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事故汇报、调查、处理、分析及归档管理制度.doc
-
资源ID:12653741
资源大小:22.31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煤矿安全事故汇报、调查、处理、分析及归档管理制度.doc
煤矿安全事故汇报、调查、处理、分析及归档管理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我矿生产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管理责任,明确生产安全事故管理责任,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管理程序,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安全生产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1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一、安全事故分类(一)伤亡事故伤亡事故按伤害程度分为以下三类:1.轻伤事故。2.重伤事故。3.死亡事故。(二)非伤亡事故。非伤亡事故,划分为一级非伤亡事故、二级非伤亡事故和三级非伤亡事故三类。1.一级非伤亡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一级非伤亡事故。(1)发生的事故使全矿停工8小时以上,或采区停工3昼夜以上;(2)瓦斯、煤尘燃烧或爆炸;(3)煤与瓦斯突出,其突出煤量超过50吨(含50吨);(4)井下发火封闭采区或影响安全生产;(5)水灾使矿井全部或一区停止生产;(6)矿用火工品爆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及以上;(7)因生产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万元及以上;(8)造成设备直接损失价值超过50万元;(9)地面车间供电中断7天以上或地面中断供电2天以上;(10)运输设备撞车、追尾造成设备严重损坏;(11)3千伏级及以上变配电设备误停、误送电;(12)主排水系统故障造成泵房进水;(13)基建施工企业造成全矿工程停工8小时以上(14)上级认为应调查处理的其它非伤亡事故;2.二级非伤亡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二级非伤亡事故;(1)发生的事故使全矿停工2小时以上,但不足8小时或采区停工8小时以上,但不足3昼夜;(2)采区排水系统故障造成泵房进水;(3)化工、火工品爆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2万元以上但不足5万元;(4)因生产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2万元以上但不足50万元;(5)主排水泵停泵,造成泵房进水或淹泵;(6)全矿停电6小时以上;地面车间供电中断4小时以上至7天,(7)上级认为应调查处理的其他非伤亡事故。3.三级非伤亡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三级非伤亡事故;(1)因水灾迫使一个工作面停止生产;(2)化工、火工品爆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5-2万元;(3)地面造成车间供电中断1-4小时;(4)因生产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价值0.5-2万元;(5)造成设备直接损失价值0.1-2万元;(6)因设备故障影响生产(或基建施工)1小时及以上;(7)未列入矿井一、二级非伤亡事故范围的其它非伤亡事故;(三)人身未遂事故按事情情节和危害程度分为重大人身未遂事故和一般人身未遂事故。1.重大人身未遂事故。指事故性质恶劣,情节与历史上所发生的重大伤亡事故相似,一旦发生将会造成3人以上(含3人)死亡,只是凭侥幸才未酿成后果的事故。(1)工作面未撤出人员提前放炮;(2)有害气体使多人被熏事故;(3)运人车辆行驶中颠覆矿车事故;(4)3千伏级以下的变配电设备误停、送点事故;(5)压风设备、管路爆炸事故;(6)火工品爆炸或丢失事故;(7)水或煤水使3人及以上被冲事故;(8)上级认为应由上级调查处理的其他未遂事故;2.一般人身未遂事故。指事故情节与历史上所发生的死亡事故相似,如果发生将会造成人员伤亡,只是因侥幸才未造成死亡后果的事故。(1)工作面放炮险些崩人事故;(2)皮带或刮板运输机刮人、挤人、铰人、物料顶人事故;(3)人身触电或电弧烧人事故;(4)运输设备、车辆刮、挫、撞、轧人事故;(5)人员高处坠落或坠物险些砸人事故;(6)设备检修时误动作伤人事故;(7)水或煤水冲人事故;(8)其它由事故调查小组认定为一般人身未遂事故。二、事故汇报1.事故发生后,跟班队长或班组长立即责令停止作业,安排现场人员救护伤者,及时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并保护好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相关物体时,必须做好标记,以利于现场勘察。2.现场事故发生或接到事故发生信息后,跟班队长或班组长立即亲自或安排专人将事故情况(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单位性质、影响范围、人员伤害程度及数量等)向矿调度室汇报。自发生事故10分钟内事故单位未向调度室汇报的。视为故意隐瞒事故。3.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调度室接到汇报后立即向矿值班领导汇报,安排相关队组准备好人车及罐笼,保证运输畅通;同时通知医院做好接诊工作,并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值班人员做好应急准备;矿值班领导根据伤情汇报给矿长和公司及工会。4.发生重伤及以上事故、三级及以上非伤亡事故,未遂事故,矿值班领导根据事故情况安排救护工作并决定向矿长和公司汇报,矿长或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30分钟内报告公司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5.重大事故或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非伤亡事故,应立即上报公司。凡是需要立即上报的生产安全事故,可以用电话直接上报,随后补报文字报告。事故信息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续报。6.需要向国家、省、市、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汇报的,按照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1号)执行。7.报告事故信息,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本单位的名称、地址、性质、产能等基本情况。(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应急救援情况);(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它应当报告的情况。使用电话快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本单位的名称、地址、性质;(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3)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8.事故有关的业务科室接到通知后必须立即到矿调度室参与事故处理工作,并根据调度室安排指定专人到现场察看情况,协助事故事故单位处理工作并及时掌握现场真实情况;9.如职工发生人身伤害后向本单位汇报,而事故单位未按事故汇报程序向矿调度室汇报的,侧视事故单位故意隐瞒工伤,同时谁造成信息阻断的要承担医疗费用的60%,由劳资科核算时在个人工资中扣除。10.如职工个人发生人身伤害(施工地点单人作业的)而没有在第一时间汇报给调度室或本队组的,视为伤者故意隐瞒工伤,承担医疗费用的80%,由劳资科在其本人工资中扣除。同时视该职工所在单位故意隐瞒工伤。11.由于职工人身伤害原因无法进行信息沟通,周围知情人员出现不汇报、不组织救援等不作为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给予解除劳动合同;情节特别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三、各科室职责1.安监处负责组织对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做好事故追查会议记录,及时向矿领导提供事故报告,并统计上报,建立各类事故台账。2.各责任科室负责组织对各分管范围内专业非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做好事故追查会议记录,建立非伤亡事故台账。并于2个工作日内把事故报告报安技科,报告需标明事故类型、级别、事故经过、处理意见、防范措施等内容。3.调度室负责组织对其它非伤亡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做好事故追查会议记录,建立非伤亡事故台账。并于2个工作日内把事故报告报安技科,报告需标明事故的类型、级别、事情经过、处理意见、防范措施等内容。四、事故调查(一)成立事故调查组发生伤亡和非伤亡事故,由矿成立事故调查组。分管矿领导主持,业务科室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及责任单位参加,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并提交事故报告。轻微伤及一般非伤亡事故由责任单位进行追查,并于1天内提出事故报告交安技科。(二)事故调查程序发生轻伤及以上人身伤亡事故和三级及以上非伤亡事故,调度室通知相应事故调查组组长及成员,事故调查组组长及成员接到通知后应立即赶赴现场调查分析,并与12小时之内组织追查。发生轻微伤及一般非伤亡事故,值班矿长安排人员到现场调查分析,并由责任单位于12小时之内组织追查。事故责任单位和相关业务科室配合调查组搜集材料有:(1)事故单位、地点、时间、伤害人员、姓名、人数;(2)事故当班班前会内容,作业程序,操作时动作或位置;(3)施工规程、安全技术措施及贯彻措施情况;(4)当事人材料;事故发生后,安监处与责任单位要尽快搜集与事故有关的相关材料(对证人口述要做好记录和考证)。五、事故分析追查1.事故发生后,经医院及相关部门初步鉴定属重伤或二级以上非人身伤害事故的,由对应的调查组进行事故分析追查。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照有关制度,把事故的原因、责任、防范措施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于24小时内提交矿矿务会讨论决定后执行。轻伤事故由安技科组织相关科室进行追查,于24小时内提交事故报告,并按制度提出处理意见报矿矿务会通过执行。2.经矿务会批准的事故报告,由安监处负责下发事故通报。六、事故报告及统计对事故分析追查完毕,经矿务会批准的事故报告,由安全科于24小时内以文件形式向公司及相应部室报告,报告要附有对相关人员的处理意见、伤病人员登记表、事故现场示意图、事故现场照片、医院对伤害人员伤害程度鉴定、物证、人证材料、直接、间接损失材料等。安技科对事故报告进行汇总存档,并根据事故报告建立工伤事故台账和非伤亡事故台账,调度室、生产技术科、机电科根据业务范围分别建立非伤亡事故台账。安技科建立的非伤亡事故台账要包括调度室及各责任科室所有非伤亡事故台账的内容。七、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实施。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