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三章.pptx
本章要点:本章要点:生产函数生产函数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规模报酬规模报酬 几种成本概念和等成本线几种成本概念和等成本线 生产者均衡条件生产者均衡条件 各种短期长期成本分析各种短期长期成本分析 本章难点:本章难点: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规模报酬规模报酬 生产者均衡条件生产者均衡条件 生产选择理论生产选择理论将讨论生产者如何在达到将讨论生产者如何在达到既定产量既定产量的同时使的同时使成本最小化成本最小化。生产者选择。生产者选择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一是生产技术状况生产技术状况,二二是是生产要素的成本生产要素的成本。 一一、生产函数生产函数生产生产:是指任何是指任何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活动。的活动。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的是在描述的是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下,各种可行的各种可行的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要素组合和可能达到的和可能达到的最大最大产量之间产量之间的的技术联系技术联系,可表示为:,可表示为: Q=f (L,K,N,T) Q=f(L,K)特征特征(如图)(如图):1.:1.要素投入不同要素投入不同, ,产出不同。产出不同。 2. 2.T T是指不同技术状况。是指不同技术状况。 (一一) )短期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 其中短期是指其中短期是指无法改变某些要素投无法改变某些要素投入入( (固定投入固定投入) )的那段时间;另外一类的那段时间;另外一类是是可变投入可变投入;而长期是指厂商可以;而长期是指厂商可以改改变所有投入变所有投入的期限。短期、长期没有的期限。短期、长期没有时间上的具体规定时间上的具体规定, ,视视不同行业相对不同行业相对而言而言。 短期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 Q=f (L)Q=f (L)AP=Q/LAP=Q/LMP=MP=Q/Q/L L三条曲线之间的关系三条曲线之间的关系1.1.总产量和边际产量总产量和边际产量 后者是前后者是前者的斜率者的斜率2.2.总产量和平均产量总产量和平均产量 后者是前后者是前者曲线上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者曲线上每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率3.3.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 前者穿前者穿过后者曲线的最高点过后者曲线的最高点(二二)总产量总产量 边际产量边际产量 平均产量平均产量 在技术给定和其它要素投在技术给定和其它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入不变的情况下, ,连续增加连续增加1 1单单位某一种要素所带来的产量的位某一种要素所带来的产量的增量增量迟早会出现下降迟早会出现下降。主要原。主要原因是随着可变投入的不断增加因是随着可变投入的不断增加, ,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的组合比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的组合比例变得例变得越来越不合理越来越不合理, ,以此为以此为基础基础, ,根据可变投入的多少根据可变投入的多少, ,可可把生产分为把生产分为3 3个阶段个阶段( (如图如图) )。(三三)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 (一一) )等产量曲线等产量曲线( (长期长期) ) 是一条用技术上有效的方法生产一定产是一条用技术上有效的方法生产一定产量的所有量的所有劳动和资本可能组合点劳动和资本可能组合点所组成的所组成的曲线。曲线。 劳动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生产技术生产技术: :多使用劳动少使用多使用劳动少使用资本;资本;资本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生产技术生产技术: :多使用资本少多使用资本少使用劳动使用劳动 曲线的曲线的性质性质(如图):(如图): 1 1、离原点越远代表产出越大、离原点越远代表产出越大 2 2、任意两条都不相交、任意两条都不相交 3 3、凸向原点、凸向原点 斜率为负斜率为负 ( (二二) )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线上各点是等产量线上各点的斜率。的斜率。 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指增指增加每一单位劳动所能替代的资本数量。加每一单位劳动所能替代的资本数量。 公式:公式:RTS(LK)=-RTS(LK)=-K/K/L=-L=-dK/dLdK/dL 表明为了保持总产量不变表明为了保持总产量不变, ,增加增加1 1单单位某种投入要素可以相应减少的另一种位某种投入要素可以相应减少的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投入要素的数量。 ( (三三)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与边际技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替代率递减规律 两者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原两者之间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原因。因。 它是研究长期内所有要素投入和它是研究长期内所有要素投入和产量都能变化时产量都能变化时, ,投入变化与产量投入变化与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变化之间的关系,有,有三种可能性三种可能性(如图)(如图): : 1. 1.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不变: : 产量增加的速产量增加的速度等于要素增加的速度度等于要素增加的速度 2. 2.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增: : 产量增加的速产量增加的速度大于要素增加的速度度大于要素增加的速度 3.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递减: : 产量增加的速产量增加的速度小于要素增加的速度度小于要素增加的速度 a 劳动的专业化分工;劳动的专业化分工;b 几何尺度的因素;几何尺度的因素;c 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d 财务方面的因素财务方面的因素规模经济优势产生的原因。规模经济优势产生的原因。 一般而言,企业的规模扩张的开始阶段是一般而言,企业的规模扩张的开始阶段是规模报酬规模报酬递增递增,然后,然后经济规模报酬不变经济规模报酬不变,最后达到,最后达到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不同行业表现不一样。阶段。不同行业表现不一样。 一、生产成本及其概念一、生产成本及其概念 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经济学上,成本是指为了达成某种目的或获得经济学上,成本是指为了达成某种目的或获得某种商品所某种商品所付出的代价付出的代价。1 显性成本显性成本:即会计成本:即会计成本2 隐性成本隐性成本:厂商自己拥有的一些要素的投入。:厂商自己拥有的一些要素的投入。 不涉及市场交易。不涉及市场交易。 它们都会影响决策。它们都会影响决策。 (二)(二) 机会成本与经济成本机会成本与经济成本 1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放弃其他各种用途所能带来的:是放弃其他各种用途所能带来的最高收益。(观念上)最高收益。(观念上) 2 经济成本:经济成本:实际使用的所有资源的机会成本实际使用的所有资源的机会成本的总和,包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的总和,包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三)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三)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1 会计利润会计利润=收益收益会计成本会计成本2 经济利润经济利润=收益收益经济成本经济成本(经济学上)(经济学上) 经济成本超过会计成本的部分为经济成本超过会计成本的部分为正常利润正常利润(四)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四)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 成本构成公式:成本构成公式:C=w*L+r*k 与之对应的曲线称为等成本线与之对应的曲线称为等成本线斜率为斜率为负负,其绝对值为,其绝对值为w/r,其变化与收入预算线类似。其变化与收入预算线类似。 ) 考察厂商如何将投入要素的组合调考察厂商如何将投入要素的组合调整到整到成本最低成本最低。 生产者在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生产者在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相切点点达到均衡(如图),即达到均衡(如图),即 RTSLK=MPL/MPK=w/r 则则 MPL/w=MPK/r 上述论证可推广到上述论证可推广到n种投入要素种投入要素的的情况。情况。 生产扩张线生产扩张线表明在不同产量下,生表明在不同产量下,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优成本组合(如图)。产要素投入的最优成本组合(如图)。 一一.短期成本短期成本固定成本(固定成本(FC););可变成本(可变成本(VC(Q););总成本总成本C(Q)=FC+VC(Q););平均不变成本平均不变成本AFC=FC/Q;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AVC(Q)=VC(Q)/Q;平均成本平均成本AC(Q)=FC/Q+VC(Q)/Q =AFC+AVC(Q);); 边际成本边际成本MC(Q)=C(Q)/Q =VC(Q)/Q。 其其曲线特征曲线特征(如图):(如图):(一)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可(一)总成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变成本(二)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二)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三)(三) 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 二二.长期成本长期成本(如图)(如图) 计算生产扩张线上的各点计算生产扩张线上的各点的成本,就可以得到长期总的成本,就可以得到长期总成本线,先凹后凸,类似于成本线,先凹后凸,类似于短期成本曲线。短期成本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型。 三三 生产规模的选择(如图)生产规模的选择(如图)LAC曲线是众多曲线是众多SAC曲线的曲线的包络线包络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