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传染病考试复习总结-给力版.docx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一 名词说明:18 埋伏期: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头显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10 自然疫源性疾病:也称为人兽/ 畜共患病( zoonosis),是指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16 复发:少数患者退热后1 3 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育再度阳性,称为复发;缘由是免疫力低下,埋伏在病灶内的病原体繁衍活跃,再次侵入血流而致;17 再燃:病程第2 3 周前后,体温波动下降,但未达正常时又复上升,连续3 7 日才回到正常,血培育可为阳性,症状加剧可能与埋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衍有关;0 酶胆分别:通常是指在肝炎进展过程中,由于肝细胞的大量坏死,对胆红素的处理才能进行性下降,因此显现上升;同时转胺酶由于已经维护相当长时间的高水平,从而进行性耗竭,因此显现ALT下降,转氨酶不高;这种转氨酶现象就是所谓的“胆酶分别 ”;1 传染病( communicablediseases)是由病原生物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所引起的有传染性、在肯定条件下可导致流行的疾病;2 感染病 infectious diseases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了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的感染性疾病;3 传染病学 lemology :讨论各种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进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4 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讨论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进展、传播的缘由和规律,以及预防措施和计策的科学5 隐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稍微的组织损耗,因而无任何临床表现,感染利用血清学可测出,其中部分人可形成带菌状态;6 显性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临床上表现为该病特有的表现;7 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在局部繁衍,局部病变稍微,不显现临床症状;但可自局部向外排出病原体,成为传染源;8 埋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部位,抗击力降低时,病原体乘机繁衍,引起发病;9 传染源:是指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11 自然疫源地:是指自然疫源性疾病所存在的地方;12 传播途径: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13 易感人群: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简单感染的人群14 病原体:不同的病有不同的病原体;15 传染性:病原体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并致群体传播;19 前驱期:指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头为止的时期;二 大题:1 传染病的预防: (三个途径)( 1)治理感染源:早发觉早上报;对接触者的处理(检疫,医学观看);尽可能在人群中检出病原携带者,进行治疗训练观看;对有经济价值的动物予以治疗,无价值者深埋焚烧,( 2)切断传播途径:三管:水、粪、食;灭:灭虫;讲卫生:洗手;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 3)爱护易感人群:改善养分,锤炼身体,提高生活水品,提高抗击力;预防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的诊断:1 流行病学资料:流行季节;发病前2 个月内有疫区野外作业或留宿史或鼠类直接间接接触史;2 临床表现:早期三种主要表现:“三痛 ”为主的感染发热中毒症状;充血、出血和渗出、肾损害为主的体征;典型的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复原期;3 试验室检查:血常规的“三高一低”,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白细胞计数上升,血小板削减;尿蛋白, 肾功损害;出血热抗体阳性;2 肝炎的临床表现与试验室检查分型:急性: (黄疸型,无黄疸型) ; 慢性:(轻、中、重度);重型:(急性、亚急性、慢性重型) ;淤胆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性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 1)急性肝炎: 埋伏期15 50 天,平均30 天,常无自觉症状,传染性最强;黄疸前期发热畏寒症状重,恶心厌食全身疲乏;连续5 7 日;黄疸期症状好转,黄疸显现,转氨酶上升;连续2 6 周;复原期平均1 个月;( 2)慢性肝炎 (急性肝炎患者病程超过半年)轻度病情较轻,肝功 1-2 项轻度转变;中度介于轻重之间;重度 症状体征明显, 伴肝掌、 蜘蛛痣、 脾大并排除其他缘由且无门脉高压者;且具备下述四项中的一项: SB 85.5 mol/L ; PTA60-40%; Alb 32g/L ;胆碱酯酶 2500U/L ( 3)重型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2 周肝衰竭):症状:严峻的消化道症状,极度的乏力,重度的黄染,2 周内快速显现度以上肝性脑病亚急性重型肝炎( <24 周):基本同急性重型;特点:肝多不缩小可显现腹水酶胆分别,A/G 比例反常 15 天至 24 周内显现类似急性重肝表现者脑病型和腹水型病理:新旧不等的大块、 亚大块坏死慢性重型肝炎 ( >24 周):临床表现同亚重型有慢性肝炎、肝硬化或HBsAg携带史 24 周以上或虽无前述病史,但有慢性肝病体 征、影象学转变、生化转变或病理转变者;病理转变: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基础上继发大块、亚大块坏死,有慢性陈旧性病变的背景; ( 4)淤胆型肝炎: 1 梗阻性黄疸的现,连续3 周以上 2 全身症状比急黄肝炎轻,消化道症状稍微 3 肝实质损耗稍微,PTA、CHE不低, ALT中度上升,胆红素明显上升,ALP、GGT 上升; 4 预后良好5 需排除其他缘由导致的梗阻(5)肝炎肝硬化: 代偿性肝硬化:无明显肝功能衰竭表现门脉高压表现,但无腹水、 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白蛋白 35g/L 、胆红素 35 mol/L 、凝血酶原活动度60%失代偿性肝硬化:有明显门脉高压表现肝功能明显反常或衰竭可显现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病原学试验室检查:二、乙肝五项的临床意义:HBsAg阳性: 1.急、慢性乙肝;2. 具有传染性的标志之一3.HBsAg健康携带者:含有HBsAg病毒 , 临床上无症状的健康人存在数年或终身抗-HBs 阳性: 1. 爱护性抗体2. 乙肝复原与痊愈期3. 接种乙肝疫苗后HBeAg 阳性: 1. 乙肝病毒复制活跃 早期 2. 传染性最强3. 10 周后易慢性化抗-HBe 阳性: 1. HBeAg 转阴后2. 病毒复制削减3. 传染性减弱抗-HBclgM阳性: 1. 乙肝早期或急性期2. 血中可维护 6-18 个月 ,但显现早 抗-HBclgG阳性: 1. 乙肝感染2. 显现晚 , 但可终身存在3. 非爱护性抗体HBV-DNA+表示病毒载量,传染性强,但并不代表病情严峻;三、出血热临床表现:( 1) 发热期( 37d ):渗出水肿症(外: “三肿征” 结合膜、面部、眼睑; 内:浆膜腔积液、渗出性肺水肿、胃肠症状 、脑水肿);充血出血症( “三红”,粘膜皮肤出血,重症患者有腔道出血) ;感染中毒症(畏寒、高热、“三痛”、消化道及精神神经症状) ;肾脏损害(腰痛、肾区叩痛,早期显现蛋白尿,短期内尿蛋白变化大)血常规(三高一低)发热期”的治疗:治疗原就:抗病毒、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和预防DIC1 抗病毒:发热期患者利用利巴韦林,抑制病毒,减轻病情和缩短病程;2 减轻外渗:早期卧床休息,可赐予芦丁、Vit C、激素、甘露醇、钙剂3 改善中毒症状:以物理降温为主,忌用猛烈发汗退热药4 预防 DIC:适当赐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或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 ( 2)低血压休克期: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增快,症状加重面色惨白,皮肤发花,四肢发凉,呼吸急促,尿量削减,水肿严峻、出血明显(3)少尿期:尿毒症(头昏、脆弱、面部浮肿、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及高血压和贫血等)高血容量综合征(面容胀满、静脉怒张、脉搏宏大、进行性高血压、出血倾向加重等)少尿期为本病的极期易合并各种严峻的并发症(4)多尿期:尿崩症;可显现脱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继发性感染和继发性休克(5)复原期4 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一)急性菌痢 一般型(典型) :起病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轻型(非典型) :胃肠道和全身中毒症状轻;低热或不发热;腹痛轻或无,无里急后重重型: 多见于老、弱及养分不良者;急起高热,腹痛、腹泻严峻;腹泻次数多,可显现大便失禁、中毒性肠麻痹、严峻脱水、电解质紊乱及脱水性休克中毒型(休 克型、脑型、混合型) : 休克型: 面色惨白、口唇紫绀、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皮肤花斑、发绀、少尿或无尿、可显现心、肾功能不全或意识障碍脑型: 头痛、呕吐、烦燥、嗜睡、昏迷、反复惊厥;中枢型呼衰呼吸节律不整、深浅不一,双吸气、叹气样呼吸及呼吸暂停瞳孔忽大忽小,继而不等大,光反应迟钝或消逝混合型: 兼有休克型和脑型表现,常先显现高热、惊厥,快速进展为呼吸、循环衰竭(二)慢性菌痢(病程 2 月)慢性迁延型 , 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型 ,慢性隐匿型 .中毒性菌痢的治疗:1. 亲密观看病情,对症治疗为主的综合抢救措施2. 病原治疗:成人喹诺酮类;儿童三代头孢3. 对症治疗:高热物理降温、退热药;烦躁、惊厥亚冬眠疗法;反复惊厥安定、苯巴比妥钠肌注或水合氯醛灌肠4. 休克相关治疗:扩容、纠酸、改善微循环、爱护重要脏器功能、激素、抗凝5. 脑型相关治疗:脱水降颅压、改善微循环、激素、防治呼衰挑选填空自然疫源性疾病: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又称自然疫源性疾病 ,也称为人兽 / 畜共患病( zoonosis);传染病要发生、要传播必需具备三个基本环节,这三个基本环节就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 和易感人群 ;传染病的基本特点: 1、病原体; 2、传染性; 3、流行性; 4、感染后免疫传染病防治法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HBV: cccDNA是超螺旋闭环 DNA病原学分型:甲、乙、丙、丁、戊型等lgM 阳性的有甲肝、戊肝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 汉坦病毒 引起的以 鼠类 为主要传染源的 自然疫源性疾病; (黑线姬鼠) 四大主症: 发热 、休克 、充血出血 、 肾脏损害五期经过: 发热期 、低血压休克期 、 少尿期 、多尿期 、复原期流行季节:全年散发,小高峰:5 月 7 月, 大高峰: 11 月 次年 1 月基本的病理转变为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广泛损害血常规 三高一低 WBC、N 增高 ;反常淋巴细胞比例 增高 ;发热期末及低血压休克期Hb 增高; PLT 减低 ;日本脑炎 发病有严格的季节性,集中于7、 8、9 三个月;十岁以下儿童 最易感染; 猪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 三带喙库蚊临床特点: 高热 、意识障碍 、抽搐 、 呼吸衰竭典型临床表现: 1. 初期:乙脑三警号高热、头痛、嗜睡 2. 极期:高热、惊厥抽搐、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神经 系统症状和体征 脑膜刺激征 高热 、抽搐 和呼吸衰竭 是乙脑极期的严峻症状3. 复原期 4. 后遗症期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上升 、早期 中性粒细胞 为主,之后淋巴细胞占优势登革热是由 登革病毒 ( Dengue virus)引起的、由 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突起高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WBC 削减 治疗原就: 1. 早发觉 早隔离 早就地治疗 2. 一般治疗对症支持治疗 . 预防性治疗 -出血 休克 无特异治疗药物物理降温口服补液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 虱传斑疹伤寒,是由普氏立克次体 引起,以 人虱 为传播媒介,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 1. 急性起病2. 稽留高热3. 猛烈头痛4. 皮疹5.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血清学检查: 外斐试验: 变形杆菌凝集试验: OX19、OX2、OXK; OX19 1:160病原治疗:四环素、 多西环素 、氯霉素地方性斑疹伤寒又称蚤传斑疹伤寒,或鼠型斑疹伤寒,是由莫氏立克次体引起,以鼠蚤为传播媒介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由恙虫病立克次体 引起, 恙螨幼虫 叮咬传播的 自然疫源性疾病 ;鼠类既是传染源又是贮存宿主,外斐试验OXK 1:160临床特点: 1. 长程高热2. 焦痂溃疡3. 淋巴结肿大4.皮疹5. 肝脾大病原治疗: 多西环素 、四环素、氯霉素等伤寒是由 伤寒杆菌 引起的急性 肠道 传染病;病理转变为全身单核巨嗜细胞系统 的增生性 反应,尤以 回肠末段 淋巴组织病变最明显 ;主要临床特点为 连续发热 、相对缓脉 、全身中毒症状 、肝脾大 、玫瑰疹等 五大主症 ;并发症为 肠出血 及肠穿孔 ;一般型 典型伤寒:分为 4 期,病程约 5 周初期:病程第 1 周,缓慢起病 , 病情逐步加重,体温阶梯上升,非特异 性症状,易误诊、漏诊;极期:病程第 2 3 周,五大主症均在该期显现: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玫瑰疹(Rose spots);肝、脾肿大缓解期:本期易发生 肠出血 、肠穿孔复原期:3 个月内 粪便仍有伤寒菌排出 -临时带菌者 ;3 个月后 或终身粪便有伤寒菌排出-慢性带菌者 肥达氏反应阳性率3 4周最高 70 ,病原治疗:喹诺酮类 首选(儿童慎用)胃肠型食物中毒 急性胃肠炎主要特点 : 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 等病原:沙门菌、变形菌、嗜盐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 神经型食物中毒 肌肉瘫痪(眼、咽、呼吸肌)肉毒中毒 特别特点 :复视、斜视、眼睑下垂、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病原:肉毒杆菌特点: “三多 ”“两短 ”:多呈暴发和集体发病,有共同的传染源;多发生于夏秋季; 多表现为胃肠型食物中毒(肉毒杆菌所致的食物中毒例外);埋伏期 短,病程 短食物中毒发病机理:肠毒素外毒素 损害;侵袭性损害;内毒素损害;过敏反应非侵袭性患者不需要抗生素,侵袭性腹泻者: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头孢类、其它敏锐的抗生素霍乱是由 霍乱弧菌 引起的 烈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典型患者有猛烈吐泻 、脱水 、代谢性酸中毒 、失水性休克 及急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上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无症状隐性感染(二)非典型(轻型)感染(三)典型感染:1 、泻吐期2、脱水期3、反应复原期(四)暴发型或干型霍乱治疗原就严格隔离,快速补充水及电解质,订正酸中毒,辅以抗菌治疗和对症治疗;细菌性痢疾,是由 志贺菌属 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亦称志贺菌病;病理:以直肠、乙状结肠 的炎症与溃疡临床表现:畏寒高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病原治疗首选喹诺酮类阿米巴痢疾(肠阿米巴病):由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侵袭结肠所致;最常见的侵害部位是盲肠 及升结肠临床特点: 发热、腹痛、腹泻、果酱样粘液血便,右下腹压痛;全身症状不重,但易迁延为慢性或多次复发,也可能在肝、肺、脑等处形成迁徙性脓肿;一般型阿米巴痢疾与细菌性痢疾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起病缓、热度低、痛泻轻、果酱便由脑膜炎奈瑟菌 引起的经 呼吸道 传播的 化脓性脑膜炎产生自溶酶 季节性: 11 月-5 月3-4 月高峰 流脑三大警号: 高热、头痛、呕吐流脑四大主症:突起高热、猛烈头痛,频繁呕吐、脑膜刺激征、皮肤黏膜瘀点瘀斑钩体病主要表现 发热、 肌肉疼痛 、全身乏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 、淋巴结肿大及压痛,可并发肺出血、黄疸、肾损害或脑膜脑炎传染源鼠、猪、犬,人作为传染源意义不大钩体病流行类型:稻田型、雨水型、洪水型基本病理变化是 毛细血管的感染中毒性损耗临床表现:(一)早期(钩体败血症)三症状 :发热、肌肉疼痛、全身乏力三体征 :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淋巴结肿痛(二)中期(器官损耗期): 1流感伤寒型2黄疸出血型3 肺出血型4 肾衰竭型5 脑膜脑炎型 (三)后期(复原期或后发症期)疟疾是由 疟原虫 引起的、 经雌性按蚊叮咬 传播的 寄生虫病 ,以 周期性寒战 、发热 、 出汗、贫血 和脾肿大 为主要临床表现;