本仍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而包括中东国家和拉美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仅占我国出口医疗器械产品的百分之十几,这表明欧美发达国家虽然遭遇了经济危机寒流,但仍拥有巨大的进口实力。近年来,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17 页 - - - - - - - - - - 我国对欧美、 日本的高端诊断仪器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去年我国对俄罗斯、 巴西、乌克兰等国家的医疗器械出口金额猛增43% ,从而使这些国家成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出口新的热点市场。从总体上分析,我国中小型医疗器械产品出口优势较大,而高档产品的出口数量小,竞争力也比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弱得多。令人欣慰的消息是,近年我国在黑白B 超、彩色 B 超、国产 CT机、X 光机、MRI等一批高端诊断成像仪出口方面开始取得突破。不仅中亚国家和印度、东盟国家,就连美国和欧洲也已成为我国主要诊断成像仪的出口市场。据悉,去年我国本土公司如沈阳东软、万东和深圳迈瑞等公司生产的CT机、 MRI和其它高端诊断成像仪的年销售额合计已超过2亿元。这表明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市场再也不是外资企业产品一统天下。4)家用医械发展空间巨大去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家用医疗器械产品所占份额太低。据国内有关部门统计,2010 年全国家用医疗器械产品总销售额仅有 140 亿元,而且市场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省市,包括中西部地区在内的广大区域仅占家用医疗器械市场的较小份额。这反映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差距过大。目前,家用医疗器械产品仅占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总销售额的14% 。而在国外这一比例一般在 25% 左右。由此可见,我国家用医疗器械产品仍有巨大发展空间。令人兴奋的消息是,我国一些高校,如清华大学等,已开发上市“百奥奇脑健康仪”、“频谱仪”等一批适合家庭使用的新型电子医疗器械产品,并已开始在市场畅销。这表明我国长期滞后的家用医疗器械新品开发工作已开始加速。5)国产心血管支架受青睐2010 年,心血管支架类产品取得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年销售额达到150 亿元,进口支架与国产支架零售额之比为1:1,表明国产支架已在植入式支架这一高端器械产品市场上站稳脚跟。而且我国自行开发生产的支架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1/3 1/2 ,故国产支架受到更多病人的青睐。6)骨科材料销量猛增骨科材料包括骨折用固定钢板、螺栓和骨水泥等常规材料。2010 年国产骨科材料全面压倒进口材料,首次占上风。这是因为各地卫生部门和医院加强了医保费用控制,加上进口骨科材料价格太昂贵(通常为国产骨科材料的24倍),故越来越多病人主动选择国产骨科材料。7)诊断试剂崭露头角2010 年,医用诊断试剂国产货与进口货平分秋色。进口试剂价格过于昂贵,如MRI使用的造影剂每次需要上千元费用,而国产试剂仅需几十元到上百元。两相比较,病人更愿意选择国产试剂。现在我国科华、复星等公司生产的诊断试剂质量已与进口试剂不相上下,所以,国产试剂开始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总之,高端诊断试剂由进口产品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三、医疗器械行业的宏观环境分析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为医械市场的需求助力。首先,中国“人口红利”的“黄金时代”是在19902030 年,共 40 年的时间,中国社会现在已基本进入老龄化的初期。随着老年人口增多,对医疗条件的要求进一步增多,将直接扩大医疗器械行业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17 页 - - - - - - - - - - 的市场需求容量。医保体系的覆盖范围扩大、消费者支付能力的提升、政府基层医疗体系建设的投入是医疗器械行业未来增长的三大推动因素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增加对疾病诊断、预防及健康管理需求增强,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稳步增长。中国综合医院门诊人均检查治疗费从1990 年的 2.1 元增加到 2008 年的 45.28 元;出院人均检查治疗费从121.50 元增加到 1887 元。虽然检查治疗费增长的速度不断缩小,但增长的趋势还在继续。检查治疗费是除药费以外的治疗费用,能较直接反应医疗器械使用效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的投入也逐年增加,从2000 年的 4587 亿元,到 2007 年已达到 1129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7% ,远高于 GDP 增速,并呈进一步加快的趋势。但与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行业相比,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总体规模还是较小,尽管中国医疗器械行业2001-2008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9% ,但在全球市场占比不足7%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逐年增加,医疗器械行业是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交叉与融合的行业,知识密集、资金密集,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和尖端科技的标志但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所占GDP的比重相对较小, 但进步明显。 2008 年前 11 个月,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677亿,占 GDP 的 0.23 医疗器械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17 页 - - - - - - - - - - 但是,医疗器械在专用设备制造行业中的地位并不突出,医疗器械产业在专用设备制造业中,企业数占6% ,销售收入占比88% ,利润 0.52%,销售和利润贡献严重失衡。中国的医疗器械产业处在低端产品竞争激烈,高端市场被国外产品充斥的状态二、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现况及发展趋势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目前逐渐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三大产业集聚区,三大区域医疗器械总产值和销售额占全国总量的 80%以上 。其中珠三角以研发生产综合性高科技医疗器械产品为主;长三角主要生产开发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小型医疗器械;环渤海湾地区主要从事高技术数字化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此外,成渝地区是新兴的、以生物医学材料和植入器械及组织工程为特色的地区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区域发展状况如下图所示:中国医械产业的增长快于全球医械产业增长,近 10 年来发展速度在15-18%的年增长率高速增长, 年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达到 20% 左右, 2008 年 111 月的工业总产值增速达到了32.53% ,远超前几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规模巨大,2009 年超过1000 亿元。 “十一五规划”中国2010年医械总产值将达1000 亿,在世界医械市场上的份额将占到7% 。2005 年中国医械市场已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世界第三大市场,医械年销售额达到325 亿元,并将逐渐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2006 年在全球医械市场销售额中,美国占40% ,欧盟占 30% ,日本占 15%18%,而中国仅占2% 。2008 年在全球医械市场销售额中,美国占32% ,欧盟占 26% ,日本占 9% ,中国占 7% 。2008 年 111 月,工业总产值达到677.35 亿,销售产值达到656.25 亿。中国医械产业的增长明显快于中国医药产业增长。8 年来,医械的收入、利润增速为28% 、41% ,远高于医药的19% 、21% 。保守估计 3 年间医疗、医药、医械支出增幅分别为16% 、15% 和 20% 。尽管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中国“医- 药”比例仍然悬殊。 2008 年 1-11 月 915 家医械企业销售636 亿,仅占同期5949 家医药业 6561 亿的 9.69%。而在发达国家, “医- 药”比 5:5 ,全球平均“医 - 药”比 4:6 。从微观上讲,中国医械产业结构性需求增长来源于新增、填补和更新。近3 年,在医疗机构总数增速下降的情况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数量实现了20% 以上增长;2000 余所县医院装备配置平均缺口30% ,西部地区超过50% 。农村医疗机构缺乏基本医械装备,需要建设乡镇卫生院超过70 。整体医疗装备水平低,15% 是 70 年代产品, 60% 是 80 年代中期以前产品,我国至今没有医械管理法规,加上不少医疗机构甚至医院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大量老旧残次医械仍在使用。一旦立法规范管理,将释放出巨大需求。此外,随着技术和医械的研发,三甲和二甲医院升级换代的设备从宏观上讲,中国医械产业周期性需求增长来源于医改、出口和扶持。在新医改8500 亿政府投资和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推动下, 200911年,基层医疗市场的医械需求有望增加1000 亿;2009 年是基层医疗投入增长最快的一年,但具体实施预计会有半年到一年的滞后,因此基础医械市场的高潮出现在2010 年。制造、研发实力长足进步,高额出口退税优惠,国际公司转移制造,带来我国医械行业出口出现了高速增长;出口低迷的2009 年,医械行业出口依然保持同比的正增长。2010 年出口复苏确定性非常高,医械出口有望率先恢复到金融危机前增长水平;疗卫生投入从2000 年 4587 亿,到 2007 年达到 11290 亿,年复合增长率达37% , 远高于 GDP 增速,并呈进一步加快的趋势; “十一五”:要分阶段有步骤地发展医械产品及其关键部件;2009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 页,共 17 页 - - - - - - - - - - 年 12 月,SFDA 发布医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 ,推动市场向规模化优势企业倾斜。在具体市场布局上,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结构层次分明。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目前的状况是:企业多,品种多,价格低,调头快,这是优势。但其中有80% 是中小型企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劣势显而易见。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本土企业无优势可言。如果将我国的医疗切屑市场比作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宽大的“塔基”代表中小医院, 其设备基本以国货居多;尖细的“塔尖”代表大型医院,尽管其数量不多,但是占据了大部分医疗器械资源,使用的基本是进口医疗器械;余下“塔中间”医院则成为中外产争夺的“阵地” 。附录: 2010 年最具实力的医疗器械供应商2010 中国最具投标实力手术室、 急救室、诊疗室设备及器具品牌供应商三十强1 上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549 277 285 1111 2 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547 261 300 1108 3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516 310 280 1106 4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481 338 284 1103 5 上海复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499 305 296 1100 6 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513 340 242 1095 7 上海德尔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514 329 250 1093 8 力新仪器(上海)有限公司492 303 296 1091 9 江苏科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513 292 274 1079 10 烟台冰科集团有限公司504 262 284 1050 11 深圳市金科威实业有限公司496 275 276 1047 12 深圳安科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512 273 261 1046 13 美敦力医疗用品技术服务公司470 310 265 1045 14 佛山康神医疗设备实业有限公司471 315 258 1044 15 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457 306 279 1042 16 山东育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464 295 280 1039 17 北京宏润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496 270 272 1038 18 江苏奥凯医疗设备有限公司495 269 273 1037 19 江苏康欣医疗设备有限公司485 283 268 1036 20 汕头市福利医疗器械厂485 309 240 1034 21 江苏蓝韵凯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468 303 262 1033 22 上海美太医疗设备有限公司470 309 253 1032 23 南宁市三科医疗器械有限责任. 468 316 245 1029 24 珠海福尼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460 315 253 1028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8 页,共 17 页 - - - - - - - - - - 25 万泰科技(中国)有限公司470 304 253 1027 26 郑州迪生仪器仪表有限公司463 298 262 1023 27 北京鑫和黎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466 286 266 1018 28 上海汇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470 282 265 1017 29 仙居药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443 304 266 1013 30 深圳圣诺医疗设备有限公司441 311 260 1012 2010中国最具投标实力临床检验分析仪器品牌供应商五十强1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554 226 292 1072 2 东芝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457.5 280 284 1021.5 3 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540 240 195 975 4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529.5 140 272 941.5 5 无锡市欧普兰科技有限公司525 194 213 932 6 南京普朗医用设备有限公司417.5 191 290 898.5 7 长春迪瑞实业有限公司535.5 116 246 897.5 8 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销售有限公司487.5 131.9 277 896.4 9 重庆天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550.5 159.5 179 889 10 江西特康科技有限公司408 206 266 880 11 长沙爱威科技实业有限公司487.5 147 244 878.5 12 上海迅达医疗仪器有限公司430.5 138 299 867.5 13 长春市曼特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483 219 163 865 14 深圳市康立高科技有限公司552 142 170 864 15 深圳市凯特生物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501 159 189 849 16 重庆西山科技有限公司447 233 162 842 17 希森美康医用电子(上海)有限公司454.5 200 186 840.5 18 深圳市恩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445.5 198 193 836.5 19 英科新创(厦门)科技有限公司496.5 189 146 831.5 20 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510 159 160 829 21 山东高密彩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435 223.5 170 828.5 22 深圳匹基生物工程有限公司508.5 163 155 826.5 23 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16 153.5 149 818.5 24 深圳市雷杜电子有限公司480 165.5 170 815.5 25 深圳市锦瑞电子有限公司442.5 101 268 811.5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9 页,共 17 页 - - - - - - - - - - 26 深圳市希莱恒医用电子有限公司435 188.5 186 809.5 27 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483 143.5 180 806.5 28 江苏奥迪康医学科技有限公司402 204.5 198 804.5 29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426 214 154 794 30 深圳市越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447 147 194 788 31 深圳市美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496.5 126 164 786.5 32 杭州博日科技有限公司490.5 109.01 184 783.51 33 山东兰桥医学科技有限公司393 157 230 780 34 厦门安普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511.5 77 174 762.5 35 南昌百特生物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25.5 135 297 757.5 36 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412.5 182 156 750.5 37 重庆云帆医疗设备有限公司459 131.5 159 749.5 38 深圳市盛信康科技有限公司390 182 167 739 39 杭州龙鑫科技有限公司396 96 245 737 40 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444 88 180 712 41 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41 100 169 710 42 深圳市航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373.5 159 176 708.5 43 深圳市普康电子有限公司420 121 164 705 44 济南金浩峰技术有限公司370.5 120 191 681.5 45 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451.5 76 147 674.5 46 北京松上技术有限公司327 154.6 187 668.6 47 四川美生科技有限公司367.5 119.4 178 664.9 48 重庆鑫瑞川分科技有限公司316.5 167.18 178 661.68 49 珠海黑马医学仪器有限公司423 84.5 148 655.5 50 长春市柏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330 171.46 151 652.46 2010 中国最具投标实力医用X 射线品牌供应商三十强1 通用电气医疗系统( 中国 ) 有限公司591 289 199 1079 2 东芝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583.5 267 193 1043.5 3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550.5 220 258 1028.5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0 页,共 17 页 - - - - - - - - - - 4 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552 229 198 979 5 锐珂亚太投资管理( 上海 ) 有限公司550.5 130.6 294 975.1 6 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498 272 200 970 7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571.5 204 177 952.5 8 沈阳东大阿尔派数字医疗系统有限公司586.5 189 173 948.5 9 日立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561 156 174 891 10 南京普爱射线影像设备有限公司526.5 166 197 889.5 11 北京东方逸腾数码医疗设备技术有限公司507 186 189 882 12 北京航天中兴医疗系统有限公司534 155 192 881 13 南昌宝镭特医用设备科技有限公司487.5 198.3 184 869.8 14 天津邦盛医疗装备有限公司515.5 110 241 866.5 15 南京卡普(中国)有限公司507 173 182 862 16 福建梅生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90.5 185 185 860.5 17 上海爱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492 193 172 857 18 南京杰雄医疗装备有限公司534 132 190 856 19 河北宏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519 119 186 824 20 山西康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487.5 137 195 819.5 21 北京东方惠尔图像技术有限公司495 139 175 809 22 杭州美诺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495 108 190 793 23 青岛海青电子医疗仪器有限公司466.5 145 181 792.5 24 南京威达天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486 119 185 790 25 南京中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513 82 188 783 26 玉林好邦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480 117 179 776 27 山西太谷万科医用设备有限公司453 137.3 183 773.3 28 沈阳盛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445 143 174 762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1 页,共 17 页 - - - - - - - - - - 29 佛山市精华光电有限公司444 141 176 761 30 贵州奥华康经贸有限公司481.5 102.5 171 755 2010中国最具投标实力医用磁共振品牌供应商二十强1 通用电气医疗系统( 中国 ) 有限公司549 234 299 1082 2 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492 280 300 1072 3 日立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558 225.64 272 1055.64 4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510 240 288 1038 5 东芝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507 218 293 1018 6 奥泰医疗系统有限责任公司547.5 277 192 1016.5 7 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517.5 195 297 1009.5 8 宁波鑫高益有限公司556.5 143.9 279 979.4 9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571.5 204 187 962.5 10 深圳贝斯达科技有限公司546 219 194 959 11 北京大恒医疗设备有限公司571.5 196 191 958.5 12 沈阳东大阿尔派数字医疗系统有限公司520.5 203 233 956.5 13 上海爱申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525 193 230 948 14 新奥博为技术有限公司496.5 255 195 946.5 15 嘉恒医疗科技有限公司538.5 192.4 198 928.9 16 上海卡勒幅磁共振技术有限公司523.5 186 184 893.5 17 北京格瑞朗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562.5 117 181 860.5 18 保定天威宝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498 168 178 844 19 青岛麦乐林科技有限公司477 181 185 843 20 江西百信医疗设备有限公司502.5 153 186 841.5 2010 中国医疗器械诚信投标企业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2 页,共 17 页 - - - - - - - - - - 上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锐珂亚太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无锡祥生医学影像有限责任公司杭州美诺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京柏医疗设备有限公司通用电气医疗系统( 中国 ) 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力新仪器(上海)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山东高密彩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山东兰桥医学科技有限公司长春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