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课件7.pptx
二、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供给事实上,有一部分基础货币由央行直接投入流通而由社会公众所持有和其他金融机构一部分法定准备金需要在一定时期内保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帐户中,或者专户存如央行的法定准备金帐户,商业银行不能动用即便是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为了应付客户意外提现,发放大额贷款或其他必须的支出,商业银行也不能全部动用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在外延上的关系基础货币不等于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是流通中货币的存量,它包括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以及社会公众在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存款.基础货币是由通货和存款准备金两部分构成.CRCD其C表示商业银行和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 R为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D为派生存款m= C+DC+R基础货币的供应是通过央行的信用活动来实现的.央行的资产运用形成基础货币的来源,央行的净负债构成基础货币.央行的资产运用形成基础货币的来源互补:引进外资现汇的同时,增补本币配套资金-”财政拿钱来储备”替换:以本币去交换外币-”央行拿钱来储备”在海外的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把外汇储备作为财政收支预算的专项支出,在外汇储备增加的同时,以本币增补配套资金和以本币去交换外汇,一般不增大基础货币的供给.在我过,94年实行挖会体制改革以来,由于实行强制结售汇,外汇占款成为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重要渠道.当年,通过外汇占款增加投放的基础货币未3072亿元,大体上占当年基础货币投放的2/3.94年我国外汇储备达到500亿元,净增300多亿美元,而其他三个渠道投放的基础货币只占投放总额的1/3.这表明,在我国转制时期,在”央行拿钱来储备”进行外汇储备的情况下,外汇储备的增加增大了基础货币的供给.MBM= BC+1c+e+ 货币乘数与存款乘数的关系存款乘数K=1/(c+e+ c+1)/(c+e+ C+D)/(C+R)与K= D/ R是可以相互推导的. 考虑了现金漏出以后,R的内涵已经包含了流通中现金的内涵.dm/drdc+1)/(c+e+ 2dm/drtc+1)t/(c+e+ 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可能性出现流动性不足时, 从其他渠道获得资金的难易21-(e+ )/(c+e+ 一般情况下, e+ 2dm1/dtc+1)*rt/(c+e+ dm2/dtc+1)t/(c+e+ 主要取决于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定期存款利率(利率上升,t上升)其他金融资产收益率(其他资产难以替代,故预期其他资产报酬率影响大收入或财富的变动(引起t同方向变动)综上所述,这些影响货币乘数的主要金融变量c,e, 22和内生即是说货币供给总是要被动地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货币当局不能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的变动,货币政策的作用总是有限的.外生论则是认定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那就等于表明货币当局能够有效地通过对货币供给的调节影响经济运行的实际过程.一、外生的货币供给理论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施瓦茨,卡甘,伯伦纳,梅尔泽等认为货币供给函数的性质是稳定可测的,货币供给量是央行所能完全控制的外生变量,因而提出了外生的货币供给模型.M/H=(C+D)/(C+R)=D/R*(1+D/C)/(D/R+D/C) 内容:信用货币制度下,高能货币H由政府的行为所决定 D/R,首先取决于银行体系;受政府对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规定;以及经济状况的影响 D/C,首先取决于公众;其次取决于银行所停工的与存款有关的服务和利息 H/M=C/M+R/D-C/M*R/D -C/M*R/D)其原理类似于弗里德曼,施瓦茨.而其研究更深入在于各变量影响因素所占的比重(实证数据比例)其中:强力货币的影响比重为73.4%准备金比率所占比重为23.4%通货比率所占比重为3.2%结论货币存量在长期中增长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强力货币的增长而周期性波动则来自于通货比率的变动通货比率在长期内的下降趋势主要归因于收入和财富的增长与城市化准备金比率的变动,则主要是由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化引起的.综述:货币存量主要取决于货币制度的变化和金融管制的发展.乔顿的货币乘数模型(Jerry L.Jordan)公式 m=(1+k)/r(1+t+g)+k结论类似,主要在于区别于联储成员银行与非联储银行,也区别了受制于不同法定准备金率的不同类型的存款.r0MSMdr0r2r1Md2Md0Md1均衡利率下的货币供求货币供给外生情况下的货币供求关系将个人的工资1/W继续分解为1/C1,投资需求1/I2,上缴财政1/F2和货币储蓄1/S2,于是有 1/W= 1/C1+ 1/I2+ 1/F2+ 1/S2再将财政收入1/F1,1/F2分解为投资需求1/I3和消费需求1/C2,于是 1/F1+1/F2= 1/I3+ 1/C2企业用于积累的部分1/S2是不形成真实的需求的,因此,现实的需求不是与货币供给相当的1,而是1- (1/S2)若现实不支用的货币1/S2形成行的资金来源,银行据此增加相应贷款,从而增加货币供给,作为1/I4+ 1/C3,所以现实的总需求就实现与总供给相适应的1规模.+ 1/I2 + 1/I3+ 1/I4) +( 1/C1 + 1/C2 + 1/C3)若满足上述等式,则货币供求相互均衡实现.因为二者可以保证产出得以出清并充分发挥作用.如果出现了不均衡,即需求过多或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