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经济形势-专家总结报告.doc

    • 资源ID:12758887       资源大小:59K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经济形势-专家总结报告.doc

    2022年经济形势-专家总结报告2022年经济形势-专家总结报告2022年经济形势-专家分析总汇一、关于房地产姚景源(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指出,房地产产业链长,关联行业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大,如建材、水泥、家电、家具、纺织品乃至就业等都受到影响,越重要就越得调控,让其健康发展。目前,房地产行业最大的问题是相当数量的投机和投资资金进入了,炒高了房价,每年都建房,但房屋的空置率高,真正需要房子的人却住不上。可以讲,房地产问题不单单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社会问题。我不赞成那种“想稳住经济下行,就要改变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说法,房地产调控决不能放松,一松就会前功尽弃。魏加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关于房地产泡沫破裂风险。2022年央行公布房地产领域的贷款占新增贷款的21%,这是相当高的。泡沫破裂之后,能不能平稳地实现软着陆,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注意到大萧条的时候,美国是先有房地产泡沫,后有股市泡沫。这次次贷危机是先有股市泡沫,后有房地产泡沫。往往一个泡沫未破,应当调整的时候没有调整,靠货币政策把它支撑起来之后,导致新的泡沫形成,最后不得不做更重大的调整。所以如果房地产泡沫破裂的话,会不会硬着陆?如果硬着陆肯定会影响到银行。叶檀(每日经济新闻的首席评论员):“2022年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商业地产,2022年的时候商业地产还在争先恐后的进入,2022年底很多商业楼盘资金回报却根本不足以覆盖成本。我认为2022年商业地产的泡沫风险会浮出水面,大家在购买商业地产的时候会越来越谨慎。”闫宗祥:(上海国臣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我们是纯粹的开发企业,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商业地产,做的非常辛苦,到现在还有一批房子没有卖出去。但是我们至今觉得做商业地产的方向应该是向好的,在未来有很长、很大的发展空间,相对住宅地产有较长的生命力。评论:尽管中央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放松的态度,但是,对于是否持续进行房地产调控是存在争议的,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现了由地方政府操控的左右摇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即使像魏加宁这样权威的经济学家对于房地产泡沫破裂后能否实现软着陆也存在疑问,客观的情势还不能让人们看到一个明朗的结果。如果房地产泡沫破裂,其恶劣的影响势必会波及到其长长的产业链,会给中国经济造成重创,这应该是个别经济学家首鼠两端,惟恐过于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会导致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原因。商业地产的泡沫似乎比住宅地产的泡沫来得要晚。但是,“狼”终于还是来了。像叶檀所说,2022年投资资本还在争先恐后地涌入商业地产,但是,已经涌入商业地产的企业已经感到了“做的非常辛苦”,“2022年底很多商业楼盘资金回报却根本不足以覆盖成本”,这预示着,2022年商业地产的泡沫风险会浮出水面。在这种房地产泡沫已经全覆盖的情况下,中央调控房地产的态度很坚决,但也有应该很扎实。二、关于资本市场刘景德(信达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2022年3月是中国股市重要循环低点的时间窗口。一旦我国宏观经济增速、企业利润增速回落之后探底回升,再加上可能出台利好政策、股市资金面改善、股市调整周期结束等因素形成共振,2022年A股市场将探底回升,上证指数波动区间为18003000点,龙年股市将由潜龙在渊变成飞龙在天。桑东亮(上海新泰厚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要注意影响2022年市场的三大因素:1)欧洲债务危机会不会再度发酵,目前看有可能;2)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下滑的趋势能否遏止,目前看要到2季度;3)美国的复苏能否对抗其他经济体的下滑,不确定性在2022会变的更复杂。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对未来人民币走势的基本看法。我也基本认同明年人民币升值压力会减轻的观点,但这不等于说会出现贬值。首先,从经常项目看,未来我国出口增速将放缓,预计今年增速在20%左右,明年可能连15%都难以达到。出口放缓导致顺差收窄,预计今年顺差规模只有约1500亿元左右,明年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到1200亿元至1000亿元。其次,从资本项目看,明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投资收益下降会减轻资本流入压力。明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有望扩大。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今年直接投资规模比去年有所下降。评论:潜龙确已在渊,而且由于其在渊时间过久,已经大大挫伤了股民对于股市的信心。尽管有“我国宏观经济增速、企业利润增速回落之后探底回升,再加上可能出台利好政策、股市资金面改善、股市调整周期结束等因素形成共振”这些利好因素,但说龙年股市会“飞龙在天”则还是显得过于轻率与莽撞,或者说还未时过早。这是因为事物都是两面的,刘景德只注意到了利好因素,而我们还应该注意到那些负面因素,就像桑东亮所说,还要注意影响2022年中国资本市场的三大因素:1)欧洲债务危机会不会再度发酵,目前看有可能;2)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下滑的趋势能否遏止,目前看要到2季度;3)美国的复苏能否对抗其他经济体的下滑,不确定性在2022会变的更复杂。所以利好的因素和负面的因素的拉锯战可能会造成以下结果:2022年A股市场将探底回升,且会在小幅震荡的盘旋中持续上扬,但离“飞龙在天”的盛景,还“路漫漫其修则远兮”。三、关于货币彭文生(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2022年的中国宏观经济,一言以蔽之,就是政策灵活性对抗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央行近3年来第一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代表货币政策数量型放松的开始,政策重点从“控通胀”转为“稳增长”,逆周期操作的方向明确,但稳增长的力度多大,效率有多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宗良(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稳健的货币政策本身也包含一个度的问题。2022年货币政策可能在稳健情况下偏于中性,甚至中性偏松。政策可以针对中小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定向宽松。在监管上也应灵活适度调整,使银行能够提供必要资金支持经济发展。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今年较好的增长环境下是确定的收缩,但明年经济下滑压力加大,稳健内涵是相对中性偏松的。从节奏来讲,明年经济多变,不同阶段调控主题不一样,一二季度去泡沫是核心,三季度可能会是稳增长。明年的货币政策,无论是从总量控制,季度调控节奏,还是工具使用,都和今年有重要区别。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明年,货币政策将是适度微调的模式,不是一个方向的持续收紧或扩张,而是在稳健的基础上,针对具体经济形势的变化,适当适度的预调和微调。评论:多位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承认了一个前提: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多。在这种环境下,“稳增长”就显得特别重要,“不确定”与“稳”构成了动态平衡。而要实现这种平衡,则有赖于灵活的货币政策。换句话,正是基于这种经济环境,国家各方面的财政政策包括货币政策都要体现出灵活性,要根据经环境的不断变化而进行适时的调整,就像灵活的指针一样,或者偏左,或者偏右,但总是朝向适应这种变化的经济环境。2022年政策重点从“控通胀”转为“稳增长也正是基于应对经济环境不确定的不确定性。扩展阅读:2022宏观经济形式年底总结多图表第一章宏观经济形式分析与预测前言一、2022年中国经济整体情况1、经济稳增长是重要根本2、通胀压力明显减轻3、新“非公36条”具有积极意义4、经济发展前景广阔5、粮产实现九连增6、房地产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7、国民就业状况二、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世界经济下行存在风险2、消费需求不景气3、房地产调控进退两难4、企业转型升级面临巨大困难5、构建国际经济的双循环模式6、建立国内经济的良性循环模式6.1、投资和消费进行良性互动6.2、国内区域的合理分工7、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8、解决地方投资资金来源问题三、全年经济主要指标走势分析与预测1、2022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指标1.1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情况1.2前三季度居民总收入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房地产行业情况1.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与购进价格1.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情况2、2022年中国经济走势分析2.1工业增速有望稳步回升2.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较快2.3消费状况保持低迷2.4外贸出口将保持缓慢回升2.5物价上涨压力将减缓四、2022年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建议(目前仅有2022下半年政策取向建议及时更新2022取向建议)1、稳中求进的调控政策2、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控应相辅相成3、保证社会融资总量平稳增长4、努力减轻企业压力5、优化国内外区域布局使外需扩大6、加大中国资本输出力度7、加强新型经济体之间的金融合作8、坚决不动摇的进行房地产调控9、进行大规模的环保投入10、扶持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五、2022年中国经济走势预测(权威发布随时更新)第一章宏观经济形式分析与预测前言2022年以来,欧债危机从希腊向西班牙等大国蔓延,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回落,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使得我国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特别是4月份以来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呈全面趋弱态势,但就业形势表现尚可,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减缓,国际收支趋向平衡。展望下半年,在“稳增长”预调微调政策效应显现、房地产市场企稳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有望逐步企稳回升。目前,三大需求总体均呈企稳回升态势,四季度将出现小幅回升,预计全年GDP增长略高于7.5%,CPI涨幅略低于3%。三季度GDP增长7.4%,延续了年初以来的下行趋势。从GDP季度累计同比增长看,本轮经济回调到三季度已持续了10个季度。这是我国自1992年开始发布该项指标以来,回调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增长也明显偏离了20222022年10.6%的季度平均水平。当前经济运行状况,用短期、周期性因素难以充分解释。这不仅反映了我国经济增长阶段、运行机制的变化,对宏观调控目标、手段和传导机制也需要重新认识。近期一些积极因素正在积累,四季度有望呈现小幅回升态势。一是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促使世界经济短期向好。自欧洲央行实施直接货币交易(OMT)、美联储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QE3)后,英国、日本、巴西、澳大利亚等相继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短期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提振消费信心,我国出口增长将逐步回升。9月份,我国出口增长达到9.9%,明显高于7、8月份的增幅。值得注意的是,由此引发的新一轮为防止本币升值的全球性货币宽松竞赛,对短期资本流动和物价上涨都将产生影响。二是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总体有所改善。9月份,美国、欧盟、德国、日本及新兴市场国家PMI指数都出现回升。我国PMI指数也结束了连续4个月的下降,特别是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比上月回升1.1和2.2个百分点。同时,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呈回升态势,我国企业原材料购进指数已经止跌回升,将推动企业回补原材料库存和增加需求。三是内需短期呈企稳回升态势。随着基础设施投资回升和房地产市场回暖,投资增幅提高。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5%,比18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在房地产销售回升、长假等拉动作用下,消费实际增速高于上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1.6%,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此外,去年四季度工业生产、投资、出口等增长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也为今年四季度企稳回升奠定了一定基础。目前,三大需求总体均呈企稳回升态势,三季度应为年内增速底部,四季度将出现小幅回升,预计全年GDP增长略高于7.5%,CPI涨幅略低于3%。在欧债危机反复恶化、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实际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的差距为新世纪以来最小的一年,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成绩来之不易。尤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一是在经济持续下行中,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积极化解投融资平台风险,有效减轻通胀压力,成效显著;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表现为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中、西部地区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就业状况总体平稳,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三是在财政收支压力不断加大的同时,积极推进民生领域改革,支出大幅增加,对促进消费增长和保持社会稳定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一、2022年中国经济整体情况上半年GDP为7.8%,时隔三年GDP增速破8。国家统计局7月13日公布数据显示,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6%,创三年新低;上半年经济增长7.8%,略高于年初制定的7.5%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发展稳中有进。1、经济稳步增长是重要根本为了防止经济过度下滑,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国务院决定加快投资项目审批进度,新一轮依靠投资拉动的刺激经济计划将影响后期的金融市场走向。稳增长的必要手段之一,就是扩内需。而对于内需则强调消费和投资并重,且更注重投资的拉动作用。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包括: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范围,支持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加快普及光纤入户。促进投资的政策措施主要是“铁工机”,即以铁路、西部基础设施为代表的一系列投资项目。启动一批带动力强、见效快的投资项目,主要包括铁路、节能环保、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信息化等领域项目的投资建设,增加此类投资不仅有利于短期增加产出,而且有利于夯实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央行在前期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基础上,将人民币基准利率做出下调,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作用,并放宽利率浮动范围、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具有比较积极的意义。此外,国家出台节能家电补贴计划,有助于刺激低迷的家电消费市场。2、通胀压力明显减轻目前我国物价涨幅逐月缩小,通胀压力明显减轻。中国9月通胀指数数据显示,9月CPI同比上升19%,与市场预期持平,并再次跌至2%下方。同时PPI同比下降36%,低于市场预期和上月01个百分点。分类数据显示,食品和居住价格分别同比上升25%和23%,上月则为34%和22%,同时,CPI环比上升03%,明显低于上月的06%,表明通胀势头明显减弱。从PPI数据来看,采掘和原材料行业对整体PPI负贡献率最为明显。CPI数据再次低于2%,表明8月份的食品价格上升并不存在明显的持续性,从侧面表明8月食品价格走强主要是由于天气因素。整体来看,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在降低,同时国内需求仍保持在较为疲弱的水平上,这意味着中国经济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放松。PPI数据的进一步下滑表明,尽管近期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反弹,但企业尚未从中明显获益,这表示企业由于库存较高,仍然无法掌握定价权。同时由于从PPI传导至CPI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全年的通胀值将显著低于3%,明显低于4%的政府目标值。这样的通胀数据,加上一些前瞻性的经济活动指标,表明整体经济仍然面临着一定的压力。这是因为通胀下滑表明需求开始减少,而先期公布的发电量数据也表明,中国整体工业活动在9月份尚未出现明显的复苏迹象。本周四中国将公布第三季度GDP数据,笔者认为这一数值将在74%左右,将创下三年来的最低点。尽管今年面临着换届等因素,但整体经济的下滑似乎已经超出了政策面的预期,表明在未来的政治框架基本明确后,中国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放松。较低的物价涨幅为银行放松信贷和增加货币供应量提供了条件,而基准利率下调引导信贷融资成本下降,有助于改善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活跃经济。此外,在目前物价指数较低的情况下,加快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引起的连锁反应和付出的改革成本代价将会小一些。3、新“非公36条”具有积极意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把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列入今年改革的重点任务,国务院要求各部门在今年上半年之前必须制定出“新非公36条”的实施细则。截至目前,交通部、铁道部、卫生部、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等部委已相继出台“新36条”实施细则,各大部委所发布的实施细则很多都非常具体。随着各部委和主要行业民间投资实施细则出台,我国民间资金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同时,这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投融资体制进一步向多元化、市场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新36条的核心宗旨是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其目的是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稳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拉动国内消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4、经济发展前景广阔过去10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有效激发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热情,而东部产业转移也为中西部发展增添了资金和技术支持。目前我国投资、消费、工业甚至外贸出口等多项指标均呈现中西部快于东部的增长特征,在地区发展差距缩小的同时,东中西三大地区互补性和梯队性增长格局也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市场,有助于延长经济周期和增强经济后劲。5、粮产实现九连增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12995万吨(2599亿斤),比2022年增产356万吨(71亿斤),增长2.8%,超过1997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九连增。目前,我国的秋粮正处在生长后期,据农业部田间农情调查,今年秋粮长势良好,丰收有基础,全年粮食有望实现九连增。据农业专家介绍,今年全国秋粮面积比去年增加1100万亩左右,这为秋粮丰收奠定了基础;北方地区今年降雨偏多,旱地作物长势明显好于往年;前段时间北方发生的虫害已得到遏制,近期的台风和强降雨对主产区的影响也有限,总的看,粮食形势较为乐观。多年来,中国始终把发展农业作为“重中之重”、“国民经济的基础”,摆到突出位置加以重视。目前,18亿亩的耕地红线、95%的粮食自给率底线,已成为共识。按照这一思路,政府先后实行了“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并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按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战略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梯次构建惠农促粮的长效机制。在大力发展农业科技的同时,政府还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多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水平。6、房地产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许多地方政府一直将房地产投资做为经济发展主要支柱,这与税收制度有一定关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房地产是地方政府主要的税收来源,对地方政府来说,其他税收源很少。事实上,房地产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正在明显减弱,统计显示,2022年1月4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自2022年1月来首次落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从管理层的态度看,未来经济发展不打算靠房地产来拉动。大家都很清楚,该产业产生的巨大泡沫一旦破灭,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风险隐患。金融专家宏皓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刻,挤掉房价泡沫是确保一切回归正常路径的基础。持续十几年的房价高涨必须到终结的时候了。7、国民就业状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8月份对20个省就业情况进行调查显示,今年1-8月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长较快,城镇新增就业918万,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就业形势总体上保持平稳。其中,东部的11个省市新增就业人数增幅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下降幅度是0.33%,但是中部和西部增幅今年是高于去年同期,其中中部今年增长7%,西部的增幅比去年高14%,有22个省份新增就业同比是增加的,有9个省份是减少的。从行业情况看,制造业用人需求在下降,但是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用人需求在上升。根据对1.1万多个企业的用工情况按月监测,7月末和去年底相比,制造业岗位比去年减少1.35%,减少8万个左右。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企业岗位和去年相比是增加的,增幅在4.65%;住宿餐饮业增幅在3%;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岗位的增加幅度是1.48%。二、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出自宏观经济课题组和申银万国证券首席经济分析)1、世界经济下行存在风险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一是欧债危机升级。为应对欧债危机,西班牙于7月11日出台新的紧缩措施,在2022年前削减公共赤字650亿欧元;7月20日,欧元区财长会议批准向西班牙银行业提供1000亿欧元的救助计划,以帮助银行重新注资进行资本重组。但是,这些应对措施效果不佳,西班牙和意大利国债收益率再度上升。当前,虽然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减小,西班牙却因国内银行危机被迫提出接受外部援助的请求,欧债危机呈现进一步扩散和恶化的趋势,欧元区大部分国家同时深陷债务与景气“双重危机”境地。美国失业率出现反弹,消费者信心下降,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新兴经济体面临结构调整压力,经济减速超过预期。因此,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我国经济发展的外围环境依然严峻。贸易摩擦加剧,我国仍为全球贸易保护的主要侵害对象。调控政策受到制约。一是发展中国家实际利率上升。为刺激经济增长,各国纷纷降息。由于通胀率降幅远快于名义利率的下调速度,使发展中国家实际利率上升。国际市场食品、能源价格有所回涨,食品和能源价格迎来新的一轮回涨,不仅增加了全球生产者和消费者负担,也限制了各国放松货币政策的力度,制约全球经济复苏。新的宽松货币政策效果难料。进入8月份以来,美国、欧元区、英国、澳大利亚和韩国均未推出实质性宽松政策,其中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均未象事先释放的信号那样如期推出新的宽松措施,要求出台更有效的财政政策,但在货币政策上光说不做,缺少具体宽松举措。主要是因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畅导致政策效果难料,前期美欧央行释放的流动性以超额储备形式大量沉淀于央行。2、消费需求不景气今年以来消费增势不尽如人意。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为14.5%和10.9%,同比分别下降2.1和0.7个百分点。消费增速减缓主要受到汽车、家用电器和石油及制品等大额商品销售不景气的影响。初步测算,1-月限额以上企业汽车、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石油及制品销售额分别下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约0.48、0.56和1.54个百分点。在经济减速的同时,消费需求以更快的速度减缓,说明结构调整没有朝预期方向发展,广大居民对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新期盼没有得以满足,不利于转变发展方式,扩大消费任重道远。3、房地产调控进退两难经过两年多的严格调控,我国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初步控制,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连续出现负增长,房地产业的泡沫不断得到挤压。但是,过去几次房地产调控越调房价越高的经历,使我国房地产政策有可能陷入“塔西佗陷阱”的困局,降息传递出货币政策转向宽松的政策信号,使得房地产市场预期发生较大改变。尽管有关部门一再强调房地产调控政策取向不变,但居民半信半疑,居民购房意愿明显增强,5月份以来住宅成交量和土地出让成交量环比明显上升。当前,房地产调控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为了防止经济减速过于明显,需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房地产成交量放大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房地产调控尚未取得根本性成效,一旦房地产成交量连续放大有可能带动房价和土地成交价回升,似乎再次验证“塔西伦陷阱”效果,房价反弹将使民众再次失望,房地产调控有前功尽弃的风险。4、企业转型升级面临巨大困难目前我国工业增速减慢,一方面受到出口减少、国内需求不旺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于企业发展缺乏技术创新、缺乏新的增长引擎。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和风险大的特点,而目前大多数工业企业都面临“去库存化”和“去产能化”的双重压力,在企业经营困难普遍、实现利润大幅降低的情况下,产业转型升级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制造业的结构优化和调整依然处于阵痛期。5、推动单循环模式向双循环模式转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次世界经济调整,国家、金融机构、个人资产负债表都需要重建,中国的传统贸易伙伴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低速增长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面临两个现实任务,一是开辟新的市场,二是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这就有必要改变目前的单循环模式,构建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的双循环模式。目前的单循环模式可以简单总结为从原材料提供国家进口资源和配件进行生产,然后再出口给包括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在内的制成品消费国。从而形成对制成品消费国的巨额顺差,对资源和零配件进口国的巨额逆差。因此,需要借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契机,推动单循环模式向双循环模式转变。既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总量平衡,也实现中国对消费国以及资源和零配件提供国的贸易平衡。对于消费国,中国要积极创造条件,扩大从发达国家高科技产品进口,提升国内装备水平;对于资源国(零配件提供国),中国要通过工程承包、对外投资等方式,扩大产品出口。6、国内经济建立良性循环模式要扩大内需,实现中国经济外需主导向内需主导的转变,客观需要对现有的主要服务于外向型经济的国内分工模式进行战略转变。这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6.1、投资和消费进行良性互动以投资促消费的第一个考虑是立足于中国人口的国情,高投资还将持续。在此背景下,第一,可以代替出口,消化国内的过剩产能;第二,提高消费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有助于提高消费。我国转型的目标是扩大消费,实现内需主导,但是消费条件的不足会阻碍消费的提升,而通过加大投资,改善消费条件,有助于把潜在在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的消费。第三,优化产业结构,消费性投资在带动相关投资的同时,带动消费性产业发展,改善我国的产业结构。6.2、国内区域的合理分工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部地区积累了大量资本,形成了比较齐全的产业配套条件。同时,刚开始开发时相对比较低廉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也变得相对比较昂贵。立足于这种要素优势,应积极鼓励东部地区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服务型行业。经济发展水平高,居民消费能力强,从需求角度看,也应该努力将我国东部地区发展为“消费基地”。相比东部地区而言,我国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偏低,土地、资源丰富,成本也相对较低。中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了更多人口西迁,外商直接投资也逐渐向西部转移。应抓住机遇,将我国中西部建设成为“生产基地”。这既顺应了不同地区发展当地经济的要求,也有助于发挥各地的优势,形成以生产促进消费,以消费带动生产的内循环格局。7、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根据国家和工信部十二五主要节能减排目标,从实际执行看,情况并不理想。节能任务出现欠账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耗能行业增长较快。那么,2022年必须加大实施节能减排的力度。通过尽快理顺要素价格,提高污染物排放收费标准,以及严格落后产能淘汰、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减排评估来把节能减排落到实处。8、地方投资资金来源问题亟待解决从现在来看,在房地产调整的大背景下,土地财政可能难以维继,寻找新的资金筹措渠道十分关键。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1、允许发行地方债。2022年10月份财政部已经发布2022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上海、深圳、广东、浙江四地获国务院批准试点自行发债,实施情况不错,试点地区和试发规模可以逐渐扩大;2、通过盘活存量的国有资产,来应对未来的公共事业型或地方建设型资本性的支出;3、尽快完善地方税制,房产税、资源税、部分的营业税转增值税等,都可以成为地方政府新的税收来源。长远看来,只有建立和地方事权相匹配的税收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和基本建设资金来源问题。三、全年经济主要指标走势分析与预测(年底发布全年经济分析应及时添加)1、2022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指标(来源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及中国经济信息网数据库)1.1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情况2022年我国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534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其中,一季度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088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6542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54963亿元,增长7.9%。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2022Q1-2022Q3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同比增速(单位:亿元,%)1.2前三季度居民总收入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0210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27元,同比名义增长13.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0个百分点。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2.7%,转移性收入增长12.4%,经营净收入增长15.4%,财产性收入增长12.4%。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778元,同比名义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6.9%,家庭经营收入增长13.3%,财产性收入增长16.3%,转移性收入增长22.4%。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6867万人,同比增长3.0%;前三季度,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249元,同比增长13.0%。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6358元,同比名义增长14.2%;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中位数5788元,名义增长15.8%。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422亿元,名义同比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1.6%,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名义同比增长14.2,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3.2%,环比增长1.46%。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8%,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9%,农村上涨2.7%。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5.5%,烟酒及用品上涨3.3%,衣着上涨3.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2.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0.3%,居住上涨2.0%,交通和通信同比下降0.2%。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环比上涨0.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9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572亿元,同比增长14.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654亿元,增长14.7%。按消费形态分,9月份,餐饮收入2072亿元,同比增长13.9%;商品零售16155亿元,增长14.3%。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8237亿元,增长14.8%。2022年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9月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经营地分城镇乡村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餐饮收入商品零售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化妆品金银珠宝日用品体育、娱乐用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中西药品文化办公用品家具通讯器材石油及制品汽车建筑及装潢材料1-9月同比增长(%)14.114.414.014.413.212.914.214.617.217.816.315.716.78.86.124.219.226.233.316.76.925.7绝对量同比增长绝对量(亿元)(%)(亿元)1822715572265420726941615582371142801115177294375184501991421391488205818114.214.714.214.713.913.114.314.818.520.415.712.515.819.313.726.614.731.424.720.21.726.91494227158012933220220166735514132749660668826666594816112411292420234911507105111001221416842132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89311此表速度均为未扣除价格的名义增速;注:2此表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1.4房地产行业情况1.4.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2022年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104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增速比1-8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35126亿元,增长10.5%,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68.8%。1-9月份,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29173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比1-8月份回落0.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0944亿元,增长16.2%,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0929亿元,增长17.1%,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1-9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5253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0%,增速比1-8月份回落1.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93777万平方米,增长11.5%。房屋新开工面积135014万平方米,下降8.6%,降幅比1-8月份扩大1.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99668万平方米,下降12.9%。房屋竣工面积50567万平方米,增长16.4%,增速回落3.8个百分点;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0609万平方米,增长16.5%。1-9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603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5%,降幅比1-8月份扩大0.3个百分点;土地成交价款5309亿元,下降11.0%,降幅扩大3.4个百分点。1.4.2商品房销售和待售情况1-9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6844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0%,降幅比1-8月份缩小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4.3%,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3.3%,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0.2%。商品房销售额40354亿元,增长2.7%,增速比1-8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3.3%,办公楼销售额下降4.2%,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增长2.3%。1-9月份,东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3372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降幅比1-8月份缩小0.3个百分点;销售额24598亿元,增长3.1%,增速提高0.9个百分点。中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7248万平方米,下降2.1%,降幅缩小0.3个百分点;销售额7657亿元,增长6.0%,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7472万平方米,下降8.8%,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销售额8098亿元,下降1.6%,降幅扩大0.7个百分点。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32670万平方米,比8月末增加712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增加467万平方米,办公楼增加73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增加76万平方米。1.4.3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情况1-9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到位资金68232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1-8月份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11008亿元,增长12.9%;利用外资317亿元,下降53.3%;自筹资金28438亿元,增长11.4%;其他资金28469亿元,增长9.6%。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17841亿元,增长13.2%;个人按揭贷款7064亿元,增长14.2%。1.4.4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9月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简称“国房景气指数”)为94.39,比上月回落0.25点。1.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与购进价格2022年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环比下降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1%,环比上涨0.1%。19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5%。1.5.1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下降4.7%,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7.8%,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5.0%,加工工业价格下降4.2%。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3%,衣着价格上涨1.6%,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3%,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1.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同比下降12.0%,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8.3%,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6.5%,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下降2.6%,燃料动力类价格下降1.8%。1.5.2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变动情况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0.4%,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0.3%,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4%。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4%,衣着和一般日用品价格均上涨0.2%,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环比上涨1.4%,农副产品类价格上涨0.9%,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0.7%,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2.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经济形势-专家总结报告.doc)为本站会员(一***)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