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九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

    • 资源ID:12785023       资源大小:69.8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九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和参考第九单元溶液详解:学问点 3:乳浊液及乳化现象(这是难点)学习资料详解:课题 1溶液的形成学问点 1:溶液(这是重点)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乳浊液一般不透亮,其特点是不均一、不稳固的,表现在振荡后浑浊,静置后分层;为了增强它的稳固性,科学家们讨论发觉,有一类物质有特殊的功能, 它们一端亲水,一端亲油,把它们加到油和水的混合物中,能将油分散成很多细小的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固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1)在一种溶剂中同时溶解几种不同的溶质;如在水中可同时溶解食盐、蔗糖等可溶物;( 2)溶液是一种混合物, 透亮但不肯定是无色透亮,也可能是像蓝色透亮的硫酸铜主、黄色透亮的氯化铁 溶液等;2、溶液的基本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固性;溶液是均一的,指的是溶液形成后各部分的性质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一样;所谓溶液是稳固的,是指外界条件不变化时,长时间放置,溶质和溶剂不会分别,既不会有沉淀析出也不会分层;溶液不肯定都是无色的,其颜色由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打算;3、溶液是混合物;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故溶液的质量等于 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和; 但由于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状态被分散到溶剂分子中形成溶液,故溶液的体积不等于 溶质的体积与溶剂的体积之和;警示:懂得溶液概念及特点时应留意几点:溶液概念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是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液概念中的“另一种物质”是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从微观上看,溶液的形 成过程是溶质的分子 (或离子) 匀称扩散到溶剂分子之间;溶液概念未对溶质、溶质的状态作规 定;因此, 生成溶液中的溶质、 溶剂的状态, 可懂得为任意状态; 判定某物质是否溶液,一般从: a.是否是均一、稳固的混合物;b.一种物质是否溶解于另一种物质两方面来判定;溶液是澄清、透亮的,但不肯定为无色的;如CuSO4 溶液为蓝色; KMnO4 溶液为紫色;水均一、稳固,但它不是溶液,由于它不是混合物;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水流走;人们把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固乳浊液的物质叫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叫乳化作用;常用的乳化剂有各种日用洗涤剂、化妆品等;拓展:常见混合物有溶液和浊液两大体系,溶液是均一的、稳固的,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固的;浊液分悬浊液和乳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振荡后都呈浑浊状态,静置后都分为两层;溶解和乳化是两种不同原理的现象;乳化作用的应用有:洗涤:用洗涤剂可除去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清洗试管内的油污; 配制农药:喷洒农药时,要将农药原溶液稀释成肯定体积比的乳浊液;学问点 4:溶液的作用详解:( 1)在化学试验中,物质间的反应往往在溶液中进行,主要缘由是溶液中粒子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的速率加快; (2)在工农业生产中,如配制无土栽培液等,需要肯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浓度过大、过小都不利等;照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如用浓盐酸所制得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氢; 浓度过小, 就反应速率太慢; (3)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植物吸取的养料都必需是溶液,医学上的各种注射液也都是溶液;警示:溶液的浓度不同,反应的猛烈程度不同;详解:学问点 2:溶液的组成(这是重难点)详解:学问点 5:溶解速率及其影响的因素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1)溶质:可能是固体, 如食盐、蔗糖等; 可能是液体, 如硫酸、酒精等; 也可能是气体,如氯化氢、二氧化碳等;(2)溶剂:水能溶解多种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如果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 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假如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做溶剂,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等;( 3)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但由于物质混合后粒子间存在着间隔,所以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4)溶质和溶剂的确定: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判定溶质和溶剂的依据,加入物质溶解在溶剂里,在溶解的过程中速率不同,溶解的才能不同;物质溶解速率的打算因素是物质本身的性质,影响因素是温度,可溶物的表面积,是否搅拌等;上升温度、表面积增大、搅拌都有利于加快溶解的速率;警示:( 1)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才能不同,物质的性质打算其溶解才能大小,与温度的高低有关;( 2)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里其溶解才能也不同,与溶剂的性质有关;的物质未必是溶质,有些物质能与水等溶剂发生反应 如 CaO+H拓展:2O=CaOH2;学问点 6:溶解时的热现象(这是难点)详解:物质溶解包含了两个阶段:一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溶剂水中扩散过程;二是溶质的分子或离溶质溶剂的判定依据:通常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假如是固体、气体分散到液体里,总是把固体、 气体看成溶质, 液体看成溶剂; 假如是两种液体相互溶解, 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溶剂, 量少的一种叫溶质; 特殊提示的是假如其中一种液体是水, 不管量的多少, 人们都习惯把水看作溶剂;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生成不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第一过程属物理变化,是吸热过程,其次过程属化学变化 ,是放热过程,综合起来总过程的热量变化Q 总=Q 1 吸+Q2 放( Q1 和 Q2 的符号相反) ;Q 总就会显现三种情形:( 1)当 Q1 吸Q2 放时, Q 总很小,即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不明显,如NaCl 溶于水;( 2)当 Q1 吸 Q2 放时, Q 总为负值,即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如NH 4 NO 3 溶于水的过程;( 3)当 Q1 吸Q2 放时, Q 总为正值,即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明显上升,如NaOH 溶于水的过程;警示:大多数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温度变化不大,使温度明显上升的固体物质有NaOH 、浓硫酸等;使温度明显下降的固体物质是NH 4NO 3;易错点:溶液中的溶质、溶剂的判定易错点导析:对此部分内容的误区有: (1)溶液中溶质的判定,不能正确懂得概念中的重点词语,或对形成溶液的条件考虑不周; (2)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只有一种; (3)错误的认为溶液都是液体; ( 4)对于化学反应后的溶质的判定,误认为加入的就是溶质;所以要正确地判定溶质、溶剂;第一要明确:( 1)只有溶液中才有溶质、溶剂;悬浊液、乳浊液中不存在溶质、溶剂的说法; (2)液体并非都是溶液; ( 3)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有多种; ( 4)反应后溶质发生了变化; ( 5)溶液中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与溶剂质量之和, 而体积不等二者和; 判定溶质、溶剂通常分为如下几种情形: 假如是固体、 气体溶解在液体里, 通常把固体、 气体作为溶质, 液体为溶剂;假如是两种液体相互溶解,通常把量少的作为溶质;假如有水,就水是溶剂,其他的为溶质;能与水反应的物质,溶解后形成的溶液中溶质应为反应后的生成物;如:CO2+H 2 O=H 2CO3 , SO2+H 2 O=H 2SO3, CaO+H 2O=CaOH 2, Na2O+H 2O=2NaOH ;溶质不是反应前的物质,而是反应后的H 2CO 3、H 2SO3、 CaOH 2、NaOH 等;像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溶质也发生变化;如: CuSO4·5H 2O 溶于水后溶质是 CuSO4,而其中 H2O 是溶剂;易忽视点:溶解的两个过程试验导析: 利用高锰酸钾溶于水溶液的颜色来判定水和乙醇是否互溶( 1)试验用品:试管、药匙、胶头滴管、水、乙醇、高锰酸钾;( 2)试验步骤:在试管中加2mL 水,再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振荡得到紫色溶液;用胶管慢慢加入 2mL 乙醇,不要振荡,观看;振荡后再观看;( 3)试验现象:不振荡时分层,振荡后互溶;( 4)试验结论:水和乙醇能够相互溶解,且能以任意比互溶;拓展:对于一些无现象的变化,人们很难来判定是否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可以采纳加入有颜色的物质,通过颜色的变化来确定;试验题目(三) :物质溶解时的热现象易忽视点导析:物质的溶解都有两个过程,一个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这个过程吸取热量;另一过程是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这个过程放出热量; 形成溶液时是放热仍是吸热, 取决于这两个过程放出和吸取热量的多少; 假如吸取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就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 ,反之溶液温度上升(如氢氧化钠) ;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放出的热量与吸取的热量基本相等,溶液的温度就几乎不变(如氯化钠) ;试验题目(一) :物质的溶解性留意:读温度计读数时,肯定不要将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读数;试验导析:( 1)试验用品:铁架台(带铁圈) 、烧杯、玻璃棒、温度计、蒸馏水、药匙、固体 NaCl 、 NH 4NO 3、NaOH ;( 2)试验步骤:装置如下列图;向烧杯中加入10mL 蒸馏水,测出水的温度;向烧杯中加 10g 固体 NaCl ,并用玻璃棒当心搅拌,至NaCl 完全溶解;测出 NaCl 溶解后溶液的温度,比较前后两次温度的变化;按上述操作测定 NH4NO3 、NaOH 溶解前后水和溶液的温度,并比较温度的变化;( 3)记录:水中加入的溶质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 溶解现象NaClNH 4NO 3NaOH固体溶解固体溶解固体溶解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结论NaCl 溶解时温度不转变NH 4NO 3收热量溶 解 时吸NaOH溶解时放出热量试验导析:( 1)试验用品:试管、药匙、蒸馏水、碘、高锰酸钾、汽油;( 2)试验的步骤:分别取两支试管倒入适量的蒸馏水,分别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碘,观看溶解现象;分别取另两支试管倒入适量的汽油,然后分别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碘,观看溶解现象;( 3)试验结论: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中,碘能溶解在汽油中;拓展:物质的溶解才能与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有关,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解才能不同,不同的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才能不同;试验题目(二) :验证水和乙醇互溶详解:课题 2溶解度学问点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溶解度表示物质溶解才能的大小,是一个精确值,而溶解性是一个粗略值,要留意二者的区分;( 2)溶解性: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之一,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才能叫溶解性;溶解性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3)溶解度是衡量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才能的定量的表示方法;二饱和溶液:在肯定温度下,向肯定量溶剂中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再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肯定温度下,向肯定量溶剂中加入某种溶质,仍能连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警示:( 1)只有指明“在肯定量溶剂里”和“在肯定温度下”,讲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当转变温度或溶剂的量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2)在肯定温度和肯定量溶剂中形成的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能溶解该溶质,但在此溶液中仍能连续溶解其他物质;如在肯定温度下的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能溶解氯化钠, 但可连续溶解蔗糖等其他物质;( 3)确定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是:加入同种溶质,如溶液的质量增加,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如原溶液质量不变,原溶液为饱和溶液;学问点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这是重点)详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溶液存在的状态是有条件的,当外界条件转变时,溶液的状 态 将 发 生 变化,一般说来有如下规律: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警示:对于不同溶质而言, 转变溶质、 溶剂的量都可以实现上述转变,但转变温度要视详细物质而定, 如硝酸钾等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才能随温度上升而增大,特殊的是熟石灰的溶解才能随温度上升 而下降,因此如将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转变温度时应是上升温度,反之,如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就应为降低温度;学问点 3:固体的溶解度(这是重点)详解: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肯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一般是指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个温度下的溶解度;2、正确懂得固体物质溶解度概念要留意以下几点:( 1)要指明肯定温度;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转变而转变,不指明肯定温度,讲物质的溶解度没有意义;( 2)溶剂的量肯定;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才能,必需在相同的溶剂中且溶剂的量相同,一般规定溶剂的量为100g;( 3)溶液的状态;饱和状态是指固体物质在相同量的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4)溶解度的单位;单位为克;3、溶解度的含义: 已知某物质在肯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其含义是指该物质在此温度下,在 100g溶剂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如KNO 3 在 20时的溶解度为 31.6g,就是指 20时, 100g 水中最多溶解 KNO 3 的质量为 31.6g;引申摸索: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温度为20):( 4)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是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外因是温度;学问点 4:溶解度曲线(这是重难点)详解:( 1)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溶解度曲线表示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形,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都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上任一点都表示该温度下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的任一点都表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两条溶解度曲线相交,就交叉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在交叉点前后可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3)溶解度曲线的变化情形: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陡升型”,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平缓型” ,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下降型”,如氢氧化钙;( 4)溶解度曲线的应用:由溶解度曲线可查得某物质在某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如在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可查得某一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形;可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才能;由溶解度曲线可确定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如蒸发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等;由由溶解度曲线可确定提纯物质的方法,如提纯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可采纳冷却热饱和的方法;警示:( 1)依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溶解度的大小;在比较时留意,一是可比较同一温度下在同种溶剂里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二是比较同种物质在同种溶剂里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即溶质、溶剂、温度三个要素中必需有两个相同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2)曲线越陡表示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越大;( 3)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结晶提纯的方法只有一种,即蒸发;详解:学问点 5:结晶及其方法易忽视点导析:易忽视点:溶解度与溶解性( 1)定义: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 2)结晶方法通常有两种:蒸发溶剂结晶:一般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 如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大致过程是:食盐贮水池蒸发池结晶池母液氯化钠海水多种化工产品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物质,如从KNO 3 饱和溶液中得到 KNO 3 晶体,就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引申摸索:( 1)结晶的定义仍可以这样懂得:从饱和溶液中析出具有肯定几何形状的固体的过程叫做结晶;在结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规章的几何形状的固体叫做晶体;( 2)用结晶法分别混合物:结晶法是依据几种可溶性固体混合物在同一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将固体混合物加以分别的一种方法;结晶法又分为蒸发溶剂法和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体物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从溶液中得到晶体,例如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又如 NaCl 中混有少量的 KNO 3,要分别 NaCl 就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体物质,一般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例如分别KNO 3 中混有的少量 NaCl 就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3)分别混合物的方法有过滤、结晶、蒸馏、分馏等;学问点 6:气体的溶解度详解:1、气体的溶解表示在压强101kPa 和肯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体积数;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温度和压强;警示: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削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易错点:溶解度易错点导析:在判定溶解度时往往漏掉四要素中的一个;所以肯定要牢记溶解度包含的四要素,条件:肯定温度(压强 101kPa),标准: 100g(一体积水) ,状态:饱和;单位: g(气体为体积数) ;四者缺一不行,特殊是标准肯定是指在 100g 溶剂里,如不是要换算成 100g,固体溶解度的单位是 g;溶解度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它不随溶质、溶剂的质量转变而转变,它除与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有关外,一般只与温度、压强有关;溶解度和溶解性都能表示物质的溶解才能;但是溶解性只能粗略地、定性地表示物质的溶解才能,一般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来表示;而溶解度是指溶解才能的定量表示,是衡量物质在某种溶剂里溶解性大小的精确尺度,有肯定的数值;试验题目: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试验导析:( 1)试验用品: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药匙、硝酸钾、水、火柴、石棉网;( 2)试验步骤:取一烧杯,加入约1/3 体积的水,然后逐步加入KNO 3 晶体,边加 KNO 3 边用玻璃棒搅拌到不再溶解为止;取铁架台(带铁圈) 、酒精灯,铁圈的高度依据酒精灯的高度固定,铁圈上垫上石棉网,然后把有剩余固体 KNO 3 的烧杯放到垫石棉网的铁圈上,点燃酒精灯;在加热的 KNO 3 溶液中再加入 12 匙 KNO 3 ;待固体全部溶解后,停止加热;将盛有热 KNO 3 溶液的烧杯,放入盛有冷水的大烧杯中;( 3)试验现象:( 2)中 KNO 3 晶体逐步溶解,最终有不溶于水的硝酸钾晶体;( 2)中温度上升,没有溶解的 KNO 3 溶解了;( 2)中有晶体析出;( 4)试验结论:肯定温度下,肯定量的溶剂里,KNO 3 不能无限制地溶解;随着温度的上升,肯定量的溶剂里溶解KNO 3 的量增多;降低温度后,肯定量的溶剂里,由于溶解度的减小有晶体析出;总之,随着温度的上升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反之就减小;总结提示:在做试验时肯定要留意温度是变量,溶剂的量肯定,观看溶解溶质多少,分析获得结论;用其他物质来验证时最好不要选用NaCl 这种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课题 3溶质的质量分数学问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这是重点)详解:1、概念: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2、数学表达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3、单位: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4、公式换算:溶质质量(m) =溶液体积( V )×溶液密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其中溶液体积( V )×溶液密度( )=溶液的质量;5、留意事项: (1)运算过程中要保证单位统一;( 2)运用溶液体积和密度运算溶质质量,运算公式中给予了化学含义,即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体积( V)×溶液密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3)要分清加入物质和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关系;加入物质的质量没有完全溶解,即已形成饱和溶液, 就运算溶质质量分数时, 不能以加入的质量进行运算,而应以饱和溶液中物质的溶解度运算;加入的物质含结晶水如CuSO4·5H2O、Na2CO 3·10H 2O 晶体,溶于水中, 就溶质为 CuSO4、Na2CO3 质量会减小,而结晶水又作为溶剂的一部分,质量会增加;加入的物质与水发生反应如Na2O、SO3 等,与水反应: Na2O+H 2O=2NaOH 、SO3+H 2O=H 2SO4,反应后得 NaOH 、H2SO4 的溶液,此时所运算的溶质质量分数就为NaOH 、H2SO4 的质量分数;警示:( 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当溶质或溶剂的量变化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可能发生变化; 如溶质的质量增加, 溶剂的质量不变, 就溶液的质量增加, 溶液变浓, 质量分数变大;如溶质的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不变,就溶液的质量减小,溶液变稀,质量分数变小;如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增加,就溶液的质量增加,溶液变稀,质量分数变小;如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减小,就溶液的质量减小,溶液变浓,质量分数变大;( 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常用的运算公式有:溶质质量溶质质量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同种溶质具有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混合后,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恒温下,向饱和溶液中投入同种溶质,由于肯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连续溶解同种溶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上升KNO3等溶液的温度(溶剂质量不变) ,虽然 KNO3 等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但上升溶液的温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并不发生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降低 CaOH2 等溶液的温度 (溶剂质量不变) ,CaOH2 等溶液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中不会析出溶质,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恒温蒸发饱和溶液中的水,虽然会导致溶质晶体析出,但由于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依旧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试验题目:配制肯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试验导析:( 1)试验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等;溶质质量分数 =溶液质量× 100%=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100%,( 2)试验药品:溶质药品、溶剂药品(蒸馏水);( 3)试验步骤:运算:按配制要求运算出所需的溶质和溶剂的量(固体运算出质量、液体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运算出体积) ;称量或量取:称量是指称量固体物质的质量;量取是指量取深物质的体积;溶解:把溶质和溶剂混合,用玻璃棒搅拌至充分溶解即可;装置: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溶液的质量 =详解:溶质质量分数;学问点 2:溶液的稀释和浓缩(这是难点)上标签;留意事项:影响溶质质量分数变化的错误操作:药品不纯;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且使用了游码;读数时没有和液面最低处保持一样等;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可见要转变溶质质量分数,只要转变溶质的质量或溶剂的质量,即可达到目的;( 1)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即稀释)的方法:加入水;降低温度析出晶体;加入溶质质量小的溶液;加水的运算方法: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M 前× a 前%= ( M 前+M 水)× b 后%;加入溶质质量分数小的溶液:M 1× a1%+M 2× a2%= ( M 1+M 2)× a3%;( 2)溶质质量分数变大的方法:蒸发溶剂;加溶质;加入溶质质量分数大的溶液;加入溶质的运算方法:M 1×a1%+M 质=(M 1+M 质)× a2%;蒸发溶剂的运算方法:M 1×a1%=( M 1 -M 水)× a2%;警示:稀释或浓缩的原理就是转变溶液中溶质或溶剂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变大,即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溶剂的质量增大,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但要留意:当为饱和溶液时,增加溶质不会转变溶质的质量分数(温度不变) ;易错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运算易错点导析:在溶质的质量分数运算中,由于对溶质和溶剂的懂得不精确等缘由导致出错,需要我们当心;( 1)要留意运算时溶液是否饱和,对于饱和溶液要依据溶解度运算溶质质量分数;( 2)要仔细分析在化学变化中溶液的质量变化,要留意溶液的质量中不包括沉淀,不溶的杂质, 放出的气体;( 3) 要留意在化学反应前后溶质的变化;( 4)会分析图像中各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5)把握在哪些情形下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不变的;依据溶液变化过程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发生变化的情形有以下几种:将溶液的一部分倒出,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九化学第九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docx)为本站会员(Q****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